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教研小结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研小结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一点一滴小事开始培养和积累的结果,是恰当实施品德教育的结果。在这期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学前教育阶段势在必行,也是非常关键的。而我园幼儿人数众多,环境限制,无法再开更多的教学班,为此园领导广开思路,寻求多种途径:一边控制入园幼儿人数,一边引领职工探索超大班额幼儿的管理方法,就如何开展好大班额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设置专题进行研究、探讨。我单就如何培养超大班额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浅显的意见:
教师要言传身教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在这之后教育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发展,但您精心培植的人才之花在五岁以前就已绽蕾。日本教育家松原达哉也指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当中身心发育最显著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毁掉了。”可见幼儿教育至关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受益终身。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小班人数在20- 25之间;中班人数在25- 30之间;大班人数在30- 35之间,而我园平均人数都在60人以上,基于我园班级人数众多,班额大,培养幼儿的各种习惯有很大难度,我园教师不辞劳苦寻求良方和积累经验,一直认为在我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于是,我园教师就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60多名幼儿,良好的教师的素质反映在60多名幼儿身上,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映射在60多名幼儿的行为习惯上;教师通过传帮带的作用教育各班的60名幼儿;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年龄大的带年龄小的,习惯好的带习惯差的;同年级中,行为习惯好的班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某某班级的幼儿卫生习惯非常好,不仅班级卫生保持得好,而且经常到大环境拾垃圾,幼儿之间相互监督不准乱扔垃圾。无论班级的大小,人数众寡,教师都严于律己、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训练幼儿言行举止,重视培养每一位幼儿的行为习惯,越是人数多,越能显示这名教师的能力。“群龙有首”,教师就是六十名幼儿的“首”,她起着教育的作用、引领的作用,每天默默无闻地奉献,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培养幼儿的行为举止。
教育要抓住良好时机。学前教育中幼儿接收语言熏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0—6岁正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我园教师特别注重细节教育,我园教师面对60多名幼儿生活的大集体,留心身边的每位幼儿,及时表扬、及时引导、及时指正、及时鼓励。如:发现生活能力强的幼儿帮同伴梳头发、系鞋带,及时表扬帮助他人有益身心健康;发现细心的幼儿自觉拾起地上的垃圾,教师当全班幼儿的面夸赞,并诠释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发现好动幼儿随便拿同伴的东西,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让幼儿明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看到幼儿午休主动叠好衣服、摆齐鞋子,及时的夸奖幼儿并拍照留下精彩的瞬间,将图片上传到网上,对全班幼儿起一个激励作用;幼儿进餐时,一边说话,一边吃饭,老师及时阻止,并告知幼儿“一边说话,一边吃饭”饭粒可能进入鼻腔或卡住喉咙,引起咳嗽……通过幼儿在园的生活,我园教师留心身边的这60多位孩子生活中的每一瞥,努力使幼儿改掉一些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当中,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某一名幼儿行为,这一名幼儿就成了全班六十名幼儿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就起到了带动全班幼儿的作用,一个幼儿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的引导可以映射到全班,甚至全园。在超大班额的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辐射到全园的班级,这样全园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家园共育,目标一致
目前有些家长基于错误的理解,一心只求从小给孩子多灌输点知识,培养他的一技之长,以为只有如此,他将来在社会上才能“吃得香”。于是在智力上不惜花费金钱和心血培养孩子,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如:儿童霸道,不讲道理是令家长头痛的问题。试问,初生的幼儿一丝不挂地来到人间,有什么霸道可言?这一切还是源于家长和接受一些不良的教育。可见,孩子霸道的苗头已显露出来,如家长再不注意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孩子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很难同其他小朋友相处及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将来长大了很难融入社会。“妈妈爱吃鱼头”就是不注重孩子从小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好披露。
良好的品德教育是行为习惯形成最基本的教育,它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在智力和身体健康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学得好不好?有待考证。而在品德行为习惯形成方面是他们成长中的薄弱环节,不少家长也尝到苦头,也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位爷爷谈到自己的孙子时说到:每次接孙子都要给他买一盒冰激凌,有一天忘了,心想等接出孙子后再一起去买。谁知,他见我手上无冰激凌,不容我解释,就冲我拳打脚踢,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不服。无奈只好带他回家,一进家门,他无理地将摆好的饭菜推了一地,然后就躺在地上打滚,哭闹不止。这位爷爷带着懊悔的心情,说:“主要怪我们大人太娇惯孩子了,养成他们任性,行为无约束的坏习惯,责任全在我们大人呀!”有上述这种经历的家长比比皆是。在幼儿园自己的孩子让别人抓了,家长不问情况就劈头一句“你有啥用,别人抓你,你不会抓他。”幼儿在园内有困难、受委屈要告诉老师,老师再对孩子加以引导和帮助,进行良性教育。家长的做法和老师的教育南辕北辙,孩子到底听谁的?幼儿在园5天接受苦口婆心的良性教育顶不上在家2天的耳濡目染的影响。这就是当今社会流行的“5+2=0”的现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心理,行为肯定有偏差。由此可知,点滴小事不容忽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对幼儿教育点滴培养的汇集,而且教育目标要一致。
幼儿的好多知识和习惯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幼儿模仿的内容和对象比较广泛,没有选择性,模仿的对象也比较具体,因此家长必须注意好自身的修养,自己品行端正,才能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好动感情,幼儿情绪变化较快,而且自我控制力较差。幼儿虽小,也有和他人交流感情的需要。幼儿的情感正在发展之中,性格只是刚刚开始形成,还不稳定,老师和家长应了解这方面的特点,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对孩子健康心理发展都很重要。如果在幼儿时期不重视品德教育,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他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很大的障碍。实践证明,幼儿思想品德上消极因素越多,接受良性熏陶就越难,因为要进行再教育,会遇到受教育者的抵制、醒悟、反复直到完全改正等一系列过程。
毕竟每个班的幼儿太多光靠老师的培养是不够的,应该家园共育才不出现“5+2=0”的现象,要让孩子知道要什么东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才是最好的。我园特别重视家园教育相结合,成立了家长培训学校,特聘专家,教授来我园传经送宝。团中央知心姐姐报告会,关注孩子心灵成长;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杜春璇教授来我园进行专题讲座,优秀是教出来的;香港李中莹教授的得意门生吴文君和李俐来园主讲,快乐亲子关系的讲堂,这些做法为幼儿成长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园为年轻的家长排忧解难,教家长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幼儿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孩子才能关爱他人,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园特别注重幼儿形为习惯的培养,专门针对我园实际情况设置如何培养超大班额幼儿的行为习惯教研课题,每个年级组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小班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中班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大班培养幼儿独立习惯,教师根据的不同经验和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撰写教研论文,再进行研讨,共同探讨如何培养超大班额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我园良好的学前教育模式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深得家长的亲赖。这些高素质的家长们也抓住德育教育这个薄弱环节,绝不护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认真地从点滴小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劳动、学习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慢慢独立,孩子的行为举止也有一定的约束力,抵制一些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我园教师独当一面,不局限于培养了每一班60多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她们还引导家长们教育好自己孩子,共同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往往分不清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好的,这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指责他们,批评他们。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1)卫生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整洁等。



