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亲的故事,要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有关孝亲的故事

讲古代有关孝的故事,必定会提起这个人,真是好笑又可爱

有:亲尝汤药、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单衣顺母、卖身葬父等。

1、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2、望云思亲

望云思亲,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讲述的是唐朝宰相狄仁杰,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任宰相后,因同一知府的参军郑崇质,本该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恰好家里有年迈多病的母亲,需要伺候,而不能脱身。

狄仁杰因而奏请皇上代其出使边疆,因某日出外巡视,登上太行山顶,只见白云孤飞,于是想起了留在河阳(今河南沁阳)的自己的双亲,而怀情吟诗,望云怀念亲人的故事。

狄仁杰望云思亲处位于横望镇(即今晋城泽州县小口隘),位于天井关村以南12公里处的太行绝顶,为晋豫古道上的重要关口。横望隘也叫小口隘,相传北宋大将孟良曾在此筑寨,把守关口,故曰孟良寨1现寨址尚存,还留有建寨碑记。

3、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4、单衣顺母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

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行至萧县车牛返村时。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

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可是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

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

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5、卖身葬父

卖身葬父是指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这个故事。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身葬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衣顺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书救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云思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奉行孝道。刘恒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的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刘恒既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又勤理朝政,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之后,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 有关孝道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答: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2、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
  • 10个古今中外关于孝的故事(不要太长)
    答: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 十个关于孝的故事概括
    答: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3.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年...
  • 孝亲尊师的故事50字
    答:尊师孝亲的古代故事:1、《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
  •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答: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4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
  • 关于孝亲的故事
    答:1、彩衣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做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2、王祥卧冰 王祥早年丧母,一直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后母朱氏不慈,对王祥...
  • 孝亲敬老的现代小故事100字
    答:可这并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少年,初中毕业他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镇重点高中。此后,他开始了“背”起母亲上学的日子。虽然于统帅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照顾母亲,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录取。昨天,于统帅带着妈妈来到青岛,继续他的带母求学之路。拿到录取通知书,...
  • 五则孝亲孝老故事
    答:孝亲孝老故事:1、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
  • 古人孝亲的故事有哪些?
    答:1、子路负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
  • 孝亲敬老历史故事
    答:7.有关孝亲敬老的小故事,不要太多 扇枕温衾,黄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九岁时母亲便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冬天还要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人们都夸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