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一个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杨坚次子 。又名杨英,小字阿摩。仁寿四年(604 )七月文帝死,杨广即位。隋炀帝即位后,发展科举制,设置进士科。下令进行貌阅、括户,扩大了国家的赋役对象。大业五年(609) ,隋炀帝亲征 ,平定吐谷浑。炀帝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大业八年至十年 ,曾3次向高句丽出兵 ,由于当时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大业七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起义,隋末农民战争终于爆发。十四年(618)三月 ,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伪装夺位

战功显赫的皇子

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善于伪装 杀父夺位

杨广共兄弟五人,哥哥杨勇是长子,第二便是杨广,老三是杨俊,老四是杨秀,最后是杨谅。在隋文帝称帝后,很快将杨勇立为太子。杨广因为自己的战功在哥哥之上,这使他渐渐有了取代哥哥的欲望。

为了实现做太子,以后做皇帝的梦想,杨广费劲心机地将自己伪装起来。而太子杨勇却缺少杨广那样的心机。明明知道父亲杨坚喜欢节俭,他偏偏要奢侈浪费;明明知道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众多姬妾,他还要很张扬地寻欢作乐,不但如此,还冷落了母亲精心为他挑选的妻子元氏。这使得父母都对他有怨气,加上后来杨勇还过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使杨坚更为不满,这就为杨广的夺位提供了好机会。

杨广和杨勇正相反,比杨勇善于伪装。知道父母都很节俭,他也装得很简朴,实际却是很奢侈。在听说父母要来时,他就让美丽的姬妾都躲藏起来,自己和正妻萧氏一同到门口亲自迎接,还让年老、面貌一般的妇人穿着破旧衣服侍奉父母亲。杨广的伪装讨得了父母的欢心,他还常给父母身边的侍从们一些好处,送些礼物,这些人回去都说杨广的好话,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杨坚夫妻越来越喜欢次子杨广。

为了加快夺太子位的步伐,杨广在一次进宫回来向母亲告别时,突然跪在地上,很伤心地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杨勇想谋害他。母亲因为平时就对杨勇印象不好,听杨广这么一说,就深信不疑了。

在母亲那加了一把火,就等于太子之位得到了一半,因为父亲对母亲的话基本上是听从的(杨坚是个古代的妻管炎,有一次和妻子吵架,自己赌气跑进了深山,几天后才回来)。杨广又采纳了亲信宇文述的计策,去请当朝的重臣杨素来帮忙。

杨素很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为了说服杨素帮助自己,向杨坚提出废除太子之事,杨广让宇文述先找杨素的弟弟杨约,因为杨约和哥哥杨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宇文述先是经常陪杨约赌博,而且故意输给他很多的钱,借机将杨广的意图告诉了他:你们兄弟俩现在和杨勇矛盾很深,如果将来他继承了皇位,那那么兄弟俩也就难逃一劫了。杨约赶忙问怎么办,宇文述便请他说服哥哥杨素,顺应皇上已经有的废太子的意思,推荐杨广继任太子之位。

杨素兄弟最终答应了杨广的要求。在杨素的努力下,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最后使杨坚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杨广让杨素编造罪名,陷害弟弟杨秀,使他也被杨坚废为庶人。到了公元604年,杨坚病倒在了仁寿宫,杨广贪恋皇位,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找杨素要主意。杨素的回信被送错了地方,落到了杨坚的手里,使杨坚非常生气。后来杨坚又听说自己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被杨广调戏,更是火冒三丈,要人把杨勇招来,意思是要废掉杨广的太子身份,传位给杨勇。

杨广安排在杨坚身边的亲信赶忙把这个坏消息报告给了杨广。杨广先是撤掉了杨坚身边侍奉的人,都换上自己的亲信。后来,干脆心狠手辣地将自己病中的父亲和哥哥杨勇杀死,自己踏着血腥之路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隋炀帝-治理国家

制度改革

杨广即位后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第二是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第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工程建设

在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即位第一年,他让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

再一个工程就是大运河的开凿。在修建洛阳的同一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

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野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后来,裴矩上疏主张开发经营西域,这激发了隋炀帝建立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那样功绩的强烈欲望。但是,隋炀帝所做的却是赔本的买卖。好大喜功,贪慕虚荣,白白地浪费了国家巨大的财富。

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本来,和西域的贸易应该是双方互利的,但在隋炀帝朝贡式贸易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基本上是赔钱的。在西域商人走的时候,还要给予很多的赏赐。本应给百姓带来好处和幸福生活的经营西域,结果使国家耗费巨额钱财,百姓也因此而负担巨增。

公元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钱也赔老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征伐高丽

