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所指的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含义各自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哪位大神能浅显地解释一齐美尔所说的文化悲剧?

文化悲剧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和矛盾,导致社会中文化整合失败的现象。
具体来说,文化悲剧是由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导致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这种文化冲突会导致社会分裂和不稳定,最终导致社会的文化悲剧。
在文化悲剧中,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被放大和强化,导致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可能会导致文化群体之间的排斥和歧视,甚至会引起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
为了避免文化悲剧的发生,社会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对话和协商,从而实现文化的和谐共存和社会稳定。

20世纪初期以来,对于现代性的各种探讨不胜枚举,但是,齐美尔有着同时代人所不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捕捉现代性的能力”。戴维·弗瑞斯比认为齐美尔“是他那个时代唯一真正的哲学家,真正体现了时代的碎片化的精神”,是探索现代性的“第一位社会学家”。并且,他把握现代性本质的能力,不仅反映在对现代性的实质分析之中,更体现在独特的分析角度上。也就是说,齐美尔不太注重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社会变迁、科层制、理性化和世俗化等探讨现代性的传统话题,他所关注的只是一些现代性的“碎片”:都市生活、货币、陌生人、妓女、情感、秘密社会……“他从来没有刻意的去谈现代性,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一些常见方面的探讨,甚至是十分微小的事情的分析,来昭示现代性的特征和问题。”正如弗瑞斯比在评价齐美尔的《社会学》时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性在此得到了一种动态的表达: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存在的总体性和个体要素的任意性,得以阐显。相反,集中的原则,永恒的要素,则荡然无存。”
齐美尔在看似平常、庸俗的生活碎片里把握现代性,将现代性的本质归结为个体对生活世界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货币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日益奴役下,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文化悲剧”:无限泛滥的客观文化越来越影响和控制着主观文化,造成个体的压抑、特性的散失。齐美尔的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保守主义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化理论的三足鼎立之势。他认为个体在现代生活中借以实现自我救赎的两种典型行为是“时尚”和“距离”。

齐美尔把文化产品自身的发展称为客观文化,相应的,把人吸纳文化产品促进自身人格发展的过程被称为主观文化。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始终处于冲突之中,但是在人的精神生命能够吸纳客观文化产品的时候这种冲突就不会成为问题,而在现代社会,客观文化的发展自成一体,完全超出了个人的控制,人能吸纳的文化产品只不过是庞大的客观文化体系中的极小一部分,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的对立空前激烈,并且很难找到解决的途径,这就是齐美尔文化悲剧论的主要观点。

在齐美尔的理论中,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两个主要方面。
1. 主观文化:也被称为“个体文化”,它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内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包括个体如何理解、解释和应对各种客观文化因素,以及个体如何根据自身经验和需求来创新和改变这些文化因素。换句话说,主观文化是每个个体在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它反映了每个个体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
2. 客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例如,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艺术、音乐、建筑等等,都是客观文化的表现形式。客观文化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它通过各种形式被社会群体所共享,并且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在齐美尔的理论中,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之间的张力会不断扩大。因此,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需要同时考虑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齐美尔
编辑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父亲去世时年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潜心追求一种自在的学术生活。一生交友甚广,如马克思·韦伯等人都是他家中举办的沙龙的常客。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 社会学理论笔记03--齐美尔
    答:主观文化 ,亦称“个体文化”,指 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客观文化 ,指 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诸如宗教科学技术制度等,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却深刻影响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其以观念的形式进入个体,被个体吸收...
  • 齐美尔(1858~1918)是什么意思
    答:齐美尔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 ,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他把社会学划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他提出“理解”概念,认为研究者难免带上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
  • 齐美尔的碎片化社会的内容!
    答:齐美尔在看似平常、庸俗的生活碎片里把握现代性,将现代性的本质归结为个体对生活世界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货币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日益奴役下,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文化悲剧”:无限泛滥的客观文化越来越影响和控制着主观文化,造成个体的压抑、特性的散失。齐美尔的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保...
  • 齐美尔的主要理论
    答:齐美尔分析了以货币交换形式取代实物交换形式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为货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自身的理性化。货币使社会交往频繁,使人类获得了相当的独立性和自由,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合理性一面。但是,货币经济的长足进展,也使人际关系愈来愈非人格化;文化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淡漠...
  • 社会文化包括哪些内涵?
    答: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包括:①文化的起源、积累、突变过程;②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③文化在时间、空间发展上的不同层面;④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的不同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等;⑤文化的生产、分配、储存、传递及其应用;⑥文化传播、增殖、控制的方式及手段;⑦文化的冲突、分化...
  • 齐美尔为什么要以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研究对象?
    答:第一,在齐美尔看来,“形式”可以使我们具有某种客观性内容。例如,它能够使我们从一向被认为是主观任意的、一次性的历史事件中发现这种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同一性结构或者叫做客观性结构。例如,历史上的君主,尽管个人遭遇、个人性格彼此各不相同,但是社会学家们能够抛开历史的特殊性,证明所有的君主活动都...
  • 谁有龙源期刊网的账号,帮我下一篇文章,叫:齐美尔:忧郁的栖居者...
    答:关键词:齐美尔;手段:目的;栖居者 作为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思想家,齐美尔这样“一个有着无穷创新思想的人”,本是我这样还没入门的后学所不敢对之做贸然的解读的,一来是学业所需,二来是被齐美尔片段性随笔的思考所深深吸引,他对社会生活犹如显微镜似的入微观察,细致的客观描摹,自得其乐似的精辟辨析,给我们展示了一...
  • 齐美尔如何论述经济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货币处于统治地位,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结果和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总和。货币是社会经济和劳动分工发展的结果。货币的出现,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客观性。货币创造了一个物化的世界;货币原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广,有助于增进社会世界的理性化;货币的异化,即货币这种最极端的...
  • 社会距离理论 | 新传理论45
    答:塔尔德的阶级差异理论曾强调阶级间的固有距离,而劳曼和拉美尔则认可了这一客观现实。然而,齐美尔的主观心理说却引入了全新的视角,他揭示了都市生活中个体间的心理距离,个体信任成为了衡量这种距离的新标准。帕克的族群关系理论更是将社会距离的概念推向种族和族群理解的前沿,他揭示了社会距离的双刃剑性质...
  • 求一篇关于古代思想中的哲理的现实意义的论文,急!!!分数不够可以追加...
    答:他说:“各种物的文化也表现为人的一种文化的——文化过程……一个共同体的生活的风格取决于变成为客观的文化与各个主观文化的关系。”这就是说,文化是同时发生在人的作用对象、创造对象和人自己身上,也就是同时发生在主客观世界之中的,因而社会生活或社会的具体呈现状态和变化状态就应该在文化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