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株洲北站的历史沿革

株洲北站的前身是田心车站。1954年铁道部车务局提出建设株洲枢纽的设计任务书。1957年田心车站归株洲车站管理。1960年 一级二场正式投入使用。1964年田心车站正式脱离株洲车站。1966年 铁道部命令田心车站为株洲北站,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营版图,定为一级编组站。1973年 扩建为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编组站。1986年 铁道部决定扩建株洲北站,将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扩建为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1995年 上行系统全部建成开通,改建后的株洲北站为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设计能力为日均办理17000辆,年货物到发流量800万吨。2006年 随着沪昆线提速改造,上行系统进一步扩能改造完成,设计能力为日均办理18500辆,年货物到发流量超过1000万吨。2009年 株北日均办理辆数已达到极限,为18350辆,解编12633辆。

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吴、蜀划湘江而治。吴在湘江以东设建宁县,治株洲。三国时期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城迁到今天的株洲县中部淦田镇,在淦田镇以南1.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至今仍存有建宁古城。晋时,建宁县城迁回株洲。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宁,唐高祖李渊恢复,尔后李世民又废止,至此为湘潭县辖域。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湘潭县湘江以东地域全部划归其管辖,南至今株洲县渌口界、北含湘潭昭峡铺(与今长沙接界)、东至清代的醴陵县界。民国元年(1912年),存在近五年的“株洲厅”建制被取消,属地再度纳入湘潭县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1949年8与月12,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辖株洲、藕灵二个乡。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为县级市,归长沙专员公署管辖,原株洲镇和湘潭县第一区的太平桥乡、荷塘乡、龙洲乡、大京乡、白关乡、百井乡、南华乡和荷花乡的5个村为其行政区域。 1956年3月,株洲市升为省辖市同时新设市郊区,1959年,析醴陵县的渌口镇、均坝乡、鸿仙乡、漂沙井乡、姚家坝乡、南阳桥乡、洲坪乡和湘潭县的朱亭镇、雷打石镇、伞铺乡、三门镇、三门乡、古岳峰乡、淦田镇、平山乡、太湖乡、八斗乡、龙凤乡、龙潭乡、砖桥乡、堂市乡、王十万乡等乡镇入株洲市郊区。 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县,从株洲市析置,以株洲市郊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县城渌口镇,隶属株洲市管辖。 1997年,朱亭镇与黄龙乡合设立黄龙镇。1997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40号)将株洲县的群丰镇和马家河乡划入株洲市天元区。1998年,古岳峰撤乡建镇;鸿仙乡与漂沙井乡合并设立仙井乡。至此,株洲县辖7个镇、14个乡。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 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国之黔中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株洲属黔中郡。
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割湘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治从槠洲迁驻淦田(今株洲县淦田村,现存有建宁故城)。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建宁县治又复迁槠洲。
265~420年,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属古荆州长沙郡。
420年~589年,南朝齐时期,建宁县属湘州长沙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建宁县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州治在今攸县县治)。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除南云洲,取消建宁县。建宁县域划归湘潭、醴陵两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株洲抚民府”位于现芦淞区樟树坪。
民国元年(1912年),清亡,存在近五年的“株洲厅”建制被取消,株洲再度纳入湘潭县管辖。
民国23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民国36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
1953年改为省辖市,郊区分为郊东区、郊北区。
1955年2月22日,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合并为株洲市郊区,设立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辖22个乡。
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地级市,由省委直接领导,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第1个地级市。
1958年9月5日,撤销乡级建置,株洲市郊区所辖5个大乡合并组成株洲市郊区公社。
1965年4月30日,析设株洲县,以株洲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渌口镇,株洲县归株洲市。
1966年1月18日,复置郊区。
1970年7月8日,城区设立3市辖区(县级)即东区、南区和北区。
1983年3月1日,株洲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原湘潭地区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酃县划归株洲市管辖,辖区人口308.12万人。1985年8月15日,醴陵县改为设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7年7月,撤销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和天元区。
2009年3月1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株洲云龙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



  • 株洲市十五中历史沿革
    答:株洲市十五中自1997年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与提升。那一年,学校成功晋升为株洲市首批"规范化完全中学",标志着其教育质量得到了官方认可。从2004年4月1日起,学校转由株洲市教育局直接管理,这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资源投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该校在2006年8月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被株洲...
  • 天元区的历史沿革
    答:因境内有天台山、园艺场,取“园”之谐音“元”,合名为天元。解放初,辖区分属湘潭县藕花乡、藕灵乡。1959年划属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1966年园艺场复划入株洲市郊区。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园艺场辖区范围成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19...
  •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答:成为国内风力发电电机最大规模生产企业之一;2009年公司投资5亿元的新基地扩能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可年产电机934万KW、变压器523万KVA;2010年公司升格为中国南车的一级子公司并更名为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公司肩负中国南车做大做强关键零部件产业、专有技术延伸产业的历史使命,...
  • 株洲日报的历史沿革
    答:株洲日报是株洲地区覆盖面最广、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株洲日报社是湖南省十佳报社。株洲日报社在湖南省市州报社中,除省会城市外,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成为行业龙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9年,在全省率先使用电子激光照排设备,告别了“铅与火”的印刷历史;1999年,采用国内先进...
  • 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答:企业始建于195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7年12月以原株洲化工厂为母体改制成为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债转股,将所有经营性资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等六家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多元投资主体的湖南株洲化工集团诚信有限公司;2001年,从诚信公司分立组建...
  •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邮编号是什么
    答:历史沿革天元区是1997年8月株洲市重新调整设立的新区。其前身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审定,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 湖南省株洲市仙庾岭村的历史沿革
    答:全镇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永福;樟桥、霞山、三八、东山、黄塘、双泉、柏冲、徐家塘、夏家段、蝶屏、仙庾、香草塘、青草冲、董家冲、黄陂田、东元冲、帅家塅。镇政府驻永福。境内有名山仙庾岭,镇以山名。1956年为蝶屏乡;1959年划归株洲市郊区,1961年成立蝶屏公社;1979年恢复乡建制,...
  • 石峰区的历史沿革
    答:境内石峰山域建有石峰公园,故区以此命名。据清末光绪14年《湘潭县志》记载,现辖区城区部分为湘潭县东南荒僻野岭,仅于白石港、清水塘设有通往湘潭、长沙等地驿站。民国时期白石港以北属湘潭县东一区昭阳乡管辖,白石港以南属株洲镇管辖。解放初属湘潭县一区。1951年设株洲县级市时,属郊北区;1956年...
  • 株洲市十九中1604班
    答:株洲市的相关内容 1、地理位置:株洲市位于湘江的下游,地处湘东丘陵与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具有南北过渡性的城市。历史沿革:株洲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明朝时期,株洲成为了重要的粮食和物资集散地。2、交通枢纽:株洲市是...
  • 湖南的历史沿革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初期设置长沙(1949年)、株洲(1956年)两地级市,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2002年末,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和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