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幼儿教师要如何防范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简述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在家里也经常磕磕碰碰,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却很少能冷静的对待。在幼儿园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可谓是谈事故色变。为此,教师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出事。有的教师消极防范,限制孩子到户外活动。然而,消极防范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下策。那么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孩子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产生幼儿意外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这么三条:

一.幼儿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

从生理角度上讲,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视觉,听觉触觉及动作的综合协调能力都较差,再加上幼儿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远不及成人,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不能准确地做出反应。其次幼儿的肌肉组织发育也不完善,手脚的力量较小,在进行一些大型游乐活动或从高处往下跳时,也常会因为力不从心而发生意外事故。再加上幼儿小脑平衡功能也较差,因此在奔跑,行走时也会出现摔跤,碰撞现象。从心理角度讲,幼儿具有好动,好模仿,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在活动中他们可以会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或玩出一些新花样,以满足自己感官的刺激,而孩子本身对各种游戏的危险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幼儿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不愿大人老跟着自己,这样也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和过度保护

传统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生命的保护尚处于消极状态,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幼儿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幼儿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成人化的倾向严重,往往忽略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教师未能将幼儿生存教育提高到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层面上来认识,这是造成幼儿生存自护教育弱化的主要原因,并且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大人对他们是"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大人当宝贝似地保护起来,什么也不让他们碰,什么也不敢让他们做。幼儿恰属于那种不会做却非常想做的人群.有时孩子想尝试做些什么,家长也会以"太小,大了再做","不行,危险"为理由加以拒绝,却很少告诉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危险,怎样做就可以避免危险。由于过多地对幼儿施行各种保护性管理措施,忽略了对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结果一旦面临意外事故,孩子往往束手无策.

三.幼儿园的设施存在这不安全的隐患

如滑滑梯.攀登架.海洋球.蹦蹦床等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的隐患。有的幼儿园将跷跷板安置在水泥地上,孩子不慎摔下造成脑震荡。有的幼儿园建筑不合规范,台阶过高或栏杆过低,活动场地凹凸不平等等,这些隐患不解决将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产生幼儿事故有其自身的原因,教育方式的偏差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激发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让他们了解和适应周围的环境,提高其判断危险,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加强幼儿体能锻炼,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的敏捷性及手,脚肌肉的力量,是影响幼儿自我保护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幼儿通常是那些手敏脚快的“机灵鬼”。原因在于他们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因此要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经常组织幼儿参加跑步,拍球,跳绳,体育游戏等活动.此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可交流的同伴,很容易产生心理闭锁,好哭,冷淡等不良的性格倾向, 造成幼儿娇气重,生存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面对困难坚持性不够、主动求助少,多是被动依赖而导致意外.因此要在幼儿性格还未定型这一时机,努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读懂孩子,交给孩子安全生存的钥匙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般呵护,不如自护。树立安全意识,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前提。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当托班的孩子滑滑梯时,教师可在一旁同幼儿共念儿歌“.排排队.滑滑梯,你不推来我不挤”等诸如此类的简短游戏儿歌,使托儿愉快安全的游戏。小班的孩子上下楼梯时,引导孩子们讨论:“走楼梯时怎样才不会摔倒”。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制定了以下规则“上楼梯时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前面的小朋友”“都要靠着一边走”………到了中大班孩子们还自己制定了远足的安全规则,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规则等等。就这样,常规是师生共建的,孩子们对他有认同感。现在,当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环境.材料时,没有老师刻意强化与训练,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为培养他们自我防范的意识开展特色情景模拟活动“阳台上的故事”“陌生人的故事”“走丢了怎么办”等让幼儿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掌握了用用剪刀.小刀时怎样才不会伤到手。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懂得求救方法,能正确的拨打110.119.120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到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家园配合帮助幼儿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宣传栏坚持定期出图文并茂的幼儿安全知识宣传,它是孩子们展示体能锻炼和安全自护主题活动的形象窗口,也是培训提高孩子、教师、家长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些报刊关于中日两国孩子夏令营的报道,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和思考: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为什么这样弱?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为什么这样差?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为什么这么低?难道就因为我们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宝贝?难道外国人就不心痛自己的孩子?在家长会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挖掘、提炼隐含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存安全教育因素,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沟通,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分享。





