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品德的教育是绝不能忽视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要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在课堂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社会活动中的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一、注重学习中的德育。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1、根据学科特点自然渗透。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材,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音乐课利用音符、节奏、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通过形象、画面、色彩、线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优美情操;体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比赛等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从各学科教学中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2、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大凡优秀的班主任都很重视身教。如果要求学生语言美,而老师又常常说粗话;要求学生不给同学起外号,而老师间又常常叫外号;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老师又常常言而无信;教育学生爱劳动,老师总是充当指挥者,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自己却从不动手,学生会怎样想你。这样做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力量。所以,我在做班主任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讲卫生,见到垃圾我总是先弯腰;要求学生爱国,升旗时我首先肃立;要求学生守时,我从来不迟到早退;每次劳动,我总是带头干,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擦桌凳、门窗、拖地。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养成了以上良好的习惯。这说明教师如果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这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注重生活中的德育。品德教育不能离开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应局限于学校里、课堂上、书本中,只有生活中的德育才是真实的、生动的、有效的、也是最有教育力的。在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生活提供给人的影响有时要超过教育本身。因为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空间提供给人的是真实的生活情景。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相反,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长爱占便宜,常为一些小事和邻居大吵大闹,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热爱环境、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等良好的品质。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三、注重活动中的德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有效的载体,它具有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所不及的生动活泼。好的活动可以真正解放学生的身心,可以给他们带来比课堂上和生活中更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快乐和自由。让学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志趣、特长与才能的好机会;能让他们在广阔的活动空间自由驰骋,展翅翱翔;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小培养他们爱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爱祖国、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良好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优势。如:通过开展“你丢我检”、“弯弯腰”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邀请法制交警作《遵纪守法》和《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手拉手”活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互相交流,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开展书法、绘画、歌咏、拔河等各类竞赛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培育学生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帮助他们把老师的期望化作对自己的责任感,做学习的小主人;开展“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活动,体验父母辛劳和家庭生活,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帮助他们把父母的期望化作对家庭的责任感 ,做生活的小主人;组织学生到社会进行参观、访问活动,了解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树立对民族的责任感,做社会的小主人;通过参于小养植、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活动,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丰富情感。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总之,品德教育,任重道远,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必须讲究方法。采取课内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配合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切实加强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一、寓教育于学生活动之中小学生品行的形成过程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处在萌芽状态,加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抽象的道德观念难以理解。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很难收到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又要抓好时机随时进行,在这里,我认为有几个条件需要注意:1、环境的作用.环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发展。只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常规培养的一致性现在小学里从六周岁半就进行一年级学习,他们从一个耍孩子走进课堂,受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的约束,况且,他们的家长都非常宠爱他们,常规教育是对学生正确执行生活中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对小学生常规教育就坚持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小学生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入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按时上学,有规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3、寓教于教育活动及学习过程中.小学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及其自觉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善、恶、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教师的素质是品德教育的关键1、以诚相见,融洽感情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愿意听他们的语言,接受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应尊重学生,坦诚相见,师生情感越融洽,越和谐,学生越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例如:我班上有一名学生,他学习、纪律各方面表现都很差,但自尊心特别强,身上有不少坏毛病。我注意到他的这些特点,就经常主动找他谈心,聊天,或不时摸摸他的头,当他犯一些小错误时,我总是在课后找他说话。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好朋友。他有时心里有事,也会主动找我谈谈,能看得出来,他十分信任我。记得一次,他因一件小事与班里的一名学生发生口角,进而打起来,我知道后马上赶到班级,他看到我立刻把手停下来,走到我面前。到办公室后,我只问一句怎么回事?他慢慢地把头低下来说:王老师,我不对,我不应该打人,今后我一定改,一定不再和同学闹矛盾了。我听了以后,只说了一句我相信你。后来从别的学生口里得知,他主动向那位同学道了歉,两人又和好,而且再没有闹过矛盾,所以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以诚相见。平易近人,学生才会亲近和信任老师,十分快乐地接受老师的教导。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老师有较强的依恋之情,他们宁愿接近老师,模仿老师,所以不管老师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影响都会在小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为了使儿童的思想感情、道德认识得到健康的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教师对小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和个性倾向的发展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爱憎感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师表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为建立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培养人格。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教师要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等,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仿效的榜样。这样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能找到良好教育效果.这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然及不从。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道德,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例如:平时总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而老师如果总是让学生干活,自己却指挥,学生会怎样想你,因此,每次卫生打扫,我总是带头干,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擦桌凳、门窗、拖地。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养成了彻底打扫卫生的好习惯。这说明教师处处都能以身作则,从而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很自然地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学科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1、有目的地进行品德教育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由于教材总是反映一定社会对教育目的的要求,体现一定阶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自己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去分析驾驭教材,进行启发诱导影响学生的;教学活动的组织,教法的应用,教师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等,无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有意识地突出品德教育为首的思想,落实品德教育到位的措施。