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植物学基础知识

植物学上把种子在萌发时由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叫做主根。把主根垂直向下生长到一定的长度生长出的许多分枝叫做侧根,随着根的发育生长侧根可生出更多的次生侧根。
很多植物除了主根和侧根,还有一类在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这种根的生长与否与生长环境等条件有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植物学把这类跟叫做不定根。
相对于不定根的定义,植物学上把主根和侧根也叫做定根。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
  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龄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二、造林绿化
  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低山: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中山: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高山: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黄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黄色或鲜黄色。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红壤: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①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②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③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
  ④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⑤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⑥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⑦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⑧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母树和母树林:供采种的树叫做母树。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
  优良母树: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
  优质种源: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例占75%以上的母树林称为优质种源。
  林木种子园:是用有性法或无性法繁殖人工精选的个体或综合育种法培育的新品种的植株而建立起来的林木良种繁育场。
  采穗圃:对于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用被选优树的种条(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为往后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当于种子园,只不过种条代替了种子。
  三、保护管理
  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
  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
  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
  皆伐: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
  择伐: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
  渐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
  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
  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复查间距期为5年。其目的是通过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调查以省、市、区或大林区为单位进行。
  二类森林资源清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林业生产单位内进行。复查间距为10年。其目的是为林业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规划提供依据。这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要落实到小班,其准确度优于一类调查。
  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
  森林抽样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抽出部分样地进行调查,根据样地调查结果推算该范围内全部森林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
  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
  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
  小班: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
  小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调查项目。
  标准地: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已经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传播的有害生物。
  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在本辖区内传播的有害生物。
  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依法必须经过检疫才允许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也包括根据疫情应实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土壤等。
  产地检疫:是指国内调运、邮寄或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除害处理并得出检疫结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的措施。
  调运检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及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森检法规,由法定的专门机构,对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措施。根据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的方向,可将调运检疫分为调出检疫和调入检疫两部分。
  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为害严重、防治困难、能够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国家林业局发布。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省林业厅发布。
  疫区:是指根据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依照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森检”)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划定,并且采取相应检疫措施的地区。疫区的划定,由省林业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大类: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动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④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野生保护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植物)。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含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要求在15万亩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在10万亩以上、县级自然保护区在3万亩以上。
  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森林防火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一是各级组织机构落实,特别是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健全稳定,人员高效精干。二是责任到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都要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并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森林火险
  天气等级 危险程度 燃烧程度 蔓延程度
  一 没有危险 不燃烧 不蔓延
  二 低度危险 难燃烧 难蔓延
  三 中度危险 能燃烧 能蔓延
  四 高度危险 易燃烧 易蔓延
  五 极度危险 极易燃烧 极易蔓延

  ①实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②实行保护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③统筹兼顾,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则。
  ④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
  ⑤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
  ⑥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
  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
  森林火灾分类: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③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④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1、植物的结构

植物的结构主要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它们六者缺少一项都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植物,这些结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只有这六个部分都非常健康植物才能生长得更好。

2、花蕊

植物的花蕊分为雌蕊和雄蕊,这是组成花的重要部位,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显花植物的生殖,雌蕊和雄蕊之间有明显差异,雌蕊主要是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是由蕊头和蕊丝组成,所有的显花植物都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

3、雌蕊

构成雌蕊的单位叫心皮,而雌蕊可以由单个心皮或者两个以上的心皮形成,由单个心皮构成的雌蕊叫单雌蕊,后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的叫复雌蕊,雌蕊里面的子房可以发育成果实,而子房内的胚珠可以发育成种子。

4、植物担负产生种子部位

很多人不知道植物的什么担负着产生种子,只知道种子是果实里面生产出来的,其实植物的花才是担负着产性种子的部位,是繁殖植物新生命的任务,花在形成的过程中面就已经产生了种子,很多植物采收种子都是在花上采取的。

5、植物按生长年限

植物按生长年限可以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主要是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完成发芽、开花、结果、死亡等所有的过程,而多年生植物则是寿命可以达到两年以上的植物,它们一般可以拥有多次生长周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



(一)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 生物分界,到现在都有争论,但有几个较为公认的:

