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的历代君主列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大秦帝国历代大王列表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9、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前605年卒。《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汉族,嬴姓,名荣,秦共公之子。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赵氏,名籍,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22、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前443年),嬴姓赵氏。名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厉共公之子。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24、秦怀公
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
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5、秦灵公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
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
26、秦简公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战国初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赵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28、秦献公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
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29、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0、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3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3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着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
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4岁。
33、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34、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35、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扩展资料:
秦国文化:
崇拜
和周人不一样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为泛神泛示, 以上帝为代表的诸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鸟类都是他们的祭拜物。有人以此认为,当时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处于一个“低层次上”,“世俗性”很强,“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在《汉书·郊祀志》中,把它和东方的齐鲁分为两大宗教体系。
其实在嬴秦这里,所谓的“世俗性”,正是关注自我的表现,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征,并且处处体现出日常生活情况,和东方诸国体现的“帝王将相”完全不一样。文献记载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还是比较简单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仅是片言只语。

祭祀
畤祭是嬴秦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于文献记载不多,前人对于其祭祀过程、祭祀时需要些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畤祭研究得不多。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明显的,这是嬴秦的一种祭天的仪式,实际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的仪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记载。或者就是没有这种祭祀的仪式。

尚黑
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辉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参考资料:秦国-百度百科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又称殷商。

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17代31个国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国。

1、商汤

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

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

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

然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定都于亳,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

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死后被谥为成汤。

2、太丁

太丁(生卒年不详)亦称大丁,姓子,名丁,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太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之子,商朝太子,但其原名已佚,《史记》称他尚未成为王就已去世,承袭其父武乙,他杀掉了周朝领袖季历,使商朝和周族反目成仇,由于太丁的去世,后来太丁之弟外丙被立为王。

3、商哀王(外丙)子胜

外丙,姓子,名胜,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详,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是为外丙元年,前1587年—前1586年在位2年,伊尹摄政。

外丙即位后三年卒,传位其弟仲壬,一说外丙是商汤的弟弟,汤子太丁叔,商汤卒,太子太丁已先商汤而亡,遂继为王,在位3年。

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葬处不明。

4、商懿王(中壬)子庸

仲壬亦称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商汤之子,外丙之弟,中国商朝的第三代君王,前1585年—前1582年在位4年,仲壬继位后,由伊尹辅政,基本上遵守汤制定的法制,朝政相对比较稳定,国家日益强盛,仲壬《史记》称他在位四年后去世,死后由之子太甲继位,伊尹辅政。

5、商太宗(太甲)子至

商太宗太甲(生年不详,一说前1557年去世),为商汤嫡长孙,外丙、中壬之侄。太丁子,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国王(公元前1582-公元前1570),叔懿王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12年,一说23年,病死,葬於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庙号太宗,谥号文王,死后传位与沃丁。

太甲即位后,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6、商昭王(沃丁)子绚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孙,沃丁继父太甲即位,传说在位29年(公元前1570-公元前1541)。

沃丁即位时,仍以伊尹为相,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也是商汤时老臣,他辅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也作了《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谥号昭王。

7、商宣王(太庚)子辩 

太庚,又作大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继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公元前1541—公元前1516年),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说为太庚之弟)继位,谥号宣王。

8、商敬王(小甲)子高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君王,《史记·殷本纪》说他是太庚之子,也说他是太庚之弟,在位36年(一说17年),今认为17年(公元前1516-公元前1499),小甲在位时,商代以毫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谥号敬王。

9、商元王(雍己)子密

雍己,姓子名伷,中国商朝的国王,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太平御览》引《史记》说雍己在位12年(公元前1487年—公元前1476年),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荒废政事,诸侯不来朝,商朝开始衰落,雍己死后,弟太戊继任。

《史记》云:“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商朝从汤至雍己即位前一百多年,由于坚持节用宽民、以德治商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但是,长期的和平安稳,也助长了商王室的不思进取。

10、商中宗太戊

太戊,姓子名密,汤五世孙,太甲孙,死后追谥为中宗,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

《史记》:云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商朝复兴,与祖乙、太甲并称为三示(三个有贡献的国君)。

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史记》故称太戊在位时,举贤人伊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太戊即位后,起用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太戊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继承王位时还是一个楞小伙子,所以整天只图安逸享受,不勤政事。

