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别人才会听》核心书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7
《如何说,别人才会听》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沟通法则成功地说服别人,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结果的书。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沟通的两个基本原则,对别人观点表示尊重的三种方法,以及养成健康沟通习惯的具体途径。除此之外,书中还提供了反思性倾听、技巧性共鸣、策略性拖延等沟通模式,帮助我们跳出沟通的僵局,实现高效沟通。

适合谁读

·  职场人士

·  不知如何沟通的人

·  总想在沟通中赢的人

关于作者

泽维尔·阿玛多,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全美精神障碍联盟理事长,世界知名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领域的专家。此外,他还是美国许多政府部门的精神健康顾问,在对“9·11”事件劫机者穆沙维的审判中,泽维尔·阿玛多担任精神健康专家证人。

学什么?在沟通中觉得“我对你错”的时候该怎么办

几乎所有人每天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沟通挑战。老板拒绝给你升职加薪,另一半想去异地追求梦想,孩子熬夜打游戏不接受建议……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双方就会陷入“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种无效的沟通模式之中,让谈判陷入僵局。那么如何才能达成高效沟通呢?

《如何说,别人才会听》就是一本教你通过高效的沟通法则去成功说服别人的书。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明确谈话目标、学会尊重对方这两个沟通的基本原则,以及反思性倾听、技巧性共鸣、策略性拖延等高效沟通的法则,帮助你将刀兵相见的恶性沟通转化为健康互惠的理性谈判,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你还会发现

·  绝对化词语对沟通有哪些影响;

·  健康沟通的习惯有哪些;

·  如何运用高效沟通法则。

一、沟通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当沟通双方都觉得“我对你错”时,应该怎么办?

雷和鲍勃是好朋友,他们俩偶尔会在一起合作,雷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会雇用鲍勃来设计软件包,然后出售给他的用户。一天午后,两个人为了庆祝软件销售成功特意坐在一起喝了点小酒,当雷告诉鲍勃这一次他能拿到多少钱的时候,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了。

雷发现鲍勃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一丝喜悦,于是问鲍勃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妥。

这时候鲍勃回答:“老实说,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开始的时候,你告诉我能拿到销售额的10%,但现在你却告诉我只能拿到5%。”

“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雷听完鲍勃的话突然激动起来了。

雷的这句话显然也把鲍勃激怒了,鲍勃喊了一句:“你绝对说过,要不然我会把手里的活都放下,一心扎在软件开发上吗?”

“我说的是给你利润的10%,而不是销售额的10%。”雷一字一句地解释。

但这个解释鲍勃一点也不买账,他坚持说雷说的不对。鲍勃和雷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两个人就这么陷入了争论的恶性循环中,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

作者泽维尔·阿玛多认为,当鲍勃和雷在第一次争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想想自己有没有遵循沟通的两个基本原则,也就是明确谈话的目的和学会尊重。

1、明确谈话的目的

僵持的沟通局面容易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错误的目标上,让我们只关注要争个输赢上,忘了谈话的真正目的,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

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有很多种功能,其中有一种功能叫大脑警报,它能帮助我们对威胁做出反应。当这个警报拉响的时候,心率就会提高,流向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量会迅速增加,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只集中到眼前受到的威胁上。我们在和人争辩的时候,因为感觉受到了威胁,大脑的警报系统就被激活了,这时候,我们就只能注意到眼前的争论上,非要争出个对错来。

神经系统的这个结构使得我们总是忽视谈话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谈话陷入僵局的时候,我们就更应该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进行谈话到底是为了什么?证明对方错了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帮助自己明确谈话的目的。

2、学会尊重

心理学家发现,当我们尊重别人、不再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时,他们会更乐意倾听我们的意见,也更容易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

很多人在沟通中做不到尊重对方,不是因为不想尊重,而是担心尊重对方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今天我们教大家几招在不放弃自己立场的情况下,对别人的观点表示尊重的方法。

首先是沉默。当你沉默的时候,是不会给别人造成压力的,因为你没说话,所以对方也不会觉得必须要反击你。这个短暂的沉默时间会让对方去思考你现在正在想什么,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降低用“我对你不对”的争论来简单做出回应的概率。

