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为人有礼的论语是哪一句?出自《论语十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7
有关为人有礼的论语是哪一句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一共有十则我先把寓意告诉你

第一则,谈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个人修养。孔子把学习和温习之学的知识当做最大的乐事,把同远道而来的朋友交谈、探讨问题视为乐事,表现了他谦虚的美德。

第二则,从反省自身是否为人忠信、勤学等角度谈做人与求学的道理。

第三则,谈之事的继承与创新。说明要重视复习,求学扎实、循序渐进。

第四则,谈思考与学习的关系。说明单凭空想、苦思不如去勤学实干。

第五则,谈对待获取知识应持的正确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第六则,谈对待品德高尚的人和品德不好的人应有的态度。

第七则,谈生活中到处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说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第八则,谈对学问和事业应持的态度。

第九则,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具备建议的品格。

第十则,谈待人应具有仁爱的精神,这一点要坚持终身。

我知道就是这么多,那你看完了,觉得应该是哪个?我个人觉得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望参考!谢谢!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一共有十则我先把寓意告诉你
第一则,谈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个人修养。孔子把学习和温习之学的知识当做最大的乐事,把同远道而来的朋友交谈、探讨问题视为乐事,表现了他谦虚的美德。
第二则,从反省自身是否为人忠信、勤学等角度谈做人与求学的道理。
第三则,谈之事的继承与创新。说明要重视复习,求学扎实、循序渐进。
第四则,谈思考与学习的关系。说明单凭空想、苦思不如去勤学实干。
第五则,谈对待获取知识应持的正确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第六则,谈对待品德高尚的人和品德不好的人应有的态度。
第七则,谈生活中到处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说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第八则,谈对学问和事业应持的态度。
第九则,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具备建议的品格。
第十则,谈待人应具有仁爱的精神,这一点要坚持终身。

就是这么多,那你看完了,觉得应该是哪个?我个人觉得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 《论语》中的礼 什么是礼?如何为礼?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礼? 急急急...
    答: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在《论语》中的含义 (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
  • 论语中为人处世之道的句子
    答:10. 贫而乐,富而好礼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说的话。虽然自己十分的贫穷,但却乐于道,即便很富有,但是仍然谦虚有礼。在这番对话中,孔子既肯定了子贡的看法,又对之加以升华,委婉地提出了安贫乐道、谦逊好礼的道理。人们虽然不想在物质上贫穷,但带来伤痛的,往往是精神上的苦闷。这时,...
  • 关于有礼的诗句
    答: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论语中关于为人有礼的句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
  • 论语十则中哪些是说为人处世的准则?
    答: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答:这段话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语录,出自《学而篇》。下面是这句话的原文和简要解释:原文: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解释:孔子说:“一个人既孝顺又尊敬兄长,喜欢违抗上级的很少见;不喜欢违抗上级,却喜欢制造混乱的...
  • 请问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的《论语十则》的意思是什么?
    答:矣:句末语助词“了”。另外词解释: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 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
  • 论语十则中哪些是说为人处世的准则?
    答: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
  • 出自论语的诗句关于要做做到最好
    答:4.5句出自论语的名句里面要抱括成语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 论语十则孔子的哪些话对我们为人处事大有益处
    答:释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礼义之邦,有道是“有礼走偏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是一种仪范,是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秩序和行为规范,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的起居往来言行举止都有一个规矩。那么礼是干什么的?讲礼什么好处?有子告诉我们,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协调和维持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衡。上下左右...
  • 关于有礼诗句
    答: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6.论语中关于为人有礼的句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