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考:「 ”华胥氏履大迹而生伏羲”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说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华胥,也称华胥氏,中国上古时期华胥部族首领,传说其「 ”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伏羲)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华胥氏 关于华胥氏,最早见于《列子·黄帝》:「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在先秦典籍中,只有这一处记载,与之相近的则有一个「 ”赫胥氏”。 赫胥氏 赫胥氏: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之一。首见于《庄子·马蹄》:「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成玄英疏:「 ” 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亦称「 ”赫苏氏”。[宋]罗泌《路史·前纪七·赫苏氏》:「 ” 赫苏氏 ,是为赫胥。”[明]张萱《疑耀》卷七:「 ”古有赫胥氏,一曰赫苏氏,古‘苏’、‘胥’通。” 《庄子·胠箧》篇亦载:「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这里将赫胥氏和伏羲氏等并列为上古帝王。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华胥就是赫胥,如《庄子集释》引清人俞樾说:「 ”赫胥,疑即列子书所称华胥氏。”现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华胥”既是一个氏族名称,又是指伏羲的母亲。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创世神话《楚帛书甲篇》中,只有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并没有记载他们的父母是谁。 《楚帛书甲篇》 《楚帛书甲篇》中记载: 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伏羲、女娲生四时之神,四神开辟大地,参化阴阳法则。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一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注:伏羲女娲最早出现于先秦文献,华胥氏是后世文献才出现的,因此伏羲女娲是否是华胥氏的儿女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华胥氏儿女的「 ”伏羲女娲”人属性高于神属性,而楚帛书中的伏羲为创世神,是最早诞生的生灵,与华胥氏和雷神没有一点联系。 那么「 ”华胥氏履大迹而生伏羲”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说法呢? 在古代文献中,「 ”华胥氏履迹而生伏羲”的故事,是关于伏羲身世的最重要记载和描述。西晋皇普谧《帝王世纪》载:「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记》云:「 ”太昊包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牺于成纪。”宋代罗泌《路史》以及明清许多学者的史著杂记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华胥氏履迹 但这一故事的最早出处,却是来自于汉代的纬书《诗纬·含神雾》:「 ”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 (见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所引纬书资料均见该书) 《孝经纬·钩命决》:「 ”华胥履迹,怪生皇羲。” 《河图纬·稽命征》:「 ”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 另有东汉王符所作的《潜夫论·五德志》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曎。都于陈。其德木,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作八卦,结绳为网以渔。” 古籍《潜夫论》 为何西汉末至东汉时期的纬书中,会突然出现了「 ”华胥履迹而生伏羲”的故事? 要想了解其中缘由,我们只需将「 ”华胥履迹”的故事放在纬书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放在汉代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思想大行其道的宗教神学氛围下,就再明白不过了! 汉代纬书中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 纬书是汉代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西汉末年大量出现的纬侯图谶等资料的总称,又统称为谶纬。谶,是以祥瑞灾异等神迹来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纬,是以宗教迷信和神话来附会曲解六经和《孝经》等儒家经典。 《史记·赵世家》记载秦穆公时即有所谓「 ”秦谶”, 《秦始皇本纪》记载燕人卢生奏报秦始皇说「 ”亡秦者胡也”,就是一种谶言。纬书方面,西汉初年伏生的《尚书大传》以及董仲舒的《春秋阴阳》,从性质上说也属于纬书。 