  • 1.最早分为植物动物两界。

  • 2.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86年提出分植物、动物、原生生物三界。

  • 3.1969年,R.H.Whittaker提出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提出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五界。

  • 4.由于五届系统未能反映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陈世骧提出三总界:非细胞总界(病毒)、原核总界(细菌和蓝藻)、真核总界(植物、动物和真菌)。

  • 5.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另一分法,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古菌六界。

  • ⑴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即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以白玉兰为例:

  • 界(Regnum)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 门(Divisio,Phylum) 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 亚门(Subdivisio)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 纲(Clasis)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目(Ordo)                   木兰目(Magnoliales)

  • 科(Familis)               木兰科(Magnoliaceae)

  • 属(Genus)                 木兰属(Magnolia)

  • 种(Species)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 根据各种植物在长期演化中所形成的特点,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 ① 藻类植物

    特点:多生活于水中;大小和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单细胞-衣藻,多细胞-水棉,构造复杂体积很大-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 菌类植物

  • 生活环境广泛;形态大小多样;一般为异养生物。有的有益(固氮菌) 。

  • ③ 地衣

  • 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

  • 根据其生长状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类。

  • 强的耐旱和耐寒能力(能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北极或其它不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可以繁殖成群落);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二氧化硫);可将岩石分化成土壤。

  • ④ 苔藓植物

  • 有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大多数仍需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结构简单而矮小;有茎叶分化,可直立生长,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由1或几个细胞构成的丝状体,具有固定和吸收作用如,葫芦藓。

  • ⑤ 蕨类植物

    一般陆生,少数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不产生种子,以孢子繁殖;常分布在森林草本层中,不少种类可作为指示植物。

    ⑥ 种子植物

  •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 最大的特征是能产生种子,胚包含在种子内,使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 裸子植物:主要特征,胚珠外面没有心皮包被,因而形成的种子是裸露的。多为乔木、常绿的。常见为苏铁、银杏(世界活化石银杏和水杉)、松、杉、柏。

  • 被子植物:适应陆生生活的最高级、最完善的一类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都没有根茎叶分化称为低等植物;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被称为高等植物。

    ⑵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 ①植物的拉丁学名

  • 林奈在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首创双名法。

  • 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例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 ②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规的要点简述如下:

  • (一)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

  • 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作根据。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所以不能是活植物。模式标本有下列几种:

  • 1)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 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 (2)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 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 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 (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 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 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 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 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 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 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 (5)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本)(paratype) 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 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 6)新模式标本(neotype) 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 (7)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 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 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虽然采集人与 采集日期不尽相同,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 (二)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作为异名或废弃。

  • (三)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 (四)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

  • 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 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 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自1935年1月1日起,除藻类(但现代藻类自1958年1月1日起)和化石植物外,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 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式标本。

  • (五)优先律原则

  • 植物名称有其发表的优先律(priority)。凡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唯一的正确名称。种子植物的种加词(种名)优先律的起点为1753年5月1日[即以林奈所著而在1753年5月1日出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ed.l)为起点];属名的起点为1754与 1764年[即自林奈所著《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的5版与6版开始]。因此,1种植物如已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合用名称。例如,银线草有3个学名,先后分别发表过3次:

  •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i nNov. Act. Nat. Cur. 14(2):681. 1829.

  • Chloranthus mandshuricus Rupr. , Dec. Pl. Amur. t.2. 1859

  • Tricercandra japonica (Sieb.) Nakai , Fl. Sylv. Koreana 18:14. 1930.
    按命名法规优先律原则,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发表年代最早,应作合法有效的学名,后两名称均为它的异名(synonym)。

  • (六)学名之改变

  • 由于专门的研究,认为此属中的某1种应转移到另1属中去时,假如等级不变,可将它原来的种加词移动到另1属中而被留用,这样组成的新名称叫“新组合”。原来的名称叫基原异名(bisionym)。原命名人则用括号括之,一并移去,转移的作者写在小括号之外。例如,杉木最初由Lambert定名为Pinus lanceolata Lamb.(1803年)。1826年,Robert Brown又定名为Cunninghamia sinensis R. Br. ex Rich.。1827年,Hooker在研究了该种的原始文献后,认为它应属于Cunninghamia属。但Pinus lanceolata Lamb.这一学名发表最早,按命名法规定,在该学名转移到另一属时,种加词“lanceolata”应予保留。故杉木的合用学名为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其他两个学名成为它的异名,而Pinus lanceolata Lamb.称为基原异名。