朝贡贸易比起发动大规模战争讨伐高丽来,危害百姓方面要小得多。前后三次对高丽的用兵,使隋朝的国力大减,隋炀帝的末路可以说和征伐高丽有很大的关系。

在东边,高丽是最强盛的临国,西边的边境已经过了辽河,等于占据了现在辽宁的部分地域。在隋文帝时期,高丽曾经侵扰过,杨坚派兵讨伐,失败之后,杨坚便退兵了,没有再用兵。但隋炀帝却连续用兵三次,结果耗尽了国力。

在公元607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游到东突厥,在可汗的大帐碰巧遇上高丽使者。炀帝想让高丽王高元到隋朝,结果高丽王没有答应,这就惹恼了隋炀帝,于是以此为借口出兵高丽。

在公元612年,经过准备的第一次征伐高丽正式开始,因为长途征战,士兵士气很低。在作战的路上有的将很重的粮食都扔掉了,等到后来缺少粮食时无法再坚持作战,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丽军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三十多万人的队伍,最后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败。

第二年,隋炀帝又一次出兵,这次刚到达前线,后方就出现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反叛,洛阳被重兵围攻。杨广听到消息,赶忙退兵救援洛阳。军事物资、营帐灯物都丢弃在了前线上。第二次又失败了。

这时的隋朝四处农民起义不断,王朝已经显露出败亡之兆。但杨广不管这些,在613年,又发动了第三次对高丽的战争。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提出罢兵言和。杨广知道无法彻底击败高丽,也同意了。高丽战争以无果而终,隋炀帝的政治生命和个人生命却走向了尽头。



  • 隋炀帝到底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
    答: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滥用民力的行为,才会有最终的失败。帝王这种形式的纵欲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追求个人享乐所带来的灾难。
  • 隋炀帝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臭名昭著
    答:隋炀帝虽是亡国之君,却远非刘阿斗和陈后主之辈所能相比,其治国能力可比秦始皇和唐太宗。 有人说“隋炀帝不是不伟大,而是伟大的过了头。”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个皇帝,年号大业。隋炀帝有雄心壮志,意图建立千秋大业。事实上隋炀帝正是这样做的。早在继位之前,隋炀帝就率军灭陈,统一中国南北,结束...
  • 请你举出一个隋朝暴虐无道的皇帝及其结局
    答:你说的是杨广,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编辑 隋炀帝(隋朝第二代皇帝)一般指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1]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大兴,[2]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
  • 隋炀虽然帝杀兄弑父,但他也是个大有作为的好皇帝
    答:千年来,隋炀帝杨广一直都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他弑父、杀兄,臭名昭著。事实上,隋炀帝也是有为之主,并且大有作为。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经过一系列斗争,杨广战胜了废太子杨勇、汉王杨谅等对手,继位登基,称隋炀帝。隋炀帝志向远大,对自己的定位是千古一帝,所以他决定干一番大事业...
  • 故事:隋炀帝杨广只是一个暴君?你知道他的诗对后世影响有多大呢?_百 ...
    答:可见,上天既然选中他做帝王,说明这个人本身确实有做帝王的实质的,就像著名的另一个暴君,商纣帝辛,也曾经是“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抛开他的荒淫奢靡,劳民伤财,杨广又是一个很有才华,积极上进,有远大政治抱负的统治者。首先,作为统治者,...
  • 隋炀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的过错又是什么样的
    答:一分为二去看人,再说说隋炀帝的过错。第一,建东都洛阳,开运河,造龙舟,动用劳动力200多万,劳民伤财,但出发点为是为了个人享受。(比如:坐龙舟,过运河,去扬州看琼花)只能说这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第二,四处征战,重赋厚役,造成民不聊生,饥民遍野,埋下了灭亡的祸根。帝王也吃五谷...
  • 隋炀帝到底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
    答:大隋的灭亡不仅仅是隋炀帝个人的错。唐文武帝也说过“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 综上所述,炀皇帝的过失和大隋的短促也是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我们不能以胜者王败者寇的狭隘眼光去审视炀皇帝。炀皇帝的很多政绩都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的,但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
  • 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隋炀帝骄奢背后的悲剧
    答: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一统江山,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丽。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像这样一位战功显赫、辉煌伟大的皇帝,死后竟然连一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栖身之地不足半亩,...
  • 隋炀帝在历史上有功有过 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暴虐的昏君吗
    答:我们看有关隋末唐初的电视或电影,经常会看到隋炀帝是这样的一个形象:荒淫好色,生活靡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总之没有一点好的方面,就是一个昏君暴君庸君。但是影视剧是对历史的改变和艺术升华,有夸张的成分,与真正的历史人物不符。真正的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皇帝,有功也有过...
  • 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他就没有什么贡献吗?
    答: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和昏君,杀兄弑父、荒淫无道、贪图享乐。那么,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他就没有什么贡献吗?其实隋炀帝并非一个昏君,虽然他谈不上是一代明君,但绝对与昏君扯不上什么关系。对于历史人物的判断,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