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征北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0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玩过游戏汉之云吗?我觉得里面提出的一个新观点值得考虑。北伐的直接目的不一定是直取长安收复旧都。可能是想收回凉州。
试想当年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中对匡复汉室的前提是占得荆 益二州,等天下有变再行动。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这个前提条件被削弱了一半。如果能取得凉州,可以获得强悍的铁骑部队,让蜀国的国力得到补充。想当年马超入长安就是那么容易。
所以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拒绝了胃炎的奇袭子午谷计略,可能是与他的战备目标不符合。只可惜历次北伐都没达到效果,就只收了个姜维。好不容易有个三郡相应叛乱 还给司马蚁先下手为强了。
可叹可叹啊!

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道北伐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蜀国太弱了,只是为了让刘备的遗志延续下去,算是报答刘备吧

详细: 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自公元227年起至公元: 年止,诸葛亮曾经五出祁山,进行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北伐 国的战争。怎样看待诸葛亮的北伐?千秋褒贬各不一。笔 不揣浅陋,亦作一些探讨。 (—) 蜀汉当时并不存在着北伐魏国统一全国的条件。 首先,三国时期,是东汉王朝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段,一般来说,三国中的统治者都还是处于雄心勃勃、奋发 进的时期,没有哪一国存在着“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情况, 然,三国中,兵将多寡,幅员宽狭,国力强弱有所不同,但当时 任何一方都不能灭掉其他两方或一方,完成统一的大业。 其次,当时魏国,疆土辽阔,兵多将广,自从曹操实行屯 和奖励生产以来,经济恢复很快:而蜀国幅员狭小,人口也少, 自关羽被吴擒杀丢失荆州、刘备率大军伐吴招致“夷陵之占 的惨败以来,兵力锐减。虽然在刘备死后,经过诸葛亮的竭 经营,使蜀国的政治比较稳定,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同魏国相 比,力量依然悬殊。“到魏国末年,中原地区经济已超过汉吴两 国”,弱国焉能灭掉强国,统一天下?这是不说自明的道理. 再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谋划的在三国分立若 干年之后,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路出兵对魏作战,最后统一 全国的战略方针,在公元219年关羽被杀,失掉荆州以后,已 不能实行。 最后,北伐是以弱敌强,以寡敌众,以远袭近,以劳对逸, 且时无名将,对手正值人杰司马懿,懿又恰恰抓住了蜀军的弱点,以持久战来对阵。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虽然取得某些局 部胜利,但终于未能定大局。 (二)既然蜀国当时不存在着北伐魏国统一全国的条件,那么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多次进行北伐呢? 众所周知,北伐曹魏,统一全国是诸葛亮平生孜孜以求的 奋斗目标。当他第一次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时,便拟定了:占领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戎、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 结好,等候北方有变,两路出兵进攻魏国,从而平定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虽然几经挫折,特别是关羽失荆州,致使诸 葛亮两路出兵进击中原的计划为之流产之后,他仍然矢志不 渝。致使邓芝受诸葛亮派遣;使吴修盟,当孙权说道:“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时,邓芝竟公然宣称;“天无二主, 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 各尽其忠,将提炮鼓,则战争方始耳。”类似事例还有一些, 这充分说明北伐魏国,统一天下既是诸葛亮平生夙愿,也是以他为首的蜀国统治集团始终不渝的方针。 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为了实现刘备救复汉室的遗愿。刘备是汉室后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灭曹魏政权,复兴汉室。可是他这个宏愿未及实现便死去了。临死之前,他把诸葛亮召到永安宫托孤“属以后事,谓亮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 国,终定大事’”。所谓“终定大事”,即是最后一定能消灭曹魏, 恢复汉室统一天下。诸葛亮当即涕泣表示,愿“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他出师北伐前夕,在给后主刘 禅的《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具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可见,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实现刘备复兴 汉室的遗愿。 当然,对诸葛亮北伐的原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得对 诸葛亮一出祁山和、以后的数次北伐的情况区别开来加以分 析。一出祁山除了考虑国内因素之外,诸葛亮还考虑到北伐曹 魏的有利因素和条件,即利用了魏国新君近立,经验不足;蜀 敌等.但是魏国的实力毕竟强大于蜀国,伐魏的作战方针如果 得当,取得较大的胜利是完全可能的。但要一举灭掉魏国,取得北伐的完全胜利则是不大可能的.诸葛亮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一出祁山的作战中,一开始就采取了个分谨慎的态度. 当镇北将军、丞相府司马魏延提出自己“率兵五千,负粮五干, 直从褒中出,循秦峙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北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指诸葛亮)从斜谷来,劝;足以达,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的作战方案时,诸葛亮“以为 此县危”,没有采纳,而是采取了走坦道、平取陇右的作战方案。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走这条路所经过的武都郡是十五人区;诵过这里、神不知,鬼不觉,不会遭到魏军的拦截:陇右郡羌人、胡人很多,共首领大都同已故的蜀汉大将军马超关系很好,早年曾在一起反抗过曹操.