  • (七)保留名(nomina conservenda)

  •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但由于历史上惯用已久,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作为保留名。例如某些科名,其拉丁词尾不是-aceae,如豆科Leguminosae(或为Fab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等。

  • (八)名称的废弃

  • 凡符合命名法规所发表的植物名称,不能随意予以废弃和变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 (1)同属于一分类群而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所作多余的发表者,在命名上是个多余名(superfluous name),应予废弃。

  • (2)同属于一分类群并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由另一学者发表相同的名称,此名称为晚出同名(later himonym),必须予以废弃。

  • (3)将已废弃的属名,采用作种加词时,此名必须废弃。

  • (4)在同一属内的两个次级区分或在同一种内的两个种下分类群,具有相同的名称,即使它们基于不同模式,又非同一等级,都是不合法的,要作为同名处理。

  • 属名如有下述情形,如名称与现时使用的形态术语相同,种的模式标本未加指定,名称为由两个词组成,中间未用连字符号相连等时,均属不合格,必须废弃。

  • 种加词如有下述情形时,即用简单的语言作为名称而不能表达意义的;丝毫不差地重复属名者;所发表的种名不能充分显示其为双名法的,均属无效,必须废弃。

  • (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

  • ⑴ 植物的基本特性

  • 形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利用价值。

  • 认识植物种类对了解植被类型和环境条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野外认识植物,要详细观察和记录每种植物的特征和生境条件。植物个体的特征包括花、果、叶(叶形、叶脉、叶缘、叶质、叶色、叶的大小)、主干、枝干、皮、林相、生活型等。生境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等)、地貌、地质、土壤、水文等。

  • ⑵ 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 1.植物根的形态类型

  • 根通常是植物向下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体和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的器官,通常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 主根各级分支叫做侧根。不论主根或侧根,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均来源于胚根,叫定根,也有些植物可以从茎、叶上产生根,这种不是由根部发生的根,均称为不定根。

  • 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做根系。按其形态可分为两类:有明显的主根,与地面垂直生长的称直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根多数细长如须称为须根系。

  • 此外,还有一些变态根,如从茎基生长的许多不定根,向下伸入土中,形成支持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辅助根系,称为支柱根。由植物的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内面贮藏营养物质,外形上比较不规则的根,称为块根。

  • 2.植物茎的形态类型

  • 植物茎的下与根相连,上承叶、花和果实的部分。植物的茎按质地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

  • (1)草质茎  茎的木质细胞少,生活期短,无永久的木质组织,在开花结实后枯死。

  • (2)木质茎  茎的木质部极发达,生活期长。

  • Ø       按其生长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按其形态主要有:

  • (1)叶状茎  茎或枝扁平,呈绿色叶状,如天门冬。

  • (2)根状茎  横向延长的多年生地下茎,如莲。

  • (3)肉质茎  茎多汁,具发达的贮藏组织,茎呈绿色,可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

  • (4)攀援茎  以卷须或吸盘附着它物上升的藤本茎,如葡萄。

  • (5)缠绕茎  缠绕它物上升的藤本茎,如裂叶牵牛。

  • (6)匍匐茎  茎平铺地面,在节上不仅生有叶子,并且生根,如草莓。

  • (7)平卧茎  茎横卧地面,但节上无根,如蒺藜。

  • (8)直立茎  茎垂直于地面如松树。

  • (9)块茎  短而肥厚的地下肉质茎,如马铃薯。

  • (10)鳞茎  地下茎短缩,外围有多数肥厚或膜质的鳞叶,如洋葱。

  • (11)球茎  球形的肉质地下茎,外面生有干膜质鳞片及藏在鳞片内的芽,如荸荠等。

  • 3.植物叶的形态类型

  • 叶是植物制造营养物质和蒸腾水分的器官。一片完全叶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通常叶片是叶的扁平部分。叶柄是叶着生于茎或枝上的连接部分。托叶是叶柄两侧的附属物。

