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 TA YOUNG的个人简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tfboys个人资料

王俊凯,1999年9月21日生于中国重庆,中国内地男歌手 、演员 、TFBOYS队长 。
2010年底被TF家族挖掘成为练习生,2012年2月翻唱《囚鸟》被搜狐、优酷等网站首页推荐走进大众视野、7月和王源一起翻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被原唱本人转发、9月翻唱《我的歌声里》首播,2013年6月翻唱《洋葱》、11月与王源翻唱《董小姐》。
2013年8月6日,TF家族官方发布TFBOYS形象宣传片《十年》,由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人组成的中国内地组合TFBOYS正式出道,陆续发行单曲《爱出发》、《Heart》、《梦想起航》、《魔法城堡》、《青春修炼手册》、《幸运符号》、《快乐环岛》、《信仰之名》、《宠爱》、《样YOUNG》、《恋西游》、《剩下的盛夏》等单曲。
2015年,王俊凯参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 2015年,王俊凯首次参演电视剧《小别离》 ;2015年,王俊凯将出演《诛仙青云志》 。2016主演网络剧《超少年密码》,饰演主角夏常安 。
2015年5月4日王俊凯作为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共青团中央优秀青年座谈会 。7月23日王俊凯代表重庆八中学生会,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第26次代表大会”,并登上新闻联播 。
2016年2月7日,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16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王俊凯作为“绿植大使”为公益代言 。5月4日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参与录制了央视“2016五月的鲜花”筑梦青春五四青年节晚会。
王源,2000年11月8日出生于重庆,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主持人、TFBOYS成员 。
2011年底加入TF家族成为练习生。2012年9月,翻唱的《旋木》被优酷网首页推荐 。2015年11月8日,15岁生日会上钢琴弹唱14岁时完成的首支自己作词作曲的单曲《因为遇见你》,并成为中国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00后艺人 。2016年1月13日,《因为遇见你》正式发布 。3月21日,拍摄《时尚·COSMOPOLITAN》主刊封面,成为首位登上时尚杂志五大刊封面的00后艺人[ ,单人销量创造行业纪录 。
2013年8月6日,与王俊凯、易烊千玺以TFBOYS组合形式出道;10月发行专辑《Heart梦·出发》。2014年10月,发行专辑《青春修炼手册》 。2015年12月,发行专辑《大梦想家》 。2016年2月7日,登央视春晚 。
2013年11月开始主持《TF少年GO》[1] 。2014年5月,代班主持《土豆最音乐》 ;8月代班主持《我爱大牌》[3] ;9月《TFBOYS偶像手记》担任主持[3] 。
2015年4月29日,确认参演郭敬明导演的同名小说改编3D玄幻电影《爵迹》 ;9月确定出演《诛仙》改编电视剧《青云志》男主人公张小凡的少年时期;同年客串电视剧《小别离》。
易烊千玺,2000年11月28日出生于湖南怀化,中国内地流行男歌手、舞者、演员,华语演唱组合TFBOYS成员 。
2005年,易烊千玺首登电视荧屏,开始参演各类综艺节目 。2009年,加入“飞炫少年”组合,两年后退出。2013年1月,发行个人首支单曲《梦想摩天楼》 ;同年8月6日,易烊千玺与王俊凯、王源以TFBOYS组合形式出道。
2015年,易烊千玺为法国动画电影《小王子》中的男主角“小王子”配音,并确认于古装剧《思美人》和《诛仙青云志》中特别出演少年屈原和狐仙小七 。11月28日,易烊千玺在其15岁生日会上表演自主编排的两支创意舞蹈《IF YOU》和《RHYTHM TA》,创下爱奇艺娱乐生日会直播在线用户数据的最高纪录 。
2016年1月1日,易烊千玺获得湖南卫视《全员加速中》第一季总冠军,成为纯甄加速王 。2月7日,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4月9日,易烊千玺荣获第16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最受欢迎偶像、最受欢迎新偶像、最受欢迎综艺节目偶像三项大奖[1。
2016年5月18日,王源出席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旅游局、南岸区委、南岸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文明出游 人人有礼”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受聘出任“重庆市文明旅游公益大使”。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 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郭沫若生平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 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竟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市市,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及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Chinese scholar, one of the leading writers of 20th-century China, and an important government official.