在马超失败的同时,他们也都遭到了镇压;臼而他们反对曹魏政枚,心向蜀汉;这个地区的汉人也大都对曹魏政权不满,刘备、诸葛亮“恢复汉室”的号召,对他们很有吸引力;陇右地区,魏国的兵力薄弱,打败他们很容易.田此,诸葛亮断言:“干取陇右”,可以“十全必克而无 虞”.诸葛亮这条“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进可取,退可守,没 有多大危险,而对于魏延那个看来十分大胆,但弄得不好就会 陷入魏军的重围或者被迫与魏军展开大决战,从而使蜀军招 致重大伤亡,甚至会覆军灭国的冒险作战方案,十分谨慎的诸 葛亮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事实也是这样,按照诸葛亮的作战方 案,当率军一山祁山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叛魏应亮, 关中响震.形势一片大好.可惜,这种大好形势,由于先锋官 马谩“违亮节度”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而被断送了. 一出祁山是诸葛亮北伐中最关键的一次战役,诸葛亮作 为一个足智多谋、精通兵法,熟娴韬略的军事家,他非常清楚 的知道,“魏强蜀弱,蜀国要打败魏国,只能采取‘攻其不备’、 咄其不意’、‘避实击虚,的战术,并且计谋要保密,攻敌要快. ‘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否则,就会失 败”。可以说一出祁山之战,是诸葛亮北伐战争的一个转折 点,后来几次出祁山之战,巳成了“强弩之末”,根难说是实现 其境一全国宏伟目标之战丁.连诸葛亮本人对北伐能否取胜 也投有多大把握了.性在给后主刘禅上言要求再次北伐时也 只能说:臣只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 明所能逆睹也”。 既然如此,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在一出祁山失败之后, 继续进行北伐呢7清人刘献廷道破了其中的奥妙:“孔明之出祁山,以攻为守者也.隆中已知天下大势终于三分矣.而出师不已者,不如此,欲求三分不可得也.譬之弈棋.能侵入始自治、否则坐而待之耳”。这是颇有见解的论断.因为魏大而 强,蜀小而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魏,蜀两国的力量差距将越来越大。时间对魏国是越来越有利,对蜀国是越来越不利.诸葛亮说:“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赃”。虽先帝“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特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诸葛亮并陈述理由数条来说明 与其坐待亡国,不如北伐的道理: 其一,“高帝明井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刘禅)未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而欲以长 计取胜,坐定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其二,“自从臣(诸葛亮自指)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 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铞、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 十余人,突将无前。赛、里、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 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 分之二,当何以图敌?” 。其三,“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患,事不可患,则住与行劳 费正等,而不及今田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那怎么能 行呢? 其四,至于北伐是否一定要有必胜的把握才进行呢?那也 不一定。先帝刘备常常称赞曹操之能,然而曹操也有不少次失 败。”况臣驽下,何能必胜?”凡事难可逆料,臣进行北伐只有 尽力而为罢了。 可见,诸葛亮连年北伐不已不为之,是以攻为守者也。 (三) 对于诸葛亮北伐的评价,历史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可以用褒贬两字来概括。褒者众,贬者寡。贬者议“谓为非计”,褒者称赞不巳。如唐中期著名宰相裴度称赞诸葛亮“由僻陋而启雄图(统一全国),出封疆以延大敌(北伐曹魏)”的积极 进取精神.并给予北伐以较高的评价。他肯定诸葛亮进行的统 一战争是符合人民愿望的。“财用足而不曰浚我以生,干戈动而不曰残人以逞”;就是说虽然消耗了财力物力,死了人。老百 姓还是支持他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诗赞颂诸葛亮胸怀 统一大业:“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末代王安石也曾写诗 赞扬过诸葛亮为平定天下,不畏艰辛,以弱攻强的精神,“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在今天看来,—方面要看到诸葛亮为谋求统一而进行北伐,是符合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的;虽然北伐没有成功,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成功.但他的积极进取精神是应该肯定的;这种以攻为守的北伐,也在—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持三国分立,延缓蜀汉灭亡的目的,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军事斗争的经验,为我国古代军事学说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历时八年、五出祁山的北伐战争也绗蜀汉和魏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使本来就卜分孱弱的蜀国逐步削弱下去,等诸葛亮死后,蒋琬、费柿执政,蜀对魏 国只能采取守势;后来,姜维又连年出兵攻魏,更加削弱了蜀的国力,最后连守的力量也消失了。到公元263年,蜀国就被司马昭灭掉了。 大概: 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 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求采纳

  • 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征北伐
    答:最后,北伐是以弱敌强,以寡敌众,以远袭近,以劳对逸, 且时无名将,对手正值人杰司马懿,懿又恰恰抓住了蜀军的弱点,以持久战来对阵。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虽然取得某些局 部胜利,但终于未能定大局。(二)既然蜀国当时不存在着北伐魏国统一全国的条件,那么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多次进行北伐呢? 众...
