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基本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基本功

工作所必须的条件性技能和技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解读教材基本功,运用信息技术基本功,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功,心理健康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等。(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中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今天之所学为解决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储备势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荀子曰:“知而不行,虽敦必困。”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明晰地体会到它对教育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的支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构成要件,它对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改变师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力,能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其次,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三)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课程开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寻找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如何联系、联系哪些生活和社会实际,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质量指标的主要凭借,但既定的教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需要教师的驾驭和取舍。要寻求教材以外的各种“材料”,例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用教材和各种非教材“材料”的整合,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引向纵深,使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中产生新的问题,力求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程最终是要通过教师具体的教育活动转化成实际课程,教师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又要重视选修课程;既要重视显性课程,又要重视隐性课程;既要重视预成性课程,又要重视生成性课程;既要重视国家课程,又要重视地方和学校课程,而对后者,应该给以特别的和足够的关注,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师不应该只做既定课程的单纯执行者,而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开发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对学科课程,教师应根据种种具体情况加以“微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应善于挖掘,善于扩充,善于超越。要关注其他学科,关注现实生活,使课程资源变得丰富鲜活起来。这些,应该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新时期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等作为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意识及行动。一位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心理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获得教化。另外,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就可能采取多途径,讲究教育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学会处理一些心理问题,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五)教学评价基本功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没有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价,就很难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推进。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评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还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结论,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学生表现的优劣,还应留意学生学习欲望、情感、态度、价值是否得到提升;不仅要有选拔和竞争,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修正与发展。这不仅是转变观念的问题,是否具备这样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操作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能力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优秀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这样的激励大师。激励是一门艺术,也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体态、动作、表情、语言,无声的、有声的,都可以激励学生。可如今,课堂上却常听到干瘪空洞的评价语言:“你真有天赋”“你非常聪明”等。甚至有的整堂课在“棒、棒、棒!你真棒”这样毫无内涵的评价语声中淹没。从中,可看出教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语言贫乏,二是思想苍白,三是文化缺失。这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师队伍的整体上都是十分欠缺的。(六)教育科研基本功 教育科研功,这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今天乃至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渐退出教学舞台。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强力呼唤。因此,重视教科研,练就教育科研功,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这盘棋中的重要一着。同时,课程改革提出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来检验,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对基本功的一个挑战。

