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比丘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什么是“大比丘僧”
修习 大乘 受过具足戒的 出家人
长老一词在佛语中是什么意思意思
【长老】

(术语)通称道高腊长之比丘。如长老舍利弗,长老须菩提等。

汉书外戚传曰:“近世之事,语尚在长老之耳。”

增一阿含经曰:“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

十诵律曰:“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尔时但唤长老不便。

佛言:从今唤长老某甲,如唤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

金刚经纂要上曰:“长老者德长年老,唐译曰具寿,寿即是命。魏译曰慧命,以慧为命。”

【又】(职位)禅家称住持之僧为长老。

敕修清规住持章曰:“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

祖庭事苑曰:“今禅宗住持之者必呼长老。”

行事钞下二之二曰:“毗尼母云:五十夏已去,一切沙门国王之所尊敬,是耆宿长老。”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中爱比丘了什么意思
就是有人看上你了
罗汉是什么意思?
罗汉

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祥的高僧德性。

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互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传于世的十八罗汉,即十六罗汉外再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尊者。
烧香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谓于诸佛、菩萨、祖师像前燃烧各种香。又称拈香、捻香、焚香、炷香。初于印度,以气候酷热,时人皆涂香去除身上之垢臭。据大智度论卷三十载,天寒时多行烧香,涂香则通于寒时、热时。其后,以烧香用于迎请、供养佛菩萨之行事中。

诸经中多有烧香供养之记载。据长阿含卷二 *** 经载,为如来起大堂舍,整治处所,并洒扫、烧香。据法华经卷四法师功德品载,受持、读诵,或解说、书写法华经者,当受种种供养,如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十种供养)等。据无量寿经卷下载,行者当悬缯、燃灯,及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又据宋元明三本之贤愚经卷六富那奇缘品载,富那奇与兄办足供养,持香炉共登高楼,遥向祇洹精舍烧香,祈愿归命佛及圣僧,唯愿佛明日临顾该国,开悟愚盲之众生。香菸即如其意,乘虚空往至世尊之顶,相结聚合成一烟盖。据大日经卷八载,烧香,乃遍至法界之义,如天之树王开敷时,香气随逆风、顺风而自然遍布。

于密教中,胎藏界三部所烧之香有别。据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烧香品载,佛部燃烧沉水香,金刚部燃烧白檀香,莲华部燃烧郁金香。或混合三种香通用于三部,或以一种香通于三部。

诸香中,室唎吠瑟咤迦树汁香,通用于三部,亦以之献与诸天,安悉香献与药叉,薰陆香献与诸天天女,娑折罗娑香献与地居天,娑落翅香献与女使者,乾陀罗娑香献与男使者等。又龙脑、乾陀罗娑、娑折罗娑、薰陆、安悉、娑落翅、室唎吠瑟咤迦等香,称为七胶香,为最胜上者,和合而烧之,可通用于九种(三部之息灾、增益、降伏等三种法)。

另据蕤呬耶经卷中请供养品所载,于一般供养法中,应以白檀香混合沈水香供养佛部,以尸利稗瑟多迦(室唎吠瑟咤迦)等诸树汁香供养莲华部,而以黑沉水、安悉香供养金刚部。

又以白檀香、沉水香、龙脑香、苏合香、薰陆香、尸利稗瑟多迦树汁香、萨阇罗沙香、安悉香、娑罗枳香、乌尸罗香、摩勒迦香、香附子香、甘松香、阏伽跢哩香、柏木香、天木香、钵地夜香等,与砂糖混合,称为普通和合,可随意取用,以供养诸尊。

据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烧香品载,因所修之法不同,而于烧香之种类亦有差异,如修扇底迦法(息灾法)应焚捣丸香,修阿毗遮噜迦法(降伏法)应焚尘末香,修补瑟征迦法(增益法)应焚作丸香。据不空三藏之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载,于息灾法应焚沉水香,于增益法应焚白檀香,于降伏法应焚安悉香,于敬爱法应焚苏合香。另于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及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等亦有上记之说法。

此外,密教又以烧香与阏伽、涂香、花鬘、灯明、饮食等合为六种供养。于禅林中,称烧香为拈香,或炷香。在法会中持香盒者,称为烧香侍者。关于烧香之作法,禅苑清规卷五堂头煎点条中有详明之记述。[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三卷本大般涅槃经卷中、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大日经卷二具缘品、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卷上、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之三行香咒愿法、敕修百丈清规卷四西序头首条、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受斋轨则、大宋僧史略卷中、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参阅‘上香’718、‘拈香’3265)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烧香”解释如下:

