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理文言文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1. 高中的文言文有哪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2. 高中文言文都有那些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7)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8)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3.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急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典雅传神。鲁迅先生从年轻时就大量阅读和研究古代小说,这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茅盾背诵《红楼梦》的功力历来为人称道;钱钟书首先是一代学者,学贯中西,尤以国学见长,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围城》,而不知有《管锥编》;梁实秋深谙古典,博览经史子集,体现在其散文作品中,不仅是语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还有用典之信手拈来,曲尽其妙。梁氏读书之广与运用之活实在令人叹服。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4. 高中语文文言文都有那几篇

人教版的大致有:《诗经》里的《氓》《无衣》《静女》

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

诸子散文:《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劝学》等等。

屈原的《离骚》(节选)

贾谊的《过秦论》

李密的《陈情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唐诗若干首,像杜甫的《登高》《蜀相》《登岳阳楼》等。

韩愈《师说》《祭十二郎文》

《柳毅传》杜牧的《阿旁宫赋》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赤壁赋》

宋词若干,如苏轼的《念奴娇》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等等

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王实甫的《西厢记》(节选)汤显祖的《牡丹亭》(节选)

袁宏道的《虎丘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姚鼐的《登泰山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我是中文系师范生,您和我以后有可能是同行呢。

5. 现在高中课本有哪些古文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q/1483994268727738?src=140

6. 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3的文言文有哪些啊

《劝学》1.通假字 ⑴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⑵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⑶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⑷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2.古今异义 ⑴博学: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知识、学识的渊博。

⑵参:验,检查/参加,参考。⑶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疾病,快。

⑷假:凭借,借助/与“真”相对。 ⑸金:金属制的刀剑/金银。

⑹爪牙:爪子和牙齿/坏人的党羽、帮凶。 ⑺用心: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⑻用:因为/使用。⑼跪:脚或腿/跪下。

⑽寄托:容身,托身/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2.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⑵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⑶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⑷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⑸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⑹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⑺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3.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⑴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⑵倒装句: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⑷省略句: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⑸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文章写作特色: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点。

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卜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

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

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苟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三、《师说》1.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曾任吏部侍郎,常被称为“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中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2.评价: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语。3.古文运动:主要主张:其一,是“文以明道”。

其二,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对象:即向当时一些准备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青年读书人宣传不要写骈体文,要用散体文去阐明孔、孟之道。

古文: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抒 *** 情实感的散文。古文运动在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中有一定影响。

但遭到上层统治集团中当权的官僚地主的诽谤与讪笑,阻力很大。 4.内容分析:“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论师”,更详细一点就是“论从师求学”。

本文着重论述了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大胆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开头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括而又明确的点出了师的性质、作用。

接下来阐明择师的原则:以“道”的有无为标准,而不应有贵贱、长幼之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以第一段立论为基础,以事实为论据,从反面展开批驳。

连用三个对比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进行针砭。一是把“古之圣人”的“从师之问”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造成圣愚的原因是从师与否。

二是把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对比,讽刺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学小遗大。三是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耻于从师对比,进一步。



  •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语言,有以下两个特点:1、巧譬妙喻,深入浅出。在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
  • 文言文《炳烛夜读》采用的什么来说理
    答:"平公说:"哪有为臣子的敢戏弄君王呢?"师旷说:"微臣目盲怎么敢戏弄您呢?我曾听说,年少时好学,说像初升的太阳;青壮年时好学,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年老时好学,就像夜里的烛光.夜里的烛光,谁说它会与无知同行呢?"平公说:"你说对呀!" 从这篇文章的译文来看,文章采用的是比喻的方式来说理的~
  • 高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
    答:教学重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教学用具: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高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对学习所应持的态度和方法,相信同学们也都了解很多。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人对...
  • 议论体裁的文言文
    答:2. 古文有哪些体裁 1、古诗:古体诗2、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3、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4、词:(1)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2)组成:词牌名、题目(3)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
    答: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有三篇: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1、先秦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该文...
  • 高一文言文篇目《劝学》
    答: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学》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7. 高中文言文 ...
  • 说理性的文言文推荐
    答: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说理性文章有哪些 罗曼罗兰《名人转》,萧红《呼兰河传》,林海音《城南旧事》,《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王子》、《堂吉诃德》、《格列佛游记》,《简爱》,泰戈尔《飞鸟集》,冰心《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名人成长故事》、《科学史话...
  • 与卖油翁道理相似的文言文或文章
    答:1. 与卖油翁道理相似的文言文或文章 《卖油翁》一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从中也看出了陈康肃虽然骄傲自大,但又知错就改。 也是在告诉人们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与《卖油翁》道理相似的文章还有:百步穿杨故事内容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
  • 文言文师者
    答:1. 文言文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者…也,判断句式。所以,表原因。 受通授,传授。传道受业:传授知道和学问。 解,解答。惑,疑难。 出处:《师说》--韩愈原文(精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 有关说和铭的文言文
    答: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文言文《座右铭》 《座右铭》 汉 崔媛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