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说马嵬坡死的是杨玉环的替身,这是真的吗?
1263年前的今天(公元756年7月15日),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嵬驿兵变”,逃亡之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在禁卫军的逼迫下,含泪赐死了自己的最爱杨玉环。
“马嵬驿兵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杨贵妃到底在这场变故中死没死?电影《妖猫传》中的玄幻情节有影儿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一千多年前的玄妙悲惨的爱情故事。
马嵬驿兵变始末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七月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玄宗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听到的人都不相信。当天,玄宗移居大明宫。天黑以后,玄宗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所做的这些事情外人都不知晓。
十三日,天刚发亮,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玄宗路过左藏库,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并说:“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待宫门打开后,则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宫里宫外一片混乱,都不知道皇上在那里。于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出逃命,山野小民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有的还骑驴跑到殿里。还放火焚烧了左藏大盈库。崔光远与边令诚带人赶来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杀了十多个人,局势才稳定下来。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玄宗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诉郡县官作好准备。到吃饭的时候,抵达咸阳县望贤宫,而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已逃跑。宦官去征召,官吏与民众都没有人来。已到了中午,玄宗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玄宗。于是百姓争献粗饭,并参杂有麦豆,皇孙们争着用手抓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还没有吃饱。众人都涕泣流泪,玄宗也禁不住哭泣。
快半夜时,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但食物和器物都在,士卒才能够吃饭。当时跟随玄宗的官吏逃跑的也很多,宦吏内侍监袁思艺就借机逃走了。驿站中没有灯火,人们互相枕藉而睡,也不管身份的贵贱。
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
(影视剧照)
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影视剧照)
7月15日凌晨,玄宗万般无奈之下,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尉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内外勾结的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杨贵妃死后7年,太上皇李隆基也在思念中郁郁而终。
这是假的,在当时兵变且众目睽睽的情况下,唐玄宗根本没有办法用替身蒙混过关。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但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这就留给了后人很多的遐想空间,各种猜测也都纷纷出现,而一直仰慕唐朝文化的日本,也站了出来,提出了更为离奇的说法,说其实马嵬坡死的只是杨贵妃的一个替身,真正的杨贵妃早就在高力士的安排下离开了,为防止露馅,在离开马嵬坡之后,高力士又偷偷回去把替身处理掉了
关于杨贵妃的死,历来就有许多传说。有人认为杨贵妃没有死,死的只是一个替身。我国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另含学位电。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坡就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而且,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土...
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这说的是:唐玄宗派道士寻找杨玉环,在海上仙山寻得一个名叫太真的女子,与杨玉环很像。在日本人的理解中“海上仙山”就是日本,而“太真”则是杨玉环的法号。由此,就有杨玉环未死在马嵬坡而东渡到日本的联想。白居易剧照 与...
如果真如山口百惠所说,那么杨贵妃当年或许并没有死于马嵬坡,竟然是逃到了日本亡。根据日本山口县发现了两本古书记载,由于贵妃貌美,军中的主帅产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心将他杀害,于是和高力士密谋用仕女代替杨贵妃的不死。而杨贵妃则由主帅的亲信护送逃出生天,最终到达了日本。如果记载属实,那么在...
纷纷要求唐玄宗将杨贵妃赐死。而关于杨贵妃的死在正史之中有几点说法,其中大众最为认可的是在马嵬坡,唐玄宗肝肠寸断赐给了杨贵妃一匹白绫,杨贵妃随即上吊而死,享年38岁,后面唐玄宗派人前来这里找尸体,不过一无所获,连尸体都不知道去哪了。而到了现今,远在日本的明星山本百惠却说到自己是杨...
“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如果在日本或者在美洲真有杨贵妃的墓,那就说明杨贵妃根本就没有死于马嵬坡。史学界也真有人作此判断,认为当时只是赐死了一个宫女当作替身,以假乱真罢了,实际上杨贵妃只是被贬为庶人,流落于民间。我国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白居易《长恨歌》说...
而且日本人所列出的一系列杨贵妃在定居日本的证据都稍显牵强,都是从当时中国诗人的诗句中过度解读的,这作为证据似乎不是很合理吧。所以个人还是认为杨贵妃在当时就已经死了,并没有这么多戏剧性的结局。虽然说美人逝世,稍显悲凉,不给她赋予点色彩太过苍白,但是历史就是如此,理性客观的看待才是合理...
公元756年六月,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其宠妃杨玉环死于马嵬驿。日本的传言都说,当初唐玄宗虽然赐死杨贵妃,但是死的那个其实是杨贵妃的侍女,真正的杨贵妃辗转逃到了日本,只是她虽然没有死在马嵬坡,到了日本以后不久也因病去世了。然后,杨贵妃就被葬在了山口县。
杨贵妃的死因在官方记录中早已确定,她是在马嵬坡被赐死的,尸体也被安葬于此。但关于她死于马嵬坡的说法,在当时就已有了反面的传说。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利用了安史之乱的机会,被一位日本商人带回了日本。至今,日本社会中仍有大量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包括她的器物、庙宇、坟墓以及几本有...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杨贵妃最后可能死在了马嵬坡下,而并非逃到了日本。日本人渡边龙策,给出了一个新的说法,说杨贵妃逃到了日本,然后日本人传着传着这件事情,大家都认为是真实的了,日本将杨贵妃住的地方称为“二尊院”,并且日本本地还有杨贵妃的墓地,他的目的是朝着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