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真的人均年薪百万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今天是你终身成长精读的第3011天。
01
前两天在2800万人看的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月入一万难吗?
然后,他出示了证据:CNNIC 201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89%的人月收入低于8000,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平均月收入超过8000,就相当于步入了不到10%的阶层。
那为什么很多网友还觉得月薪一万很普遍呢?
因为有两种人经常活跃在网络上,尤其是知乎。
第一个是在网吧吃泡面的键盘侠,一边穿着某宝19元做的大裤衩,一边在键盘上打字指点江山,写激情的文字,污万户侯。一阵意淫之后,直到被网管告知网费要过期,我才从梦中惊醒。我摸了摸口袋,还剩两块钱。我不得不坐2个小时的公交车,走3公里的土路.
第二,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的精英们,渴望把自己深邃的思想到处传播。如果有网友提问,突然感觉一股英雄气概像长江大坝一样喷涌而出,开始无休止的回答。
这两种人,经常活跃在网络上,给网友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在周围环境中,月薪11000元很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今天的中国,农民仍然是社会的主力军。家里种地一年能挣两三万,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客观事实,但在帖子的评论中,很多人并没有因为身边确实有很多月入过万的人而缓解焦虑。
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月收入1万元的只占10%,但如果以北京2500W的人口为例,10%里有2500 W人。
我也看到了这个回复:
虽然不排除有年薪百万的人配er,但是年薪百万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掌握前80%财富的人只有20%。可能1W只有10%,10W超过1%。越往前走,你会发现,钱要么是钱,要么是数字。
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从8K到1W花了我三年时间,从1W到3W的跨度和我的梦想一样。同样是三年。根据KPI,工资是一年16~23。当我一个月挣4W的时候,我一年最多能挣一百万。在我35岁之前,我觉得有点希望.
这位朋友想说的是,与其用这样的统计数据来寻求心理安慰,不如多想想如何尽快步入那10%的行列。
很多人都觉得要踏入这个行列并不那么容易。毕竟这10%的人都是超高的,极其聪明的。
但其实真正厉害的人并不都是那些学历光鲜,智力超群的人,而是那些能找到自己定位的人。
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虽然他只有小学学历,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优势,然后凭借工匠精神,他的成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找准自己的定位,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醒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在上坡的过程中成长壮大。
02
上面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找准自己的定位,运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
SWOT是以下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优势(强项)
弱点(劣势)
机会(机遇)
威胁(威胁)
示意图如下:
总体来说,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因素;第二部分是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展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应该避免的东西,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SWOT表逐一填空,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优势是指我们自身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说我们自身独特的优势。可能包括:掌握比别人更多的概念性或程序性知识技能。
不利因素
机会是指外部环境创造的机会,可能包括政策红利、竞争对手的失误等。当遇到类似的机会时,如果我们牢牢把握住,我们就会把自己置于竞争优势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威胁,即外部环境造成的威胁,可能包括该领域的衰退和经济形势下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不做出改变,可能会逐渐降低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处于劣势。
每个类别进行头脑风暴,先求数量,能写出多少就多少。
③评估并制定战略和行动方案
SWOT矩阵对应有4种备选战略,分别如下:
机会/优势(OS战略),外部机会正好是自身优势,需要抓紧利用;
机会/劣势(OW战略),外部机会不幸是自身劣势,需要努力改进;
劣势/威胁(WT战略),即使自身威胁,也是自身劣势,需要即使进行改进,努力解决问题。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个直观的认识:
你也可以把这张图当作模板,填上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就能一步步靠近成功。
以上就是SWOT分析法,可能开始使用不习惯,努力坚持,逐渐熟练后,就会成为一个得力的工具。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现在的90后有工资的月薪都处于什么水平?真实工资大概是多少?
我有两个下属都是90后,小王是93年的,小许是96年的,是非常典型的90后。去年小王工资8000,小许工资3000,后来由于个人发展都离开了公司,前几天我跟小许一起吃饭,现在她们的工资差距却把我吓了一跳。
小王是个非常外向非常热情的姑娘,平时喜欢打扮自己,大波浪的长发+口红+高跟鞋是出门必备三件套,她是2016年加入公司的,做事情风风火火,反正公司里的人基本上都认识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音非常爽朗。
小许呢就不太一样,是2019年初才加入公司的,走在路上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打扮——穿着T恤牛仔裤背着双肩包,素面朝天一个不算太高的马尾辫,简直比高中生还要朴素吧?
