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的风俗习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7
定亲有什么习俗,规矩

定亲,是男家占卜合婚得吉兆后,备礼复至女家决定婚约的礼仪。古婚礼制中谓之“纳吉”,俗称“小聘”、“文定”、“过定”、“定聘”、“携定”。民间旧时有“过细帖”、“插钗”之仪式。定亲是男女婚姻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礼仪除约请媒人到场外,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或男女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主持。其中有关定聘的定金、定礼等事宜,先由女家提出,再经双方协商。定亲要择黄道吉日,到时男家双亲或其亲戚随同,把定亲财礼,如簪珥指环、衣服布帛,附以礼饼、礼烛、礼香,以及定金、求允礼帖送到女家。女家只受一部分聘礼,并备6件或12件礼品及台帖回赠,然后将所受礼品奉于神位祖先案前,燃烛焚香供拜。民间俗定小聘的定金必须是偶数,定礼也要成双成对,忌讳单数。定金要用红纸包上,称之为“红包”、“喜钱”或“定钱”。礼单、礼帖也要用红纸,忌用白纸,以示吉祥。定亲之后,男女双方要改口,分别和对方一样称呼亲友。

不知能不能帮到你。

定亲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婚俗。定亲通常是男到女家。去时需带上烟酒、猪肉、果馅以及给女方的衣物等。为图喜庆和吉利,所带的礼品均为双数,视情况不等。一般情况下,烟为两条,酒为两瓶,也有带4条烟4瓶酒的;猪肉为4斤,也有带6斤、8斤的;果馅一般带24个,也有带48个的。当然,带得多,则被众人称为有钱、大方;带得少了,自然就会被视为人穷、小气。但对女方来说,不成亲是两家人,成了亲就是一家人,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而女方则送男方一双“稳跟鞋”和一条裤带,意喻着这桩婚姻将男女双方牢牢系在一起。定亲的仪式一般很简单,在媒人的主持下,参加定亲的有男女双方及双方的家长和一些亲人。大家在一起喝喝酒,吃吃饭,拉拉话,认认亲,定亲的仪式就算完了。再以后就是结婚的事了。各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亲风俗。 在瑶族中,青年男女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说合,当他们感情达到愿意结合为夫妻的时候,就告诉双方的家长。双方家长请当地最有名的壮年男歌手充当媒人,主持说亲仪式。一般是各家请两名歌手,男方请的歌手叫“布商”,女方请的歌手叫“赫巴”。布商和赫巴相约见面,通过吟唱《说亲词》来商定婚姻大事。
到了男方家前来定亲的日子。女方家早在大门口摆上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放一个小酒坛、酒杯和一个装有筷子的竹筒。女方请来的赫巴站在桌子旁,恭候男方家布商的到来。桌子上竹筒里的筷子,不是用来夹菜、夹肉的,而是在吟《说亲词)时计数用的。当男方家的布商带领几个贺婚人来到时,赫巴赶快迎上去,表示欢迎。双方致礼后.赫巴回到桌子旁摔起竹筒,一边摇动,一边口诵(说亲词)。诵完一段,便从竹筒中抽出一根筷子,放在布商的面前。布商接着诵答,诵答完一段,将桌子上的筷子拾起来握在手中。这样,一直到赫巴将竹筒里的筷子全部转移到布商手中时,双方才端起酒杯,互相敬酒,定亲仪式就算结束了。 在达斡尔族中,男子到了成婚年龄,又物色好了对象,这时男方家长请和女方家有亲戚关系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去说亲。媒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方家的情况,女方父母认为合适时,媒人就斟酒磕头表示感谢和祝贺;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则不让媒人磕头,也不请媒人吃饭。据说,如果女方家请媒人吃饭,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
亲事说成后,便准备送“恰安特”(彩礼)。送“恰安特”时,男方家必须请一位比成婚男子大一辈的人,赶上车,同未来的女婿一起,把彩礼送到女方家去。女方家要举行“恰安特”宴,招待亲朋好友。一般的“恰安特”包括猪、白酒、糕点等,最重要的是要送一匹带有缰绳的马和一头乳牛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谢。
在送“恰安特”的宴会上,男方赔礼人要致传统的祝词。
女方的父母接过陪礼人道过来的酒,回敬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路途遥远让你们饱受辛苦,送来的恰安特项目,请求你代我向族人们备述。”于是陪礼人接着唱祝词。
整个送礼的过程和内容,通过祝词来表达。席间,女婿要给岳父母和参加宴会的老人们磕头。老人们送给新女婿一些钱和钱褡子。女家如果生活富裕,不仅让新女婿将带来的马牵回去,而且还送一匹好马给新姑爷。在如上仪式进行过程中,未婚的姑娘都要回避,她是不能见未婚夫的。
达斡尔族的婚俗,充满了北方民族豪迈,爽直的风格,“恰安特”仪式上的祝词家们,为定亲礼宴增加了不少戏剧色彩。 拉祜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是十分有趣的。如果男青年看中了一位姑娘,总是先要做一番侦察。如果小伙子满意就找个机会枪走这位姑娘的头巾。
抢头巾,是拉枯族青年对爱情的一种试探。如果成功,各自回家告诉父母。男方父母得知此讯,赶快请媒人到女家说媒。媒人带着一对蜂蜡、一瓶酒,同时带上一斤烟和茶,来到女方家。如果女方家的人没有说请坐,媒人是不能随便坐下的。等女方家的人请媒人坐下时。
媒人便说:“这里有一点酒,一点烟和茶,我们大家一起来吃吧。”
女方的父母推辞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你到底来我家做什么?”
