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外资零售业并购中国零售企业的情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中国零售业企业该如何对待外资零售企业的入侵?

这要跟韩国人学一下了,韩国人是一个很团结的一个民族。他们可以为自己国家企业的利益而抵制外货,为国家度过金融危机而无私捐金子给国家。中国零售业企业应该多做一点爱国的公益广告,人全中国人们行动起来,哪还怕外国企业的入侵。

零售企业:零售企业是以直接供应消费者用作生活消费或供应给社会集团作为非生产性消费为基本任务的商业企业。零售企业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企业,设有商品营业场所、柜台并且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近几年来,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流通领域的速度加快,其特点是调整、巩固一、二线城市的网点,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延伸。目前,世界50强的零售企业中,有70%在中国布下了棋子。知名的零售业巨头除了沃尔玛和家乐福,还有麦德龙、宜家、欧尚、TESCO(特易购)、大润发等。

1996 年,沃尔玛进入中国,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店,尔后的 13 年里,沃尔玛依仗其资本实力和供应网络,迅速扩张。截至 2009 年,沃尔玛已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二线城市——成都、沈阳、长沙、济南、青岛、杭州等共 89 个城市开设了 146 家商场超市,每年在沃尔玛超市购物的国内顾客达 2.6 亿人次。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4 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显示,沃尔玛以 76.3 亿元的销售额在当年连锁百强企业中位列第 20 名;而《2008 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名单中,沃尔玛已位列第9名,其营业额高达 278 亿元。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面前,其中国策略其实早已清晰可见。

实际上,沃尔玛等外资“入侵”中国零售业,除了增设店面、扩大版图以外,还另有一条路径——玩转股权的游戏规则。这种貌似再平常不过的经济、市场行为背后,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暗战”——外资正采取迂回的方式进入中国零售业。他们企图通过品牌竞争与并购——行业入侵——产业链垄断——争夺资本市场这一迂回路线,逐步抢占中国零售业市场,通过跨国战略谋求高额利润,影响产品价格和产品生产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

现在,一些业界人士担心的是,沃尔玛等外资一旦控制了国内零售业整条产业链之后,完全有可能进行联合垄断,获取主要商品的定价权。这样,他们就可以上抬消费价格剥削消费者,下压进货价格剥削生产者,把中间利润拉大,将利润合法输出中国,图利自己,由此“绑架”中国消费者、供应商和中国的 CPI。

按照外资争夺资本市场的终极目标分析,继价格战胜出后,外资必定会通过产品品牌及企业并购进行产业链垄断,中国零售业的大片“失地”就是很好的例证。帝亚吉欧集团对水井坊的并购也说明外资已经开始从产品打入中国市场,与国产酒从产品竞争发展到资本市场的竞争,零售业即将面临行业主权的“沦丧”。

这说明,外资以“冷暴力”方式入侵中国零售业,其趋势将愈演愈烈。然而,谁又在乎这一严峻现实呢?与“凯雷收购徐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娃哈哈与达能的产权纠纷”等相比,中国零售业被外资“冷暴力”却没有得到社会同样高的关注度。我们虽然每天阅读报刊和网上的财经评论,却很难看到一篇涉及相关内容的评论。

也许有人会说,外资并购零售业与我何干,只要有钱,内资外资超市购买东西一个样。一些零售企业甚至也不以为然,极力迎合外资的需要。在与外企接触时,有句话几乎成为口头禅:“外企并购属市场行为,政府不应加以干预”。这种措辞上的微妙转变,让我们为一些零售企业的命运表示一丝担忧。所谓担忧,并不是指他们抱着外企的大腿,死活也要跟着外企走,而是说一些抱着投机或赎身意图的零售企业,急匆匆卖于外企,代价未免太过高昂。

也许我们站在一个零售企业的老板来说,选择被外资并购无可厚非,其员工甚至还可以自诩“一下子从民营企业员工变成了跨国企业员工。”但如果我们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上讲,中国将又失去一个能够冲击国际零售业市场的企业。要知道,凡是外资收购,自然不会选择那些“中下”的企业,而选择那些已经在中国零售业市场上证明具有长久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不断的进入外资的怀抱,说的狭隘一点,以后我们的一些零售业的龙头企业只能当外资“跑场子”的伙计了

还有点 在别人那里找到的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行良好,其工业增加值、出口额、税收、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2003年现存注册运营的约2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企业约16万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1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17.00%)3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1045亿元)的27.22%,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出口额达2403.41亿美元,同比增长41.43%,出口增加值704.0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增加值(1128.05亿美元)的62%。

外商投资企业银行结售汇顺差值65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0%,占全国银行结售汇顺差值(1217.22亿美元)的53.74%,是同期国家外汇储备净增加值的55.99%。

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4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1%,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达20.86%。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其它类型企业,出口值占其工业产值的45.85%,高于其它类型企业出口所占比重29.16个百分点。

外资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专家通过纵向比较,从10个方面概括了外资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推动经济增长。据有关分析,1980-1999年间,在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约有2.7%来自于利用外资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国际货币基金会研究成果说,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10.1%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中,直接由外资产生的贡献约3%。

促进资本形成。以国内资本形成总额(GCF)计算,1983年外国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国内资产形成总额的0.9%。1993年为12.1%,1994年达到15.11%的最高水平,在2002年为10.1%,从1993年到2002年,FDI占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每年为12.5%。

提高工业产值与增加值。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93年的9.2%增加到2002年的33.4%。此外,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从1994年的11.0%增加到2002年的25.7%。

提升出口规模。外资企业在1993年出口金额为917.4亿美元,2002年为1699.4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从1993年的27.5%增加到2002年中的52.2%。