四.提供安全设施,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活动的场所不能放置过多的东西,环境布置尽量简洁大方,桌椅,柜子尽量做成圆角。玩具不能有尖尖的角,小的孩子不宜玩过小的玩具。电器,插座的放置,热水瓶,玻璃杯的摆放都要有合适的位置,不要让孩子轻易碰到。对幼儿园的建筑.设施设备,器材,用品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消除隐患。

总之,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中,他们有可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物。要减少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幼儿健康成长,除了大人为他们做好必要的防范,最主要的还是全方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1.首先,健全幼儿园日常安全制度。像《幼儿入离园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门卫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外来人员接待制度》等应该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比如:幼儿入园时,家长要一对一刷卡进入,把孩子亲自送到老师手中;晨检时,遇到有病服药的幼儿,值班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的病因,服药剂量、时间,做好记录,并要家长签字;离园时,家长要凭卡接孩子,老师要把孩子亲手送到家长手上;有外来人员造访时,要有园主任的许可和签字等方可入园。另外,园领导应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根据园里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励与处罚。安全工作必须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理论知识。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召开班长、教师、保育员的座谈会,针对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时饭菜的冷热、活动时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等注意事项)加以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3.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时,值班领导到各班检查老师值班情况,发现有一个班,一名未睡幼儿嘴里含着一个尖尖的小螺丝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丝钉咽下,后果不堪设想。值班领导当即对那位值班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接着幼儿园分组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发现会产生的恶果。原因是:晨、午检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值班教师监管差。针对此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1)晨检之后有的幼儿来得晚,上课之前再补检一次。
  (2)午检要更加细致,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让幼儿把身上的装饰物摘下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师集中管理。
  (3)值班教师值班期间,不能看书看报或做别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幼儿睡姿,给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好,爱尿床的幼儿及时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点起床绝不拖延。
  二、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常言说:千般呵护,不如自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园时不带闲杂、危险物品,如:小钉子、刀子、花生米等细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饰品,上衣不带绳链等;进餐时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睡眠时睡姿正确,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绊人;参加游戏等活动时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上下楼梯时要走右边,并要扶好楼梯,不拥挤和推拽;离园时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
  2.抓住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在做好幼儿常规教育的同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孩子们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在教室里嬉闹,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及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天,婉玉小朋友和牛牛小朋友嬉闹,不小心婉玉的嘴磕到了桌沿上,嘴唇被牙咯了一道口子。下午老师抓住这个例子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今天我班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教室内应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在教室里不能跑闹,不能推撞别人,人走开要把椅子推到桌子底下,盥洗、如厕要排队。孩子把这些要注意的事项画下来,贴在墙壁上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及经验。如:娃娃家的游戏,不跟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孩子病了怎么办?家里停电了怎么办?看见着火了怎么办?让幼儿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学会拨打11O、120、119和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学会不玩火,不用明火照明等安全常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安全知识。
  4.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宣传,获得安全知识
  各班在室内墙壁上设置安全角,通过张贴地震、火灾、交通事故、大雾、海啸、沙尘暴、溺水等图片,让幼儿了解灾难带来的危害。在门厅内设置宣传栏让幼儿掌握一些预防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常识,如防拐骗,溺水,雷电、触电,雨天如何选择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举行逃生自救演习,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5.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平时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容易受伤,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即使摔倒了也不容易受伤。究其原因,是因为爱活动的孩子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反应快。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如:《抓尾巴》《踩影子》《打沙包》等游戏,培养幼儿的躲闪能力;《滚铁环》《贴大饼》等培养幼儿的奔跑能力,组织跳绳、踢沙包等比赛,培养幼儿的跳跃和肢体的协调能力等等,并通过组织幼儿趣味运动会、早操比赛、放风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加强幼儿园设施的管理,为幼儿创设安全环境
  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每学期开学之前聘请专业人员来我园对大型设施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安全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员每天进行安全巡查,每次活动前教师对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平衡木是否平稳,木质器材是否有木刺和裂痕等,以防划伤和扎伤幼儿,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幼儿安全。
  四、搞好家园配合,让幼儿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得以巩固,老师利用离入园时间和家长进行单独交流,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帮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家园合力,共同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抓好、抓紧、抓实。
  安全工作不是朝夕之功、一人之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全方位协力配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倍防范、常抓不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使每个家庭和美温馨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一、学前儿童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

