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

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的不同,我们把教学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一)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如一教师在教《珊瑚》一课
时,展示了“像鹿角”、“像菊花”、“像树枝”三种珊瑚,使学生对珊瑚有了真切感知,
这便是通过实物创设情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考察的教育作用,他
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他说:“我力求做到
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
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
实验过程能够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以化学实验为例,从仪器装置到药品配制,
从实验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到新物质生成,其中有形、色、态、味的变化,又有气体
的生成和沉淀的析出,或光、电、热现象。学生学习化学正是立足于对这些现象的感知和观
察。如讲氯气时,一般先由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再通过学
生看到的直观形象,概括出氯的重要化学性质,即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相、电影、电
脑等电化教学手段。
图像可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具体直观地表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
如教学《燕子》一文,为了使学生感知大自然的景色,有的教师一开讲就用放大的彩色挂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景物?它们的色彩、动态又怎样?那起伏的山岗,如镜的湖水,翠
绿的垂柳,轻飞的燕子,清澈的泉水,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了美的画面,为学习课文奠定了
基础。
图画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请一位数学专家解下面这
道算术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差是减数的两倍,那么差
等于多少呢?题中概念太多,这位专家让孩子读两遍,学生还是把握不住,专家改用图来表
达,图给孩子直观感和整体感,容易把握(见图1)。
专家与孩子商量:既然差是减数的两倍,我们能否将图1 改为图2 呢?孩子高兴地说,它是
减法算式,干脆把图2 改成图3 吧!根据“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有
△+△△△+△△=90,就可知道△=15,那么差等于30。可以认为,这三张图形是一种特殊
语言,它给人以直观感和整体感,它比普通语言要容易把握得多。因此,美国数学家斯蒂思
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
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二)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以姿式助语言,打手势,比如讲“这个孩子这么高”、“这根棍子这么
长”,对人“高”和“长”,用手比划一下,这也是形象性。但是,这里我们所要强调的动
作的形象性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操作,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
1.操作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可以使许多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
均问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把4 根、5 根、7 根、8 根四堆火柴棒分成每堆“同样多”,
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领悟“移多补少”的“平均思想”,然后将四堆合在一起(总数量),
要求很快地平均分成四堆(总份数),每堆多少根(每份数),得到求平均问题的通法。操
作的特点是通过动作而直观,从而把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皮亚杰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四五岁的孩子为了数清楚一些石头,把它们摆成
一行,然后从1 一直数到10。数完后,又从另一端开始数,发现也是10。他接着把石头摆
成一个圆圈,依次数下去,发现了同样的结论。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他没有发现石子的性
质,而是发现了排列顺序的动作的性质。因为这些石子是没有顺序的,是他的动作使之成为
直线顺序或圆形顺序或任何一种顺序。所以,从这里获得的经验与石子的物理性质没有关系,
确切地说,与石子可以毫无关系,而完全可用数学符号来代替。这就是逻辑数学经验的获得,
一个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又超越其具体形态的抽象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将有助于我们给纯粹
的数学“穿”上合适的生活外衣,然后将它呈现给儿童,而不是将数学“外科式”地改造得
适合生活。(余慧娟:“教育对于学科的改造”,《人民教育》2006.3-4,P46)
2.表演
表演是高一层次的形象性,因为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内心世
界。一位教师教学《守株待兔》,很快就教完,可学生并不理解其寓意。这时教师灵机一动,
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黑板下,闭目打坐,让学生“劝”自己。学生兴致倍增,纷纷劝起老
师来:“老师,你等不到兔子啦”……“老师,再等下去你会饿死的!”老师还模仿守株待
兔者的口气和学生争辩。学生越劝说,兴致越高,就越深刻地理解这篇寓言的意思。教学中
除教师表演外,还可让学生表演,学生表演有独特的教学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
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
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材中有些
篇幅戏剧因素浓厚,语言的动作性强,教师要善于把它们改编成小品或课本剧,让学生走进
课文,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在“动”与“乐”中把握课文内蕴,理解人物的性格、语言、动
作、神态及内心世界。
3.活动
学生活动所产生的直观情境也有其教学意义。一位数学教师在教行程问题时,感到学生
对“同时”、“不同地”、“相遇”、“相遇时间”等概念难于理解,于是他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他组织两队学生分别在操场两边竞走,老师哨子一吹,两人同时从
两地对走。这时,老师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的含义。要求两人碰上时停止,告诉
学生这是“相遇”。然后让同学们看在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让学生理解在同一时间内两位
同学各走多少距离。活动后,老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想起活动的情景,以活动中获
得的感性材料为支柱,进一步分析思考,便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知识。
4.演示
演示也能创设直观情境。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便是通过模球演示,
引入归纳法的。一上课,教师从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三、四、五个均
是红玻璃球,问:“这个袋子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学生:“是”。继续摸,摸出一个白
玻璃球,问:“是否全是玻璃球?”学生相互争论,高度兴奋(少部分):“是”。再摸,
摸出一个乒乓球(大笑),教师问:“是否全是球?”学生:“不一定”。小结:“这个猜
想对不对:若知道袋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则迟早可以摸完,当把袋里的东西全摸出来,当然
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但当东西是无穷的时候,那又怎么办?”(静)“如果我约定,
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红玻璃球的时候,下一次摸出的也肯定是红玻璃球,那么袋子里是否全
是红玻璃球?”学生:“是”。……这种直观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三)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
