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赏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4

客家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在客家之中,有种鲜为人知人的习俗:赏丁,那么什么是赏丁呢?本期民俗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下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赏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赏丁又叫“上灯”,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习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简介“上灯”(“上”读爽、赏,是“挂起”之意),因客家方言“上”同“丧”,所以客家人为避讳,“上灯”又称“升灯”,是客家民间风俗。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上灯”时要办“三牲”②、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素以兴宁为最盛,其礼节也更繁,而且已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屋全村庆贺”之气氛。
在客家宗族社会,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比较大的,因多种原因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必须在本姓本族老屋祖公厅举行。老屋,又称“祖祠”,是上灯活动的场所。老屋即祠堂,现今的客家各族的老屋都是按照古代祖宗居住的原始的方位修缮过的。老屋的设计很简单,呈长方形,基本上是有一扇大门,从大门进是一个15平方米左右的厅堂,俗称“下堂”,从下堂进去是一个天井,天井的两边是过道,通往下一个厅堂,这个厅堂称作“上堂”。上堂正面的墙壁的中间开设了一个壁橱,祖宗的牌位就摆放在这里。壁橱下面还有一个小口,供奉的是土地神。一般上堂比下堂高,以显示上堂的重要性。
习俗原由客家,顾名思义,即是旅居他乡的意思。客家人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是具有显着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移民群体。
据记载,客家人自秦朝以来,有六次南迁的过程: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粤北一带的客家人都分别从这六次南迁而来。如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着族人杂居的中原人。自赵佗建制以来,龙川分别容纳了六次南迁的客家人。“上灯”是为了满足客家族团的特定需要产生的。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 赏灯的误区
    答:由于在客家地区“响丁”与“赏灯”的读音相同,人们常常将普遍存在于广东兴宁客家聚集地的传统风俗“响丁”认为是“赏灯”,实为对“响丁”这一民俗的误解。 响丁,指家族里面增加了男丁。
  • 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
    答:3.“崇九”风俗 因“九”与“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婚姻嫁娶中显得尤为重要,男女双方相亲、换帖,一般都选与九有关的日子,聘金尾数要带“九”,如1999元,迎亲的队伍也要凑足9人,凡礼品都要9方为吉利。客家人做寿,寿饼要做81或360个,所用菜都暗切“三、六、九”...
  • 有谁知道兴宁赏灯和暧灯的来历
    答:赏灯有双重意义。一是观赏花灯,二是庆祝添丁(“灯”同“丁”谐音)。凡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赏灯时举办筵席,邀请亲友前来庆贺。每村每屋有灯会,由首事负责办理。赏灯节前1~2天,派人“请花灯”(即到街上买花灯)。花灯为圆形竹蔑做框,上下为八角形,外层糊贴花纸,并饰以剪纸工艺,造型华丽...
  • 客家风俗的节日风俗
    答: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中元节,是一年内的第二大节,杀鸡杀鸭宰鱼,女儿、女婿及诸亲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热闹一番。中秋节,备水果、月饼赏月。重阳节,出外登高。冬至,吃一种比水饺大,用糯米粉裹外,馅为鱼肉、猪肉、萝卜丁的水煮馍。送灶王那一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农历),也是...
  • 客家民俗
    答:节日与习俗 主要节日 客家习俗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 正月十二的五大习俗
    答:5、“点丁”日在客家民俗中,元宵节要结灯挂彩喜庆团圆,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点灯了。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点丁”日。点丁的习俗除了恭喜祝贺的寓意之外,还表示本宗族对新出生男丁的认同。凡是男丁都要被点一次丁,可以在出生当年点丁,也可以大几岁才点...
  • 赏灯的民俗怎么来
    答:赏灯是什么意思观赏节日所设的彩灯。按字面理解为观赏灯,但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及周边地区,赏灯是一个节日。中文汉语:赏灯,客家话:响丁,赏灯每个家族有些不同,根据各自祖先留下的,同一个姓氏的家族一般都是在同一天过节,但不同姓氏的家族也会在同一天过,在兴宁一个围龙屋就代表着一个大...
  • 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呀???
    答:此外,习俗中也有元宵夜利用「听香」卜吉凶 ,想要卜吉凶者,可在家中神明厅先向神明告知欲占卜之事,然后以掷筊确定出门行走方向,并在行进途中仔细聆听旁人交谈内容,返家后依听 到的内容向神明请示以判断吉凶。 另有一种「祭东施娘」的元霄节俗,则是较鲜为人知,据传战国时代的东施貌丑,但却精於女 红,二十岁...
  • 关于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答:然而客家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习俗。 客家上灯习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 一、 客家“上灯” 习俗 1.客家“上灯” 简介 “上灯”(“上”读爽、赏,是“挂起”之意),因客家方言“上”同“丧”,所以客家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