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让我们来一次“从清水舞台跳下去”的旅行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清 水寺是所有中国游客去京都旅行时都不会错过的景点吧?

不过我猜知道 “清水の舞台から飞び降(下)りる”这句谚语的人可能不多 ,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 “从清水舞台跳下去”,表示一个人毅然决然去做一件事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我学日语时在书本上学来的知识。 可是当我去游览过清水寺后,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想从清水舞台跳下去除了决心,还有一种可能是受不了自然美景的召唤,想跳下去与它们融为一体吧。我之所以会这样说,你只要看看清水寺樱花时节和红叶时节的图片,就能理解了。如果身临其境,会是怎样的感觉。

清水寺主殿是以栋梁结构所建成的寺院,主殿前没有宽大的庭院,只有一个木制的平台,就是上面说的清水舞台。它倚山而起,前部分伸出崖外,建筑气势宏伟,由百余根立柱支撑,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结构巧妙,未使用一根钉子。从清水舞台上可以凭栏眺望京都城。

“从清水舞台跳下去”最初的传说 是有位男子遭人追杀,他从清水寺的本堂一跃而下,居然毫发无损,对方大吃一惊,认为男子有观音菩萨保佑,不敢再找他寻仇(这里插播一下,清水寺的主殿供奉的是千手观音)。 又有传说 ,有一位女子曾向清水寺的观音菩萨祷告,希望大富大贵,可愿望达成后,又觉得自己太过贪婪,就将孩子从清水舞台上丢了下去赎罪。这纠结的女子丢完孩子后又后悔,跪地抽泣,这时却听到了舞台下面居然传来了清晰的婴儿哭声,观世音菩萨保佑了她的孩子,她从此卸掉包袱,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因 为这样的传说,据说在江户时代曾经有200多人从清水舞台跳下去。 从这里跳下去的人估计大多数是报了两个决心:一是跳下去死了,那就去了极乐世界去观世音菩萨那里报到了;二是跳下去没死,那就是菩萨指示你好好的活下去,继续今后的生活。 令人称奇的是,跳崖者的生还率竟达80%多。 据说还有一位女子来跳过两次 。后来,日本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从这里跳下去。有跳下去的决心,难道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吗?

清水寺之所以受国人的青睐,我觉得这是京都 从热闹程度上而言,最像中国寺庙旅游景区的景点了 。坐公交车到站下车,沿小路上坡往清水寺去的路上,各种小店林立,小路上游人熙熙攘攘,店里的店员笑容可掬,有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也有卖糕点的“果子店”。虽然忙碌,但也从容。

但是和中国寺庙旅游景区不一样之处是这整条几百米的小路及两侧的小商没有丝毫“打造”的痕迹,商业气息古朴清新 。与现在国内流行“打造”老城、老街一对比,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国内最近几年复古氛围甚浓,城市里流行打造老城、老街。手笔大的直接打造“古城”,就像山西的大同,直接造个“古城”出来。被打造出来的老城、老街就像古董赝品,总体来说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新, 就是街道和建筑都是新建的,完全没有历史的沧桑感 。二是粗 ,就是建筑工艺粗糙,几年就掉漆,脱落的不在少数。甚至仿古建筑门的柱子不少是钢筋水泥建筑,外表化妆一下,弄得像古建。 三是画蛇添足, 老远就建设宽大的商业街道、牌坊以吸引眼球,外围建筑的体量往往超过核心建筑。比如河南的少林寺、南京的栖霞寺等等。 然而“打造”的过程往往是破坏的过程,为了求新,会损坏掉老的成份,造成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丢失 。这些被人为“打造”出来的景点往往误导游客,模糊历史,歪曲事实。

不但是通向清水寺的小道没有打造的痕迹,几百年历史的清水寺更是淡化现代建筑元素,展现历史原貌。从清水寺主殿的屋顶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古建筑的尊重。 头一回去看清水寺的屋顶,感觉怎么好像是茅草覆盖的,再离近一瞧,又像是树皮,一层层叠起来,显得很厚重 。回去一查资料,屋顶材料果然是桧树皮加工而成的。虽然每隔几十年就要维修一次,但工艺总是没有变化,这种尊重历史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

寺庙主殿后面是一个小神社, 叫地主神社 。不要看它小,名气却很大,听说是日本年轻人求姻缘好地方,一定会心想事成,所以人气也很旺。与我们一同去旅行的姑娘在那里求过姻缘,不知是年龄太小,还是日本的神仙不管中国的事,目前还在单着。

我说了这么多篇,你是不是有一种 “从清水舞台跳下去”的决心,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日本文化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