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德育原则有哪些?

一、疏导原则
主要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例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体现了疏导性原则。
老师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早恋问题上,不能采用堵打压的方法,而在于疏,通过语言说服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主要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单选题考察人物观点对应)马卡连柯除了此原则外,还提出平行教育原则。主要指通过个体影响集体,通过集体影响个人。
三、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例如:《论语》中“力行而近乎仁”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四、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例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作为教育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又要看到缺点,用优点弥补缺点,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例如:消防演习中邀请家长,学生和消防员一起参与,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既发挥教育三合力作用)
现在教育中出现了“5+2=0”现象,这违背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意思是在学校中接受5天教育,在家中接受2天教育之后回到原点,说明教育方向不一致)
六、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扩展资料: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中国学校德育的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德育的性质、任务,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包括教育史上有益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力求反映学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德育原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整个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终。德育原则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将随着人们对德育过程规律认识的加深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发展。



德育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疏导原则。

德育规律的体现,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是制订德育计划,选择德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

扩展资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疏导原则。
德育规律的体现,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是制订德育计划,选择德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

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一是导向原则;
二是疏导原则;
三是因材施教原则;
四是知行统一原则;
五是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六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七是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八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九是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