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古港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徐闻古港怎么样

作为汉代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的徐闻港,在历史上曾经是兴旺繁荣的古港口,从当时徐闻汉港所设郡治的管辖范围来看,可以说当时徐闻汉港是一个相当大规模的大城市。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

是中国地图版

徐闻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徐闻建立县制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至北宋初年曾一度废止,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复置。它的名字来历跟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据记载,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制至南齐武帝永明年间的约600年多年里,郡县之治设在境内西南的讨网村,“以其地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其徐徐而闻乎”,于是就有了徐闻地名。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二千多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为沟通中外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外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永不磨灭的光辉历史贡献,被世界各国人民传为佳话。
秦汉时期是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并将航向远洋发展的时代。《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曰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无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黄支之南,有已不程国,汉之绎使自此还矣。”西汉朝廷派出绎使率领的船队,沿着民间贸易开发的海上航线,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等地。公元前1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地中海世界最珍贵的衣料,其中部分衣料是从海上“丝路”到达地中海东岸的。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宝石、琉璃器(玻璃)等货物亦从海路到运来中国。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徐闻西南沿海以原大黄乡华丰岭为主的村庄、田野发现大量汉墓群,出土大量陶器,铜铁器和珠饰。1993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专家通过大型探方发掘,在徐闻县原五里乡的二桥,仕尾村发现大范围的汉代生活遗址,出土大量有文字的”万岁”瓦当,绳纹、乳钉纹理板瓦,筒瓦和陶器,以及“臣固私印”.尔后出土有文字的“宜官”、“帝君百石”、“曲目”等印纹砖等,由此可证此处是汉代徐闻县治所在地和徐闻港遗址。
2000年6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亲临徐闻考察调研论证,确定徐闻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2001年3月6日,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再度组织专家、学者到徐闻考察、调研,并召开了“徐闻-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专家论证会”,进一步确认汉徐闻港在今徐闻县原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的半岛形岬角一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而附近的二桥,南湾,仕尾也应是汉徐闻县治所在。
2001年11月,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和湛江政府联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南方港大型学术研讨活动,并出版岭南文史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发现成为2001年人民日报华南版十大新闻之一。
2002年12月9日至2003年1月17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考古所、市博物馆、县博物馆再次对徐闻汉代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西汉早期(相当南越国时期)的文化地层。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出土的文物印证了有关史料的记载,佐证了汉代徐闻城行政级别,职官的层次,并且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状况。建筑营造法式、铸冶工艺、陶艺、渔猎、农耕、商牧、航海、纺织、对外贸易、军事斗争、社会风俗习尚都从中得到反映。 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舆地志》记:
龙泉淡井,县西南三十里,讨网村即旧县地,前临海,峙三墩,中有淡井号龙泉,天旱祈雨取此勺水,甘雨立至.。
三墩号称“小蓬山”。.峙立大海,为古讨网港天然屏障.。每墩均有泉井,景致非凡,故誉为徐阳八景--瀛岛联壁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拨贫,诣徐闻.”
神座,又称上马凳.原为一天然巨石雕成,七十年代被毁,民间视为神物,现重新恢复原貌,供人观瞻。
八卦航标灯座位于南山镇(原五里乡)仕尾岭高崖上,临海湾不足10米。该座以一天然巨石雕琢而成,呈八角形,径2米,深40厘米,八角均饰八卦纹,为典型的汉唐代导航灯座。
二桥 、南湾考古探方遗址
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记:“讨网村即旧县址,前临海,峙三墩”。
此处是汉之徐闻城(讨网村)。惜讨网村名仅延用到清未。1993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部门偕湛江各市,县及高州,茂名等市县文化局,博物馆有关人员组成考古队,在此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大型探方发掘,开掘5x5米探方15个,面积350平方米。地层堆积为四层,二、三、四层均为汉代文化层。发现遗址有墓葬、灰坑、房屋、遗址、水井、烧土面及柱洞等。
墓葬出土水波纹折腹盆一件,陶罐口沿和陶碗、陶网坠.
灰坑20个,出土大量瓦绳纹瓦片,瓦当碎片,素面带釉陶片和小方格纹戳印陶片,水波纹陶片。
房屋遗址4个,出土大量瓦片和火烧土。
水井一个,出土瓦片、釜罐、杯、砖、钵碎片、铜箭镞1个。
二桥,南湾发掘出土的遣物主要是陶器,釜、罐、瓮、盆、钵、碗、器盖、器座、陶棒、陶纺轮、陶网坠等一大批文物建筑材料以绳纹板瓦和筒瓦为主,有一万多件,还有部分的汉砖,瓦当和石制的小建筑物件。
在该遗址还采集到“万岁”瓦当,灵芝纹瓦当,龟纽铜印“臣固私印”,“十五”陶文板瓦,“凸”布纹板瓦,“白”字陶纹筒瓦,“X” 、“五”字印文瓦,“俞”字纹陶罐碎片等.。 汉徐闻城堡高台遗址
位于原五里乡二桥村西高以崖壁,临港头湾,落差约10余米,全长500多米。崖上高台自西向东倾斜,20多万平方米地段表层散布各种汉陶汉瓦碎片。崖壁发现明显的泥、砂、石合筑的夯土层。在2002年12月9日至2003年1月17日,在高台遗址的探沟里发现相对完整的卷云箭镞纹、绳纹瓦当,出现铁器、铜器、怪兽纹小铜铺首、陶罐等高级别的西汉早期文物,疑为汉代驻军兵房。