接下来需要用到你的耳朵。真正地去倾听对方的观点,让对方感到被重视。作者泽维尔·阿玛多认为,让对方知道你在听他说话,会让对方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弱,而且对方也会因此更乐意回报你,怎么回报呢?最直接的就是对方也会倾听你,这样一来,你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立场了。

最后要对对方的观点表示尊重。怎么才能既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又能尊重对方的观点呢?其实你只要在谈话中特意说一句“你那样想是有道理的”就够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承认对方是有道理的,不要刻意强调自己是有道理的,就不会陷入到谈话的僵局中了。

但理解了沟通的两个原则只能让我们不陷入谈话的僵局,还不足以让我们高效沟通,要想进行高效沟通,还需要养成几个健康的沟通习惯。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养成健康的沟通习惯。

二、养成健康的沟通习惯

健康的沟通有多重要?用作者泽维尔·阿玛多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夫妻之间的沟通是健康的,那么争吵会让他们的感情更近;如果沟通双方是商业关系,那么一次健康的沟通会使双方更加尊重和信任对方。”

接下来,我们会从一段争吵中,总结出三个健康沟通的习惯。

金伯莉是一个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贾森是一位全职爸爸,照顾着已经八岁的女儿,这是一个典型的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但这种分工让贾森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放弃事业为家庭付出并没有换来金伯莉的感激。有一天,他们之间发生了争执。

是贾森先挑起矛盾的,他说:“我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忍受了所有的事情,包括屈辱。”

金伯莉听完以后说了一句:“一年前你就可以去工作了。”

“去工作?去哪儿工作?哪里,告诉我?告诉我答案吧,‘答案女士’!”贾森提高了声音说道。

金伯莉被贾森的话刺激到了,她说:“你闲着没事干总是发牢骚,我对你没有责任,我不需要对你负责,你为什么总觉得别人欠你呢?”

贾森立即反驳金伯莉:“我从来没有说过别人欠我什么!”

最后金伯莉无奈地说:“好吧,不要为你自己抱不平了,可怜可怜我吧!”争论就这样结束了。

很显然这不是一场健康的沟通,金伯莉和贾森吵了一个又一个回合,他们在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贾森认为妻子没有对他的付出心存感激,金伯莉认为丈夫在夸大事实,不停地发牢骚,她认为如果丈夫想去工作,随时都可以去,这样吵来吵去,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从这段争吵中,你可能会发现,两人都在不停地重复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就对方的观点提问,或者说,他们都只是一味地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样下来只会增加对方的抵触情绪。

由此,我们得出了第一个健康沟通的习惯,就是不要总是坚持自己是正确的。

在这场谈话中,金伯莉指责贾森“总是发牢骚”,而贾森用“答案女士”来表达自己对金伯莉高高在上的态度的不满,这些话其实都是在伤害对方。

在日常的交谈中,有时候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傻”、“自私”、“不可理喻”这样的词,但有时候的伤害很微妙,只要你觉得对方的观点很愚蠢,即使你没有说出这些贬义词,对方也一定能从你别的话语中感受到你的言外之意,这些含蓄的伤害也同样会让人情绪失控。

所以,健康沟通的第二个习惯就是不要侮辱对方或者伤害对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金伯莉和贾森在争吵的过程中很爱使用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比如金伯莉说“你总是发牢骚”、“你总觉得别人欠你的”,贾森说“我从来没有觉得别人欠我的”,像“总是”、“从不”这样绝对化的词语是谈话中的禁忌。

绝对化的词代表的是百分之百,表达的是一种评价而不是陈述一个事实,这样的话一定会激起对方的不满。比如,当你听到妻子说“你从来不会收拾一下屋子”这样的话时,你的本能反应一定是极力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时间收拾过屋子,一旦让你想起来,你就会展开反驳,所以绝对化的词汇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

