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的食物和饮食习惯发生了什么改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从古至今食物的变化

你好,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

古人饮食的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鞌之战,齐侯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天亮后交战,待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朝食”,其傲视对方、轻敌浮躁的神态跃然纸上。《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享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所以《说文》说:“哺,申时食也。”(从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谓哺时。”《后汉书·王符传》:“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铺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朝指朝食时,哺指哺食时。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晡(bū,补阴平)。宋玉《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恍惚。”哺由表示晚餐引申为表示一般的吃,《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lí,离。薄酒)?”

飧,《说文·新附》作馂,“食之余也”。前人把二字割裂开看,未得其解,其实若从古人饮食习惯上考察问题就清楚了。古代稼穑艰难产量不高,取火不易做饭费时,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热一热吃。《说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现做现吃的饭,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的飧是食之余,否则单说饔是熟食,难道飧则生食不成?《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人其大门,则无人门(守门)焉者;人其闺(小门,即二门),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之飧,是子之俭也。…根据《左传》所载,知勇士是一大早去的,晨食鱼飧,即头天晚上吃剩的鱼。这确乎不是一国之正卿所当食,所以勇士叹服其俭。《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径从,馁而弗食。”既言飧,那么赵衰带的是剩饭,这正是一个逃亡者行路时的饮食。现在晋、冀、豫几省交界的山区还保留着这种每日两餐、晚餐吃剩饭而不另做的习惯,且多为稀饭。晋东南称之为酸饭,其实剩饭并不酸,酸即馂的音变。

饔飧既然是一天中的两顿正餐,因而也就可以泛指饭食。《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饔飧在这里即指自己烧饭吃。

因为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乌。涂饰)也,于予与何诛(责备)?”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

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是今年的重点主题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饮食陋习。如何能吃得健康科学?从古人的饮食观念和养生典籍之中,我们或许能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清淡饮食,品出自然味道中国饮食文化绵延几千年,食材加工与储存方式变多。比如一些不易保存的食材,便以腌、熏等方式保存。腌肉、腌菜、熏肉等食物虽具有独特风味,但吃多了对健康无益。

相较而言,古人推崇吃新鲜食材、烹饪新鲜的菜肴。清朝著名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326种汇聚南北各地的饮食精华,强调“物味取鲜”,食材要趁新鲜制作。例如猪腰子,袁枚认为炒不如煮,煮熟后蘸盐最好,完全不需要其他佐料。

古人早有分餐习惯众所周知,中国人喜欢围桌聚餐、同盘而食,这种进餐方式可以分享美食,不过也会带来传播疾病的风险。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孔子曰“席不正不坐”,吃饭的时候,人们要规规矩矩地坐在席子上,吃自己面前的食物,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红楼梦》第四十回也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第二次宴会时,“上面二榻四几,是贾母、薛姨妈,下面一椅两几,是王夫人的,余者都是一椅一几”。这就采用了分餐制。即便是合餐,也可以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防止交叉污染。《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吃饭时,李纨和王熙凤二人就“立于案旁布让”,为别人布菜自然得用公筷、公勺。

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文章认为,早在距今10000年——4000年前的时间里,中国便形成了以粟、菽、麦等“五谷”为主要食物原料的黄河流域饮食文化区、以稻为代表主食原料的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区、以肉酪为主要食料的中北草原地带饮食文化区三大饮食文化不同风格的区域类型。
又经过约四千年之久的演变,至19世纪末,在今天的中国版图内,出现了东北、中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等11个子属饮食文化区位。
由于中国历史上是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闭的小农社会,因此饮食文化是以“滞进”方式存在的,“惰性”是其变化特征。 文章认为在研究方法上,应当把握四点原则:一、通过文献研究、田野与民俗考察、模拟重复等方法再现历史真实;二、把饮食文化视为历史上人们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三、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饮食文化民族性风格的主要因素;四、冷静公正、实事求是是饮食文化研究必须恪守的原则。

习惯是长时沉淀形成的,不会轻易改变,比如中国人喜欢烧开水喝,及吃熟食等。改变的主要是加工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还有外来食物的接受。

从古至今中国的食物和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从天上飞的地上走的,以及水里游的,大家也许都尝遍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远古时候只能吃生肉,和雨水。到了周秦时期,大家都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时,自产的谷物菜蔬基本都有了,有了小米,又称谷子。汉代时,就已经有了水果,还有豆腐,又有了植物油等。到了现代就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各种不同的吃法

过去都是粗粮,没有细粮,现在是细粮多,粗粮少吃个粗粮很难。

  • 中国传统食俗目录
    答:中国传统食俗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饮食文化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火的使用开始,食俗的演变与发展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火的掌握不仅提供了烹饪的可能,也催生了烹饪技术的诞生,进而形成了独特的陶器炊具和食具体系,如陶器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食物的烹饪和储存方式。食物结构与饮食...
  •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答:对食材制作过程中分主次、浓淡、亮丽柔和、突出衬托等多种形式。在口味上也强调菜品的口感和口味的精质,从制作到完成,环环相扣、和谐统一令人回肠,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三、雅俗共赏,情趣盎然 中国饮食文化从古至今,不仅包括对饭菜点心色、香、味的追求,更表现于它对情趣品味的注重...
  • 人类发展史的饮食习惯
    答: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为典型。 汉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的时期。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两脚垂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从魏晋南北朝...
  • 古代还没有发明炒锅,当时他们都是怎么吃东西的?
    答:到了元朝的时候,饮食文化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改变。在元代以前,古人吃饭都是实行的分餐制,意思就是各自吃各自器具中的食物。而元代的时候,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拥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他们实行的是合餐制。合餐制就是我们如今的吃饭方式,大家从公用的菜碗中夹菜。蒙古人的这种习俗加上某些其它的原因...
  • 中华各个民族的饮食习俗是什么?
    答:中华各个民族的饮食习俗,指各民族人民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我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食俗:(1)春节食俗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团圆饭;食年糕、饺子、元宵的习俗;喝元宝茶、年酒的习俗。(2)元宵节食俗...
  •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原始社会到清朝
    答: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为典型。汉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的时期。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 ...
  • 历史问题~有甚么食物是由美洲或非洲传入的?
    答:驯化的动植物物种基本上构成了世界农业生产的基础。与世界各国一样,食用物种和食品的交流与传播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未曾中断过,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的食源,丰富了中国人的菜肴品种,也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著变化,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生活。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经欧洲、非洲、西亚传入中国北方; ◎...
  • 中国古代有哪些食礼
    答:可以说,中国食礼从古至今,由上到下,成规成矩,一以贯之: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礼一直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核心,具有中国一切文化现象的特征。中国人重人情,而饮食礼仪则是中国社会中最富于人情味的内容之一。 《礼记·礼运篇》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阐述了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的道理。《礼记·...
  •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概述
    答:中国饮食文化序 徐旺生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
  • 为什么中国没有喜欢吃牛排的习惯呢?
    答:渐渐的有了许多人开始吃牛肉,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没有吃牛排的习惯。可能这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饮食习惯,就算在一些国外文化的侵袭下吃牛排还是在少数部分并没有形成一个习惯。所以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喜欢吃牛排的习惯,也有可能跟饮食习惯有关。所以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喜欢吃牛排的习惯,可能与中国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