2、有情趣地进行品德教育首先是教师的热情和表情,教师应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勇于追求和维护真理,爱憎分明,善于表达真情的人;应该是播种智慧,诱发情感,童心常在的教育艺术家。教师能在颂扬良好品德行为的同时,能激发起学生愤慨,善恶之情。这样通过学生动之以情,启之以思,晓之以理,再导之以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3、智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特点,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广大教师的基本职责。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教师必须既管教书,又管育人,以身作则,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使智育与品德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四、良好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相反,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长爱占便宜,常为一些小事和邻居大吵大闹,这一切都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品德的教育是绝不能忽视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要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在课堂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社会活动中的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一、注重学习中的德育。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1、根据学科特点自然渗透。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材,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音乐课利用音符、节奏、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通过形象、画面、色彩、线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优美情操;体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比赛等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从各学科教学中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2、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大凡优秀的班主任都很重视身教。如果要求学生语言美,而老师又常常说粗话;要求学生不给同学起外号,而老师间又常常叫外号;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老师又常常言而无信;教育学生爱劳动,老师总是充当指挥者,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自己却从不动手,学生会怎样想你。这样做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力量。所以,我在做班主任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讲卫生,见到垃圾我总是先弯腰;要求学生爱国,升旗时我首先肃立;要求学生守时,我从来不迟到早退;每次劳动,我总是带头干,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擦桌凳、门窗、拖地。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养成了以上良好的习惯。这说明教师如果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这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注重生活中的德育。品德教育不能离开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应局限于学校里、课堂上、书本中,只有生活中的德育才是真实的、生动的、有效的、也是最有教育力的。在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生活提供给人的影响有时要超过教育本身。因为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空间提供给人的是真实的生活情景。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相反,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长爱占便宜,常为一些小事和邻居大吵大闹,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热爱环境、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等良好的品质。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三、注重活动中的德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有效的载体,它具有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所不及的生动活泼。好的活动可以真正解放学生的身心,可以给他们带来比课堂上和生活中更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快乐和自由。让学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志趣、特长与才能的好机会;能让他们在广阔的活动空间自由驰骋,展翅翱翔;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小培养他们爱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爱祖国、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良好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优势。如:通过开展“你丢我检”、“弯弯腰”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邀请法制交警作《遵纪守法》和《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手拉手”活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互相交流,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开展书法、绘画、歌咏、拔河等各类竞赛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培育学生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帮助他们把老师的期望化作对自己的责任感,做学习的小主人;开展“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活动,体验父母辛劳和家庭生活,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帮助他们把父母的期望化作对家庭的责任感 ,做生活的小主人;组织学生到社会进行参观、访问活动,了解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树立对民族的责任感,做社会的小主人;通过参于小养植、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活动,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丰富情感。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总之,品德教育,任重道远,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必须讲究方法。采取课内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配合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切实加强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 什么是小学生品德的原则?
    答:(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教育。9、正面教育原则 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从提高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贯彻...
  • 小学生怎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1、家庭引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和遵守社会规范。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校教育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
  • 小学生品德教育内容
    答:一、举止文明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 “请”、 “您好”、“谢谢”、 “对不起”、 “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
  • 小学生有哪些品德
    答:小学生具备以下品德:一、诚实守信 小学生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话,诚实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这是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里,他们应该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应该实话实说,信守承诺。二、尊重他人 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不论是在学校...
  •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答:4、实际锻炼法:让小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无论是竞赛还是公益活动,又或者班级内部、家庭内部以及与社会实际接触的实践活动,都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5、品德修养指导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答:品德培养的方法如下:1.说服教育法 这种德育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获得正确观点的方法。因为有“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因此有两个细类——事实说服法和语言说服法。2.榜样示范法 这种方法体现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思想,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
  • 提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水平有何方法?
    答:实施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道德困境中,引导他们讨论和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判断力。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设立“品德小明星”、“最佳队友”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展现良好品德。同时,将品德表现纳入学生...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答: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
  • 浅谈小学生美好品德的培养途径
    答:一、依托课堂,促进学生美好品德的养成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而教材则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媒介物。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借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的熏陶,促进美好品德的养成。比如,我们一到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首诗歌,不论是古代诗词《游子...
  •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答: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培养学生的品德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然而,教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