由此,我们也就能得出健康沟通的第三个习惯了,那就是不要使用绝对化的词语。

养成健康沟通的好习惯,能够帮我们扭转局势,最大程度地避免把谈话搞僵,但仅仅养成健康沟通的习惯,还不足以让对方理解你,或者让你理解对方,要想做到相互理解,实现高效沟通,我们还需要掌握几条高效沟通的法则。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牢记高效沟通的法则。

三、牢记高效沟通的法则

作者在书中推荐了五种高效沟通的法则,分别是:反思性倾听、技巧性共鸣、策略性拖延、战略性共识、持续性合作。时间和篇幅所限,我们今天重点讲其中的三点,即:反思性倾听、技巧性共鸣和战略性共识。

1、反思性倾听: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学会倾听,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先听明白对方说什么,才能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然后才能决定你怎样去说,因此,倾听和确信自己明白对方的想法,非常关键。但今天我们要讲的“倾听”是一种更高级的倾听,叫“反思性倾听”。

“反思性倾听”和平常的“听”有很大区别,反思性倾听要求听者也去讲话,要问问题,要让对方知道你在尽力理解对方的话。因为只要你让对方知道你在尽力理解他,对方就会消除戒备心理,开始信任你。反思性倾听的核心内涵是理解对方正在讲的事情,然后不加任何评论、没有任何异议地反思自己对对方的理解。这里的重点是不加任何评论和没有任何异议。

记者是最擅长运用反思性倾听的一个群体,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不会对自己听到的话作出回复,他们绝对不会说“我觉得你可能弄错了”。记者的工作完全依赖于被采访者想要说话的意愿,为了激发这种意愿,他们需要被采访者信任他们,而营造这种信任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对方相信你真的在努力理解他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记者能够让被采访对象滔滔不绝的原因了。

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最难沟通的。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她经手过的案例,事情的起因是母女之间因为女儿熬夜和朋友聊天而产生了矛盾。结果母女二人大喊大叫,互相中伤,最后搞得筋疲力尽。

事件中的母亲发现女儿习惯于每天熬夜聊天,就问女儿:“你为什么觉得熬夜聊天就那么重要呢?”

女儿回答:“就是很重要!我所有的朋友都比我能熬夜,这是我们唯一可以交流的时间。11点上床睡觉,这种做法很蠢,让人难为情。”

听完女儿的话,母亲讽刺地说:“你觉得11点之后是你唯一可以和朋友聊天的时间?那么我要是再帮你写写作业,你是不是在睡觉前就可以有时间和朋友聊天了?”

“我没这么说!你没听明白我的话!”女儿回答。

在这个例子中,女儿最后的话倒是说对了,母亲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反思性倾听”来理解女儿。首先,母亲遗漏了女儿最关键的观点,她觉得早睡的做法“很蠢,让人难为情”。这是因为母亲从来都不会认为早睡很蠢,母亲不理解青春期的女儿对于和朋友交流的渴望。人们往往会忽略自己不在意或者不同意的东西。

这个案例中的母亲用了很多“你觉得”、“你认为”这种类型的词,带有这些词的疑问句会有含蓄的反驳意味,母亲并没有做到“反思性倾听”中强调的“不加任何评论,没有任何异议”的关键点。

最后,母亲对女儿的讽刺,是在没有回应对方的情况下,没有针对性的反抗之语,而女儿确实没有说自己希望可以不做作业。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做到反思性倾听,你就无法抓住对方想要表达的要点,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需要。女儿需要的是得到朋友的认同,而不是母亲担心的时间管理,沟通的僵局不就在这不理解之中产生了吗?

2、技巧性共鸣: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高效沟通的第二个工具是“技巧性共鸣”。技巧性共鸣指的是你需要对对方的观点表示共鸣。如果你的妻子因为你的愚蠢而生气,那么你就要对她因为你愚蠢而生气表示理解,你可以说“对不起,亲爱的,我知道我看起来很蠢,对不起让你生气了”。

技巧性共鸣的重点在于无论这种观点你是否同意,你都要产生共鸣,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是你不赞同的观点,越需要技巧性共鸣。这当然不是让你唯唯诺诺,成为受虐狂,而是要你去体会那种最典型的、和对手不合的感觉,这样,你才更可能理解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当你向对方表示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时,对方就很难再把你当成对手。

