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亦大矣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6


我对死亡的恐惧与憎恶,因父亲的突然离世而尤为深刻,在我看来,死亡成了横亘在亲人之间最残酷的事,尽管《寻梦环游记》里,把冥界营设成歌舞炫彩的欢乐所,然而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死亡是凄风苦雨,荒山孤坟,是无尽的沉寂和永久的分离。

积极的说法认为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新的开始,在我来看,那只是宽慰人的话语,死了,就永远没了,古人说死生亦大矣!死与生都是头等大事。按现在流行的话说,“除了生死,一切都不是事!”

死亡表现为永久地失去,与你未踏入这个世界的虚无又不同,前者有情感的牵绊,后者是与未知的不期而遇。尽管幼小的女儿常常问我,“你生我之前,我在哪儿?就是形成受精卵之前的那个我,在哪里?”我听了一脸茫然,“不知道,即使你在世界的另一处,我也不认识你”,当然也无法与虚无建立难以割舍的情感和依存关系。

这一点来说,死亡因有情感的维系而令人痛苦,当然痛苦的程度,也取决于你与逝者情感的深浅。因此我父亲的离世,对我的打击才如此沉重,以至于之后的两年间,我的记忆力都随之衰减。



在我出生那年,父亲已经45岁了,他已有了三个9到12岁的儿子,他们正是“狗见嫌”的年纪,常常打成一团,气极了,互相咒骂祖宗八代,在暴躁的父亲面前,自然是少不了一顿毒打,他们也不会因此长出记性,不到一刻钟,又打笑成一团了。

母亲回忆,从我出生那年起,家里的男人们都变了,哥哥们也不打不闹了,他们轻轻地抱着我,温柔地呵护我长大。父亲的性格也温和了许多,每天扛着我走在田埂上,让我学小鸟叫,他于是开怀大笑。

记得高考前,父亲一再叮嘱我大哥,不许逼迫我,给我施压,考不上大学他养我。上大学时,每次离家前,父亲总是细细为我准备费用,学费,一笔颇丰的生活费,他说生活上不能苦着,除此之外,还备了一两百个硬币,给我坐公交。还一再叮嘱女孩子在外,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要学会保护自己。

每次离家返校,他都送到门口,伫立门前,默默注视我远去,我从不回头,我怕遇见父亲衰颓的身影和关切的目光,我怕我会流泪。

毕业后,我有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父亲那几年可以说是满心欢喜,逢人便夸,引以为豪,倒不是这个工作有什么过人之处,在他心里,女儿可以自力更生了,他感到欣慰,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上班的第一个月工资,我给母亲买了瓶茅台酒,给父亲买了件波斯顿羽绒服,那年父亲69岁,到死他也没穿那件羽绒服,他说怕穿了死后没人敢穿。



父亲去世那天是公元2007年1月14日,周日,记得周五我们才通了电话,没有任何异样,虽说有点小感冒,仍旧声如洪钟,叮嘱再三。然而周日早晨,妈妈打电话来说他情况不好,让我们立即回去。我们也只认为他老毛病犯了,不至于怎么严重。待我们从马市赶回去时,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推开病房的门,他静静躺在病床上,已经没有呼吸了,看着穿着孝衣孝帽的父亲,我们简直懵了,死亡来得太突然,甚至来不及道一声别,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在身边。医生解释说,感冒引起了痰塞,呼吸不畅,(父亲年轻时为了矿山建设,得了尘肺病)尘肺病患者活到75岁,算是高龄了。

记得那天下着大雪,家里设了灵堂,鞭炮声,乐队演奏声,吊唁者来来往往,丧事都往热闹里办,我却如置身冰冷的岩洞里,我一个人悄悄地走出家门,来到医院山脚下的太平间,小时候调皮的我曾无数次从这里爬下墙头,去后山玩耍,没想到二十年后,在这里,会与父亲有这样一次相见,一次死别,透过太平间斑驳的铁门,我看见父亲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石板上,任由我如何呼喊他,也毫无动静,他再也不会忙前忙后为我们张罗饭菜,嘘寒问暖,在半夜里,为温习功课的我下面条,削苹果。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沉寂了。外面大雪纷飞,我的心在滴血,我已经没有眼泪,痛苦充斥着我们胸肺,令我无法呼吸。