(2)饮食习惯: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



(3)睡眠习惯: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



(4)自理能力: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



2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

(2)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孩子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3)重视家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不仅要在幼儿园里,在家里也要同样重视。这就要求了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互相沟通,目标一致。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的。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从小班开始,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答:活动实录: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潜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
  • 如何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教研活动
    答:培养幼儿一日常规要从日常做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要养成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来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饭洗漱,等培养孩子的自力
  • 幼儿教学总结
    答:一年来,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在各级幼教部门和学校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带动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总结: 一、加强教学研究,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提高保教...
  • 幼儿园中班教研工作总结
    答:本学期我们中班教研组结合课题《亲子情景体能》进行课题式教研,并确定了“怎样开展亲子情景体能活动”的研究研讨主题,侧重在课题研究中关注对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真正发挥教研活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先将本学期的总结如下: 一、扎实常规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经常开展平行班同学科...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教研活动记录
    答: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要把幼儿每天每个时间所要做的事情要明确,然后看幼儿是否能正确地安装时间,规定要求去做,谁做的更好?更规范,这就是记录下来,可以
  • 幼儿园小班计划总结
    答:在幼儿入园后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日常规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入厕、洗手喝水、吃饭、午睡等都有秩序的进行。此外,我们还教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我们的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幼儿园教育方面的总结包括哪些内容
    答:本学期我们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以“科研兴园”为抓手,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保教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习氛围,加强教学研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深入领会《纲要》精神,认真钻研《综合活动丛书》,分析、领悟教材内涵,逐...
  • 幼儿园大班12月份工作总结
    答:幼儿园大班12月份工作总结 幼儿年龄较小,对人对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定律,做什么事都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因此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就是常规培养。幼儿园大班12月份工作总结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幼儿园大班12月份工作总结 幼儿园园长乔建在12月份第一周办公会上将十月份定为我园常规工作督...
  • 幼儿园班级教研活动记录内容
    答: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各幼儿老师发言 5、总结 教研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