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后感&书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我从2017.7.31-2017.9.8总共花了40天时间非常认真地,但也只能蜻蜓点水般地,阅读了一本叫《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4版)(美.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著)(黄素菲和李恩译)的书。

        这是一本口口相传,有口皆碑的经典书籍。翻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学术性。在前言里,书中就提到了此书是作为教科书的存在,同时,此书的作者同时还有其他六本系列图书,因此,我认为,作者是将关于沟通的大部分相关知识点都浓缩在了这本书里。所以,这部书完全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本教沟通的书。这也是我如此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但是,这也是我,也是各位一打开书就会遇到的“下马威”,各种各样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专有名词。也正是因为如此,作者也对这本书的“沟通”做了一个很大的升级,他在第14版中增加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推荐,漫画,课外阅读和延伸阅读,力图将他眼中的概念更好的,通过更多维度地,向他的读者们传递出来。这个举动也符合了作者描述的,可以通过更多的非语言因素来传达更多的讯息,这一理念。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深受沟通困扰的人,也看了一些教授沟通技巧的书,但是,在看这些技巧的时候觉得特别好用,可是当场景不一样的时候,人就迷茫了。因此,我从小就特别羡慕那些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的人。我一直都对他们佩服有加。后来,我看了这本《沟通的艺术》之后,突然恍然大悟,难怪沟通难,沟通的确是非常难,它包含了那么多方方面面的东西,这本书总共有11章,第一章是总论,后面十章是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沟通的元素。也就是说,在沟通里,最起码有十个因素在起作用,大部分都是无形的,对于天生知觉不够敏感的人来说,当然会意识不到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这本书在提到“知觉”这一部分时,作者就从内而外的分析了我们为什么会千差万别。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看到的,感知到的,眼中的世界就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我们就好比是一个接受器,过滤着来自周边的信息,同时还要受到周边各种噪音的干扰,顺利完成解码,然后又如同一个发射器,将我们接到的信息重新编码再发送出去,期间依然要夹杂着各种噪音。因此,作者的观点就是从自我认知开始,一步一步,跟自己对话,沟通,建立自我认知,然后去感知世界,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跟世界沟通,去建立关系和连接。由此可以,作者,他眼里的沟通,是一个大沟通的概念,他不单单介绍了我们以前认为的,狭隘的沟通,他还囊括了所有跟人相关的概念。我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概念,就如同大树的根,可以无限往外延伸,生长出其他很多的相关知识。

比如说,“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是如何沟通的呢?

     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我”这个概念?我到底是如何来看待“我”自己的呢?是男性还是女性?是自卑还是自大的?是来自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你”又是谁呢?子女?父母还是朋友?异性?还是同性?

      那么,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为什么周围的环境会让我感觉自己是爱你的?是不是你也爱着我让我这么认为的呢?还是我们被自己的期待所影响?

      更进一步,我是带着怎样一种情绪来说的?是开心,快乐,还是失望,甚至绝望呢?我打算通过哪种渠道来表达呢?这么说了,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的关系是更近了,还是会更远了呢?乃至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之间,这句话都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等等这些所有问题,这本书都会涉及到,并且一一剖析出来了。

      作者在书里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活动。 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成为一个沟通高手。只有我们成为了沟通高手了,才能体会到沟通中的艺术。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自己的改变也是很大的,一边读一边拿自己生活中的案例做小白鼠,将书中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拿来试验,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虽然看上去学术满满,可是实用性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深深的吸引了我的原因。虽然非常地理论化,却正因为如此,反倒是在很多场合中让人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地去应用。

        比如,在面对客户时,不仅要学会倾听客户的抱怨,还要学会分辨其中的情绪,找到他们真正的诉求,从而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理解这是工作中的常态,即劳动情绪,而不是自我攻击,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碰到了这么一个客户等等,同时,当工作中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时,要随时拿出书中的七大情绪谬误来自我校验,一般很快就能排解。我觉得就光是这么小小的一个点,就解除了困扰了我多年的,如同死循环一般的心魔。瞬间整个人就回归了理性。而这也正好应验了书中的一个理论,即,自我应验理论。当一切往好的去的时候,就能形成一个上升的螺旋,从而达到良好的预期。因此,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在盲人摸象,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在一定的局限里的,摸到的都以为是生活的全部。而这本书,可以慢慢引导我们,去摸到生活中别的部分。

        再比如,今天刚好重看了金砖的晚会和全运会的闭幕晚会。大家都没有想过,这两台晚会有没有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我听到了一个画外音:废话 )哪里不一样呢?除了常见的因素之外,有没有沟通上的原因呢?我觉得有!因为,因为语言的不同,而只有通过艺术的展现,才能跨越语言的障碍,才能表达出语言上所不能传达的讯息。我观察了一下,整台晚会都是依靠了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因素(除了最后一首歌曲,怀疑是会歌)。必要的解说,也是字幕。哇,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这个,怎么能不算是 沟通的艺术  呢?