太戊七年,亳都出现“桑谷共生于朝”的现象,就是桑树下长出了谷树,也就是构树,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长得很大,其实两者同属桑科乔木,这本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换现在也不作为怪,人类生的怪物都多更何况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时候人还没有植物学知识,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这个少年国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伊尹的儿子)回答说:“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阕与?帝其修德。”意思是说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

伊陟看到商王朝开始衰落,就利用此事劝诫太戊,希望他发愤图强,成为有德之君,商王朝本来就很迷信鬼神,经伊陟这么一说,太戊信之无疑,此后开始勤政厚德,治国抚民,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共生树木,长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枯死,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压妖的结果,就更相信了。

在太戊的励精图治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王朝又得以复兴。

11、商孝成王仲丁

仲丁,姓子名庄,商朝国王,生卒年不详,一作仲丁,太戊子,太戊死后继位,在位13年,谥号孝成。

太戊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狄泉,中丁在位时迁都于敖(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一说在今河南省荣阳县东北),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仲丁六年,其中的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

仲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商朝一度中衰,仲丁死后,其弟外壬即位。

12、商思王外壬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姓子名发,生卒年不详,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继位,在位15年,一说在位10年,病死,葬于狄泉。

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乃诸侯不朝,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开始衰落。

《史记·殷本纪》云:“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

外壬死后,由其弟河亶甲继位。

13、商前平王河亶甲

河亶甲,姓子名整,生卒年不详,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外壬弟,外壬死后继位。

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200公里迁都河南内黄,以缓解内外交困的局面。

河亶甲还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河亶甲在位9年,最后病死,后葬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

14、商穆王祖乙

祖乙,生卒年不详,河亶甲子,又称且乙,姓子名滕(一作胜),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狄泉。

祖乙在位时,迁都于邢(又称耿,今河南省温县东),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

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和大乙、太甲合称为“三示”他为河亶甲之子,河亶甲弥留之际令他即位,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

15、商桓王祖辛

祖辛,姓子名旦,别名:祖辛、且辛,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继位,在位16年,谥号“商桓王”,病死,葬于狄泉,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

16、商僖王沃甲

沃甲,姓子名逾,《世本》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继位,在位20年(一说25年),病死,葬于狄泉,谥号“商僖王”。

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

17、商庄王祖丁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名新,中国商朝的君主,祖辛之子,前任君主沃甲之侄,谥号“商庄王”。

《竹书纪年》称祖丁定都于庇,《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9年,死后由侄子(一说堂弟,即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在位时期正在发生九世乱,诸侯不朝,商朝国力衰微。

18、商顷王南庚

南庚,姓子名更,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狄泉。

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将国都由庇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县),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继位,谥号“商顷王”。

19、商悼王阳甲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祖丁子,是中国商朝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后任国王盘庚之兄,定都于奄,在位7年(一说4年),病死,葬于狄泉,谥号“商悼王”。

阳甲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

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

20、商世祖盘庚

盘庚,甲骨文做般庚姓子,名旬,生卒年不详,祖丁子,阳甲弟,阳甲死后继位,商代第20位国王,根据《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于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迁都于殷(今安阳),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搬迁到殷,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病死,葬于殷(今安阳小屯村)。

21、商章王小辛

小辛,商朝国王,姓子名颂,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盘庚死后继位,定都于殷,病死,葬于殷,《今本竹书纪年》称小辛在位3年,死后由其弟小乙继位。

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小辛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人民开始怀念盘庚时代。

22、商惠王小乙

小乙,姓子名敛,殷墟甲骨文又作小祖乙、后祖乙、亚祖乙,祖丁之子,是中国商朝第22任国王,前任国王小辛之弟,首都设在殷。

《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10年,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也是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

在位时让太子武丁去田里耕作,为以后武丁中兴打好了关键的基础。

23、商高宗武丁

商高宗(武丁)(?-约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他是小乙之子,盘庚之侄,商朝著名军事统帅,(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

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后世称作高宗。

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武丁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24、商后平王祖庚

祖庚,商朝第24位国王,生卒年不详,祖庚又称且庚,姓子名跃,公元前1191年即位,他是商朝著名国王武丁的次子,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病死,葬于殷(据《竹书纪年》载,他在位共11年,死后由弟祖甲即位)。