The son of a wealthy merchant, Guo early manifested a stormy, unbridled temperament. After receiving a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1914 he abandoned his Chinese wife of an arranged marriage and went to Japan to study medicine. There he fell in love with a Japanese woman who became his common-law wife. He began to devote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reading Spinoza, Goethe, the Bengali poet Tagore, and Walt Whitman. His own early poetry was highly emotional free verse reminiscent of Whitman and Shelley. His translation of Goethe's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gained enormous popularity among Chinese youth soon after its appearance in 1922. Two years later, Guo's transl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 by the Japanese Marxist Kawakami Hajime, greatly influenced his own thought, and he became an adherent of Marxism. Although his writing, even his prose, was still marked by Romantic moods, he declared a rejection of individualistic literature, calling for a “socialist literature that is sympathetic toward the proletariat. . . .”

In 1926 he acted as a political commissar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in which Chiang Kai-shek attempted to crush the warlords and unify China. But when Chiang purged the Communists from his Kuomintang (Nationalist Party) in 1927, Guo participated in the Communist Nan-ch'ang uprising. After its failure he fled to Japan, where for 10 years he pursued scholarly research on Chinese antiquities. In 1937 he returned to China to take part in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was given important government posts.

As a writer, Guo was enormously prolific in every genre. Besides his poetry and fiction, his works include plays, nine autobiographical volumes, and numerous translations of the works of Goethe, Schiller, Turgenev, Tolstoy, Upton Sinclair, and other Western authors. He also produced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treatises, including his monumental study of inscriptions on oracle bones and bronze vessels, Liang Chou chin wen tz'u ta hsi t'u lu k'ao shih (1935, new ed. 1957; “Corpus of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from the Two Chou Dynasties”). In this work he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according to Communist doctrine, the “slave society” nature of ancient China.

After 1949 Guo held many important posi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cluding the presidenc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66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be attacked in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He confessed that he had failed to understand properly 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and that all his work should be burned. Strangely, however, Guo was not, as were many of his colleagues, stripped of all official positions; by the early 1970s he again enjoyed a position of great power.