【烧香】 (仪式)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谛所释,则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谛所释,则为使所修之功德,周遍一切处。陔余丛考三十三曰:‘李相之贤已集,因谓烧香始于佛图澄。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澄,澄曰:今当敕龙取水。乃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云。然烧香实不自此始。三国志孙策谓张津著绛帕头烧香读道书。又江表传,道士于吉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则汉末道家已用之。又按汉武故事,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
请问一个关于佛教上师尊称的问题?各是什么意思?感谢! 15分
【上人】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之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

【法师】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之人。又作说法师、大法师。广义之法师,通指佛陀及其弟子;

【堪布】原为 *** 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称号,其后举凡深通经典之喇嘛,而为寺院或扎仓(藏僧学习经典之学校)之主持者,皆称堪布。又为 *** 地方 *** 僧官系统之职称,如 *** 、班禅之高阶侍从,亦称堪布。

【大师】梵语s/a^str!,巴利语satthar。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

【上师】 *** 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轨范者之尊称。又作金刚上师。

【喇嘛】 *** 语 bla-ma 或 lama之音译。为我国藏、蒙两族对喇嘛僧侣之尊称。意译上师、尚师。含有最上者、上人之义。相当于梵语之

uttara(郁多罗)或 guru(咕噜)。本为 *** 佛教中,长老、上座、高僧之称号,而异于对一般僧人‘札巴’(藏grwa-pa

)之称;后来对一般僧侣亦称喇嘛。

【禅师】梵语dhya^yin,巴利语jha^yin。通达禅定之比丘。原始佛教时代,阿罗汉为通晓一切禅法者;以后至部派佛教时代,比丘间产生各种专门人才,如经师、律师、论师、三藏师、法师、禅师等。其中专意坐禅,通晓禅定者,称禅师。

【尊者】(术语)梵语阿梨耶&Amacron;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

【长老】梵语sthavira(音译作悉他薛罗),巴利语thera(音译作涕罗)。指年龄长而法腊高,智德俱优之大比丘。又称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老宿、长宿、住位。

知道的就是这些了,另外告诉楼主,百度一下别吃人家啃过的馒头,那是没味道滴。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术语)

编辑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壹、玄义分“六字释"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1]

《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2]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本 名

无量寿佛

别 称

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佛

字 号

阿弥陀佛

所处时代

极乐时代

出生地

极乐世界,又名安乐国

出生时间

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主要成就

建立极乐世界

目录

1 六字洪名

2 《佛》中的解释

3 《佛》原文

4 术语简介

5 导归净土

6 术语读音

7 常念益处

8 术语意思

9 常念功德

10 念佛三昧

11 其他佛号

▪ 药师佛

▪ 地藏经佛号

六字洪名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此六字在佛教中的重要影响力,故有另一个代名词——六字洪名。

六字洪名的含义:

南无------皈命、接受;

阿-----无量光(健康);

弥-----无量觉(智慧);

陀-----无量寿(长寿);

佛-----无量光、无量觉、无量寿的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意思是:我愿意接受无量健康,我愿意接受无量智慧,我愿意接受无量长寿。

《佛》中的解释

编辑

(术语)Namo”mitābhāya buddhāya又,Namo”mitayus buddhāya,又作南无阿弥陀(引)佛陀(引)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归命于无量寿觉及无量光觉也。

净土门称之为六字名号。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也。无量寿觉或无量光觉者,佛助一切众生行体成就也。盖众生之信心与阿弥陀佛助众生之行体皆具足于此六字内。此谓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也。真言之口传以此名号为陀罗尼,为金刚界五佛。

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又作六字名号。归依阿弥陀佛之意。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大三七·二四六中):‘无量寿者,乃是此地汉音。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归,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言归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

另梵本阿弥陀经谓,阿弥陀有无量寿(梵amita^yus ,音译作阿弥多廋遮)、无量光(梵amita^bha ,音译作阿弥多婆)二义,玄奘译之称赞净土经亦准此区分;然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均译为‘阿弥陀’而不别之,又支娄迦谶、支谦、慈贤等历代译经家亦然。此外,深励之阿弥陀经讲义谓,古来翻译阿弥陀之梵语为无量寿、无量光,全称为‘归命无量寿觉’,即南无阿弥陀廋晒佛陀耶(梵namo amita^yus/ebuddha^ya ),亦即表示归敬无量寿佛;若以阿弥陀婆耶(梵amita^bha^ya )表之,则为归依无量光佛之意。

六字名号乃摄弥陀因位之万行、果地之万德,以成就其体义、德用,故功德效验甚大。无量寿经谓,称一声此名号,具足无上功德;观无量寿经谓,但闻佛名,能除无量劫生死之罪;阿弥陀经谓,念佛之行者,可得六方恒沙之诸佛护念之。[无量寿如来修行供养仪轨、观经疏玄义分、赞阿弥陀佛偈(昙鸾)][3]

《佛》原文

编辑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奉召译

序分

六成就前五成就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六成就之第六成就

读“nóu”......