媒人说:“我是受人之托,来你家分养一个小崽母鸡做种的。”意思是说,我是来求亲的。女方父母说:“我家有是有,就是离不开娘。”
媒人说:“不要紧,我们会很好地喂养她。”
女方父母又说:“如果你家也有小公鸡要配的话,还是我家先喂养三个月吧。”意思是说,这门亲事是同意了,不过要男方到女方家先上门三个月。即结婚后先过三个月的“从妻居”生活。
得到这样的喜讯,媒人的说媒使命就算完成了。然后通知男方家筹办聘礼。如果男方家富裕,给女方家一定数量的酒、肉和米。因为拉祜族实行入赘婚,女方家并不要求很多的彩礼。 在玩花山、踩月亮等大的民间节日活动中,青年男女可通过情歌对唱寻找伴侣。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可互许终身。同时男方将这一事情告知父母,说媒提亲。提亲时,男方家长请一位男媒(不用女媒),提一壶洒,拿两把面条,一斤白糖到女家去。媒人到了女方家,将礼物放在桌子上,并不马上提及亲事。
等吃过晚饭后,媒人才对女方父母。这天晚上媒人就住在女方家中。
第二天早晨,媒人要走了。女方家长假意说:“你把这壶酒拎回去吧!我们没有福气喝呀。”媒人忙说:“留在这里吧,过几天我再来看它。”实际上,是留下礼物,让女方家中再好好商量一下,过几天后媒人再来探询。这算是第一次提亲。
第二次提亲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家还是请原来的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这时女方家长会说:“我家姑娘还小,一不会打床,二不会搓麻,你们的寨子大,若是姑娘不得穿的,到那里就会害羞罗,还是等几年再提亲吧。”媒人则很风趣地说:“人家只是来买个坛子,至于盛坛子的坛箩么,以后由他们自己去编吧,把酒吃了罗!”意思是说,人家主要是看中了你家的姑娘,有了人,穿戴自然会有的。经再三推让,女方家长才打开酒瓶,斟酒给大家喝。至此婚事就算成了八九分。接着媒人又说:“这门亲事算是定下了,多谢他家的好酒。我也好回去对他家说,姑娘还小,要留她在家做三年穿戴,以后去安家了,一辈子才有穿戴。”至此提亲的仪式便告结束。男方准备一二年后来娶亲就是了。
有些苗族地区说媒要往返三次。
第一次前往女家村寨时,媒人提一壶酒到熟人家中送酒作谢,并请这位熟人代为打听女方是否已经许配人。如果女方已许人,提亲即可作罢。如果女方没有许人,媒人便告诉男方家。
第二次,媒人空着手去女家求亲,并向女方父母说:“某家想娶你家的姑娘背水给他家喝。”这句话似乎很不礼貌,但在离水源比较远的苗族山寨,背水主要是妇女的事,所以背木成了找媳妇的代名词。媒人如此说,女方父母是不会见怪的。这时如果女家用酒招待媒人,就表示谢绝媒人。如果不用酒招待,就表示同意这门亲事。于是媒人高兴而归,报告男方家,可做婚事的准备。
第三次,媒人去女家主要是定结婚日期。结婚日期一般定在秋后。因男女双方是自由恋爱,提亲仪式往往很简单。如果是父母包办婚姻男女两家又都认可,男方家宰一头羊送到女方家,女家退回一半,表示不愿再增加男方的负担,提亲仪式也算告成。
居住在云南文山一带的苗族,未婚的青年男女往往在跳月或踩花山时,对歌相识,真诚相爱。这时,男女双方都必需请煤人向对方家长求亲。男方请的媒人到了女家,要与女方父母商定姑娘的身价,并用带来的酒肉请女方的姑舅表亲吃“平伙肉”。这也算是提亲仪式。从商定姑娘的身价这一习俗来看,这种婚姻还带有买卖婚的性质。 佤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定婚,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恋爱。
佤族语言叫“飞玉”,即串姑娘的意思。
第二阶段是杀鸡看卦,举行“地亚”礼。
佤族的地亚,是抢婚习俗和宗教仪式相结合的产物。青年男女经过长时间的串姑娘,在媒人的撮合下,表示愿意结成伴侣。双方的父母知道后,觉得还应该让神知道和同意这件事。这时就要举行地亚仪式。举行仪礼时,由姑娘的未婚夫和媒人,再约几个青年伙伴,来到姑娘家。当夜深人静时,媒人示意姑娘走出门口,未婚夫跟在后面,刚一出门,即抢下姑娘的包头巾,假装逃跑,姑娘追上去讨包头,后面的小伙子们簇簇拥拥,把姑姑抡到男家。
到了男家,首先杀鸡敬神,以求得到神的保佑,使婚事顺利完成。过了两天,未婚夫同媒人一起带上一束芭蕉,一包茶叶,一包蓝烟,一瓶酒,把姑娘送回娘家,并正式向女方父母求婚。
起初,女方的父母说一些推辞的话,也许会把第一二杯酒倒掉,但最终还是被未婚女婿的诚意所感动,喝下第一杯酒。只要喝了这杯酒,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
第三阶段是送“都帕”,即送定亲礼。
佤族的定亲礼要送三次,每次都有严格的标准。第一次送氏族酒,规定送6瓶酒,不能多也不能少。其他如芭蕉、茶叶之类,可多可少。这6瓶酒是给同一氏族的各姓当家人吃的,表示同一氏族的人都同意本氏族的姑娘外嫁了。第二次送邻居酒,规定也是送6瓶酒。这6瓶酒是给邻居们吃的、吃了酒的邻居、可以做婚姻的旁证。第三次送开门酒,规定只送一瓶。这瓶洒是专门送给女方母亲的。女方的母亲将这瓶酒放在床头、晚上悄悄地吃。母亲吃了这瓶酒、必然为女儿的幸福向神祈祷。



  • 彝族的风俗习惯(传统婚礼习俗)
