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西安事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1
相关历史人物是怎样评价西安事变的?

对西安事变贡献最大的三个人是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缴共、清共”政策越来越不满,他们对共产党“国共合作,联合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主张非常赞赏,希望蒋介石能联共抗日,由于蒋介石不答应,相反还下令张、杨二人去进攻共产党的军队,这激怒了张、杨二人,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张、杨二人的行为显示了他们以民族大局为重,愿意与共产党携手合作,共同抗日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缴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中国国民党方面: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中国共产党方面: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毛泽东: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西安事变评价如下:

1、中国国民党方面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2、中国共产党方面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3、个人方面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这场事变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蒋介石改变他的既定国策,停止与共产党的内战,使得革命党和共产党一起联合起来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后来在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终于愿意停止内战,与共产党一起抗日,由此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的合作。

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中国才有了与日本对抗的底气,所以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一起抗日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

1.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2.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关于西安事变,张学良在西安时对部下表示,好像灯泡,暂时把它关一下或给擦一擦为了让它更亮。这样做,蒋介石就更亮了。但这并不说明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才能不够认可,相反他曾表示:他父亲虽有雄才,但大略不如蒋公。



首先须知西安事变绝不是偶然的。中央红军在湘赣失利并开启长征这段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共爆发了三次所谓‘事变’——即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把三次事变串起来看就能发现其中西安事变的历史必然性。如果说长征是以红军为主角的出埃及记,那三次事变就是以军阀为主角的《绝地求生》,只有西安事变广为人知是因为有且只有它达到了目的,并差点把常公的名字从生死簿上一笔勾了。
其次须知常公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要目标指的是谁,不是疲于奔命的红军而是中原大战后基本回血完成或毫发未损的各类军阀。常公的战略其实很简单,就是料定若军阀与红军硬拼并且被红军压制,必然【借师助剿】。例如黔军王家烈被毛爷爷的一记‘四渡赤水’打成精神分裂,常公就派中央军助战,结果红军被打跑,中央军也不走了,这在春秋时期就有例子——假道伐虢。
因此中国的军阀为了从常公的魔爪中存活下来必须做到两点:一、不能和红军硬拼消耗自己的实力,因此长征路上各路军阀配合默契频频放水二、不能让红军被消灭。红军此时与军阀唇齿相依,常公要安内,搞定了红军,剩下该安谁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
因此在1933——1936年三年间所发生的三次事变虽然有着不同的理由,但从结果来看不是直接帮助红军,就是给红军打掩护——对军阀而言,此时抗不抗日并无大碍,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首要问题是红军必须存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 中国共产党怎样评价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
    答:对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给予张学良极高的评价。早在1937年1月1日,也就是张学良在南京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的第二天,刘少奇发表文章指出:”张学良在南京的行动,是有助于团结全国抗日,停止一切内战的方针之实行的。这不是表示张学良的无耻与投降,反而表示张学良为着团结全国抗日,停止内战而...
  • 西安事变 名词解释
    答:张学良:12月26日,到南京后,张学良不幸被扣,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军队: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社会评价: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发生和...
  • 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是什么
    答: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结果: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社会评价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
  • 中国共产党怎么评价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
    答:对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给予张学良极高的评价。早在1937年1月1日,也就是张学良在南京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的第2天,刘少奇发表文章指出:“张学良在南京的行动,是有助于团结全国抗日,停止一切内战的方针之实行的。这不是表示张学良的无耻与投降,反而表示张学良为着团结全国抗日,停止内战而...
  •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答:在西安事变的发动下,中国呈现出全名抗日的局面,并且历时了8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意义深重的事变,因此周恩来同志还给予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民族英雄”这一高度的评价。中国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大多数时间都是相互对立的党派, 历史 上他们合作过两次,第二次的合作给...
  • 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什么
    答:”所以,西安事变在事实上迫使日本放缓了侵略步伐。问题二: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中国 *** 方面的评价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 *** 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 *** 、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
  • 西安事变的意义
    答:但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内部对如何处置蒋介石议论纷纷,统一内部思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成为阶下囚的蒋介石看到如内战再起,他难免不死于南京的狂轰滥炸,因而于17日下令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讨伐。事变的成功发动使他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
  • 如何评价西安事变
    答: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间接埋下之后国民党败局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评价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
  • 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答:三、西安事变作用的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安事变与中国社会进程问题。刘培平认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社会地位。理由是:第一,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中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