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感知理论的内在规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为了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和对比律。
(1)强度律是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强度低但较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
(2)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第一层次即通常所说的直观对象与感知背景的差异;第二层次即直观对象与知识背景的差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这一层次尤应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读书时用色笔将重点和难点作记号,这也是为了突出对象,便于感知。
(3)活动律是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态势。
(4)组合律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其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即使是零散的材料也要按上述各种关系组合起来,才易于形成整体概念。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5)对比律是指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因此,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能更清晰地被感知。如进行颜色对比、形状对比、人物对比、环境对比等,都可以加深感知印象。

  • 生活中直觉思维的例子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答:他说:“人的思想上有这样的一些理论和模式,它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有什么知觉,甚至决定我们有多少知觉……知觉是我们把假设加在收到的信息上的结果,...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
  •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
    答: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强,称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扰,称为“负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记忆,负干涉则对记忆起抑制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 记忆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2、...
  • 论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上的作用;
    答:1、认知结构理论—关于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本质(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统,使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教师要善于把所教的知识转换成与学生的思想规律有关联的知识,变被动的 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参加教学过程...
  • 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
    答:” (七)英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快乐,让他们越过一个个障碍、学生家庭自身的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掌握语言规律是英语...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记忆能力,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世界观,实现小组目标。(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
  •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联系是什么?
    答:那么在教学原则中需要我们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这个原则主要强调直接经验对于我们认识外部世界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那么在...
  • 教学的四大规律八大原则
    答: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
  • 教育学中有什么教学原则?
    答:2.体现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3.贯彻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 1.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
  • 八大教学原则
    答:八大教学原则如下:1.直观性原则(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2.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应:赫尔巴特的教育...
  • 如何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1、在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客体。2、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主导过程不是直接实现的,必须变“教的目的”为“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