       我希望,通过反复不断的阅读这本书,自己能一步一步掌握沟通的技巧,在生活中起舞。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拥有沟通艺术的沟通高手吧!

  • 《沟通的艺术》“增进信心读后感”
    答:《沟通的艺术》“增进信心读后感”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远景教育17 2022-07-31 · TA获得超过25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
  • 沟通的方法读后感
    答:《沟通的方法》读后感有沟通的智慧、沟通的基石、沟通的艺术、沟通的挑战与应对、沟通的未来展望。一、沟通的智慧 读完《沟通的方法》让我领悟到,沟通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的对话。有效的沟通能消除误解,拉近心灵的距离。书中详述了倾听、表达、非语言等多方面的沟通技巧,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沟通...
  • 有效沟通技巧读后感
    答:有效沟通技巧读后感 这次我认真学习了余世维博士的《有效沟通》学习光盘,聆听了余博士关于沟通艺术的精彩诠释。余教授以其特有的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的演讲让我受益非浅,经过学习无形中又让我接受了一次现代人在与人沟通方面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上的洗礼。 同时结合自己的日常销售工作,反思...
  • 【读书笔记99】“别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情感和沟通的艺术
    答:3-6岁孩子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感受。他们还不懂感情感到底是什么,或者如何识别并说出他们,更不用说如何有效地处理他们了。当然,如果大人告诉孩子不应该有那种感受,不会有任何帮助。“别再这样做”很容易被孩子理解为“别那样感受”。理解孩子并与其沟通,意味着要破译他的非语言线索,理解他的...
  • 余世维有效沟通优秀读后感作文
    答: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不断的学习研究,把所学的沟通艺术与实际的管理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吸收、提升、创新,适应企业发展对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的这种需求。余世维有效沟通优秀读后感作文 篇2 通过学习余老师的“有效沟通”的课程,深刻认识到要树立积极沟通的概念,要认识到:沟通是...
  • 触龙说赵太后读后感
    答:《触龙说赵太后》读后感 与人沟通是做人必备的能力,沟通的艺术是做人处事的必修课。沟通要冷静理智循循善诱,力避锋芒相抵;要知人知心换位思考,力避强加于人;要通情达理,以情动人,避免咬定死理不放。无论与什么人沟通,首先要考虑他最大的利益是什么?要站在让他受益,不能让他吃亏的立场上...
  • 余世维《有效沟通》读后感
    答: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余世维《有效沟通》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余世维《有效沟通》读后感范文1 《有效沟通》的作者余世维教授不愧为是管理教育大师。读过方知,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比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之所以存在“沟通”困难,就因为从小就没有得到关于有效沟通的训练,长大...
  • 《有效沟通》读后感
    答:其实沟通是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沟通不是一种说服而是一种感染、一种形象展示、一种言行一致的体现。让我们以主动、关心、积极的心态从聆听他人开始,在工作中让有效的沟通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有效的沟通使我们能更高效的去完成本职的工作,为全面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有效沟通》读后感范文2...
  • 《画的秘密》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答:对一幅艺术作品解密,更像是从投影推断高一维世界的细节,从看得见到完全理解,并不是那么容易。 《画的秘密》读后感(四):非语言沟通的秘密:你最亲爱的人始终陪伴在你身旁 一、“你最亲爱的人,看似永远离你而去了,却始终陪伴在你的身旁。” 周末的早上,打算用一本画册唤醒一下自己,于是翻看了这本法国著名文艺...
  •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
    答:孩子们是继续玩的玩,乐的乐,不管新教师的“歇斯底里”。所以,新教师就尤为需要学习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艺术,避免使用警告性的语言,只要恰当掌握沟通的艺术,班级管理一定手到擒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点滴的细节凝聚成教育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