1.学前儿童自身特点

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尚未发育成熟,若参加超负荷运动,易发生运动伤害;若持续长时间运动,会因身心疲惫、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伤害。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气质类型、情绪和性别也是导致学前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研究发现,意外伤害比较容易发生在粗心、好动的幼儿身上;幼儿在情绪不顺时会做出一些鲁莽、自我伤害的动作, 从而发生意外;另外,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为男孩更好动,其游戏类型以身体接触为主。

2. 保育者人数不足或安全意识缺乏

在保育者人数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育者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

3.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4.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目前托幼机构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事实上,托幼机构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仅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前的预防制度,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后的处理制度(急救措施及处理备案,如安排专门人员、建立紧急联络的电话号码簿、安排运送路线、配备急救物品等)。另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如,幼儿园普遍都有严格的门卫制度,但是在执行时往往比较随意,这是导致近年来几次重大恶性在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类似问题也存在于接送制度,现在很多幼儿园要求家长凭卡接送孩子,但事实上接送卡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相互认识就没必要用卡。

二、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

(一)托幼机构内部

1. 消除客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园舍的设计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如每个班级是否有独立的盥洗室,楼梯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是多少,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是否合适。运动场地的大小、平坦性是否适宜,大型户外活动器材周围是否设有软地或保护软垫,等等。

其次,是否重视活动室内的安全问题。如,活动区域内的人数是否过多;物品的摆放是否合理,儿童是否需要到其他活动区域拿取剪刀等危险物品;地板和地砖表面是否过硬或过滑,等等。

托幼机构还应准备灭火器、沙包、水桶等消防设备,并通过演习使幼儿具备在保教人员的带领下机警镇静地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

此外,托幼机构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可请专职人员负责检查项目,包括防火设备、道路安全、车子的保养与维修、特殊活动场所(图书室、音乐教室、升旗台、操场上所有游戏器材、游泳池、仓库、厨房、厕所等),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复”。

2.制定、执行安全计划和规则

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计划,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保育者在制定计划时,应思考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幼儿,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危险, 需要什么特殊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此时,适当参阅过去的意外事故记录、教玩具的安全使用说明,能够帮助保育者更加全面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保育者还可在活动前与幼儿讨论玩法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而制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规则。

在建立规则时,保育者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幼儿年龄、幼儿总数、器材和设备、场地、监督幼儿的成人人数、活动类型。一般来说,幼儿年龄越小,制定的规则应该越细致;活动越激烈或难度越大,制定的规则应越严格。不过,也要避免因规则过细而约束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当幼儿渐渐了解危险而建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时,规则就可以减少。

在叙述规则时,保育者应当使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简单清楚地正面叙述遵守规则的理由,这样幼儿会更理解也更愿意遵守规则。

在活动过程中,保育者必须严格监督幼儿执行规则的情况。保育者可以用鼓励(而不是威胁) 的方法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当幼儿偶尔不遵从规则时,保育者应该适时提示;如果提示无效,则可使用暂时隔离法,让幼儿了解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而一旦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改善,保育者就应请他回到原来的活动中。

3.加强教师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

对于保教人员而言,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培养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二是要求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随心所欲。三是要求教职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做到遇事不乱, 应对有方。

4.加强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知识的学习,保护自己, 避免受伤害。因此,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安全措施来教育幼儿如何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教授他们一些应对意外的方法。在教育幼儿时信息应清晰明确,如直接告诉幼儿哪些地方是可以去的,哪些地方是有危险的;无论如何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外出不擅自离开成人,等等。

