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物理题,要说出答案和原因(要详细的,不要讲的太复杂,我才初3)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一道高中物理题,有关电磁感应。如下?

只有有电容的时候,瞬间电流才会大于原电流,电感的时候不会出现特别大的电流,因为电感的存在只是阻碍电流的变化,开关断开,电流减小,所以电感阻止其减小,但是并不能彻底阻止,所以电流不会小于原电流。其实根据楞次定律也能看出来

师:质量为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够腾空而起?是什么原因对飞机产生了如此大的升力?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师生共同做游戏,导入新课。)

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枚硬币。

师:我现在水平吹这枚硬币,同学猜想一下这枚硬币会跳起来吗?

生:(七嘴八舌,有说会的,也有说不会的)

师:那好,现在先请同学们看我来做游戏。(示范吹硬币“跳高”的游戏)

生:(惊奇万分,同时也明白了老师课前在桌上准备的硬币的用意,兴趣陡增,并且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情形)

师:现在请同学用课桌上的硬币也来做一下刚才的实验。

生:动手实验(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师(提示):吹硬币时,什么与硬币接触了?吹气造成硬币的上下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要有怎样的大小关系才能使硬币“跳”起来?

生:(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在吹硬币的游戏中,空气与硬币接触了,吹气造成了硬币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于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硬币下表面的压强要大于上表面的压强,才能使硬币“跳”起来。

师(演示):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条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为什么?

生:向中间靠拢。

生:向外分开。

生:不动(少数)。

(学生模仿实验,验证各自的猜想是否正确)

生(得出结论):两纸相互靠拢。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通过进一步探究,液体跟气体一样,也是流体;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对流动的液体也适用。

生(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利用实验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弄清一些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物理现象,促进学生发展。完成文本中第8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小题,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中的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师:质量为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够腾空而起?是什么原因对飞机产生了如此大的升力?

生:思考。

师:媒体出示飞机模型,让学生了解飞机机翼的特征。

生:仔细观察并制作机翼模型,完成第80页“想想做做”的内容,进行实验。

师:通过媒体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教材图13.4-5,结合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帮助学生弄清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生(归纳总结):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产生飞机向上的升力。

三、教后反思

1、让学生自信快乐地学习:初三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上说实话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我赶紧让他上台表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直接用纸弯成拱形,这就相当于做的机翼模型。”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3、思教学之过:对有些比较抽象的问题( 例如机翼升力是如何产生的)虽有媒体演示,但学生思考和考虑的时间较短,不免仍有教师自导、自演之意,而且时间关系,没有详细讲解展示给学生。另外,在网络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表达观点的能力均较欠缺。因此,今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充分挖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不仅给学生“鱼”,理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想教法之变: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一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像《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新课改,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新观念。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物理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物理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的亲切感。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特别是对于传统篇目,如果教师只满足于自己过去怎么教,看看别人怎样讲,那是不可能创新,不可能上出个性的。很难想象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N. 因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快在水瓶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为2N.若拉力增大为3N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这两个都没变,所以滑动摩擦力没变,还是2N

2N
因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拉力F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二力平衡)
当拉力增大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压力均未改变,故最大静摩擦力不变。所以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为2N

在弹簧测力计下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F拉=f摩=2N;f摩为做大静摩擦力。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是不变的。
所以当拉力增大到3N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也为2N。

2N,滑动摩擦力只与接触面和压力有关,与拉力和速度无关

2N ,一开始匀速直线运动时 2N的拉力跟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 ,
后来拉力增大 ,就变成加速运动 ,滑动摩擦力不变 。

一个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它与相邻物块间的压力乘上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所以呢,水平上的力加大后物体收到的滑动摩擦力是不变的,…前面说到2N时就平衡了,所以呢滑动摩擦力仍是2N,明白了吗?

  • 一道物理题(要解析)
    答:物体运动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会变 如果物体上下运动或在斜面上运动他的重力势能就发生改变
  • 一道物理题(要详细解答过程)
    答:假设物体温度为A,测量值为A-1升高10度,物体温度为A+10测量温度为A+10.5 也就是说升10度温度计的刻度生了11.5度,再生10度,就生了23度为A-1+23=A+22度此时十几支为A+20度所以偏高2度 由此,冰水0度沸水100度令A=0升高100度温度计刻度升高11.5*10=115度,所以相差115度 ...
  • 问一道物理题,请写出正确答案及详细的解题过程,谢谢
    答:故在横向切图中没有摩擦力,物体只受到重力G和路面的支持力N,根据圆周运动进行力的分解,N在竖直方向上与重力抵消,水平方向的分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n;Fn=(mv^2)/R (a)N=G/cosA (b)Fn=N*sinA (c)将(c)(b)依次代入(a),可得答案B ...
  • 一道物理题求解,要有过程,有答案
    答:=L汞柱高×L/2÷(L/2+X)。另外由转后平衡条件:P转后+(L/2-X)汞柱高=大气压=L汞柱高,可得L汞柱高×L/2÷(L/2+X)+(L/2-X)汞柱高=L汞柱高,即L×L/2÷(L/2+X)+(L/2-X)=L,解得X=(√2/2-1/2)L。将X带入P转后,得P转后==(√2/2)L。
  • 各位高手帮帮忙,一道物理题。答案要原创,详细点
    答:杠杆原理可得,第一次100gx30cm=Mx20cm M=150g 第二次100gx25cm=(M-水的密度xV)x20cm V=25mL 则矿石的密度=M/V=6x10^3kg/m^3
  • 一道物理题,要详细过程!
    答:不论P怎样移动,电压表总是测灯L两端的电压.对于灯L而言,其电阻R一定,由P=U的平方/R可知,U=根号下(P*R)所以U与P的二次方根成正比.所以U1/U2=根号下(PL:PL’)=根号下16:9=4:3 其中U1=8V解得 U2=6V P位于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设P位于c处的电流为I1位于b处的电流为I2 I1=(...
  • 一道物理题,要解释原因哦!
    答:串联的特点是流过R1.R2的电流相等,因为功率P=I的平方再乘于R,由功率之比为为2:5所以电阻之比为2:5。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由U=I*R,所以电流之比为5:2,P=U*U/R,这里电压相等所以功率之比为5:2
  • 一道物理题(要详细过程)
    答:水对筒底的压强是液体压强,液体压强大小与面积无关,只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所以筒底的压强 P=ρgh=10^3*9.8*0.2=1960Pa 第二问:某点距水面的深度为:h=P/ρg=980/10^3*10=0.098m=10cm 所以距筒的距离为:(20-10)cm=10cm 特别提示:1、g的取值在这里为什么取9.8呢?首先题...
  • 问一道物理题,请写出正确答案及详细的解题过程,谢谢
    答:MN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MN相当于电源,Ua、Ub、Uc和Ud为路端电压。MN为内阻,剩下的为外电阻,按电阻分压 Ua=3/4*E=3/4*BLV Ub=5/6*E=5/6*BLV Uc=3/4*E'=3/4*B*2L*V=3/2*BLV Ud=4/6*E'=4/6*B*2L*V=4/3BLV 所以选B ...
  • 求一道物理题的答案,需要详细的解答过程
    答:解: 设:此力的作用时间为t ;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为a1;木板相对于地 面的加速度为a2 根据滑块和木板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计算出各自的加速度 a1 =(Gm * μ)/ m = 4 / 1 = 4 (m/s^2)a2 = (F - f ) / M = (28 - 4)/4 = 6 (m/s^2)根据位移公式及题意:S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