  • 莲溪寺的著名高僧
    答:被誉为“湖北第一女众丛林”的武昌莲溪寺,历史上曾经是比丘丛林,“文革”中寺被有关单位占用,1978年落实宗教政策后才得以恢复佛教活动。1984年,在市宗教局的指导下,市佛教协会召开会长办公会决定:将莲溪寺改为比丘尼丛林,礼请省、市佛协副会长慈学法师住持事务。1986年9月15日,以道根和尚为首的比丘僧众全部...
  • 绕佛顺时针绕法的出处?
    答:无量寿经上提过:“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四分律云:客比丘于塔边,左行过,护塔神嗔。”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右绕佛塔功德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卐 唐于阗三藏 实叉难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后围绕。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
  • 佛教中的皈依三宝指什么?
    答: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后以指佛教。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 佛教的历史、重要的人物事件;道教的历史、重要的人物事件?是否殊途同归...
    答:讨论的结果为“十事”非法,七百比丘并在此后合诵经典。同时,毗舍离僧人为代表的人数众多的僧人也集合了一万人,并进行了自己的集结,称为大集结。由此,并引起了佛教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分裂,由于是佛教僧团的第一次重大分裂,故称为“根本分裂”。以上大众部和上座部的前身所进行的集结一并被称为第二次集结。 部派...
  • 这就是声称“众生平等”的佛陀的男女观?
    答:(4)学完女学戒之后,尼应从大僧中求大戒。(5)比丘尼若犯僧残罪,应于半月中在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行忏悔。(6)比丘尼于半月内,应当在僧中求教授师(拜师)。(7)不可在比丘处结夏安居。(8)在夏安居之后,应于僧中求忏悔。 由此可见,佛陀认为女性是家衰败的原因,所以他担心的是女人出家也会使佛法衰减,而不...
  • 佛教能吃肉吗?
    答:诸比丘闻不敢食。师子将军胡跪白佛。此诸尼犍长夜毁佛。我今乃至绝命终不故杀。愿敕比丘勿生嫌疑。自恣饱食。佛即告诸比丘。随意饱食。食毕行水。取小床于佛前坐。佛为如前说随喜偈从坐起去。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有三种肉不得食。若见若闻若疑。见者。自见为己杀。闻者。从可信人闻为己杀...
  • 西游记第九十八话的白话文
    答:阿傩、伽叶引唐僧来见如来,如来高升莲座,指令降龙、伏虎二大罗汉敲响云磬,遍请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金刚、四菩萨、五百尊罗汉、八百比丘僧、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各天各洞,福地灵山,大小尊者圣僧,该坐的请登宝座,该立的侍立两旁。一时间,天乐遥闻,仙音嘹亮,满空中祥光迭迭,瑞气重重,诸佛毕集,参见了...
  • 释迦摩尼的弟子是谁
    答:佛陀为罗侯罗剃度后,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年十五岁。祖师诵经十分勤奋,能诵读不懈, 因未受具足戒,不可与比丘同宿,出房宿于厕。曾与舍利弗行乞,于途中受迫害,以慈心而能忍。由于严守制戒,修道精进,得阿罗汉果故称‘密行第一’。舍利弗尊者 祖师...
  • 道士与和尚都有什么区别?
    答:宗教不同:和尚是佛教,道士是道教。最大的区别:道士有头发和尚没有。一个有发,一个无尘!一、就宗派而言。和尚信奉的是佛教,道士信仰的是道教。二、就思想行为而言。和尚信佛。佛教的“喜”、“舍”、“慈悲”、“苦海”、“入世”、“出世”、“执著”是其思想内容的概括。其基本原则,概括起来...
  • 法藏法师的出生与出家简历
    答: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成功大学物理系,八七年空军义务役毕,是年秋出家于台中清凉寺上慧下顗长老(为上煮下云长老于大陆普陀山之同参,后于长老座下重新出家之弟子)座下,冬至台北临济禅寺受三坛大戒。受戒已,回寺担任佛学院教务主任六年,学习南山律学,并于佛学院讲解《小止观》、《二课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