(二)托幼机构外部

要减少学前儿童在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托幼机构的自我完善,更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

1.明确幼儿园在儿童安全问题上的责任范围

不仅幼儿家长,就连许多幼儿园工作人员也认为若幼儿在幼儿园发生伤害事件,幼儿园理应负赔偿责任。正是这种将幼儿园作为无限责任人的观点,使保教人员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导致产生种种“过度保护”现象,而这种消极保护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体验,反而提升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幼儿园不承担监护责任, 只承担保护责任”的观点,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明确了幼儿园法律责任承担的原则是:幼儿园有过错应适当赔偿,没有过错就不予赔偿;如果是幼儿的过错致他人受到损害,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但目前这些法律还需进一步宣传、普及和执行。如,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宣传、普及和实施。在签约前,幼儿园、家长要深入学习《办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幼儿园、家长的责任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由于小儿年幼无知,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各种感知觉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危险的识别能力差,而且缺乏自我防卫和保护能力,加上好奇心理、活泼好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成人的一时疏忽,而发生意外事故。

教师如何防范的话,总结为以下几点: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1.首先,健全幼儿园日常安全制度。像《幼儿入离园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门卫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外来人员接待制度》等应该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比如:幼儿入园时,家长要一对一刷卡进入,把孩子亲自送到老师手中;晨检时,遇到有病服药的幼儿,值班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的病因,服药剂量、时间,做好记录,并要家长签字;离园时,家长要凭卡接孩子,老师要把孩子亲手送到家长手上;有外来人员造访时,要有园主任的许可和签字等方可入园。另外,园领导应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根据园里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励与处罚。安全工作必须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理论知识。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召开班长、教师、保育员的座谈会,针对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时饭菜的冷热、活动时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等注意事项)加以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3.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时,值班领导到各班检查老师值班情况,发现有一个班,一名未睡幼儿嘴里含着一个尖尖的小螺丝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丝钉咽下,后果不堪设想。值班领导当即对那位值班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接着幼儿园分组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发现会产生的恶果。原因是:晨、午检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值班教师监管差。针对此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晨检之后有的幼儿来得晚,上课之前再补检一次。(2)午检要更加细致,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让幼儿把身上的装饰物摘下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师集中管理。(3)值班教师值班期间,不能看书看报或做别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幼儿睡姿,给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好,爱尿床的幼儿及时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点起床绝不拖延。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常言说:千般呵护,不如自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园时不带闲杂、危险物品,如:小钉子、刀子、花生米等细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饰品,上衣不带绳链等;进餐时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睡眠时睡姿正确,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绊人;参加游戏等活动时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上下楼梯时要走右边,并要扶好楼梯,不拥挤和推拽;离园时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
2.抓住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在做好幼儿常规教育的同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孩子们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在教室里嬉闹,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及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天,婉玉小朋友和牛牛小朋友嬉闹,不小心婉玉的嘴磕到了桌沿上,嘴唇被牙咯了一道口子。下午老师抓住这个例子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今天我班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教室内应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在教室里不能跑闹,不能推撞别人,人走开要把椅子推到桌子底下,盥洗、如厕要排队。孩子把这些要注意的事项画下来,贴在墙壁上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及经验。如:娃娃家的游戏,不跟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孩子病了怎么办?家里停电了怎么办?看见着火了怎么办?让幼儿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学会拨打11O、120、119和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学会不玩火,不用明火照明等安全常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安全知识。
4.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宣传,获得安全知识
各班在室内墙壁上设置安全角,通过张贴地震、火灾、交通事故、大雾、海啸、沙尘暴、溺水等图片,让幼儿了解灾难带来的危害。在门厅内设置宣传栏让幼儿掌握一些预防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常识,如防拐骗,溺水,雷电、触电,雨天如何选择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举行逃生自救演习,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5.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平时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容易受伤,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即使摔倒了也不容易受伤。究其原因,是因为爱活动的孩子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反应快。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如:《抓尾巴》《踩影子》《打沙包》等游戏,培养幼儿的躲闪能力;《滚铁环》《贴大饼》等培养幼儿的奔跑能力,组织跳绳、踢沙包等比赛,培养幼儿的跳跃和肢体的协调能力等等,并通过组织幼儿趣味运动会、早操比赛、放风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加强幼儿园设施的管理,为幼儿创设安全环境