(1892~1978),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主演电影:《The Red Bike Story》《O-Negative》《Plai Tien》 主要专辑: 1995 : <<Amita Tata Young >> 1995 : <<Tata 1,000,000 Copies Celebration >> 1996 : <<6-2-12 >> 1997 : <<Mos & Tata, co-recorded soundtrack for The Red Bike Story >> 1997 : <<Amazing Tata >> 1998 : <<Tata Remix >> 1998 : <<O-Negative Soundtrack >> 1998 : <<High Light "Reach For The Star" (13th Asian Games) >> 2000 : <<The Very Best of Tata>> 2001 : <<Tata Young >> 2002 : <<FIFA World Cup Official Album>> 2003 : <,Real TT >> 2004 : <<Real Love>> 2004 : <<I Believe (1st English debut album) >> 2004 : <<Dhoom Dhoom(OST) >> 2005 : <<Dangerous Tata >> 2006 : <<Best Of Tata Young>> 2006 : <<Temperature Rising>> Tata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泰国人,她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在她的孩提时代,Tata就显示出了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天才。这使得她成为现在泰国年青人心目中的流行音乐代言人,进而成为一位国际艺人。 在11岁时,Tata就凭借“Catch Me I’m Falling”一曲击败了5300个竞争对手摘得了泰国全国青年歌唱比赛国际组的桂冠。 这次胜利为她赢得了与Yamaha音乐的合约,开始为演艺事业作准备。之后,在1994年这个14岁的小姑娘吸引了Grammy娱乐(泰国最大的娱乐公司)星探的眼球,与她签订了唱片合同。 在短短的一年内,Tata便完成了她第一张泰语专辑《Amita Tata Young》的录制与发行。这张专辑的排名在榜单上迅速窜升并在不到5个月内销售出了超过100万张。几乎在一夜之间,15岁的Tata Young便成了泰国流行音乐的最佳代言人。 紧接着的一张专辑《TATA 1,000,000 Copies Celebration》收录了热门单曲“Chan Rak Thur(I Love You)”也取得了100万张的销量,这样的成绩巩固了Tata的地位。在1995年,这位十几岁的奇迹赢得了一系列的赞美与荣誉,包括被泰国媒体誉为年度最佳艺人,荣获泰国Radio Vote Awards年度最佳歌唱艺人,年度最佳音乐电视,包揽年度最佳单曲的第一、第二位,凭借《Amita Tata Young》获得年度最佳专辑奖。 Tata的混血儿背景帮助她为泰国音乐工业设立了新的标准,尽管身在泰国,Tata的影响力却跨越了国界,波及到了国外的音乐市场。 她被选来代表泰国参与录制一档澳大利亚的电视节目《World Telly Broadcast》,这档节目将镜头对准了亚洲年青一代,在1996年2月份对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观众播放。 在1996年4月,Tata在享有盛誉的Hollywood Palladium举行了“Tata Live In Hollywood Concert”演唱会,这对一个亚洲歌手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演唱会被广泛的报道了。 Tata被中国政府选中代表泰国在1997年7月5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的晚会上演出,和她一起参与演出的还有其他著名国际艺人包括:Wet Wet Wet,Michael Learns to Rock, Lisa Stansfield,All 4 One,and the Brand New Heavies等。 同年,Tata成为14年来第一位荣获由泰国音乐艺人协会以泰国国王的名义颁发的无尚荣耀的Golden Pikkanes God Award奖项的艺人。 在1998年,Tata被选来演唱第13届曼谷亚运会的开幕曲“Reach For The Star”。 Tata的天才并不仅限于录音室和演唱会的舞台上,她的美丽、前卫、活泼还使她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模特儿和演员。 Tata在1997年首度主演影片《The Red Bike Story》就一举打破了泰国影片历史上的票房纪录。并赢得了1997年泰国第四届Annual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奖最佳女主角奖。紧接着,她又拍摄了两部热映影片《O-Negative》,《Plai Tien》。 她曾为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产品如富士胶卷,Yamaha摩托车的广告担当模特儿,在一些顶尖的国际媒体曝光,也上过许多杂志的封面。 1997年,《ELLE》评选Tata为“泰国1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1998年《Asia Week》评选Tata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25位流行创造者”;2001年Tata作为一名成功的欧亚混血儿上了《Time》杂志的封面。 身材修长、长相甜美的Tata Young颠覆一般人对泰国女生的印象,现年26岁的Tata Young,出道已经超过10年,只要她一推出专辑,绝对攻占排行榜冠军宝座,她不仅是泰国人心目中的歌坛天后,更是泰国国宝。 五官深邃 神秘坏女孩 一般人对泰国女生的印象可能觉得她们皮肤黝黑,甚至有人觉得看起来像人妖;还有人认为泰国是佛教国家,所以泰国的女生打扮都很朴素,行为举止也都相当保守,Tata Young却完全颠覆外界对泰国女生的刻板印象。Tata Young本名Tata Amita Young,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泰国人,所以Tata Young在突出而深邃的五官之外,还多加了一股东方的神秘感,Tata Young和其他泰国女生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难以抵挡的性感魅力。 中国歌迷对Tata Young的认识,来自两年前她的第一张专辑《爱的冒险》,当时唱片公司给Tata Young的封号是“亚洲的碧昂丝”,也有人觉得她有珍妮佛洛佩兹的的影子,加上专辑中选的歌曲包括《淘气坏女生》、《他是我的》、《我要我想要的》,更塑造Tata Young 性感坏女孩的形象。 耍弄性感 善良爱撒娇 不过女人不坏,男人不爱,Tata Young的魅力席卷全亚洲,男人爱看她卖弄性感、女人爱看她走在时尚尖端。到了第二张英语专辑《热力四射》,Tata Young在第一支单曲《El Nin-Yo!》的音乐录影带中,只穿着内衣外罩薄纱,对着镜头努力扭腰摆臀、噘起小嘴眼神媚惑,《El Nin-Yo!》的音乐录影带一曝光,立刻成为话题。 站在舞台上的Tata Young,举手投足都是要人命的性感,回到现实生活,性感只是Tata Young性格中极小的一部分。Tata Young是独生女,11岁赢得歌唱比赛、14岁签下生平第一纸合约,让Tata Young比同年龄的女生来得独立、早熟。打从Tata Young一出道,父亲就一手包办她的经纪事务,在父亲眼中,Tata Young永远是小女孩,但是好强的她总是有自己的意见,父女俩常为了工作意见不合。虽然好强,但Tata Young也是个贴心的女儿,每次父女失和,她都是主动求和的一方。善良、有点可爱有点坏,喜欢撒娇,才是Tata Young的真实个性.

英文名: Amita Tata Young 中文名: 塔塔.洋 昵称: Tata 国籍:泰国 出生地:泰国曼谷 种族: 美泰混血 生日:1980.12.14 身高: 172CM 体重; 45kg 血型: O STYLE: Dance-POP R&B 爱好:打壁球,玩电脑游戏,喜欢旅游,听音乐 喜欢:和朋友们、和宠物狗一起消磨时光 喜欢的歌手:Madonna,Bird Thongchai McInty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