《尚书大传》 谶纬思想虽然出现的较早,但纬书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则是在西汉末年哀平之际才大规模兴起的。《后汉书·张衡传》说:「 ”若夏侯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述著,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近现代学者也大都认同这一点。 纬书主要包括河图洛书纬和七经纬, 《张衡传》 「 ”河洛六艺,篇录已定”。注引《衡集·上事》云:「 ”河洛五九,六艺四九,谓八十一篇也。” ;「 ”六艺”即「 ”六纬”,可知东汉时期,共有《河图》、 《洛书》纬45篇,七经纬(还包括《孝经》) 36篇,共81篇,这是刘秀「 ”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所确定下来的谶纬总篇目。东汉之后纬书遭到毁禁,篇目散佚。至明清时代,孙瑴编《古微书》、黄奭编《黄氏逸书考》、马国翰编《玉函山房辑佚书》,是古代纬书辑佚的代表作。当代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两位教授广搜汉以来各种纬书,共计176篇,编订《纬书集成》一书,是纬书搜集整理的集大成之作。 《纬书集成》 纬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历史或传说人物的记载,除伏羲以外,还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后稷、文王、孔子、刘邦等等。事实上,纬书的主体内容是宗教神学和神话,其中对伏羲等历史或传说人物的事迹描述,大都是神话意义上的,是与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五德终始说密切相关的。 五德终始说 「 ”五德终始说”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政治学说,发端于战国晚期的齐国人邹衍。 《史记·封禅书》说:「 ”邹子之徒论著始终五德之运。”五德终始说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认为每一个朝代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一种德行,五行相克、德运循环是历史朝代兴替的根本原因。 《吕氏春秋》、 《史记》等先秦和汉初的文献都记述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认为秦当应水德,就是这一学说的反映。 五行相生相克图 到西汉末年五德终始说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出于助王莽篡汉的目的,刘向刘歆父子对五德终始说加以改造,从五行相克(相胜)变为五行相生,帝王的五德谱系也从不足一个循环扩大到从伏羲到汉代的十二个朝代帝王两个半循环:伏羲(木)→共工(润)→神农(火)→黄帝(土)→少昊(金)→颛顼(水)→帝喾(木)→帝挚(润)→尧(火)→舜(土)→禹夏(金)→商(水)→周(木)→秦(润)→汉(火)。经过这样的改造,使汉朝所对应的五行德行,从汉初的水、土之争,最终落到了「 ”火德”上(详见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 《古史辨》第五册)。 五德终始说 正是为了构建这样一种神学化的五德—五帝体系,为了将天上五帝与人间的帝王联结起来,达到神化伏羲、黄帝等古帝王的目的,在纬书中创作了大量的感生神话和神迹故事。在神化这些古圣王的过程中,对联结天上五帝与人间圣王的关键环节即这些古圣王的母亲加以造作和神化,就成了纬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以伏羲为例,在纬书之前的先秦和西汉各种典籍中,从没有关于伏羲出身和生平的记载,更没有只字片语提到伏羲之母名为「 ”华胥”,但是到了西汉末至东汉时期的纬书中,却突然出现了「 ”华胥履迹而生伏羲”的故事,这本身就是很可疑的事情! 但我们将「 ”华胥履迹”的故事放在纬书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放在汉代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思想大行其道的宗教神学氛围下,则不难理解,这则神话故事正是为了神化伏羲,将传说中的古帝王伏羲与天上苍帝灵威仰联结起来,纳入到神学化的五德终始说中而造作出来的。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图 总结: 其实,不止是伏羲,纬书中记载的许多帝王之母的感生神话,除了极少数有着古老的渊源传承(如「 ”简狄吞鳦卵而生契、姜嫄履迹而生后稷”的故事),其他大多数在纬书之前的典籍中均不着一字,没有任何记载,只是到了纬书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才突然被制造出来。 简狄吞鳦卵 姜嫄履迹 如黄帝母附宝, 《河图纬·握矩记》记载:「 ”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胸文曰:黄帝子。”又如尧母庆都,《春秋纬·合诚图》云:「 ”尧母庆都,有名于世,盖大帝之女,生于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之南,天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中,生庆都。……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赤受天运。下有图……奄然阴风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既乳,视尧貌如图表……”另外还有安登感神龙首而生神农、女枢感瑶光贯月而生颛顼、握登感大虹而生舜、修纪感白帝金星之精而生禹等等,几乎纬书所有的篇章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这些神迹故事也都是为了神化古帝王,为了将他们纳入到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而制造出来的。 