  • 徐闻港的考古发现
    答:①汉代古港生活遗址区,位于二桥、南湾村中东部至仕尾村北,呈条状分布,面积约五万平方米 。汉徐闻城堡墙遗址:位于五里乡二桥村西高台崖壁,临港头湾,落差约十余米,全长五百多米,二十 多万平方米地段表层散布各种汉陶汉瓦碎片,崖壁发现明显的泥、砂、石合筑的夯土层。八卦航标灯座:位于五里乡...
  • 和闺蜜去徐闻古港旅游,有哪些经典的景点值得推荐?
    答:其次,徐闻古港还有一座古老的渔港——东山渔港。这里是渔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可以看到渔船、渔网等传统渔业工具。在渔港附近还有一些小吃摊位,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美食。另外,徐闻古港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景点值得一游。比如,徐闻古港博物馆,这里展示了徐闻古港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还有徐闻古港文化...
  • 去徐闻古港游玩的体验怎么样?
    答:首先,徐闻古港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这里的海水清澈碧蓝,沙滩洁白柔软,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滨画卷。此外,古港周边还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其次,徐闻古港的历史遗迹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如宋代的石碑、明代的古船、清代的...
  • 徐闻有什么旅游景点
    答:徐闻旅游景点:中国大陆南极村、菠萝的海、徐闻古港、白沙湾、灯楼角。1、中国大陆南极村 中国大陆南极村位于广东省徐闻县西南部,被琼州海峡与北部湾所环绕,地形犹如伸向大海的牛角,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2、菠萝的海 徐闻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菠萝之乡,广袤的菠萝种植形成的菠萝的海景区已成为...
  •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答: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包括徐闻、合浦、临海、广州、泉州。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年的徐闻古港。后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州取代徐闻、合浦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宋末至元代,广州被泉州取代,与亚历山大港一起被称为“天下第一大港”。明初,泉州因海禁政策和战争影响开始衰落,逐渐被漳州月港取代...
  • 徐闻港12月18日复航吗
    答:复航。根据徐闻县人民政府得知,徐闻港12月18日复航,徐闻港,即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据《汉书》记载,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 夜游徐闻古港,应该如何做攻略?
    答:了解历史:在出发前,先了解一下徐闻古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者在线搜索来获取信息。了解古港的历史,可以让你在游览时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规划行程:确定你的出发日期和返回日期,然后规划你的行程。考虑到徐闻古港的地理位置,你可能需要从湛江市区出发,可以选择自驾或者乘坐...
  • 去徐闻古港研学旅行,应该如何规划行程?
    答:行程规划:第一天:抵达与适应 (1) 从出发地乘坐飞机或火车抵达湛江市,然后转乘公交或出租车前往徐闻县。(2) 抵达后,入住预定好的酒店,适应当地环境。(3) 下午可以在附近逛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第二天:历史文化学习 (1) 上午参观徐闻古港博物馆,了解古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2...
  • 中国的最南端是哪?
    答:徐闻县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海口市相距18海里,北与雷州市接境,为大陆通往海南之咽喉。徐闻县历史悠久。自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2000余年,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徐闻古港就为我国对外贸易口岸之一,称为“...
  • 湖北到广东有多少公里
    答:全程970.8公里。根据百度地图资料显示:湖北到广东全程970.8公里,自驾用时:10小时53分钟,途经: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广东省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汉代时期,徐闻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正式翻开了中西方国与国之间海上交流史的第一页,到了清代,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