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原文

《一 谈读书》:
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读书好比“探险”……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

《二 谈动》:
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三 谈静》: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还没根本改变。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十字街头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 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可是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兹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
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造创新。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你只有和它(肤浅顽劣)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

《六 谈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又秉有反社会的天性。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中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价值标准只是真伪。……伽利略和达尔文是“科学的宇宙”中的人物,从“道德的宇宙”所发出的命令,他们则不敢奉命唯谨。

《给青年的12封信》是1929年出版的。
三年后的1932年,朱光潜再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美》。
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前一部书的续篇或姐妹篇。前一部虽论及文艺美学,但主要谈人生修养;后一部主要谈艺术和美,却着眼于美化人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应该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吧?

  朱光潜在一本面向青年的刊物《一般》(即后来的《中学生》上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连续发表了十二篇书信体的文章。1929年,这十二封信编成集子,改名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本书是1949年之前,朱光潜著作中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主要内容是谈青年的人生问题,反映了作者早年的人生观(见附后目录)。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文艺出版曾出过两种版本的朱光潜的《谈美书简》。一种是1980年的版本,内容是朱光潜在文革后给青年人的十三封信,主要谈美学的入门问题(见附后目录);另一种是1999年出版的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就是前面讲的1929出的版本)和《谈美》(1932)两部分内容的《谈美书简》。后来在2003年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又重版了第一种《谈美书简》。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种?

  如果是要第一种《书简》,我这里有纯文本txt版(可以复制粘贴文字)和扫描pdf版(大家小书版,无法复制粘贴文字);如果是要第二种《书简》,我这里暂时没有;如果只要1929光明书店的《十二封信》单行本的内容,我这里也是扫描pdf版(朱光潜全集第1册,无法复制粘贴文字)。需要哪样请给我留言,并附上邮箱,我好通过email给你发附件。

  下附十二封信的目录和十三封信的目录:
  十二封信:
  序(夏丐尊)
  一谈读书
  二谈动
  三谈静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谈十字街头
  六谈多元宇宙
  七谈升学与选课
  八谈作文
  九谈情与理
  十谈摆脱
  十一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无言之美
  附录二悼夏孟刚
  代跋“再说一句话”

  谈美书简(十三封信):
  开启美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文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怎么选择人生道路的,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写了给青年的十三封信,是很好的美学入门教材。十二封信好象网上文字版的都不怎么全。只能看pdf扫描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