  • 1)叶序  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叫叶序。叶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和基生。

  • (2)单叶和复叶  凡是一个叶柄上生一个叶片的,叫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或多个小叶的,叫复叶。单叫与复叶一般可以根据芽着生情况判断。复叶的形态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羽状复叶等。

  • 3)叶片形态有  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圆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线形等。

  • (4)叶尖形态有  钝形、渐尖、急尖、刺尖、尾尖、微凹。

  • (5)叶基形态有  楔形、圆形、心形、箭形、戟形、偏斜形、耳形、抱茎、穿茎。

  • (6)叶缘形态有  羽状网脉、掌状网脉、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弧形脉、叉状脉。

  • (7)叶缘形态有  全缘、波状、齿状、缺刻。

  • 4.花的构造和类型

  • 花的植物的繁殖器官,它是由花芽发育而成来的。完全花由四部分组成,外边被花萼与花冠包被,总称花被,内部为雄蕊和雌蕊。

  • 花的各部着生处叫花托,花朵着生的柄叫花柄,但有些植物的花不具花柄。缺少一至三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其中雄蕊和雌蕊都充分发育叫两性花,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为单性花。雌蕊和雄蕊均没有的为无性花。

  • 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的叫杂性花。

  • 1)花被  花萼与花冠分化清楚且二者俱存的叫两被花。花萼、花冠任缺其一的为单被花。花萼与花冠都没有的为无被花。

  • (2)花萼  通常绿色,是花的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有些植物的萼片彼此完全分离,称离萼,有些植物的萼片多少边合,称为合萼;其边合部分为萼筒,分离部分叫花萼裂片。在萼下在有的植物还有一轮花萼,称为副萼。

  • (3)花冠  位于花萼的里面,由若干花瓣组成,有各种颜色,但通常不呈绿色。花瓣完全分离的称为离瓣花,多瓣合生的称为合瓣花。合瓣花边合部分称为花冠筒,分离部分称为花冠裂片。花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十字形、唇形、钟状、坛状、蝶状、漏斗状、管状、舌状、轮状等。一般分成两类:辐射对称花或整齐花具有数个通过花心的对称面,两侧对称花或不整齐花只有一个对称面。

  • 4)雄蕊  包括花药和花丝。生于花冠内侧,是花的重要器官。常见的雄蕊类型有冠生雄蕊(生于合瓣花冠上)、离生雄蕊(雄蕊彼此分离的)、单体雄蕊(雄蕊花丝合成一单束的)、二体雄蕊(雄蕊花丝分面两束)、多体雄蕊(雄蕊花丝分成多束)、聚药雄蕊(花药合生花丝分离)、二强雄蕊(雄蕊四枚,其中二长二短)、四强雄蕊(雄蕊六枚,其中四枚长二枚短)。花药着生方式可分全着药、基差药、丁字着药的类型。花药开裂方式有纵裂、孔裂和瓣裂。

  • 5)雌蕊  位于花的中央。每个完整的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子房是雌蕊主要部分。由单一心皮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一朵花内含有2至多个彼此分离的由单心皮组成的子房。称为离生雌蕊。一个雌蕊由两个或更多心皮合生时,称为复子房或复雌蕊。复子房内如果心皮形成的隔膜存在,则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称为多室复子房;如果隔膜消失就形成一室复子房。有时每室被假隔膜隔成两部分。组成复子房的两个心皮边合程度不同。构成子房的每个心皮背面都有一条中脉,称为背缝线;复子房的两个心皮边缘相连接处,称为腹缝线。

  • 胚珠是将来发育成种子的部分。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部位,称胎座。子房内有胚珠1个或多个。

  • (6)花托  花柄顶端的膨大部分,花被和雄、雌蕊群着生的地方称为花托。

  • 雌蕊的子房着生在花托上,两者相接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 1)上位子房下位花:花托多少凸起,子房只在基底与花托中央最高处相接,其他花部位于子房下侧而与子房分离。

