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就近找一个同一级别的榜样学习一下,看别人怎么工作生活那么开心;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提高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待遇,社会上对教师就不会看得那么低。

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本人就根据自己对这些方面的了解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热爱教师工作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教师更应该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欢 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 二、在工作中确立可行的短期目标 工作中,教师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实现目标,把事做好。这样他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做事也会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工作更有成效。实际上,当我们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目标切合实际的好处不仅于此,它还能为教师提供新的起点,帮助教师循序渐进地去摘取事业上的桂冠。 三、培养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的精神状态,是教师消除工作压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1、形成正确的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职业压力产生过程中重要的中介变量。面对相同事件带来的压力,不同个体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会不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家认知评价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形成良好的认知评价。 (1)要不断撕掉消极的自我标签,如“我不行”、“我年纪大了”、“我头脑不好用”、“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提职没什么希望了”等。 (2)要学会抛弃不合理的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我必须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我必须让领导青睐我”、“我必须排到年级前三名”。(3)要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到自己的长处,教师在心理上就会平衡一些,相应的压力就会减轻。总之,辩证地看待问题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如看到教师聘用制的实施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教师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1、拥有一颗平常心。心态失衡,其源于比较与差别。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自己的待遇与他人的待遇比较;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由于盲目地进行比较,个别教师的心理常常平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怨气,感到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2、多交往,多谈心。减轻职业压力是一个行动的过程,如多读一些调节心情方面的书,将知识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义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又能体会沟通的乐趣;以开放、豁达的心态对待外界变化,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中,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3、学会欣赏自己。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作为教师,只有欣赏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面对学生,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 4、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培养幽默感。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包含喜怒哀乐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多回忆积极、愉快的生活体验,这有助于减轻职业压力。幽默是一种特殊情绪表现,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人在笑时,身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都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因此,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 5、恰当、合理地宣泄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向他顾吐出来。人可以通过倾诉、发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 如果找不到发泄对象的话,那最好就采取写日记的方法。比如:领导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气死人了……,这样写了以后,自己的心情就会好受多了。要是连写日记都嫌麻烦的话,你干脆就独自对着墙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泄个够。 6、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 第一,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利用镜子技巧对自己说“没关系”。 第二,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 学会给自己吃“宽心丸”。 第三,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舌头可以在嘴里打转,一般激情二十分钟后就没事了。保持沉默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过:“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有句老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记住这一古训。 第四,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权利。 第五,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 第六,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自己的身体。 五、改进教育人际关系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是改善教育人际关系的有效途经。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能更好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人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正相关。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了解地越深,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正确对待失败,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换个角度想问题。 教师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可以给自己更大地空间。
二、调试情感
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清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喜爱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控制情绪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 (2) 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防止言行过激。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2、合理宣泄。 (1) 身体方面:做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街购物,旅游等。 (2) 心理方面: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信任的朋友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3、从其他方面寻求满足感。 培养有创造性的爱好,如健身、集邮、写作等。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情况时,知道该做什么,如何要求自己,要求学生。角色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焦虑。
2、个别或集体讨论。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是解决问题、增加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方法。
3、体育锻炼。 心身互动,身体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可以维护心理健康。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寻求专业帮助。 不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论是短期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人们更愉快、更有效的工作。了解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生活和工作。

资源来自百度文库,望采纳~

  • 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答:3、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我们恢复信心。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乐于合群。4、科学用脑 教师的工作...
  • 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有哪些
    答:他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培养爱好、社交活动、专业培训和寻求帮助等途径,教师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 教师怎样做好心理健康工作?
    答:如何成为一名具有心理健康新理念的教师介绍如下:1. 学习心理学知识:首先,你需要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包括人类行为、情绪、认知过程等。这将帮助你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情绪,以及他们如何学习和处理信息。2. 接受专业培训: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课程,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这些课程将教你如何识别和...
  • 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有效管理压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1 .积极认识、面对压力 2 .巧用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压力 3 .合理的情绪宣泄 校方:1.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2.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 3. 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4.构建良好的学校环境 教师自己:1.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2.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 你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答:2、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和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教师宣传心理卫生保健常识,提高教师的心理学修养,使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师资队伍自身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训。3、...
  • 学校如何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呢??
    答:可以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班会等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帅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诚轻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健康水平。2、心理咨询服务 教育机构应当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治疗...
  • 怎么培养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答:1、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1)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幼儿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的...
  • .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
  • 怎样才能有效地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呢?
    答:二是对教师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预防与治疗,即教师的心理保健与心理调适问题,实现教师的心理和谐,真正使教师成为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自我立法”者,不良职业角色和从业心理的“自我纠正”者,良好的心理、情绪、行为和习惯的“自我行政”者。当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仅依靠教师个体...
  • 如何促进和调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学会调整把握心态,从而不断调整自己对生活工作的态度,以净化心灵为根本,以生存和发展为动机,去追求积极而快乐的生活。其次幼儿园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良心理状况未能及时得到疏导与排解,久而久之,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