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限时】历史上经典战役,第一步决定成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例题】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你把邮箱给我,我发给你~~太多 WORD要25页

2008高考生物考点分析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考点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主要代谢活动均是在细胞内完成的,因此,构成细胞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学习和掌握其他内容的基础。所以高考题目涉及本专题知识的比较多。特别是两种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以后的遗传专题中,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都需要本专题内容作铺垫。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II);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I);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006 全国Ⅱ 选择题 5 6
2004 江苏 选择题 1 2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007 天津 选择题 6 6
2007 江苏 选择题 10 2
2006 上海春季 选择题 26 3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选择题 40 2
2006 上海 选择题 2 1
2006 广东 选择题 27 3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007 江苏 选择题 1 2
2007 上海 选择题 18 2
2006 广东 选择题 1 2
2006 上海 选择题 27 2
2006 江苏 选择题 27 3
2006 上海 选择题 22 1
2005 上海 选择题 3 1
2005 广东 选择题 27 3
2004 广东 简答题 34 4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广东理科基础)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I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I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I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I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答案】C
2.(2007,江苏)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答案】C
3.(2007,上海)免疫球蛋白lg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一S—S一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
A.m个 B.(m+1)个 C.(m一2)个 D.(m一4)个
【答案】D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根据高考命题规律,涉及本专题的知识主要有: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生理功能,特别是蛋白质与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合成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蛋白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点还往往会与后面遗传部分的转录和翻译结合起来一起出题。也可将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结合起来考查。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医学的发展,组成生命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也是2008年高考题的一个方向。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考题也越来越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随着高考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都会涉及本专题的内容。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综合能力的提高。
考查形式上,细胞的分子组成是生物学知识的基础篇章,本专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试题常考查细胞的化学成分、蛋白质组成、核酸组成及有关计算问题。有关本专题的命题一般难度不大,考查理解与记忆的题较多。因此,要对本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真正把握基础题的解题思路。

考点二: 细胞的结构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教材中属于主干知识。试题中的赋分比例为单科卷一般占15%左右,但难题分布较少,属于送分题目。从知识点的分布看,试题常集中在细胞膜的组成、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常见生物等。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如2005年江苏28题考查了本专题中的四个知识点(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2007年山东第6题考查了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细胞学说的建立(I);2、多种多样的细胞(II);3、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I);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I);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II);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多种多样的细胞 2007 北京 选择题 1 6
2007 重庆 选择题 5 6
2007 上海综合 选择题 18 3
2007 山东 选择题 6 4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选择题 46 2
2007 上海 选择题 7 1
2007 江苏 简答题 35 8
2007 广东 选择题 28 3
2007 上海 选择题 26 2
2007 四川 选择题 2 6
2006 广东 简答题 34 8
2005 广东 简答题 33 5
2005 北京 选择题 3 6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007 全国I 选择题 5 6
2007 江苏 简答题 35 8
2007 上海 选择题 27 2
2007 上海 简答题 33 11
2006 重庆理综 选择题 4 6
2005 上海 选择题 12 2
2005 上海 选择题 22 3



细胞结构和功能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选择题 38 2
2007 江苏 选择题 8 2
2006 江苏 选择题 28 3
2006 上海 选择题 4 1
2005 江苏 选择题 28 3
2005 广东 选择题 10 2
2005 天津理综 选择题 1 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007 上海 简答题 39 9
2006 上海 简答题 40 11
2006 上海 选择题 28 2
2006 广东 选择题 2、8 2
2005 广东综合 简答题 43 3
2005 广东 选择题 3 2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山东)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答案】C
2.(2007,全国卷I)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3.(2007,江苏,8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_。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等。
(4)细胞器膜、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答案】 (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流动性 (3)蛋白质和磷脂 (4)细胞膜 核膜 选择透过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从2007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细胞质基质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性、生物膜系统相关知识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特点及差异。
考查形式上:本专题的高考生物试题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简答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归类、比较、识图辨析等题型较多,与其他专题相互关联,主要体现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结构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功能,细胞亚显微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适宜条件下可以完成的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的作用,物质运输与矿质离子的吸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等。在解题时,要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图形、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科学地解决问题。