  • 2)上位子房周位花:花托多少凹陷,与在它中部着生的子房不相愈合。其他花部症生在花托上端边缘,围绕子房而分离,故称周位花。

  • 3)半下位子房周位花:花托或萼片一部分与子房下部愈合,不能分离,其他花部着生在花托上端内侧边缘,与子房分离。

  • 4)下位子房上位花:子房位于凹陷的花托之中与花托全部愈合,或者与外围花部的下部也愈合一起,其他花部位于子房之上。

  • (7)花序  花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花序的主轴称为花序轴,最简单的花序只在花轴顶端着生一花,称为花单生。

  • 花序轴上如有多数花,则除顶花外皆由轴上变态叶的腋间生出,这些变态叶称为苞片,密集在花序基部的苞片则形成总苞。花序类型包括两大类:

  • 1)总状花序类:开花时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部依次工放,或由花序周边向中央依次开放,又称为无限花序类。常见的有: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穗状花序、葇荑花序、肉穗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有些花序类型常因花序分枝而形成复花序,如复总状花序又名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复伞形花序、复伞房花序等。

  • 2)聚伞类花序类:花序轴顶部花先开放,再向下或向外侧依次开花,又称为有限花序类。其中亦可再分为单歧花序、螺状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等。

  • 5.果实的构造和类型

  • 果实是由植物开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果实外围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常可分成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有的除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也参与构成果实。由子房膨大而成的果实,叫真果。除子房壁外,还掺杂有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等而形成的果实,叫假果。

  • 总之,由于构成雌蕊的心皮数及其离合情况,以及果皮性质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果实类型。常见的有核果、浆果、蓇葖果、荚果、角果、蒴果、颖果、翅果、瘦果、坚果、聚合果、聚花果。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 1.采集

  • 采集植物标本要尽量采集完整的植株,要有根、茎,叶,花,果实,草本植物要连根挖出,将泥土抖掉或用水洗掉;木本植物要采集带枝的,必要时可带一片树皮。每种植物最少采集3-5份,以供鉴定、存放和交换、雌雄异株的要采全,寄生植物要连同寄主一起采集。采集植物标本时,应注意选择生长发育正常,无虫咬,无病害或无机械损伤的植株。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放入采集箱或塑料袋中,每一份标本都要挂上号牌。号牌必须系在标本的中间部位,以防脱落或损坏。

  • 2.野外记录和编号

  • 采集标本时,要详细、认真地进行野外记录和编序列号,按野外采集记录本所要求的项目逐项填写。用铅笔在记录本的相应项目上填写或者画一个“√”即可。

  • 野外记录时,同时间、同地点采集的同植物编为一个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同种植物要分别编号。号牌上的号码要与采集记录本上的号码一致。不能重号、漏号,每个序列号标本的份数要在采集记录本上登记。用铅笔填写野外记录和号牌。

  • 3.压制方法

  • 采来的植物标本要当天压制。压制前应进行初步整理。每种植物分别放好。每分标本的长和宽38×25cm为宜。若根系粗大,可用刀切成两半;若枝叶过密,可适当剪去部分叶片,留下一段叶柄,但注意不要把枝叶前端部分剪去。较大的标本可折叠成 “V”、“N”、“W”形。太大的标本可截成几段,系相同号牌,并注明a、b、c……。

  • 压制标本时,首先将一块标本夹作为底板放平,上面铺几张纸,将登记过的带有号牌的植物平展在纸上,注意保持其自然状态,并将其中一部分叶片翻成背面,然后再盖上2-4张纸。如遇含水较多的植物,可多放几张纸,边压制边填写采集记录本,按上述方法,一号接一号的压制,压制到适当厚度,盖上另一块标本夹,然后,用绳捆好,放在阴凉干燥处。

  • 新压制的植物标本,每天至少要换一块纸,将湿纸换成干纸。过3-4天后,可两天换一次,直到标本干燥为止。每天换下来的纸要烘干或在日光下晒干,以便再用。在最初一二天换纸时,必须注意整形。即展开其重叠和折叠部分使其接近自然状态。为了使标本尽快干燥,在第三四天换纸时,应挑出多肉肥厚的标本单独压制,或者事先用沸水或酒精处理后再进行压制。一般标本5-7天即可压干。