尧母庆都 不仅这些上古帝王,纬书中对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之母也同样进行了造作和神化。 《春秋纬·握诚图》说:「 ”执嘉妻含始游洛池,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为王客。以其年生刘季,为汉皇。”《诗纬·含神雾》也说:「 ”执嘉妻含始生刘季。”不但有刘邦出生的神迹故事,还记载刘邦父名执嘉,母名含始,西晋皇普谧著《帝王世纪》也采纳了这一记载。但在纬书之前的《史记》中只记载刘邦「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并没有刘邦父母的名字,可见纬书中的记载是伪造的。 这一点,唐代学者颜师古的分析相当中肯:「 ”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汉书·高帝记·颜师古注》) 补充:「 ”华胥”二字的含义和三皇五帝感生总结 纬书的神话性质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当代学者仍然对于这一故事深信不疑,动辄称「 ”伏羲的母亲华胥”,或者变换说法称「 ”一个华胥族的姑娘”,简直愚弄世人;也有一些学者虽然认识到这一故事属于「 ”感生神话”,但却并没有对这一神话产生的文化背景和脉络轨迹做详尽的分析。事实上,「 ”华胥履迹而生伏羲”的故事,只是汉代纬书中五德—五帝神话体系的一部分,是为了神化伏羲而创作出来的。 「 ”华胥”二字的含义,可以从五行说及伏羲的出生故事中找到来源。 「 ”华”就是「 ”花”,但这里的「 ”花”和现代汉语中作为普遍概念的「 ”花”含义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学者把「 ”华胥”的「 ”华”释作现代汉语中的「 ”花”,认为华胥就是花蕊、花须,这是不对的。「 ”华”的本意所指要比现代汉语作为普遍概念的「 ”花”的外延小很多, 《孝经纬·援神契》:「 ”春分荣华出”宋均注引《尔雅·释草》曰:「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也就是说,木本植物开的花才叫「 ”华”,而草本植物开的花叫「 ”荣”。比如《诗·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淮南子·时则训》:「 ”仲春之月……桃李始华。” 「 ”季春之月……桐始华。”桃、李、桐这样的木本植物开的花才叫「 ”华”。 在五行系统中,「 ”木”也代表着春天, 《吕氏春秋·孟春纪》:「 ”某日立春,盛德在木”。所以在五行系统里,「 ”华”与「 ”春”、 「 ”木”、是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的。而在纬书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东方苍帝灵威仰五行属木,又称春帝、木神,伏羲又是木神灵威仰之精,所以,所谓「 ”华胥”的「 ”华”字,放到纬书的环境里,可以释作五行之一的「 ”木”,实质上就是指天上的木神苍帝灵威仰。而「 ”华胥”的「 ”胥”,应当是「 ”疋”字,「 ”疋”字古读为shu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 ”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可见,在汉代疋、胥二字相通,发音相近。所以华胥的「 ”胥”字,应当是「 ”疋”字的假借,有足的意思,这正和「 ”大迹”、 「 ”大人迹”相关联。 「 ”华胥”就是「 ”华疋”,它的原本含义,实际上就是「 ”木神灵威仰的足(迹)”的意思变换。 《吕氏春秋》 再看「 ”履迹”、 「 ”履巨人迹”的由来。在汉代纬书中,有三个「 ”履巨人迹”的故事:华胥履迹而生伏羲、握裒履迹而生帝喾、姜嫄履迹而生后稷。如果孤立的看待这三个故事,可能人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有三个古帝王都是履迹而生的呢? 但是,实际上这三个故事是有内在联系的。纬书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制造古帝王的感生方式大致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对应同一德行和天帝的不同古帝王,他们在纬书中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生方式,这也是五德—五帝神话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皇五帝感生总结 具体地说,在汉末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循环以及纬书的五德—五帝神话体系中,伏羲、帝喾和周代始祖后稷都是天上苍帝灵威仰之子,同属木德之运,因而在纬书的神话体系中,为这三位古帝王设计的感生方式也一样的,都是履大迹或大人迹而生;其他的古帝王也一样,同属火德的神农、尧、汉高祖都是感神龙、赤龙或「 ”赤鸟如龙”而生;同属土德的黄帝、舜都是感大电、大虹而生等等(见上表)。所以,这三个「 ”履迹”的故事,并非是巧合,也不是上古历史上真有三个帝王「 ”履迹而生”,而是纬书刻意制造的。 参考书籍 《列子》、《庄子》、《汉书》 《楚帛书甲篇》 西晋皇普谧《帝王世纪》 东汉王符《潜夫论》 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 《古史辨》第五册 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 《纬书中的「 ”华胥履迹”故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