考点三: 细胞的代谢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从近几年各种类型考题统计来看,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考查分量很重。细胞的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由于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与其他专题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科内综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这部分知识有许多与工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可以此为背景,进行理科综合或大综合试题的命制。另外,这部分内容涉及生物学实验较多,这些都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2、ATP在代谢中的作用(II);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作用(II);5、细胞呼吸(I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007 广东 6 2
2007 广东 简答题 38 8
2007 上海 32 3
2006 上海 简答题 39 12
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006 广东综合 9 6
2004 广东 简答题 35 4



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和过程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41 2
2007 四川 4 6
2007 上海春季 24 3
2007 上海 30 3
2006 广东综合 19 3
2006 广东 简答题 42 10
2006 四川理综 5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作用 2007 江苏 2 2
2007 上海 6 1
2007 北京 3 6
2007 重庆 3 6
2005 上海 20 2
2005 江苏 3 2
2005 宁夏、海南 2 6


细胞呼吸 2007 广东 3 2
2006 广东 13 2
2005 宁夏、海南 简答题 30 10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007 山东 8 4
2007 全国Ⅱ 简答题 30 22
2007 上海 简答题 37 10
2006 上海 简答题 36 11
2006 广东综合 19 3
2006 重庆理综 2 6
2006 北京理综 2 6
2005 广东 简答题 37 10
2005 江苏 5 2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北京)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D
2.(2007,山东卷)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答案】A
3.(2007,上海,10分)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c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___。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_______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
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的结果推测,三种植物叶片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44 mg 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6.6 mg CO2/100 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 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__mg。
【答案】(1)19:00、5:00 10:00、15:00 (2)b (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 (4)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 (5)a>b>c (6)78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涉及以下主干知识:(1)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色素的提取、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3)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的条件、反应式、过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等。
考查形式上,从题型方面,选择、简答、实验等各种题型都有;从试题难度方面,低、中、高难度题都有,而且中、高难度题大多出在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及实验设计与分析方面。这些题往往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综合性强,思维含量高,如2007年山东第8题就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本专题知识相互连贯,逻辑性强,与实际结实紧密,富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题目常以非选择题出现,在近年来的单科高考试题中,本专题可有2~3个大题,分值可达到30%左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题目将继续成为2008年高考题重要考查知识点。

考点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淮海战役就是开局输,最后满盘皆输的一个经典。
请看全过程: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劣势装备的60万人民解放军战胜了优势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夺取了战役的全胜。斯大林高度评价这一战役的胜利,曾在记事本上写下了“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在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一系列作战方针指导下,总前委正确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筹帷幄,灵活用兵,显示出了高超的战争指导方略。相形见绌,反观在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其高层决策集团军事指导方略昏庸,组织指挥盲乱,结果损失了5个兵团22个军,共计55.5万余人,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本文就双方胜败的军事原因,提出几点粗浅的分析。

一、总前委全局在胸,正确贯彻军委南线决战决心,国民党军方略迟疑不定,百万大军进退维谷解放军在战略全局下行动,坚定、灵活地贯彻军委的作战方针。当时,从全国战局看,战略决战形势已逐渐成熟。毛泽东和军委当机立断,争得先着,毅然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接着,南线又发起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打响以前军委制定的作战方针,只是准备先在南线歼灭徐州集团主力一部,尔后设想由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再打几个大仗大量歼灭敌人,将敌打到江边固守。11月7日,华野首长侦悉刘峙集团可能有实施总退却征候并向军委报告,军委即于当日致电中野、华野,表述了扩大战役规模的决心。9日,毛泽东、军委做出按敌可能退却的估计截断其退路,“歼敌主力于徐州附近”的作战部署,修改了原定方案。总前委成立后,正确领会、把握中央的战略决战思想,从战场客观形势出发,把握这一有利决战时机,在尔后的战役实施过程中,积极向军委提出建议,使战役在首战黄百韬兵团告捷后,向徐、蚌方向发展,实现了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体现了总前委贯彻军委战略指导方针的坚定、灵活。