  • 蜀国只有10万兵力,为何诸葛亮却要选择带兵北伐?
    答: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一旦出现机会,就会进入关中。第四是蜀中经济发展能够支持诸葛亮北伐,刘备征战时,诸葛亮镇守成都,刘禅继位,朝中大事都需要诸葛亮定夺,诸葛亮出征前,都要致力于务农殖谷,保证军队民衣食足。可以说诸葛亮能够坚持北伐的原因在于蜀汉的经济,能够支持北伐。
  •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刘备去世之后,致力于北伐曹魏?
    答:众所周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当时他正在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不过因为他既要负责前线的事务,又要统筹蜀汉的全局,最终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蜀汉国力弱小,想要吞并强大的曹魏,并非易事,诸葛亮为何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宁愿累死,也要坚持北伐呢?对于此事,...
  • 诸葛亮为何要常年率军亲征北伐?他的目的是为了限制中原的发展吗?_百 ...
    答:诸葛亮常年领兵出征,不只是为了限制曹魏的发展,他还想着如果有机会,可以一举定乾坤光复中原,而在内部若长时间贪图安逸,也会导致蜀汉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出现一些贪污腐朽之辈,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曹魏灭掉,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进攻,这样才能创造机会。事实证明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因为他屡次率兵北伐,...
  • 诸葛亮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北伐呢?
    答: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历史上没有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说明,所以你提问的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答案也就不会相同。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说的不好还请包涵。刘备死后年幼的刘禅继位,备受刘备信任的诸葛亮自然也就成了托孤大臣。刘禅上台之后蜀国的各种实力都不强,...
  • 诸葛亮为何一再北伐呢?
    答:从关羽丢荆州,到刘备倾国之兵伐吴惨败而回,再到刘备病死白帝城,蜀汉沦为三国中国力最弱的一方。北伐是需要实力的,兵马粮草军饷,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蜀汉支撑不了长期的北伐,更别提五次北伐,加上继任者姜维的多次北伐。北伐不可能成功,这是一个事实,诸葛亮和姜维为何矢志不渝?先说结论,两人...
  • 蜀汉农业弱于吴魏,为何诸葛亮还要强行北伐导致缺粮?
    答:其实蜀国农业要弱于吴国和魏国,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是会受限于军粮,如果魏军将目标直指蜀军后勤,恐怕会给诸葛亮带来很大的麻烦。诸葛亮明知粮草是远征的基础,为何还要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出征呢?蜀汉是三国当中公认的实力最弱的一方,这与蜀汉根基太浅有很大关系。在粮食、人口决定国力的年代,...
  • 诸葛亮北伐中原是怎么回事?
    答:建兴七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诸葛亮探知陈仓守将郝昭病重,便用计袭取了陈仓和散关,驱大军复出祁山,安下营寨。诸葛亮命姜维领一万兵取武都,王平领一万兵取阴平,以分魏兵之势。魏主曹睿派司马懿引兵复出,以御蜀兵。司马懿令郭淮、孙礼从陇西小路来救武都、阴平,就袭蜀兵之后。郭淮、孙礼正行间,忽哨马来报...
  • 惊鹄髻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答: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有哪些方面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北伐的原因诸葛亮北伐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此时天下分为三处,魏国、蜀国、吴国。诸葛亮是蜀国刘备的谋臣,是他的丞相。诸葛亮像诸葛亮在对北伐的战争一共发动了五次,历时六年,可是最终还是以失败...
  • 诸葛亮在蜀汉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人口方面,蜀汉在灭亡的时候人口还不到一百万人,去掉增长的人口,在诸葛亮时期,人口应该不到90万。这么少的人口能够维持的生产力和兵员也是有限的,蜀汉地广人稀,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在出征的时候,诸葛亮不仅面临着兵少的问题,还要面临着少粮的压力。诸葛亮有两次北伐都是因为粮食不足撤退,蜀汉由于军队数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