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网络时代的道德公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我们在被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所折服的同时,更为其瑰丽神奇、包罗万象的方便快捷所倾倒。网络上的随心所欲、纵马驰骋,以及痛快淋漓的厮杀游戏,让越来越多的人如痴如醉。因此,网络也被很形象地称之为“精神鸦片”,尤其对青少年而言,如果使用网络不当,就有可能迷失自我,陷入网络的种种诱惑中而不能自拔,甚至早早地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据调查,截止2005年底我国网民的人数已超过1亿。因互联网道德失范导致青少年行为扭曲、成为阶下囚的案例逐年呈上升趋势。2005年9月份,10多万人参与投票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评选出了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包括: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充斥侮辱谩骂不文明语言;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聊天;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选,使“网德”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上网的人都是网络道德的促成者,更是网络道德的监督者。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赋予了人们更多可以翱翔的自由空间。快捷便利的网上生活、丰富多彩的数字信息,是网络生命力之所在,也是网民急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拥有私密性并不等同于自身的放纵,更何况也没有绝对的自由。

网络带给现代人互吐心声的私密感和神秘性。因为网络,现代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敞开心扉。然而,也正因为网络世界的虚无缥缈,社会道德与世俗伦理在网络面前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网上裸聊、网上同居、网上欺诈、网上犯罪……种种“网上丑态”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借着网络这块“遮羞布”,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所约束的道德感、廉耻感荡然无存。

现在已经在内蒙古大学读计算机的张良,回忆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总是百感交集。“网络,曾经让我丢掉了羞耻感”的这段往事,好似洗不掉的文身,对张良有着切肤而隐秘的痛。2002年,张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成了一名住校生。因为来自内蒙古偏远牧区,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当然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神秘而神奇的互联网。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基础的网络知识。由于自己本身是学理科的,对于计算机又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很快就能在互联网上畅快遨游了。

起初,张良仅仅是被互联网中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所吸引。然而,随着他对网络了解的逐步深入,他开始从网络学习向另一极端蜕变。一次,偶然上网打开的一个色情网站,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他心跳加速。从此,他开始频繁地上课睡觉,夜间出入于校园周边的网吧。据他介绍,网吧里上通宵网的,不是打游戏就是进黄色网站找刺激。张良说:“那时候,人好像都不是自己了。感觉只有这样,每天才活得有意思。”

久而久之,张良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快要考试时,由于课程落得太多,再加上过度沉溺于“网络黑洞”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五门功课考试只有一门勉强通过,让他迎来的还有学校的劝退通知。此时的张良深深感到无脸见人,同时又作了深刻的检讨。痛定思痛的张良,在学业与网络间,第一次感到了迷茫,感到了一股刺骨的空虚感。“在网络里,我根本就不是我自己。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羞耻感,被刺激牵着鼻子走的行尸走肉!”那一刻,他终于开始反省了,经过一个学期的补习回到了原来,回到了那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张良!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人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占86%。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的失衡问题日益明显和突出。据资料显示,有48?7%的男生光顾过黄色网站,有14?3%的女生接触过黄色信息。同时,有66?1%的学生,不认为诚实守信是网上最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可见,网络道德的缺失,最终将导致这些学生道德方面认识模糊、情感淡漠、意志薄弱、行为失控,一些学生的心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被扭曲了。

要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不是虚拟的伊甸园,也不是潘多拉的盒子,点击网络,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黑暗的角落。“网德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网上太多的欺骗,太多的随意攻击、发泄、恶作剧,使人们看到了太多人性的阴暗面;太多的不讲道德规范,使不少人逐渐形成了藐视甚至反感道德规范的个性特征;凶杀、黄色内容的随意泛滥,吞噬了许多人的灵魂。



  • 网络生活中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答:(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信息时代十分需要,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
  • 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道德自律?
    答:一、坚持系统治理,促进良性互动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我国传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分散于安全部、工信部、公安部、国信办等部委,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权责不一、效率低下等弊端。在网络时代,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滞后,迫切需要从顶层进行设计和整合,并赋予新的职能业务部门更多的政策手段。二、坚持依法治理...
  • 如何树立安全的上网意识,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答:二、构建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体系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虚拟空间也会有相应的道德品质体现,但网络世界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方式,正是它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必然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
  • 以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
    答: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
  • 谈谈大学生如何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答:1、坚持系统治理,促进良性互动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国传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分散在安全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信办等部委,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权责不一、效率低下等弊端。在网络时代,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滞后,迫切需要从顶层进行设计和整合,给新的职能业务部门更多的政策手段。2、坚持...
  • 网络道德有哪些?
    答: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
  • 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
    答: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特珠性、网络领域的全球性都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信息时代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措施及对策进行了初浅的探索。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
  • 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人
    答:一时间,人们纷纷议论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它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会产生什么样的意义。而且,几乎所有的地铁和公交车站的广告也被各大网站所垄断。人人说网,处处有网,仿佛我们真的已经走进了所谓的“网络时代”。 但是,走入网络时代的人却让人觉得不...
  •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答:一、什么是网络道德观 网络道德观不外是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即虚拟的社会空间里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是现实生活中道德观念在信息化时代的延生,是新时期所特有的道德观,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观。网络道德观的缺失,跟互联网的虚拟性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为在网络上大家彼此看不见对方,...
  • 论网络公德
    答:网络公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