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解放军即将开始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则众说纷坛,迟迟拿不出决策方略。最高决策者蒋介石,在守徐还是守淮的决策上长时间犹豫不决。当他发觉华东野战军有出苏北、中原野战军有攻郑州的企图时,即于10月24日令刘峙集团“巩固徐州而确保之”。10月30日,国防部长何应钦又召开军事会议匆忙制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准备将刘峙集团主力撤退淮河南岸占领阵地。但是,这一计划墨迹未干,11月4日蒋介石又改变初衷,决定以刘峙集团的70万大军分别配置在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确保交通,拱卫宁沪。当蒋介石的这一最后决心传达到前线将领时,解放军发起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由于蒋介石在作战指导方针的确立上优柔寡断,迟疑不决,使兵力处于优势地位的国民党军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刘峙、白崇禧两大集团百万大军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

二、解放军指挥员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国民党军将领不得其人,战场决策和指挥一片混乱毛泽东曾对当年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同志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这个通俗、形象的比喻,是对总前委因情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作战决策,灵活机动地调整作战计划,高度施展作战指挥艺术的充分肯定。如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时,黄维兵团东援向徐、蚌接近。由于邱、李两兵团始终背靠徐州老巢,解放军无法达成将其分割包围,而刘峙又惧解放军先歼较弱的李延年兵团令其急速南逃。在此情况下,总前委适时向军委提出了打黄维的建议,军委立即批复:完全同意。总前委及时调整计划,将第二阶段作战目标准确地指向黄维兵团,并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措施,在黄百韬兵团被歼后的第二天,即迅速达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从而适应了新的变化了的情况。

总前委遵照毛主席“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指示,在完成攻占宿县,斩断国民党军中枢部署,将刘峙重兵集团分隔之后,又在每一个战场上将其强大兵团肢解为若干孤立部分,不让他们靠拢会合,尔后逐次转用优势兵力运用“攻济打援”的战法,予以歼灭性打击。由于解放军指战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灵活、正确的战法,使得每一阶段的作战,都增大了解放军之优势,扩大了国民党军之劣势。直至使蒋介石长期进行内战的赌本输尽,其中包括国民党自诩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两大“主力”。

在淮海战役前,有人提出要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来徐统一指挥,但蒋介石等人害怕白崇禧的权力过大,尾大不掉,难于控制,乃决心用忠实可靠的刘峙为徐州“剿总”。刘峙,同僚们当面称他为“福将”,背后骂他为“蠢猪”。战役发起后刘峙对错综复杂的战场情况无法判清,无能指挥。11月8日,解放军山东兵团乘张克侠部起义、黄百韬兵团未过运河之机,迅速南下。他惊慌失措,令曹八集附近的李弥兵团向徐州龟缩,使黄兵团失去掩护而遭解放军合围。10日,蒋介石企图以主力在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与解放军决战,他又错误地判断情况,电告蒋介石:“徐州以西之共军,尚有强大力量,企图为牵制邱兵团,策应其东兵团之作战,我军基本方针,应采取攻势防御。”其实这时徐州以西只有解放军主力的一部分,是他听信邱清泉的谎报军情,消极避战而做出的错误决策。蒋介石当即批评他的作战方针过于消极,令其按国防部的方针实行,他才于12日集中兵力向东攻击。可是这又一个2天时间的拖延,解放军不仅完成了对黄兵团的合围,而且形成了以大部分力量打援的大纵深阻击阵地。

高级指挥官如此,其他指挥官又是如何呢?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徐州撤退时,他违抗命令提前两天撤出掩护部队,致使杜聿明集团的后尾人员和物资全部为解放军俘获。邱清泉兵团是徐州会战的骨干力量,但邱为人骄横跋扈,目空一切,与友军不能和衷协调。由于国民党军将领之间充满着矛盾,他们争权逐利,拉帮结派,以邻为壑,排斥异己,作战中不可能实施良好的协同。当黄百韬兵团陷人重围岌岌可危之际,刘峙不积极派兵援救,却令邱清泉兵团坚守黄口,使李弥、孙元良两兵团向徐州收缩,图谋自保,在蒋介石再三严令催促下,方以龟行速度东进,7天爬行不过5公里。

