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作者是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生于189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朱自清的代表作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背影》主要内容

  《背影》讲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上学,父亲亲自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且为了儿子不辞辛苦的为儿子攀爬铁道去买橘子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动作,表现出父亲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

   《背影》赏析

  《背影》这篇文章写作的主要特点是白描,集中写的是父亲攀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时候的背影,让作者极为感动,文章中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就是用白描的文字写出了清真味浓的深情。

  其次,作品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儿子“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父亲买桔子回来时,儿子“赶紧去搀他”。这些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出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

  首尾呼应,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开始思念父亲,称最不能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寄来的信,泪光中再次浮现父亲的背影,与首段呼应,表现出真挚的父子之情。



  • 《背影》一文的作者是
    答: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
  • 背影的作者是谁
    答:《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生于189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朱自清的代表作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背影》主要内容 《背影》讲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上学,父亲亲自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且...
  • 背影的作者是谁
    答:背影作者: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号秋实,[1]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2]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诗作清新明快,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表作为《春》《背影》等,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48年8...
  • 《背影》的作者是谁
    答: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
  • 《背影》的作者是谁?原文是什么?
    答:《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
  • 背影的作者是谁?
    答:”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2、作品简析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
  • <背影>的作者是鲁迅还是朱自清?
    答:朱自清
  • 背影的作者 以及简介
    答: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
  • 朱自清的《背影》的介绍
    答: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1.民族化: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
  • 背影作者简介 背影作者介绍
    答:1、《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