在我们这个城市,我们给父亲置了块墓地,那天去取父亲的骨灰,我一路捧着那个盒子,里面是我的父亲。那天的雾很大,能见度很低,一路只能看见前车的双跳灯,有种恍惚穿越冥界的感觉,老天有灵,为我们安排了这最后的送行吧。

悲伤来得太突然,治愈它还需要时间的磨砺,之后的我,一边安慰母亲,不停地与她聊天,宽慰她,逗她开心,让她无暇去想这件事。但是每每夜晚到来时,母亲总是合衣坐在床头,也不说话,也没有眼泪。一边在无人处,我也会突然走神,尤其早晨上班路上,遇到送葬的车队,总是触景伤情,或者大雪纷飞的的日子,也会潸然泪下。我总是在梦中与父亲相见,他在院子里忙前忙后,给我们准备晚饭,声音仍然洪亮;他坐在院子的竹椅上,全身被烧焦,脸色木然;漂浮在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个废弃的水池里……我总被噩梦惊醒,好梦就跟母亲分享,噩梦自己独自担忧。

就这样,父亲的去世,使我的记忆力锐减,精神时常处于涣散状态,因为父爱于我而言,太过深重。

但这只是面对死亡的第一步,即对逝者的不舍与缅怀。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十年之间,又经历了生产,养育幼小的孩子,琐碎的事情又消磨了我的时光与精力。

渐渐地,我发现我已经很少能想起父亲了,曾经悲伤犹如磐石压在我心底,如今变得如此轻描淡写。这不是另一种悲伤吗?曾经你要死要活地舍不得分离的亲人,你笃定对他的情感至死不渝,在他离开的几年后,你的思念渐渐被时间稀释了,再继续下去,你甚至都忆不起他的模样了。

甚至,你发现这是每个人都难逃的宿命,自己也不例外,爱过,被爱过,被遗忘……如此反复。

你能接受一个生命如草芥般自生自灭吗?你感到绝望,希望重新审视人生,思考活着的意义。怎么活,才更有意义,不枉此生,人到中年,这些值得我们且怀念且思索。

  • 求翻译:中国古人曾说过:“死生亦大矣,”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说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不会触动他的内心, 影响他的行为。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不会使他有失落 感。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内心安定,不随外物变 化。外物不管怎样变化,小变化双脚变独脚,大变化桑田变沧海,他都不理睬,仍坚守自己的观点。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
    答:译文: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
  • 死生亦大矣什么意思?
    答:“死生亦大矣”的意思是生存和死亡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情。这句话是由孔子说的。“死生亦大矣”原文出自《庄子·德充符》中: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释义: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
  • 死生亦大矣怎么理解
    答:死生亦大矣意思是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
  • 死生亦大矣句式是什么 出自哪里
    答:死生亦大矣是判断句,“亦”相当于“是”,这句话出自《兰亭集序》。下面是关于文言文判断句的知识点,供大家查阅。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
  • 死生亦大,亦大亦死,死的意思?
    答:其实这个话有庄子说过,孔子也表达类似的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翻译为: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
    答:人的生命的长短由造化决定,最后都会归于死亡,就像那些美好的事情转瞬即逝一样,所以古人说,生命的逝去是件大事。这难道不叫人觉得痛惜吗?
  • “死生本大矣,岂不痛哉?”这句话出自哪里?
    答:回答:死生亦大矣是在庄子·德充符 岂不痛哉是王羲之自己在兰亭集序中写的
  • 兰亭集序最后一段详细讲解
    答: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鉴赏:千古同此一叹!原文:岂不痛哉!翻译:怎能不悲痛呢?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 阮籍 的 穷途 而哭为其先声!第三段: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 。翻...
  • “死生亦大也”出处,请简释
    答:《庄子.田子方》《庄子》在描述“真人”的精神境界时说:“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意思是说:生和死都是大事,但这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没什么变化)。说明了庄子对生死参悟的境界。《兰亭集序》只是引用了《庄子》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