三、解放军准确把握决战的时机,正确选择歼敌的目标,作战样式灵活,国民党军战役布势开局即不利,随后决策均告失算,部队行动屡战屡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解放军由数量上长期处于劣势转变为优势。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做出在长江以北地区与敌进行大规模决战的决策,并在原定战役计划的基础上扩大淮海战役规模,从而揭开了解放军战争史上最大规模战略决战的序幕。

淮海战役首战歼敌的目标选择,对全局关系甚大。11月7日起黄百韬兵团开始由新安镇地区西撤,当时该兵团翼侧暴露,位置突出孤立,作战地区南北均为解放区,解放军有群众支援,可以进行南北夹击,是一个首歼的理想目标。为此,山东兵团主力于11月11日截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协同华野主力6个纵队,将该敌包围于碾庄地区,并于11月22日攻克碾庄,全歼该敌,取得了首战胜利。随后我军果断地将战役第二阶段的铁拳打在黄维身上。因为该敌虽有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是三路之敌中的强敌,但其远道疲惫,脱离后方,孤军深入,处于运动之中。于是解放军集中主力在双堆集地区包围并全歼了黄维兵团,创造了淮海战役中数敌并进,选歼强敌的光辉范例。淮海战役歼敌目标中,解决杜聿明集团,是战役全局中各个歼敌最有特色的一步棋。此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了实现战略攻击意图,稳住平津地区之敌,以防惊弓之鸟南逃西窜,待解放军达成战略意图后即攻而取之。这不仅在战略上有效地配合了平津战役,而且使战役最终目标的实现始终处于稳妥有把握的前提之下,从而保证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采取灵活作战样式,是淮海战役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解放军对密集之敌,敢于割裂合围;对增援进攻之敌,快速迂回包围;对逃窜之敌,全力追击合围而歼之。实现了首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继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之杜聿明集团于永城地区的战役企划,宣告了淮海战役的圆满胜利。

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开始时的战役布势,正如其华中“剿总”第三处处长覃弋明对白崇禧所分析的,是“打不得,退不得,守不得”。当华野已集中兵力在鲁南和鲁西南完成战略展开,随时可发动大规模攻势时,国民党军仍是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一点两线”部署,既不能造势,又不能应战,开局就成了死棋。战役过程中,解放军正是抓住他们这种部署上的弱点,进行各个截击的。首先,解放军切断了右翼黄百韬兵团与徐州之间、两淮与连云港之间的联系。这样,徐州右臂被斩断,中间段及左臂也只好龟缩到徐州一点,动弹不得。尤其是解放军攻克宿县,津浦线南段徐蚌之间被切断后,刘邓大军一部紧跟黄维兵团之后,主力于宿县蒙城间布下强大阻击阵地,国民党军投入淮海战场的全部兵力也就在劫难逃了。

国民党军对淮海战役的战场情况,始终如同蹲在暗室里,追踪决策一错再错,主要表现在蒋介石的三次变更决心,乃至全盘皆输。蒋介石的首次变更决心,使黄百韬兵团遭歼。10月30日,确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可是到11月8日蒋介石改为“在徐州以东、运河以西与共军决战”。由于受张克侠部起义的震动和“解放军各路大军合围徐州”战报的迷惑,他不是乘解放军山东兵团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未完全合拢时,当即以就近的李弥兵团实施掩护,令黄兵团集中兵力迅速突围,反而要黄兵团死守碾庄,等邱、李兵团东调,从而使黄兵团失去了突围的机会,成为蒋介石错误决策的第一个牺牲品。

蒋介石的第二次变更决心,黄维兵团覆灭。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解放军已迅速转用兵力,以中野7个纵队围歼黄维兵团;以华野北集团的8个纵队和南集团的5个纵队,南北阻击,防止国民党军会师。此时,蒋介石幻想不增加兵力,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徐蚌段。可是到27日,一连三日屡攻屡挫,方知自己的决策错误。于28日召开军事会议,同意杜聿明牺牲黄维兵团,以掩护徐州3个兵团退逃到淮河南岸,完全改变了“打通徐蚌,三路会师”的原案,使已经陷入重围的黄维兵团在掩护杜部的撤逃中,越陷越深,终至全军覆没。