小许是个新人,虽然跟小王一样直接向我汇报,但是工资不是一个等级的。小王有工作经验,在之前的公司干得也不错,进来的时候就6000了,经过三年多的沉淀,已经涨到了8000多了;而小许呢,还没毕业就来实习了,但是起步工资很低,不加班的话一个月下来扣除五险一金到手3000就很不错了。
当然了,我们公司其他90后也有混得非常好的,有几个管培生一进来年薪就有十万,公司给了很多好的项目和岗位,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小王和小许呢,算是普通90后的代表吧,更具有样本意义。
这8000多的跟3000块的在一起工作,有时候不太和谐,因为两个人汇报线是一样的、分工也差不多只是内容有区别。所以这个小许一直想要加工资,但又不敢明着讲,所以一边找工作一边继续上班。
我们公司加工资是常见的,但幅度不大,想要突破,比如从3000到5000,没有几个非常拿得出手的工作业绩是不可能加这么多的。小许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分内的工作,做得好是应该的,所以她宁可看看外面的机会也不愿意主动来提额外加薪的事。
这两个人怎么说呢,小王是“能把事情搞定”的人,小许是埋头苦干型,搞不定的事情多了,总是愁眉苦脸的,这两个下属,你会喜欢哪一个呢?
有一次领导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做历年业务数据分析,涉及到一万多条信息的处理。我去找小许,小许面有难色,说,“啊,底层数据不全,这个很麻烦的。”然后我去找小王,小王爽快地说,“领导,放心,没问题,明天下班前给你。”
我还特意跟她解释了这个事情的复杂程度,她却依然拍着胸脯打包票,她说,“没事,底层数据我们看着补,然后请我们公司的数据官帮我们做几个公式就行,我跟他关系不错,他肯定会帮助我们。”
我还有点相信她跟数据官的关系的,都是单身,经常下班后几个人一起打球吃饭的,那我也就放心了。然后小王接着说,“领导,那我叫小许一起做好吧?”
我点点头,应允了。本来就是团队合作完成的。
结果那天我晚上有个线上的会议,开到9点多才结束,我走出会议室看到小许还在加班,我说,“你怎么还不走?”
小许一脸委屈地说,“小王说你叫我补充底层数据呢,我眼睛都快瞎了。”我一看她的屏幕,她已经把需要补充的空格都找出来了,不过需要人工一条一条地搞。
我说,“小王这么说的啊?”我记得她说她会看着补,原来这就是她的补法?
小许又说,“小王说我今天把底层数据补充好,她明天搞定剩下的分析部分,分工合作,领导,是这样吧?”
我尴尬地笑了笑,确实要分工合作,但是我却不知道是这样的分工合作法。
第二天下班之前,小王果然把东西发给我了,还特意跑过来跟我说,“领导,发给你了哈!我说到的肯定会做到的!”
我说,“嗯,不错,你动作还挺快的。”
小王谦虚地说,“没事没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其实在这件事里,虽然我心里有点芥蒂,但是跳出来看看其实小王做的也没有打错,她说她来搞定,她确实如期搞定了,至于她是怎么搞定的,那是她的方式方法,她懂得利用自己老员工的资格、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人际关系就搞定,不能说她全对,但是从结果来看,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小许跟我说她在找工作的时候我都惊呆了,没想到这孩子这么实诚,什么都跟我说??但是她越是这样吧,我就越觉得她不会走,因为她除了薪资以外,对我们公司非常认可,而且她工作经验太浅,找到一个工资非常高的工作是不太可能的。
没想到却是小王先离开的。小王来找我的时候还是跟之前一样爽朗,搞得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小王跳槽去了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月薪达到了5位数,一万出头一点点。我们领导问我要不要加薪挽留,我摇了摇头,虽然整体小王的素质不错,她比较擅长外在表现和人际关系处理,实际上工作质量也就那样,甚至比小许还要差一些。
小王走了没多久,小许也找到了工作,这次她找到了8000的工作。老师说我们公司培养出来的小姑娘都还不错的,但是加薪这种事情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实在不是我这个级别有权限加到她想要的数字的,翻了一番了。
后来我也换了工作,其实我换工作有一部分是受了她们的刺激,你看这一个一个的换了工作都加了好多钱,我已然也按耐不住了哈哈哈哈,当然这是题外话。令我惊讶的是,我们小许突然约我吃饭,更令我惊讶的是,她又换了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之前换的那份只干了一年多一点点。
小许的新单位是一家外资企业,而且职位给的还可以,薪资更加可以,已经有13000了,然后我偷偷打听了一下小王的,小王那家民营企业还在发展中,加上去年业绩不太好,居然一毛钱没涨??
小许还专门谢了谢我,她说,“要不是你当年让我帮你处理那些跨国业务,我根本没有办法在面试的时候脱口而出那些工作经验,也不能现场迅速反应处理过程。对了,说起来我还要谢谢小王,要不是当然她把底层数据这种工作丢给我,我后来也不会去自费学习那些公式技巧。”
所以说呢,90后现在工资水平到底怎么样?几千到几万都有吧,90年的都已经30多了,99年的也已然20出头。初入职场的时候,薪资是跟你的学历、你的教育程度有关,等到职场稳定之后,就跟你的学习能力、你的应变力、管理能力有关。无论哪个年龄层,薪资都是不固定的。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薪资保持在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呢?