共鸣其实和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技术颇为相似,面对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第一步往往不是立即开始设想方案,甚至给出建议。他们的做法是先听听对方的陈述,尽力去体会对方的感受,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建立和来访者的同盟关系。

这几乎是一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础,只有与来访者建立起信任,此后的咨询才能够进行,否则,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予配合,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阻抗”,阻抗也是很多咨询失败的原因。

从心理治疗上我们也能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想要和对方高效沟通,就要想办法产生共鸣。

3、战略性共识:认同对方的观点

“战略性共识”不是全盘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不是和对方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妥协,而是力图找出双方能够达成共识的点。哪怕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也足够了。

美国一位叫彼得•厄雷的作家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精神病。一开始,彼得一直想要儿子承认他有精神病,但他的儿子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双方就争论不休。

最后,彼得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当他不再强求儿子承认自己有精神病的时候,他也由此找到了和儿子的共识,儿子不想回精神病院,彼得也不想把儿子扔到精神病院,他们都希望继续住在一起,这就是共识,基于这个共同的目的,最后彼得的儿子竟然答应按照处方按时服药。

这个例子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儿子最后答应在家服药,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自己患有精神病,而这正是最初彼得想要他承认,却始终得不到肯定答复的一点。由此可见,找到了双方达成共识的路径,那么此前看起来没有希望达成的目标也就能自然而然达成了,这就是高效沟通的力量。

说起擅长寻找战略性共识,让我想到《战国策·楚策》中,楚国的谋士陈轸[zhěn]说服楚怀王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讨伐,战乱不断,赵国凭借武力不断地骚扰楚国,试探楚国的底线,这让楚怀王很恼火。正在这时候,有一个叫杜赫的楚国人求见,声称能说服赵国与楚国和好。楚怀王一听,赶紧把杜赫宣上朝堂,心想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也不问清楚,就许诺要封杜赫为五大夫,派他出使赵国。

这个消息传到了谋士陈轸耳朵里,陈轸立马就坐不住了,他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杜赫占这么大一个便宜,于是就想着采取一些行动,暗中阻挠一下。至于陈轸为什么见不得杜赫好,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陈轸和杜赫之前就有过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一山不容二虎”,陈轸不能让别人抢了他在楚王面前的风头。今天我们且不论这两种说法哪种准确,总之陈轸是不能让杜赫出使赵国。

但陈轸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直接和楚王说不让杜赫去游说赵国,楚王是万万不会听的,闹不好还会留下个嫉贤妒能的印象,陈轸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和楚怀王之间存在的共识,最终说服了楚怀王。

陈轸见了楚怀王,开门见山地说,不能封杜赫为五大夫,为什么呢?因为“赫不能得赵,五大夫不可收也,是赏无功也;得赵而王无加焉,是无善也。”这话说的是,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也不好意思把五大夫的爵位收回来,这不就是无功受禄了吗?而假如杜赫真的有能耐让赵国与楚国和好,那大王也无法再追加赏赐了,这不就是有功不赏了吗?所以,不论怎么看,都不能封杜赫为五大夫呀。

楚怀王一听这话有道理呀,那该怎么办呢?陈轸这才说:“大王不如给杜赫十辆兵车让他去游说赵国,等成功了再赐他五大夫的爵位。”楚怀王赶紧按照陈轸的话做了,而杜赫却因为赏赐太少,耍脾气就真的没去游说赵国。

你看,陈轸不希望杜赫升官,而楚怀王也不愿意再付出比五大夫更高的官位,说白了,俩人都不想让杜赫升官,这不就是陈轸找到的他和楚王的共识吗?最后因为这个目的一致,陈轸也最终达成了不让杜赫游说赵国的目的了。这就是战略性共识的力量。

总结

以上就是《如何说,别人才会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沟通中陷入僵局的时候,如何才能力挽狂澜,化敌为友,最终达成高效沟通的目标。想要实现高效沟通,就需要了解沟通的两个基本原则,养成健康沟通的习惯,再把三个高效沟通的法则落到实处。

