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几次大迁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0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支系。关于客家人的起源,权威的《词海》指出,在四世纪初的西晋永嘉年间,因战乱,黄河流域的部分汉人南徙至江,至唐末及南宋,又有大批汉人过江南下至赣闽、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居民,后相沿成为当地汉人的自称。美国《国际百科全书》描述,客家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系之一。
客家先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朝。历史上,客家人的大迁徙共有五次。
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兵,经过五年时间,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置了南海郡。赵佗成为龙川古邑的首任县令,在任期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思想、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传播到龙川,采用“合辑百越”的施政理念,与土著人友好相处,为赵佗日后建立南越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大迁徙始于东晋,受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影响,部分中原汉人南迁停留在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两岸、以及赣江上下游。受黄巢事变影响,中原汉族移民的后代再度南迁,定居于闽西南及粤东北边界。
第三次大迁徙发生在北宋末年,受金人南下,宋室南渡,元人入主等影响,部分客家先民从赣南迁移到闽西,再转移到粤东北。
第四次大迁徙始于1645年,受满人南下入主中原的影响,部分客家人从客家大本营迁至广东中部沿海,及川、桂、湘、黔、赣、浙、台等省。
第五次大迁徙是最后一次,发生在1867年之后,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事件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西南部、海南岛以及海外各地。
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起于秦朝,历经西晋、六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至北宋末、南宋中、完颜亮南侵结束而最后完成。客家民系的形成可以简要概括为:最早南迁于龙川,主要孕育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
在江西省的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有一座小县城,名叫石城。石城地处闽赣交界处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是进入闽西北直至粤东的主道,堪称咽喉之地。石城因此自然地成为移民天然的中转站。石城在整个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特有的历史作用,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宁化与石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程度相同,处于客家民系的完成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宁化是福建最大河流闽江源头之一,是通往广东韩江的汀江源头之一,是通往江西省赣江的贡水源头之一,据江西盱江主流也不远,因此,宁化拥有四水之便。宁化石壁特殊的地理交通位置及生存环境,决定了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时期的重要地位。
目前可以确定为客家人的各氏族谱都提到祖先曾流居宁化及其石壁,现今各地的客家人往往把入闽,特别是宁化入闽那一代视为始祖。在客家各氏族本身的意识中,也认为自己流居宁化石壁之后就是“客家人”了。
从今日客家分布地域看,以广东东北部、江西东南部及福建西南部一带最为集中,这与历史上中原移民经宁化及石壁播迁的区域相吻合。“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石壁是客家祖地,是客家人梦绕魂牵的家园。
从宁化石壁向东、向南迁徙,就到了粤东地区,即今日的梅州地区。梅州拥有客都之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家文化在这里最终成熟定型。
从南宋起至元亡时(公元1127年至公元1368年),在大约240年时间内,客家民系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基本形成。中心在闽西汀州,期间,自南宋末至元初,闽赣客民又大量迁向粤东北,到了明清时期,粤东梅州不仅成为客家的主要集散地,并且还成为客家人的最后聚散地。
由于明清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如“迁海令”的颁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原因,尤其是人口的不断增加,使梅州地区不堪重负。自此,梅州这个客家人居住与生活的重要地区既成为聚居中心,同时又成为扩散中心。一方面,大批客家人从宁化石壁或赣州跋涉而来,另一方面,大批客家人又离开梅州这个客家人的大本营,播迁到世界各地而去。
“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正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晚清杰出诗人黄遵宪的这首诗,是对客家历史渊源最简洁的概括。

  • 客家人经历了怎样的迁徙历史
    答:1. 客家人历史上的迁徙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时期,分别是孕育期、形成期以及向海内外播散期。2. 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和民族冲突,中原汉民开始南迁,其中一部分最终到达今天梅州大埔地区。这次迁徙持续了170多年,涉及人口达一二百万。3. 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
  • 客家人的迁徙史
    答:客家是怎么来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客家先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百余年的秦朝, 历史 上客家人的大迁徙共有五次。第一次大迁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28年,秦始皇派遣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兵,经过五年时间,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置了南海郡。古邑龙川因此成为岭南三大古县之...
  • 客家人经历了怎样的迁徙历史
    答:客家人在历史上曾经历五次迁徙运动,其中第一期是孕育期,第二、三期是形成期,第四、五期是向海内外播散期。客家人迁徙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因王权变更、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北方汉民南移运动。客家先民第一次大迁徙 西晋永康元年,发生了“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
  • 客家人从哪
    答:客家第四次迁徙主要原因两点。一是在明末清初,清军南下来到福建、广东一带时,客家一些有节之士出面号召群众举义反对清军,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有随郑成功到台湾的;有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的;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二是人口的快速增长。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
  • 在历史上客家人几次从中原南迁
    答:在历史上客家人五次从中原南迁。
  • 客家人为什么要南迁
    答:或以迁界衰落,或以本来人稀,不得不招致农民,前往垦启要之客家迁移运动的第五时期。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 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时发生了什么?
    答:第四次大迁徙的时间是明末清初,约200年。核心事件是郑成功迁台和湖广填四川。在明朝末年,郑成功的部队主要在福建活动,士兵也主要是闽南人和客家人。郑成功的部队收复台湾和退居台湾时,许多客家人也随着去了台湾。刘国轩大将就是长汀四都客家人。在康熙51年,由于四川人口稀少、土地荒芜,朝廷就动员...
  • 清晰的客家迁移路线图,罗香林1933年绘制的。
    答: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
  • 客家人是什么人?为何客家人祖辈来自江西?
    答:一批客家人迁移大体路线 都是为了求生存,沿途之中有人群觉得环境可以可以生存,就会在当地开始定居。 当然那个时期大部分人客家人都在江苏,安徽一带聚集下来。少量进入江西。 迁徙时间持续170多年。第二次开始迁移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局势再次混乱,大部分人再次南迁。江淮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历史上...
  • 历史上从中原人南下,经过多少次南迁形成今天的客家人?
    答: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第五次迁徙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在1866年以后),当在清后期。这可以说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