蒋介石三变决心,全部垮台。解放军12月1日发现杜部放弃徐州向西南逃窜,乃调整部署,以主力转入追击,蒋却被这一战略运动所迷惑,令向南退逃中的杜部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协同李延年兵团趁共军分离之际各个击破,以解黄维兵团之围。杜慑于蒋的命令,违心地调头向濉溪口方向攻击,被追上来的解放军主力所包围,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四、解放军上下同心,人民支持,无惧无畏,国民党军大势已去,军队精神颓废,成了强弩之末年秋,解放战争进人第三年后,特别是解放军发起秋季攻势后,辽沈战役和济南、郑州等战役的节节胜利,使全国的整个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在双方营垒中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深刻的影响。在毛泽东、中共中央发出的“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伟大号令的鼓舞下,全军将士积极求战,英勇杀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抱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坚信中共中央、毛泽东的英明领导和总前委的正确指挥,上级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为了追击敌人,部队不畏艰苦,昼夜兼程,忍饥挨渴,一夜行军140里;为了攻击敌人,部队不怕牺牲,冒着枪林弹雨跳进刺骨的寒水中,搭起了“人桥”。为了获得战役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前方打仗,后方支援,在这样大兵团的作战中,始终保证了前线的大量供应,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段话就说明了在作战之前,必须进行周密准备和谋划的重要性。作战前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策划,是很难取得最终胜利的。

历史上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战例。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同北方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弱小的东晋军队临危不乱,利用前秦统治者苻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前秦军队战术部署上的不当而大获全胜,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中国出现南北大分裂的历史局面。占据陕西关中一带的氐族统治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前秦政权。公元357年,苻坚自立为前秦天王。对内他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治理朝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和文化、加强军力的积极措施,有效地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对外他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初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苻坚被军事上的胜利冲昏了自己的头脑,全然不顾国内繁荣背后蕴藏的矛盾与危机,执着于率军踏平江南,以图一统天下。公元383年8月,苻坚不顾众臣的强烈反对,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之战,极大挫伤了秦军的士气。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淝水之战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

苻坚无视国内的现实国情和身边众臣的竭力反对,在没有充分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行“南征”,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迈出了错误的一步,这也为“淝水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武王伐纣,纣王用奴隶做士兵,最后士兵倒戈。
2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当惨败的舰队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称之为“情报的胜利”。美国海军提前发觉日本海军的计划,是日本海军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但许多军事家认为:日本海军坚持以战列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把航空母舰当做辅助性力量使用,忽略了航空兵力的作用是导致失败的最终结果。
日本海军计划最明显的失误是分散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各部队在相隔很远的距离上单独作战,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联合舰队的优势被削弱了。日军计划另一个失误是,进攻中途岛本来是诱使敌舰队决战,可却给航空母舰套上支持占领中途岛的任务,并一相情愿的认为在中途岛受到攻击以前,敌舰队不会离开其基地。日军侦察搜索计划同样不利。最后导致南云遇到进退维谷的难题和来回换装鱼雷、炸弹的尴尬局面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中途岛战役:
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当惨败的舰队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称之为“情报的胜利”。美国海军提前发觉日本海军的计划,是日本海军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但许多军事家认为:日本海军坚持以战列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把航空母舰当做辅助性力量使用,忽略了航空兵力的作用是导致失败的最终结果。
日本海军计划最明显的失误是分散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各部队在相隔很远的距离上单独作战,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联合舰队的优势被削弱了。日军计划另一个失误是,进攻中途岛本来是诱使敌舰队决战,可却给航空母舰套上支持占领中途岛的任务,并一相情愿的认为在中途岛受到攻击以前,敌舰队不会离开其基地。日军侦察搜索计划同样不利。最后导致南云遇到进退维谷的难题和来回换装鱼雷、炸弹的尴尬局面。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胜利的
百团大战,八路军主动出击,给以日本人重创。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的出色埋伏,使得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还有就是经典的赤壁之战,孙吴的第一步联合就是他们胜利的基础。
……
失败的
最著名的当属拿破仑在俄国失利,他的第一步没有考虑到俄国的气候环境而强行进攻就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现在能想起的就是这些,如果不够我再想想