祖庚有长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继位。

祖庚继承了“武丁中兴”的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是一个积极、孝悌的君主,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

25、商世宗祖甲

商世宗(祖甲),又称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载,商朝第25位国王,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即位,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史记》称他在位时荒淫无度,商朝再度衰落。

《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

商代鼎盛时期,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这使祖庚非常感动,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承王位。

在武丁、祖庚和祖甲父子三人统治的100余年间,是商代中兴的极盛之期,这一时期,商朝的统治力和国威远播四方,而且以青铜为代表的中原文明也非常辉煌,祖庚在这期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祖甲之后的商代,国力逐步衰微,并最后走向了灭亡。

26、商甲宗廪辛

商甲宗廪辛,姓子名先,生卒年不详,商朝国王,商王祖甲的儿子,祖甲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殷。

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廪辛发兵多次征伐,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廪辛死后,由其弟康丁继位。

《史记·殷本纪》:“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古本竹书纪年》有“冯辛先居殷”的记载,《汉书·古今人表》也有“冯辛”之载。

27、商康祖康丁

康丁,姓子名康丁,一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是中国商朝第27位国王,祖甲之子,前任国王廪辛之弟,廪辛死后,于前1155年继位,8年后死亡,葬于殷,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继位。

28、商武祖武乙

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

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从个人出发,努力地进行了挽救其王国统治的举措,但是成效不大,他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为昏庸的一代君王,传说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说死于战事,葬于殷。

29、商匡王太丁

商匡王太丁,商王武乙之子,太丁,在甲骨文中作文武丁,《史记》里称太丁,姓子名托,中国商朝第29任国王,前任国王武乙之子。

根据《竹书纪年》,他在位13年,在位期间,周侯季历(姬昌父)伐戎有功,太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

30、商德王帝乙

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即公元前1101年继位,在位26年,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

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又被后人称为帝乙大帝。

31、商纣王商纣

帝辛,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部份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075年-前1046年在世,都城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

商朝帝王谱
商汤 在位30年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 在位3年

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 在位4年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

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

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 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

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 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 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 在位9年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 在位19年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 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 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 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 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 在位7年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 在位28年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 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 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

君主列表编辑
庙号 本名 史记祭名 殷墟祭名
微 上甲微 微、昏微
报乙 匚乙
报丙 匚丙
报丁 匚丁
主壬 示壬
夔宗 主癸 示癸
高祖 履 成汤 大乙
胜 外丙 卜丙
太宗 至 太甲 大甲
辩 太庚 大庚
高 小甲
伷 太戊 大戊
密 雍己
庄 仲丁 中丁
发 外壬 卜壬
整 河亶甲 戋甲
中宗 滕 祖乙
旦 祖辛
逾 沃甲 羌甲
新 祖丁
更 南庚
和 阳甲 象甲
世祖 旬 盘庚 般庚
颂 小辛
敛 小乙
高宗 昭 武丁
祖己 且己(孝已)
祖戊
废王 (正史无名)
跃 祖庚
载 祖甲
先 廪辛
嚣 康丁
瞿 武乙
托 文丁 斌丁
羡 帝乙
受德 帝辛(纣) 帝辛
注释:

1.商朝共追封6人为王,即:商高祖王亥、商夔宗主癸、商代王太丁(没正式即位)、商假王伊尹(本为丞相,非王室人员,篡位,但此说有争议)、商某王祖己[一作孝已]、商某王祖戊。

2.还有一个商废王,似乎是推翻了武丁发动政变夺位,正史未载其名,甲骨文中有记载,可能就是祖己或祖戊。

3.尚无关于商代存在谥号制度的明确记载,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的“武王”是其生前自称,而帝辛的“纣王”称号则是其生前外界的称呼[1]