    答: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尤其是在婚礼上,彝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的传统婚礼习俗吧!一、婚前准备 在彝族的传统婚礼中,婚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长提亲,表示自己对女方...
  • 河南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河南农村结婚彩礼多少
    答:一、 河南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1、在河南农村结婚新人是需要先定亲才能够结婚的,只有男方在上门,女方家里去提亲之后才可以确定婚期,在河南农村这个风俗习惯被称之为送好,新人婚期在确定之后男方需要去为新人以后的婚房去做准备,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置办婚房的这个流程。2、婚房在置办好之后,男方在结婚的...
  • 传统定亲风俗的步骤
    答:在订婚仪式上,有一个环节是问候长辈,即男方把新娘介绍给他的父母,女方把新郎介绍给他的父母。介绍之后,准新婚夫妇还要为双方父母敬改口茶,父母双方都会给新婚夫妇一个红包。然而,在一些地区,变口的习俗是在结婚的当天,有的又不是。所以变口的环节还需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确定。 (5)家长致辞 看他们的孩子们...
  • 河北邢台结婚的风俗有哪些
    答:以表达敬意。一般需要拜天地、拜高堂和敬茶。10. 洞房:新婚之夜,新人进入洞房,新娘需要为新郎脱鞋,以表达对新郎的侍奉。除了以上这些传统风俗,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特色的习惯。现代的河北邢台婚礼中,新人可能会选择一些创新的方式来庆祝婚礼。然而,这些传统习俗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好朋友要嫁到山东了,临沂结婚风俗习惯有哪些呢?
    答:山东临沂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富裕的,虽然城市的知名度不是特别的高,但是这个地方的很多风俗习惯都被全国各地的很多人所熟悉。临沂结婚风俗其实也是由过去的复杂的传统婚俗简化成为了如今的简单婚俗,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一:订婚,青年男女经过人介绍要相处一段时间,时间大概在半年到一年左右,...
  • 结婚各地方的习俗
    答:“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
  • 在农村,“定亲”意味着什么呢?
    答:可以说现在农村定亲的习俗也是慢慢变少了,如今更多还是自由恋爱了,觉得可以结婚了直接就是双方父母见个面吃个饭,也没有什么定亲不定亲的了,直接就是商量结婚了。在此,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够把这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所在的农村有不同的习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让祖国的...
  • 潮汕人的风俗习惯
    答:于是,这样的习俗容易被外人等同于迷信。但在这里拜神反而更像是一项文化活动,人们把需要拜神的日子称之为做节,也便是节日。而入门媳妇的必修课之一便是要懂得在做节时提着贡品到某座庙祭拜。从小就习惯被勒令在先祖或者众神的牌位面前跪着,大人念念有词地教些说法,最经常说的一句就是保佑我读书...
  • 定亲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答:其过程如下: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1、贡礼官 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2、家祭 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
  • 陕西渭南地区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具体有哪些?
    答:相信经常看古代影视剧的人应该提起渭南都会想到很多人,渭南的文化历史底蕴可以说是非常厚重的,可以说它的很多的风俗习惯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下面就来说一说渭南结婚风俗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一:定亲,渭南地区的人也是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决定要结婚就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来定亲,要邀请男女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