  • 堪称经典的nba比赛,都有哪些?
    答:NBA堪称经典的比赛有很多,比如我们这一代球迷所熟知的就是麦迪在对马刺队的时候打出过35秒13分这种令人惊叹为天人的比赛,还有很多人会觉得那些夺冠的比赛会令人更为难忘,比如马刺在和热火争冠的比赛中,被雷阿伦投中的那记绝杀。还有更老一点的球迷可能还记得的就是乔丹时代的一些精彩的比赛,包括乔丹...
  • 姚明在NBA8个赛季,有过哪些经典的战役?
    答:姚明在NBA8个赛季,有过很多经典的战役。中国运动员在NBA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只有姚明一个人,姚明在NBA上打了八个赛季,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移动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篮球的水平,推翻了中国没有优秀篮球运动员的言论。在这八个赛季中,姚明都被选为全明星,...
  • 三国杀名将传礼包码如何下载
    答:语言:中文 平台:安卓APK 推荐星级(评分):★★★ 游戏标签: 三国杀名将传 三国手游 三星手游 三国杀名将传三星手机版是一款经典版三国卡牌手游。为玩家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三国杀玩法。丰富多样的副本系统可以轻松开启体验!游戏场景高清逼真,喜欢的玩家快来墨鱼下载站下载吧。游戏介绍三国...
  • 关于战争的资料
    答: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四、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
  • 三国塔防三国塔防·蜀传
    答:在这款名为《三国塔防·蜀传》的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刘备势力,带领蜀国五虎上将,踏上一系列经典战役的历程。策略布置兵将至为关键,通过升级兵将、装备和武将技能,增强战斗实力。游戏地图庞大,敌军各具特色,考验玩家的智慧与策略。游戏融合了Q版卡通风格的中国元素,拥有15个兵种,12位特色武将,如蜀国...
  • 少年三国志加速器点哪里能出来如何下载
    答:收集:数百武将随性养成 ,上千道具装备兵法这里有卡牌游戏中最深的武将池,足够多的将士组合与装备搭配让你的阵容更加强大,更具特色。画面:炫目华丽,感官享受游戏动画采用Cocos2d引擎,充分发挥OpenGL的图形渲染能力,让画面表现的更为流畅。酷炫的战斗场景,重现昔日恢弘战斗场面!剧情:经典战役,热血...
  • (高分)寻求一部苏联二战电影片名
    答: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最后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重的失败。《莫斯科保卫战》作为前苏联几部经典战争片之一,史诗般地记录了战争场面,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巨作之一。
  • 重返帝国兵法残卷限时活动介绍重返帝国兵法残卷怎么玩
    答:重返帝国兵法残卷限时活动介绍重返帝国兵法残卷怎么玩?重返帝国最近上线了兵法残卷限时活动,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兵法残卷应该怎么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重返帝国》兵法残卷限时活动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重返帝国》兵法残卷限时活动介绍活动时间5月17日0:00~5月21日23:59活动范围企鹅001...
  • 有没有人可以介绍一本2战欧洲的好一点的书啊?高分跪求!
    答:德法首开二战中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 从马恩河大会战、凡尔登战役的胜利,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被毁,凯旋门见证了太多的欢乐与悲伤,眼泪与苍凉……当德军装甲部队一马平川,法军迅速溃败一泻千里之时,当希特勒在拿破仑的石棺前脱帽伫立,毕恭毕敬之际,历史记载了什么?如果您想了解当时世界上工事构筑最完善、障碍...
  • 中国人必看的十大抗战电影
    答:3. 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凭借其艺术风格的独到和历史的真实性,荣获高分。该片以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为背景,演员们形神兼备的表演,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精准还原,使之成为抗战电影中的瑰宝。4. 红高粱</ 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红高粱》,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舞台,讲述了一段英勇抵抗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