前不久听了几节关于新课程实验的观摩课,其中有关教师基本功方面的问题,令笔者生出一番感慨。
一是一位青年教师遗憾的板书,其典型的“童子”体,令其形象在听课教师和学生心中大打折扣。
另一节课,教师的设计可谓标新立异,匠心独运,把《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故事制成动画片,让学生学着电视、电影里的样子,给动画片配音。然而课堂教学刚开了个好头,电脑就出了问题,捣鼓了半天(10多分钟),问题也没有解决,学生原本的兴趣所剩无几。
这不禁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读中学时,几何课上,数学老师左右开弓,随手一画,几近标准的圆便出现在黑板上,我们感到很神奇,佩服之至,课后好多同学也纷纷模仿,并由此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一字一话”能力
有人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多媒体己成辅助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最终会被“电脑+投影”取代,依赖于粉笔和黑板而存在的粉笔字必将成为历史。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板书(粉笔字)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借助板书,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规范、美观、整洁、流畅的板书,不仅给学生一种美感,而且对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无疑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国家语委每年举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反映出国家对普通话作为中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的重视,而作为教师,更是必备的条件。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比如,E-mail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鼠标和键盘逐渐取代了笔和墨,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批改作业,发送评语,向家长发布信息等。与钢笔、粉笔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除了专门的书法课外,在一般的课堂上,教师极少用到毛笔。因此,我认为过去的“三字一话”基本功可缩减为“一字一话”。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个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基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相关教学课件,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课程资源,扩充学生视野,拓展课程内容等。
三、课程加工与开发能力
新教材,无论是哪一种版本,其内容的综合性、弹性都很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开发。传统上,教师是“教教材”,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而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只把教材当个例子。这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加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立足“预设”巧于“创新”,这就更为课堂“不确定性”与“生成”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空间,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能力。否则,一旦这些“不确定性”与“生成”发生时,教师就会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再说,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出现,对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要会“编”书,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教学问题,更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也需要教师具有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技能,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技能等。
四、科研与反思能力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的检验者是谁?是广大实验区教师,且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同样需要广大实验区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共识。而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另一个基本要求——做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而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又不允许学校有更多的人力脱离一线去学习、研究、实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校本教研应运而生,而校本教研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反思能力,能从诸多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问题,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最终将研究的成果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新课程实践还要求教师能在一节课结束后静下心来想想,用反思的笔记录自己的成功,剖析教学中的失败。
五、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
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一种良性的、合作的、对话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其次,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带来了个体差异的日益显著,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有效地组织教学,协调与学生关系并且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第三,综合实践课的开设。综合实践课虽是新课程最具革命性的举措之一,但它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教科书,需要教师结合本地特色创造性地开发,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探索、实践。
总之,由于时代的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应重新审视、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工作所必须的条件性技能和技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解读教材基本功,运用信息技术基本功,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功,心理健康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等。(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中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今天之所学为解决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储备势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荀子曰:“知而不行,虽敦必困。”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明晰地体会到它对教育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的支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构成要件,它对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改变师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力,能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其次,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三)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课程开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寻找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如何联系、联系哪些生活和社会实际,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质量指标的主要凭借,但既定的教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需要教师的驾驭和取舍。要寻求教材以外的各种“材料”,例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用教材和各种非教材“材料”的整合,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引向纵深,使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中产生新的问题,力求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程最终是要通过教师具体的教育活动转化成实际课程,教师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又要重视选修课程;既要重视显性课程,又要重视隐性课程;既要重视预成性课程,又要重视生成性课程;既要重视国家课程,又要重视地方和学校课程,而对后者,应该给以特别的和足够的关注,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师不应该只做既定课程的单纯执行者,而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开发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对学科课程,教师应根据种种具体情况加以“微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应善于挖掘,善于扩充,善于超越。要关注其他学科,关注现实生活,使课程资源变得丰富鲜活起来。这些,应该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新时期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等作为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意识及行动。一位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心理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获得教化。另外,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就可能采取多途径,讲究教育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学会处理一些心理问题,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五)教学评价基本功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没有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价,就很难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推进。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评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还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结论,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学生表现的优劣,还应留意学生学习欲望、情感、态度、价值是否得到提升;不仅要有选拔和竞争,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修正与发展。这不仅是转变观念的问题,是否具备这样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操作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能力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优秀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这样的激励大师。激励是一门艺术,也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体态、动作、表情、语言,无声的、有声的,都可以激励学生。可如今,课堂上却常听到干瘪空洞的评价语言:“你真有天赋”“你非常聪明”等。甚至有的整堂课在“棒、棒、棒!你真棒”这样毫无内涵的评价语声中淹没。从中,可看出教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语言贫乏,二是思想苍白,三是文化缺失。这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师队伍的整体上都是十分欠缺的。(六)教育科研基本功 教育科研功,这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今天乃至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渐退出教学舞台。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强力呼唤。因此,重视教科研,练就教育科研功,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这盘棋中的重要一着。同时,课程改革提出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来检验,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对基本功的一个挑战。

  •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内容简介
    答:还需要实战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它对于巩固改革成果、推动课程深化发展,以及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备课技能,以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答: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首先第一点,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流利。第二点,教师的板书要工整,教学计划要合理。第三点,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要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例如熟练使用易-查-分系统上传成绩等等。
  • 怎样夯实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答:1、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本身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
  •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哪些
    答: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资讯时代美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资讯时代美术教师应具备多元化、扎实的的基本功,展示教师风采,提高教学效果。 一、...
  • 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教学能力?
    答: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
  •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答: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
  •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补充哪些新的教学技能
    答: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怎样的教学基本功
    答:与钢笔、粉笔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除了专门的书法课外,在一般的课堂上,教师极少用到毛笔。因此,我认为过去的“三字一话”基本功可缩减为“一字一话”。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
  •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教学能力(摘抄)
    答:笔者认为应从如下进行: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现这一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基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直观...
  •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目录
    答: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目录导引: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备课技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真实故事:课改中,备课的革新历程)一、备课技能的新变化与发展 在时代进步的要求下,教师的备课策略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时代的发展对备课提出新的要求)备课技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