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即将到来的2021年扑朔迷离,在这个跨年的时刻,中信证券(港股06030)研究部根据全面客观的研究成果,重磅推出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展望一: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A股上市公司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蓬勃发展的黄金时间窗口,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 健康 增长,将不断催生出大量优质企业,推动A股基本面不断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日益凸显,新兴行业的占比提升将全面改善市场估值体系。

第二,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将夯实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基石,显著提升投融资效率。全面注册制打通一二级市场,退市制度推出加速优胜劣汰,金融开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上市门槛外升内降,加上“新经济”的中概股集中回归,优质的成长标的将在中国资本市场集聚。

第三,国内外增量资金将趋势性增配中国权益资产。中国经济的全球占比不断提升,核心资产表现优异,全球增配A股的趋势将持续增强。资管新规约束下,理财等类固收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下行;“房住不炒”政策定调下,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显著下降,权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将显著增强。国内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的占比将趋势性提升。

在不断涌现的优质企业、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持续入市的增量资金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末A股上市公司将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展望二: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将依然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200万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发达经济体8国集团GDP增速为4%,中国将依然是全球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基数效应下,各季增速“前高后低”,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宽松政策将温和回归常态,预计2021年社融同比增速缓慢回落至11%~12%,财政赤字率适度下调到3.2~3.3%。

全球经济错位复苏,中国领先欧美,而欧美领先其它经济体。预计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50~55亿剂,可满足约26亿人接种,发达经济体接种进度快于新兴经济体。海外政策依然宽松,预计2021年美日欧三大央行净扩表规模2.2万亿美元,欧美财政刺激计划规模约合1.8万亿美元。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预计中国在2021年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规模将超过美国,2025~2030年间GDP将超越美国,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全球占比约为22%,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展望三:预计2021年全面注册制和退市新规落地,A股IPO上市650家,融资规模5500亿,退市40家。预计2022年起A股退市率将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主板注册制改革条件已经成熟,预计2021年上半年正式落地,三季度首批主板注册制公司发行。预计2021年全市场IPO上市约650家,从各板块排队公司数量判断,增量IPO仍主要由创业板和科创板贡献。预计全市场IPO募资规模约5500亿,其中主板800亿,创业板2400亿,科创板2300亿。在宏观政策温和回归常态、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发行主体选择上市时机的背景下,预计IPO融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有限。

退市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征求意见,或将于2021年初正式推出。预计2021年A股被动退市公司约40家,过渡期后,预计A股退市率将从2022年起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展望四: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机构化趋势将加速。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持股市值将分别达到8.3万亿和9.1万亿,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最大来源,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超过30%。

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其中,净流入资金主要包括:权益类公募9500亿,北上资金2000亿,保险权益2000亿,理财子权益1000亿,私募及两融等1500亿。净流出资金主要包括:IPO资金分流5500亿,产业资本减持净流出3000亿。

未来5年,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国内居民增配机构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专业机构在A股流通市值的持股占比将明显上升,散户持股占比将快速下降。

预计A股2025年末的自由流通市值将达到105万亿,其中,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从当前的21.5%提升至30.5%,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将从50%下降至47.5%,而散户的持股占比将从28.5%下降至22%。

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最大来源。到2025年末,预计公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4.1万亿提升到9.1万亿,占比提升至8.7%;随着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因子权重进一步提高,外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8万亿提升到8.3万亿,占比提升至8%;私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1万亿提升到4.5万亿,占比提升至4.1%;保险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1.6万亿提升至3.7万亿;银行理财子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0.3万亿提升至1.8万亿。

展望五:预计2021年资管新规不会再全面延期,居民资产再配置将提速,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超万亿资金将借道机构产品流入A股。

资管新规的过渡期2021年结束,预计不会再全面延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落地后,发展方向将基本对标货币基金,预计会影响约5.4万亿的存量产品,这些产品的资产端将转向短久期、高评级的品种,预期收益率将快速下行。其它受资管新规到期约束的产品,也将经历类似的收益率下行和规模压缩的过程。

在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下行和“房住不炒”的定调下,2021年国内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选择中,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万亿的居民资金通过公募、保险和银行理财子等机构产品渠道流入A股。

展望六:预计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速较快,未来3年中枢价格依然将持续上行。按照年度均价,预计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

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回暖与供给瓶颈叠加,预计未来3年内大宗商品中枢价格将持续上行。需求端回暖是大宗商品市场2021年最重要的变量,但产能周期造成的供给瓶颈和长周期的低库存会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在中期持续上行。叠加流动性和通胀预期因素,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表现更好。

按照年度均价,预计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首先,天气影响产量,农产品价格向好,尤其是供需缺口较大的玉米和大豆。其次,需求持续恢复,布伦特原油价格中枢2021年预计将回升至55美元/桶。再次,铜矿供给相对刚性,低库存放大需求恢复带来的价格弹性,铜价周期性上行。第四,美国通胀回升成为推升2021年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金价将重回前期高点。最后,供需基本平衡,煤价中枢有望保持平稳。

展望七:预计2021年三季度美元指数将跌破85,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2,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外资将趋势性增配中国资产。

预计美国经济的全球占比自2020年起持续趋势性下降,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未来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相对欧央行力度会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耶伦担任美国财长后,“财政货币化”取向将更明确,美元供给充裕,欧美利差因素导致美元相对欧元走弱。