1. 保持学习,让自己不被时代甩下。现在的职场,没什么太铁的饭碗,除非公司是你爸开的。现在也不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时代,一切都要以工作成绩来说话,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当下非常便利的在线工具、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脚踏实地,成为一个令人信服、坚实可靠的人。当然,在此我并没有否定沟通和人际关系的作用,相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只有自己值得信赖,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坚固的交际圈子。
3. 坚持到底,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初入职场时难免迷惘,看着别人岗位高薪酬高,而自己仿佛是看不到希望,但是往往就是这段时间,恰好是打基础、培养工作习惯和学习提高的大好时机,等到时机成熟,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小许能有今天的成绩,我是非常欣慰的,因为一个应届生初入职场就像一张白纸,她能有什么样的职业习惯、思维方式等等,第一个工作机会、第一个直接上级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并不希望她离开,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还是希望她能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你们说对吗?

  • 知乎收入平均水平
    答:知乎平均水平收入并没有像评论说的那样人均百万那么高,真实情况分析如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14亿人口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大约有2.82亿,月收入在1300元左右的约有2.82亿,两个数据加起来就意味着我国月收入在1400以下的人口约有5.64亿人。这与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我国约有6亿人月收入...
  • 知乎真的人均年薪百万吗
    答:在知乎上,也有用户回应说,虽然不排除有人年薪百万,但百万年薪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常见。只有掌握了前80%的财富的人,才占据了20%的比例。可能1万元是10%,10万元可能是1%。越往上走,你会发现,金钱要么是钱,要么是数字。这位网友进一步提到,身边有很多从8000元涨到1万元,再从1万元涨到3万元...
  • 知乎上都是百万年薪是真的吗
    答:知乎上有很多用户声称拥有百万年薪,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数字是普遍现象。
  • 知乎真的人均年薪百万吗
    答:然后,他出示了证据:CNNIC 201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89%的人月收入低于8000,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平均月收入超过8000,就相当于步入了不到10%的阶层。 那为什么很多网友还觉得月薪一万很普遍呢? 因为有两种人经常活跃在网络上,尤其是知乎。 第一个是在网吧吃泡面的键盘侠,一边穿着某宝19元做的大...
  • 知乎上都是百万年薪是真的吗
    答:这个不一定吧。
  • 知乎的内容真实吗,知乎上评论的学校是真的吗
    答:是没有经过查证的,知乎个人认证学历是真的吗。所以参考价值存疑,知乎真的很靠谱吗。叫你小心分辨。知乎人均985年薪百万。6、知乎的内容真实吗:知乎的回答可信吗? 知乎上总会有思维极端的思想,也有思维特别缜密的。可信也不可信。所谓可信者,取他的长处。不可信者,不能完全相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
  • 科研能力一般的博士毕业后留校,有什么好的发展方向?
    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如果你的要求是知乎的平均水平年薪百万的话就当我没说。因为专业有别,我只能说说我们的情况供你参考。法学专业,科研水平一般的博士有几个去处:当律师,去地方遴选选调或者考公务员,进券商或者企业。从长远来看,去高校虽然是个好选择,不过从起步的五六年时间看,以上任何一条...
  • 刚玩知乎,问个问题。“泻药,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年入千万,圈子太小,熟 ...
    答:在繁华的美国土地上,一位身怀千万身家的神秘人物踏上了这片土地,他的故事充满了挑战和趣味。他的身份,博士在读,学业繁忙,却在百忙之中抽空分享这段经历。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像是身怀绝技,拥有博士学历的他们,家底丰厚,存款动辄数亿,百万年薪在这里或许只是起步。年入千万,听起来虽然诱人,...
  • 年薪三百万人民币可以称得上是有钱人吗?
    答:我们得出比例,中国实际的有钱人的收入是中国普通人的真实收入的1000倍。那么我们来看,知乎的人均收入是100万,按照有钱人和普通人的收入比例1000来计,那么你在知乎提问有钱人的问题,你的年收入需要达到10亿,才能在知乎被称为有钱人。按你说的300万,只是平均收入的3倍,没错,只能称为中产。
  • 做梦把欠我钱的人给打死了是什么意思?
    答:只是说你把这个事情看的比较重,所以想的很多才会做这种梦,如果不想借给别人钱就不要勉强,有的时候要学会拒绝,你不管你借不借?这些人都会被得罪,所以即使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借,说不定关系还不会搞得这么僵,再好的关系,只要扯到金钱,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都会感情不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