4.史记里一些商王顺序记录有误,史记里记载上甲微之后是报丙、报丁、报乙,实际是匚乙、匚丙、匚丁;中宗不是太戊是祖乙,且太戊登基在雍己之前。甲骨文里祖通且。

5.商朝君主在位时间有争议,暂不列入。

6.另有考证认为夔宗实际是帝夔或商王夔,也就是帝喾,或是主癸的误写,甲骨文里夔和喾是一个字。

7.史记里提到外丙之后有仲壬,太甲之后有沃丁,但甲骨文没有此二人,因此不收录。

8.史记和甲骨文祭名一致的只列出一个。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商

可恶的剑沉闷,你们摧残了多少人的心灵啊!六月飞雪,你们又是饱饱暖暖居然还能开怀大笑。请去巡逻吧,乞丐们永远死扯你的衣角,以为你已夺走了他们以前的钱财,以前的欢笑,以前半辈子的生命,身上的一丝一锦都是他们的`血和肉,你却一脚把他们踢在一旁,受这刺骨的寒风,死在这冬大街上,所以你哈哈大笑。

他们的茅屋也让你们轰炸的破烂不堪,蜘蛛网查封了他们的炉台,灰烬的余烟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下雨天时漏雨,那邪恶的大虫随时会咬他们的皮肤,钻进耳锅与鼻孔,吃掉他们的神经,这还不都是你的杰作吗!人们受不了忍饥挨饿,见到其他人或自己的新生儿都会吃掉,你把一半的人民杀死,想走到你的原始社会。就有一点点的小过失也不容下,因为你的自私性太强,你分发了各种残暴的方式。要求直接砍头你却都不答应,给他们达天的火柱,当为烧烤,或让他们在上面走最终掉进火炉,化为灰烬。如果你不解气,或为了好玩,还会割开一片一片肉,当你的下酒菜,用刀割开肉还会撒盐,你是否还要比他们更胜一筹,逼死全天下的人你才安心吗?恐怕你这个想法会后悔莫及,大错特错。

你没有了上千万的人民做你的能力助手,不由你贪婪的性格所控制,因为他们不想再做奴隶,因你的贪婪。自私。昏庸。反抗,整个商朝,用你所欺压的方式来对待你,把失去的太阳夺回来,在打破这血暗浑浊的天空空,让你尝试着痛苦的滋味,带来激怒的风,让你永恒消失在宇宙之中!还我们一个和平的社会!

  • 商朝帝王名字都是代号历代商王的名字都是什么
    答:30、5、武丁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31、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
  • 商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答:商朝历代皇帝顺序表如下: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甲微、雍己、大乙、河亶甲、祖乙、 武丁 、 庚丁 、 武乙 、 文丁 、 帝乙 和 帝辛。其中,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帝辛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这些商朝皇帝的统治时期共同构成了商朝约六百年的辉煌历史。以下详细介绍几个关键的皇帝:1....
  • 商朝的历代君主,只有名字,没有在位时间。 是不是因为,由于年代久远,在位...
    答:是的,但商朝的历代君主除了商太祖其余的都有在位时间记载的。商太祖(商汤) 子天乙 (前?---前1589年)商代王(太乙) (前1588年---前1588年) 1年 商哀王(外丙) 子胜 (前1588年---前1587年) 2年 商懿王(仲壬) 子庸 (前1586年---前1583年) 4年 商太宗(太甲) 子至 (前1582年---前...
  •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
    答:2、仲壬在位4年。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商朝历任皇帝3、太甲在位33年。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4、沃丁在位29年。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
  • 商朝简介,商朝有几个皇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答:商朝历代国王顺序表,商朝有几个皇帝?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 从商朝历代国王顺序表中可以看出,商朝一...
  •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
    答: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本文是商朝历代皇帝列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 汤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 汤,商朝的建立者,帝喾( 传说 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
  • 商朝历代国君的介绍
    答:商敬王小甲(?-公元前1500)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7位君王。《史记·殷本纪》说他是太庚之子,也说他是太庚之弟。在位36年(一说17年),今认为17年(公元前1516-公元前1500)小甲在位时,商代以毫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谥号敬王。 9.商元王子伯(雍己) 雍已,姓子名伯,是中国商朝的国王,前...
  • 商朝的帝王顺序
    答:商朝历代皇帝较为典型的君王有成汤、盘庚、祖庚、武丁、廪辛、帝辛等。商朝的先世商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始祖契与禹同时,这是我国有历史记载可考的第二个朝代,商汤为早期君主,和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我国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商朝君王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自商王仲丁...
  •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答:商朝皇帝列表 商朝较出名的皇帝简介 商朝皇帝:汤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朝的方国韦、...
  • 商朝有几代皇帝
    答:一共有6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