随着疫苗广泛接种,预计2021年二三季度病毒传染系数下降,全球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趋势性回流非美货币等风险资产。预计跨年后美元指数继续下行,在三季度跌破85,其后随着联储扩表减速,美国经济恢复和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四季度美元指数有望企稳回升。

出色的疫情防控,较高的中美利差,领先的经济增长,仍将继续支撑人民币升值,预计本轮在岸汇率升值的高点在2021年三季度,将达到6.2左右。

预计2021年外资将继续增配中国,通过陆股通渠道净流入A股将超过2000亿,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和债券通渠道净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

展望八:预计2021年香港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达15%。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经济龙头将成为新主角。

预计2021年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6.5%上升至15%,港股将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吸引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5000亿港币。

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集中收获中概股回归的红利。美国《外国公司担责法案》已正式生效,根据法案内容,我们判断财务报告无法审计的美股中概股将在2024年二季度左右被禁止交易。预计香港市场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代表“新经济”的美股中概股龙头将加速回归,预计未来3年回归数量分别为15、15、10家左右。二次上市公司允许纳入恒生指数和港股通,“新经济”龙头将替代传统板块,成为未来港股的新主角。

中概股回归激发市场热情,陆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再添动能,香港资本市场的境内外枢纽作用将愈发突出,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2021年中证800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2.8%上升至14.7%。其中,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更是从2020年的1.3%大幅上升至24.9%。

2021年国内利率中枢先稳后降,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为2.6%~3.2%,其中一季度高位震荡,二三季度趋势性下行,四季度有上行压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底线思维下,国家总体安全观大图景下的投资主线有更持久的政策支持,其中的优质赛道值得中长期布局,重点集中在 科技 、能源、粮食、国防、资源五个安全领域。

第二,能源安全领域,我国将逐步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中开发潜力大、安全性高的光伏和风电,以及全球 汽车 电动智能浪潮中的中国电动化供应链最具发展潜力。

第三,粮食安全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种子,重提粮食安全,预计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种植产业链整体将迎来价格向上、技术变革、政策支持的三重利好。

第四,国防安全领域,“十四五”是我军在实现机械化后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军工行业将在“十四五”的开篇之年延续高景气度并保持快速增长。

本文源自中信证券



  • 中信证券的财富管理
    答:届时,中信银行私募FOF产品规模将扩大至200亿元以上,策略将覆盖长股、混合多策略、固定收益等多个赛道,在私人银行领域独树一帜。事实上,上述集团协作模式的发展节奏也与今年以来的资本市场环境紧密契合。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监、宏观经济与策略研究主管徐鹏表示,2021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宽幅震荡、...
  • 证券板块龙头股是谁呢?
    答:公司被誉为资本市场上的“博士军团”成立三十年来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券商龙头股排名哪只股票第一? 中信证券是在券商龙头股排名股票第一的,而且还是以8.15亿净利润暂列榜首的,望采纳。 东吴证券(股票代码:601555)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组建于1993年的苏州证券,历经三次增资扩股,于...
  • 券商受益北交所“产业链” 申万宏源夺“双冠”
    答:十大头部券商名单 申万宏源证券不是国企 属于股份制证券公司。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是由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资本市场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 公司注册资本330亿元,拥有员工近8000名,在全国设有18...
  • 券商龙头股票有哪些
    答:1、中信证券:券商龙头。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及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公司截至2010年,公司的股票基金交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是我国第一批综合类创新试点券商,本土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 2、东方财富:券商龙头。国内互联网券商龙头,也是国内线上最大的综合金融平台之一,其业绩增速位于券商行业前列,是...
  • 中信证券当年为什么涨了30倍
    答:首先,中信证券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腾飞期,市场需求越发旺盛。1993年,中国实行了新的证券法规,中信证券在政策的推动下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其公司实力不断增强,股市也因此给予其充分的资本回报。其次,中信证券在业务创新和运营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其在股票、基金、债券等领域拓展了更多资本市场业务,...
  • 国企的证券公司有哪些
    答:1. 中信证券:中信证券是我国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其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 国泰君安:国泰君安也是中国的主要证券公司之一,拥有强大的投资银行团队和资本市场运作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3. 银河证券:...
  • 中信证券:明年或成A股“转折之年”
    答:2022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趋于黯淡。面对海外诸多不利因素,中国凭借超大市场和全产业链发展韧性,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展望明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将如何突围?本周,中信证券举行2023年资本市场年会,多位专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观点。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
  • 互联网十金融龙头股有哪些?
    答:2、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大金融股票的十大龙头股 大金融十大龙头股有: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招商银行(600036)、中信证券(600030)、海通证券(600837)、太平洋(601099)...
  • 中信集团最好的十大子公司
    答:中信银行作为中信集团旗下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以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广泛的业务范围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在业内享有盛誉。中信证券作为综合性证券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还在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中信建投证券则在投资银行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IPO、再融资等资本...
  • 收官!2023年IPO中介机构上市项目量排行出炉,中信、中信建投并列第一...
    答:2023年度资本市场大幕落下,IPO中介机构的较量也尘埃落定,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这一年的巅峰对决!据统计,今年共有313家新上市公司在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崭露头角,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各显神通,共同推动了这一波上市热潮。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以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