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范仲淹有哪些经历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成了一句流行语。虽然这句话的“原型”,常被认为来自苏轼的“万里归来颜愈少”。但我总认为,这句话更是范仲淹一辈子的写照。

范仲淹像不像个“少年”?如果仅仅读过他的代表作《渔家傲· 秋思》,可能会认为严重不像。这首写于他征战西北岁月的经典宋词,通篇老气横秋的意味,左一句“浊酒一杯家万里”,右一声“将军白发征夫泪”。满满历经潮起潮落后的悲怆咏叹,被后人公认道尽“南朝千古伤心事”。经典是经典,可和意气风发的少年情怀,真不搭。

但是,放在真实的宋朝历史上,哪怕在范仲淹相处过的同僚们看来,《渔家傲》里的范仲淹,绝不是真实的范仲淹。那浮沉大宋宦海的范仲淹,不止是个少年丧父受尽世态炎凉的苦孩子,更是个27岁进入“大宋职场”后,从此几十年充满棱角,举手投足一身孩子气的“倔孩子”。各种“鸡汤文”里都说,人一辈子“保持孩子式的纯真”很难,但看范仲淹这辈子,这似乎都不算个事儿。

一、孩子气

范仲淹这娃,“孩子气”有多足。那位“临朝称制”十一年,野史里闹出“狸猫换太子”闹剧,正式上把持北宋大权,甚至穿龙袍接受群臣朝贺的大宋太后刘娥,就是深有体会。



北宋天圣八年(1030),正式刘太后权势最盛的年头,二十岁的“儿子”宋仁宗依然是傀儡一枚。各位朝中高官对这事儿,也基本是“闭一只眼”,却偏偏是四十一岁的“秘阁校理”范仲淹看不下去,直接一封《乞太后还政疏》捅破这层窗户纸,大声疾呼太后还政宋仁宗,从此“以享天下之养”。他这一出,等于是直接扔了个炸弹。不止刘太后气得够呛,连一直赏识范仲淹的宰相晏殊,闻讯后都吓得不轻,大骂范仲淹“且将累及朝荐者”——你小子自己骂痛快了,就没想到牵连我嘛。

可范仲淹的反应,却十分坦然:就是因为您举荐的我,我才要这么做啊。见到朝中不平事我就要说,这是尽自己的职责,怎么能说连累您呢?这一番话,叫老于世故的晏殊也无语,显然彼此思维不在一个频道,只能一声“勿为强辞”了事。



太后很生气,晏殊很无语,后果当然也很严重,范仲淹也被贬出京城,受了不少折腾。三年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大权在手,不少人有来精神了,纷纷跟过去“狠踩”刘太后。当年受够委屈的范仲淹呢?却只是坦诚一句“太后受先帝遗命调护陛下,历十余年,陛下当掩其效过而全其大德。”劝太后还政是他,为此遭来恶治是他,但为太后“正名”还是他。

这样的坦荡为人,从此贯穿他一生,哪怕承担污名也从未变。又比如对老宰相吕夷简,由于政见不同,范仲淹几次遭吕夷简排挤,“越职言事、勾结朋党以及离间君臣”等帽子。但1044年吕夷简去世,范仲淹却给了吕夷简比较公正的评价:得公遗书,适在边土,就哭不逮,追想无穷,心存目断,千里悲风——我和他,没有私怨。

都说北宋多“名相”,可比起其他“名相”来,范仲淹显然是个异类——“单纯如少年”般的异类。

但更叫好些看不惯范仲淹的人无语的是,范仲淹这“少年”,却办大事。

二、扛担子

北宋号称“文官”的幸福时代,每次科考的“招生名额”极高,官员俸禄也极高。特别是大宋的那些“名相”们,都是“工资基本不动”。可对于大宋文官们来说,一件“很没幸福感”的事儿,就是“做事”。照范仲淹本人的吐槽说,宋代枢密院等核心衙门,都是三五人担任一个职务,平日就是互相踢皮球混日子——既然安安稳稳熬时间,闲了怼两句皇帝刷声望,到点就能升官,何必非要费劲办事?

但范仲淹,却从不这么看,在“做事”上,他更像个“冒傻气”的“少年”——别人不愿扛不能扛不敢扛的担子,他扛!

范仲淹亲历的“苏州治水”事件,就生动说明了“大宋办点正事儿”有多难。宋代时的苏州,还并非我们印象里的鱼米之乡。相反由于毗邻太湖,每年春夏之交湖水暴涨,苏州必然成为泽国。闹到第二年夏天,上一年水没退完,新一年大水又来,年年恶性循环。以至于“灾困之氓,其室十万”,十万多户人家受灾。可这事儿,多年来没几个官员当事儿:不就是报个灾发个赈济嘛。



但范仲淹到任后,却决定再也不能这样活,仔细考察江南水文后,立刻启动了他的“苏州挖沟计划”,即在太湖西北开挖河道,把水直接排入扬子江,直接断掉苏州水灾的“病根”。这计划一提出,朝堂上又炸了锅:这么大工程,治起来费钱,动用这么多人,出了民变怎么办?治一通水再闹水灾,责任谁来负?范仲淹累死累活在苦干,后面各种怪话全跟来了。

直到苏州治水成功,昔日的“重灾区”从此变成闻名天下的鱼米之乡,大批灾民也陆续返乡,感恩范仲淹恩德的苏州人,好些人都干脆改姓“范”。所有的反对声才消停。那些指责范仲淹的嘴脸,都被打了个啪啪。但大宋朝廷这“一人干活,一群人怪话连篇”的景象,看这一幕就可体会。



  • 范仲淹和柳永词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之比较
    答:其中几句:“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 欧阳修回过头来对王素说:“这才是真正的元帅要做的事啊!。”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其实很难说。但欧阳修的这首词确实比范仲淹的要逊色不少。 只可惜范仲淹的《渔家傲》组词没有全部保留下来,今天我们只能读到下面这一首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 表达诗人对官场失意的诗句
    答:2.安慰官场失意人的诗句有哪些 1、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意思: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
  • 思乡的古诗名句有哪些
    答:___白居易《望月有感》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___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___薛道衡《人日思归》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___陆游《秋思》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不知何处吹芦管...
  • 《清平乐》中,同样被贬谪,晏殊和范仲淹有哪些区别?
    答:晏殊离开京城是因为大臣们弹劾晏殊当年阻止赵祯认生母一事,范仲淹是因为自己推行新政。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范仲淹和晏殊都是属于赵祯的宠臣,也算得上是当时朝廷中的能臣,两人的官职也非常显赫。不过两人的个性还是有所区别。范仲淹为人耿直,一心匡扶正义,为赵祯推行新政,但是晏殊却极为隐忍,事事从...
  • 励志少年的故事
    答: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
  • 岳飞的爱国作品
    答:【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锷。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小重山】昨夜寒蛩不...
  • 像王戎这样的古代少年,还有什么谁?
    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七岁就能文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因宰相张知白推荐,以神童召试,后被选入朝为官,位高至宰相,掌军政大权。自奉清俭,号称贤相。 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留下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 神童...
  • 09安徽中考语文考纲中的要求掌握的古诗(不是文言文)有哪些?200分...
    答: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九上 25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七上 附录 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八下 附录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九上 25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八下 25 4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25 4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
  • 白居易的关于秋天的诗句有哪些
    答: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杜甫诗词全集 只要杜甫的结果 尚书气与秋天杳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
  • 范仲淹的小故事
    答:3.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 " 我将来能当宰相吗? " 神说不能。又问: " 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 " 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 毅然出走 " 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