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每学期开学之前聘请专业人员来我园对大型设施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安全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员每天进行安全巡查,每次活动前教师对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平衡木是否平稳,木质器材是否有木刺和裂痕等,以防划伤和扎伤幼儿,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幼儿安全。

搞好家园配合,让幼儿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得以巩固,老师利用离入园时间和家长进行单独交流,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帮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家园合力,共同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抓好、抓紧、抓实。
安全工作不是朝夕之功、一人之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全方位协力配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倍防范、常抓不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使每个家庭和美温馨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培养安全意似 教孩子日常可能遇到危险事情怎么避免 比如坐车了 一个在家 陌生人之类的
游泳那些安全方面呢 过马路 遇到坏人 下雨 避雨 之类的 等等 孩子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多留心观察孩子的 才能主意到安全隐患 太多了 这是合格父母应该做的

  •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培训体会
    答:意外跌落: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或有的家长外出将小儿反锁家中,小儿爬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交通意外:5~9岁儿童易发生步行交通事故,事故后果多见头外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和死亡。幼儿意外事故预防:1、防烫伤喂牛奶时,先将牛奶滴在手背上试试温度;洗澡时,先试一下水温,不要将婴儿...
  •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
    答:也有的妈妈为了省钱,给孩子穿大了好几号的鞋子,也使孩子容易摔倒。孩子在幼儿园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家长不应该对偶然发生的小碰伤过于挂心。实际上,就是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故中,也只有少数是由于教师责任心不强或是事先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的,大多数还是防不胜防的意外。一旦宝宝在幼儿园发生了事故,绝大...
  • 儿童生活中的应急事件
    答:小儿意外事故家庭应急处理 母乳喂养者夜间喂奶时不能紧搂着小儿。因为母亲会在不自觉中睡着,从而使乳房压住新生儿鼻口,容易产生窒息。新生儿经常吐奶,母亲刚喂完奶后不能马上远离小儿或马上人睡,要让小儿侧躺一会儿,防止吐出的奶液堵塞气管。小儿也有被老鼠咬伤的例子,主要原因是小儿脸及嘴上沾有奶粉...
  • 儿童意外伤害的名词解释
    答: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义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包括:跌落、锐器伤、砸伤、烧烫伤、碰击伤、挤压伤、砸伤、咬伤、爆炸伤、中毒、触电、溺水、异物伤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伤害等14种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死亡已成为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也是儿童致残的主因。意外...
  • 急救前应作哪些准备?
    答:(4)平时要牢记本市、区急救站的电话号码,急救的同时应呼救。小儿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事故?小儿年幼无知,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各种感知觉发育尚未成熟,识别危险能力差,缺乏自身防卫能力,加上好奇心理、活泼好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成人的一时疏忽,而发生意外事故。常见的意外事故有外伤、烫伤、气管...
  • 怎样预防小儿发生意外事故
    答:如果把孩子整天搂在怀里,不许下地跑,不许摸东西是不行的。因为那样将剥夺他探寻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影响他的成长。然而对孩子放纵和疏忽也会招致不幸。1~3岁的孩子最容易发生的、后果最严重的、家长最后悔的意外事故有:从高处跌落、溺水、烧烫伤、锐器扎伤、窒息及中毒。为了预防意外事故,家长...
  • 少儿车祸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因此,交通事故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杀手。小儿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和判断能力差,尤其是在穿越马路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车祸。据北京市儿童保健所统计,特别在效区农村地区,因车祸而伤亡的儿童已列为小儿意外事故死亡的第一位。发生车祸后,由于巨大撞击力使小儿身体各系统都可能受到严重损伤,如心血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