创造外汇。2002年外商在中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值471.3亿美元,占中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的72.7%,是同期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值的63.7%。虽然过去几年外资企业的外汇顺差并不显著,但通过比较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进出口的产品构成发现,外资企业的资本品的进口平均高于国内的10-15%。也就是说,外资企业的进口主要是资本品,而不是以原材料为主的中间品,能够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

缴纳税收。1993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226.6亿人民币,占中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5.7%。到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3487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税收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1%。

提供就业机会。2002年末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350万人,占中国城镇劳动人口的比重约11%。

促进技术转移和生产率提高。外资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巧。过去20年,外企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项目,不仅弥补了中国与外界的技术差距,还开发出许多新产品。计算表明,外资企业平均规模比国内企业大43%,资产对劳动的比率较高。除采用更多资本外,外企比国内企业资本生产率更高,劳动生产率也比国内企业高88%。在利用国内稀缺资源方面,外资企业更有效率,外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企业争夺资源,相反,外资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生外部效应。跨国公司的进入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一家跨国公司进入,60%的配套商跟进,促使国产化和员工的本地化。

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市场竞争,其先进技术和优良业绩对中国国内企业带来了压力,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对中国经济深层次贡献不容忽视

2005年7月15日,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以下简称华菱管线 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资委、发改委关于华菱管线部分国有股转让的批复。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汪俊对记者表示,合资公司将在8月下旬成立。

在华菱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华菱管线法人股6.47亿股转让给米塔尔公司后,华菱管线总股本仍为17.65亿股,其中华菱集团持有国有法人股6.6亿股�占比37.673% ,米塔尔公司持有6.47亿股非国有股�占比36.673% 。这桩并购案件刷新了此前外资购并中国A股市场金额的记录,同时也是外资通过股权投资并购国有钢铁企业的第一宗。

据汪俊透露,并购经历了不少波折。米塔尔原本要持有与华菱集团相同的股份,最后关头发改委不批复,表示国资要控股。在此并购案后,发改委随即出台了钢铁产业的政策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钢铁企业,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而在此之前,有关法律法规并没有限制外资控股钢铁企业。

许多国家对跨国购并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这项工作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会被禁止。

2004年末,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而2004年9月,中国五矿提出收购诺兰达矿业公司时,加拿大对并购本国自然资源公司的前景感到忧虑,并且正在酝酿采取更加严格的保障措施以及考虑是否修改法案,赋予议会对并购过程的更大的控制权。目前,在加拿大,任何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并购协议都必须经过加拿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而在中国,跨国并购还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督体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抢夺了中国市场,对许多行业实现了垄断或处在垄断的临界点。而中国对外资并购缺乏必要的审查机关。这种现象引起了官方和民间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证监会、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抓紧修订、出台外资并购的有关法规的同时,来自民间组织——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的一纸白皮书,对防范全球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系统化的建议,主要包括:

一是加紧执行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白皮书认为,外资并购最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在于它可能导致垄断,会压制我国的幼稚工业,而克服此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手段则是《反垄断法》。
二是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该执行特殊审查任务的机构可由多个部委共同组成,直接归国务院管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中国利用外资现状
    答:具体讲,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制造业为主要投资领域。截至 2004 年,企业数和合同金额分别占累计企业数和合同金额的 72.57% 和 64.76% 房地产业是第二大外商投资领域,企业数和合同金额分别占83.9%和17.73%;批发和零售业,占4.96%和2.86%;租赁和商业服务,占3.56%和3.37%。 若从一、二、三产...
  • 外国零售在中国
    答:国外零售商进入我国市场的规模 我国零售业自1992年对外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大、增长快,而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已普遍处于饱和状态,使得我国零售市场吸引了国际上许多著名零售企业的眼球。而随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巨大的市场又一次散发出无法抵挡的魅力,外资零售企业纷纷加快“跑马...
  • 反垄断形势
    答:黄文俊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本可避免,以零售业为例,大量的外资零售企业未经商务部批准便进入市场,占违规比例高达91%。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源于地方政府以引进外资巨头为引资手段,甚至不惜牺牲本土企业的利益。这种不平等竞争对本土零售业构成了严重伤害。在SARS期间,如果没有国家企业的稳定...
  • 2006中国零售药店的现状与前景
    答: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最新统计分析显示,2005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在多年连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规模继续跑步前进,全年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亿元,同比增长26.4%,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0%。这标志着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对我国零售业的主导地位已初步形成,零售企业百强也进入新的规模扩张平台。
  • 中国零售业目前有哪些现状
    答:三、信息化 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四、品牌化 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
  • 中国零售业
    答: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
  • 中国的零售业市场现状
    答:4、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四)外商的挑战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外商的严重挑战。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极大的规模,价廉物美的...
  • 国门打开之后,国家怎样面对外资冲击?
    答:加上各地变通成立的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只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2.6%左右,这对整个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影响是很小的。其次,从目前中国政府开放国内市场的政策看,商品流通领域改革如在外资零售企业开放的地域和数量方面的步子很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同其他一些原来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 上海华联的SWOT分析?
    答:[中国内资零售企业已初具规模,且成长迅速。2003年位居中国第一的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是485.2亿元,远远大于2003年中外连锁企业前30位的外资连锁企业(共4家)销售额合计296.1亿元。]③而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农工商超市牢牢占据了国内零售业十强的位置。在连锁超市三大业态中,标准型超市和便利店几乎由国内企业一统天下,...
  • 中国企业应当怎样面对外国零售企业的竞争?为什么?
    答:1、国外零售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主要指家乐福、沃尔玛那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挤压。2、面对外企的竞争,我们要做好,一、 人才的培养,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贯彻到我们的本土零售企业。二、物流、信息流的创新发展。这是和外企差距最大的部分。三、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