  • 为使标本尽快干燥,也可用电熨斗烫干或用机器烘干。这两种方法较适合于革质叶植物。

  • 干燥好的标本要进行顺号、上台纸和鉴定,最后编写采集名录。

  • (四)重要树种简介

  • ⑴ 针叶树种

  • 油松、樟子松、马尾松、红松、华山松、火炬松、落叶松、黄花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巴山冷杉、杉木、柳杉、水杉、侧柏。

  • ⑵ 阔叶树种

  • 毛白杨(响杨)、小叶杨、旱柳、垂柳、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辽东栎、泡桐

  • 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糠椴、籽椴、色木槭、相思树、板栗、油桐。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人表情控制住02文明小心不更好人鱼香肉丝人是讲61234,

这个六月,你将开启新的人生征途,不论是

  • 绿植小知识
    答:我们可下这样一个定义;植物是适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雄配子囊,胚在配子囊中发育。这些重要区别说明植物与藻类十分不同,因此五界系统中把藻类列入原生生物界。 5. 养一些盆栽~有哪些常识 盆栽花卉的基本方法——花卉养护常识 1、...
  • 植物的基础知识——输导组织
    答:编者按:植物的基础知识,属于《药用植物学》的内容,是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础。因此,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一系列的植物学基本概念,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其共同特点是细胞长形,常上下相连,形成适于输导的管道。(一)管胞与导管:...
  • 新手刚接触养花时,有哪些养花基本知识一定要了解?
    答:男女老少,甚至孩子,买几个花盆在家里养,欣赏花开,观察他们的成长过程,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对刚开始养花的人来说,经常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事实上,养花并不困难。小齐养花10多年了。总结了6个要点。当我们养花的时候,我们只要根据植物合理利用它,就可以养花。没有问题。可以养好某些花。把花种...
  • 谁能帮我找一下关于绿植养护的知识?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养花基本知识1.养花有什么好处?2.花卉分为哪几类?3.什么是球根花卉?4.湿度和养花有什么关系?5.光照对花卉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6.光照对花芽分化有什么影响?7.水分对花卉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8.空气...
  • 月季花的基本知识?
    答:月季花 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
  • 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知识
    答: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生长期与温度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以上的温度可继续生长的时期就称为生长期。通常,日平均气温5℃作为界限。大部份植物要能成功地成长,也需要大气中的氧气(做为呼吸之用)及根部周围的氧气。不过,一些特殊维管植物如红树林可以让其根部在...
  • 关于养花的基本知识
    答:秋天干燥浇水量不亚于夏天。冬季气温下降,很多植物基本上不生长了,要少浇水,保持偏干状态,有利于防冻。春天以上午十点浇水为好;夏秋以日岀前和日落后浇水为好;冬天以午时浇水为好。总结:春避雨,夏避日、秋避干,冬避湿 5.一般来讲什么样的植物(主要指花)最好养,什么样的植物不好养?...
  •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是什么
    答:首先,用于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营养器官作为参考。植物分类按照所分类别的大小,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级别:门、纲、目、科、属、种。门是最大的单位,每种植物可以划分到所属的各个级别的类中。按照这个分类系统,每种植物都可以划分到相应的类别中。
  • 软叶刺葵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答:播于盆内,经常保持盆土湿润,2~3个月可以出苗。第二年春季可分苗,栽种于小盆内。北方地区盆栽,前三年株形差,无观赏价值。待三年后才能株型丰满,栽于中等大小盆内,摆放家庭观赏;也可用分蘖枝进行繁殖。盆栽软叶刺葵在生长时期,每周可施一次有机肥液,它对肥料的需要量相对较少,以用缓效肥料...
  • 请问植物保护基础知识有哪样?
    答: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农业螨学、杂草识别、农业病原细菌、病毒学、物理农业、生物统计学、作物学、普通遗传学、农业气象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统计学、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植物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