沟通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事,因为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个人有个人的风格,所以才不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很容易陷入沟通的僵局,我们今天读《如何说,别人才会听》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大家解决,在沟通时,双方都觉得自己对、对方错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希望今天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启发。

《如何说,别人才会听》金句:高效沟通的目的是,不管你需要对方做什么,他都会同意去做。

健康的争辩对人的身心有益,但在沟通中总想和别人争辩、总想赢,却不是高效沟通应有的状态。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高效沟通的法则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走出“我对你错”的误区,实现更健康、更高效的沟通。

  • 有关于书摘的经典名言
    答:会学习的标志:会想、会听、会质疑、会表达 你说我说不是真正的交流,有碰撞才是交流 马云鹏 各个领域都应把解决问题作为目标,解决问题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卢梭 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有关于书摘的经典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
  • 当你愈明白真正的自己时,也愈接近真理。《亲密关系》书摘《二》
    答:也就是说,我认为你的心和灵魂最关心的不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去留,而是怎样做才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愿意顺从自己的心,你自然就会领悟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当你穿越了怀疑的迷雾,不再盲目而能看到自己的本质时,你就会得到“启示”。在你的生命中,随时都有可能得到启示,而你发现人生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 稻盛和夫《思维方式》(书摘)
    答:1.真挚——坚守正道,以至诚之心做事,不要讨好迎合别人,不能处事圆滑,不能随便妥协、丧失原则。2.意志——如果想要实现高目标,就必须抱有强烈的意志,“无论如何也要瞄准山顶,笔直攀登。”,必须以垂直攀登的姿态进行挑战。3.勇气——所谓勇气,既不是自信臂粗力大,也不是敢打架的蛮勇,原本...
  • 惊艳了世人的书摘文案,总有一句适合你
    答:九、无论在哪里无论对谁都尽量保持礼貌,就像看电影时开成静音,对服务员说声谢谢,出门的时候关门声小一点,温柔的人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但一定不会差!十、容易被激怒的人,要么太弱小,要么太敏感,所以,要么自己强大,要么学会无视。十一、生活要自己过,苦要自己吃,何必看别人脸色去生活。十二...
  • 《教育漫话》书摘
    答: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如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所以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
  • 《影响力》书摘
    答:延伸: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原因很简单,人们就是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讲出一个理由。对生活中所有出乎意料的事情都探求究竟,这个习惯本身就是《影响力》作者通过他的研究对人类哦发展做出贡献的关键核心。2)对比原理:如果我们先拿起一样轻的东西,然后再拿起一...
  • 《阅读的方法》书摘2
    答:所以,调用大脑中的人格模型,也是在做一个思想实验——强行把当下的自己切换到一个别人的位置上,然后想象自己该怎么做。 寻求“人格”的帮助,甚至都用不上他人,用自己就够了。更准确地说,是用想象中不同情况下的自己。 假设你是一名家长,正在骂孩子,骂得特别生气。这时候有一个锥心之问:你真的很生气吗?你...
  • 《认知觉醒》书摘15句
    答:2.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3.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4.当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以为做成一件事情很容易,于是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而欲望越多,越做不成事。5.要专注、要持续行动,直到突破阈值阈,这样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6.如何...
  • 《时间管理幸福学》书摘——吴淡如
    答:50. 在我看来,上有公婆,下有小孩的职业女性,才是最没有资格说自己没有时间的人。偏偏我也看到过很多上一代下一代需要照顾的女士,时间管理照样从容,事业还是蒸蒸日上。 51.授权,让你准时下班 授权就必须接受别人的选择和自己有出入。 不找做事过程中不主动报告进度的人,这种人通常没有时间管理观念,也没有...
  • 《皮囊》经典书摘
    答:  11.表面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实上,我讲每句话的时候,总担心会冒犯他人。我总在拼命感知,人们希望听到什么?如何表达到位?说不出的恐惧,恐惧自己成为别人不喜欢的人。为什么这么需要让别人喜欢?或许是求生的本能。  12.我相信,他脑子里藏着另外一个世界,很多人脑子里都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