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塞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榆林什么医院治疗毛孔睹塞

到专治疗皮肤病的地方,大一点的医院

十一县一区
一区:榆阳区
十一县: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米脂,子洲,吴堡,佳县,清涧,横山

明永乐初,为防止蒙古势力侵扰,在此置寨,正统年间建堡,成化七年(1471)再置卫,同时延绥巡抚都御史徐子俊征发民工在隋长城基础上修筑榆林边墙(即长城)千余里,以增强这里的防务。次年,在榆林堡北扩建新城,称北城,旧堡称南城。榆林城已具相当规模。九年,长城九边之一的延绥镇(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治所徒迁至榆林城。从此,榆林成为明代边防重地。后来,榆林城又经扩建。由于战火,榆林古城墙今多已不复存,仅可见遗迹。现在的榆林城是后来建的新城。
榆林,地居黄河河套之南,北接内蒙的鄂尔多斯,两傍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上源榆溪。东扼雁朔(晋北),西卫宁夏,南蔽秦陇(关中和陇东),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明朝最重视这里的防务。
明代,自成祖以后,国势逐渐转弱,蒙古骑兵不断南下侵扰,先时着重在长城中段分头进扰,后来竟深入河套地区,蹂躏陕北和山西。成化年间,榆林一带的长城就因此修筑起来。当年,榆林镇防守范围,东起黄河边的黄山川,西至定边营(今陕西定边县花马池)绵延600公里,墩
挥过重要作用。
回顾榆林的历史,北宋时,榆林是宋与西夏反复争战之地,城南榆溪河畔的罗兀城就曾是两军交锋厮杀的战场。
明代中叶以后,明军与蒙古兵常在这里交战。
天顺年间,蒙古阿罗公然出入河套驻牧,并常引诸部内犯。
弘治十三年(1500),蒙古鞑靼火筛吉囊部居然入居河套,犯延绥神本堡。第二年又犯花马池,明都指挥五泰战死。火筛部又犯固原,大掠韦州、环县、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地。十八年,火筛诸部又围灵州,入花马池,掠韦州、环县。后来在正德、嘉靖年间,火筛部继续犯过,陕北、河东地区,每年遭受蹂躏。
古代的榆林不但是军事重地,也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会和交流的地方。附近有不少与此有关的名胜古迹。榆林城北约5公里有镇北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为了保护蒙汉交易市场而建立的。台高四层,周长130米,面积5O50平方米,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墩台。东连长城,环绕红山,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巍峙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之边,俨然是一座巨大屏障。登临台顶眺望,榆林城景,尽收眼下。
离镇北台西不远,沿清水河岸有名胜红石峡,由红砂岩构成,故名。两侧岩壁势如刀削,高10余米.凿石为窟,共44窟。据碑石记载,此处曾是宋元间一所名刹,叫红山寺,系由西夏二国王的陵墓建成。随着历史的变迁,今人称之红石峡。石壁上有许多古人题字题词。几百年来,红石峡曾名冠边塞,不少达官文人来到榆林,必先到这里吟诗作赋,偶有佳句丽章,便把它镌刻在石崖上。现为众人喜爱的游览胜地。
榆林城东6公里处又有一座开凿在山丘峭壁上的万佛寺石窟,窟中存上千尊浮雕石像和优美的壁画,至今年代无考,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无定河边还有十一世纪西夏王朝开凿的悬空寺,寺庙悬在半山腰间,浑然无成,险峻秀美,具有建筑艺术和考古的价值。
现在榆林有公路北通内蒙古伊盟,东通山西,西至宁夏,南达关中,来往方便。这里仍是陕北的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 榆林的名胜古迹有什么
    答:如果早上8:30从西安唐都汽车站乘直达榆林的沃尔沃,晚上9点即可到达,车费128元。也可从延安长途汽车站转乘依维柯到榆林,行程大约5个小时。历史 榆林市历史悠久,沿革甚远。早在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黄帝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朝伊始, 榆林地在雍州界内,秦时属上郡地,成为汉蒙经济交往中心。汉、魏、晋、...
  • 榆林第二实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榆林第二实验中学(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创立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3年夏,革命先驱李子洲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派遣,回陕开展工作。1924年夏,他来到“四师”任校长,当年冬天,就在学校建立了中共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使学校成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为此,...
  •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答:历史沿革2000年,神木县辖12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07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神木镇 86632 高家堡镇 17348 店塔镇 19763 孙家岔镇 11612 大柳塔镇 32391 花石崖镇 11866 中鸡镇 13595 贺家川镇 10440 尔林兔镇 12309 万镇镇 13956 大保当镇 12857 马镇镇 12170 麻家塔...
  • 榆林学院陕北历史文化
    答:历史沿革: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时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在西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1986年,榆林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
  • 塞外什么意思?
    答: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有的就在长城之上,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二是用以表示长城。历史沿革:自秦始皇以后,中原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除汉族之外,少数民族的朝代也修长城。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
  • 榆林市中医院的历史沿革
    答:医院在濒临倒闭的困境中艰苦创业、自强发展。先后新建了门诊综合大楼,兼并了榆林市政府招待所、置换了榆阳区劳动服务公司。2008年度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9年度争取到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2011年创建了针灸医院。2012年顺利通过全国“三甲”医院复审。2012年整合了市第三医院(市传染病医院)、...
  • 刘福堂与榆阳书院的历史沿革
    答:陕西榆林,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曾孕育了一颗璀璨的学术明珠——榆阳书院。它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巡抚熊绣慧眼独具,在城内新楼西畔构筑了它的最初形态(明弘治八年,熊绣巡抚筑梦于新楼西,榆阳书院由此诞生</)。然而,岁月的洗礼并未让它安然无恙,书院历经沧桑,时圮时修,直至清乾隆...
  • 榆林市第一医院的历史沿革
    答:榆林市第一医院暨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前身为1951年创建于宝鸡的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1970年为支援陕北老区建设,整体迁址陕北绥德;1989年通过国家教委验收,成为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5年通过卫生部验收,成为陕北地区第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 陕西省榆林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榆林中学正式成立于1903年,前身“榆阳书院”创建于1495年。弘治八年(1495),延绥巡抚熊绣在榆林新明楼西创办书院,以榆林别称命名为榆阳书院。嘉靖二十一年(1542)巡抚张惠重修院舍,改为颐贞书院,后因故停办。万历三十二年(1604),巡抚涂宗浚在文庙酉改建兴文书院,数年后废弛。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 准格尔旗的历史沿革
    答:二十年割云州榆林(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富昌(今准格尔旗天顺圪梁古城),金河(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三县置胜州。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改胜州为榆林郡,仍领榆林、富昌、金河三县,户2230,治所榆林县,辖境包括今准格尔旗和呼市的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的部分地区。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在胜州榆林县(准格尔旗十二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