象的语义代码。如讲丰收,决不仅仅是亩产多少增产多少,更应高梁乐红了脸麦穗笑弯了腰。
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犹
似欣赏一幅画,观赏一幕剧。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要求:
1.朗读——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所描绘的情景。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
的感情细腻温馨,可谓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光凭教师讲解是不足让儿童领略文章
的奇妙之处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从而撩拨学生
心灵的琴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除有表情的朗读外,声音的模拟也是形象性,而且是层
次更高的形象性。比如朗读《东郭先生和狼》、《一头知识渊博的猪》、《渔夫和金鱼的故
事》等寓言和童话故事,朗读的表情与声音的模拟就是一种艺术。
2.描述——绘声绘色
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也能够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讲“点
的轨迹”时,高高举起手中的一块蓝色粉笔头,别开生面地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个刚从
墨水瓶中爬出来的‘小虫子’,在保持不定点A 距离30 厘米处不断爬行,爬呀爬,身后留
下点点墨迹。你们看,这就是‘小虫子’运动的轨迹。”学生听着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人
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在理科教学中,愈是抽象的概念的建立,往往越需要形象的描述与想象。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有以下特征:
  一、紧扣教学内容
  每节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最终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情境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发展提供良性土壤.
  二、符合认知规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不同的学段应创设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生活阅历协调一致的情境.
  三、展示生活原型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学科世界的关系.为此,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四、体现直观形象
  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情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五、彰显问题思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学活动中,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新颖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六、渗透情感价值
  情感价值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有位名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总之,通过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使学生真正地、自主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既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又激发兴趣的目的,使课堂教学成效更加显著.

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的不同,我们把教学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一)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如一教师在教《珊瑚》一课
时,展示了“像鹿角”、“像菊花”、“像树枝”三种珊瑚,使学生对珊瑚有了真切感知,
这便是通过实物创设情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考察的教育作用,他
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他说:“我力求做到
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
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
实验过程能够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以化学实验为例,从仪器装置到药品配制,
从实验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到新物质生成,其中有形、色、态、味的变化,又有气体
的生成和沉淀的析出,或光、电、热现象。学生学习化学正是立足于对这些现象的感知和观
察。如讲氯气时,一般先由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再通过学
生看到的直观形象,概括出氯的重要化学性质,即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相、电影、电
脑等电化教学手段。
图像可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具体直观地表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
如教学《燕子》一文,为了使学生感知大自然的景色,有的教师一开讲就用放大的彩色挂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景物?它们的色彩、动态又怎样?那起伏的山岗,如镜的湖水,翠
绿的垂柳,轻飞的燕子,清澈的泉水,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了美的画面,为学习课文奠定了
基础。
图画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请一位数学专家解下面这
道算术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差是减数的两倍,那么差
等于多少呢?题中概念太多,这位专家让孩子读两遍,学生还是把握不住,专家改用图来表
达,图给孩子直观感和整体感,容易把握(见图1)。
专家与孩子商量:既然差是减数的两倍,我们能否将图1 改为图2 呢?孩子高兴地说,它是
减法算式,干脆把图2 改成图3 吧!根据“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有
△+△△△+△△=90,就可知道△=15,那么差等于30。可以认为,这三张图形是一种特殊
语言,它给人以直观感和整体感,它比普通语言要容易把握得多。因此,美国数学家斯蒂思
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
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二)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以姿式助语言,打手势,比如讲“这个孩子这么高”、“这根棍子这么
长”,对人“高”和“长”,用手比划一下,这也是形象性。但是,这里我们所要强调的动
作的形象性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操作,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
1.操作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可以使许多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
均问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把4 根、5 根、7 根、8 根四堆火柴棒分成每堆“同样多”,
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领悟“移多补少”的“平均思想”,然后将四堆合在一起(总数量),
要求很快地平均分成四堆(总份数),每堆多少根(每份数),得到求平均问题的通法。操
作的特点是通过动作而直观,从而把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皮亚杰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四五岁的孩子为了数清楚一些石头,把它们摆成
一行,然后从1 一直数到10。数完后,又从另一端开始数,发现也是10。他接着把石头摆
成一个圆圈,依次数下去,发现了同样的结论。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他没有发现石子的性
质,而是发现了排列顺序的动作的性质。因为这些石子是没有顺序的,是他的动作使之成为
直线顺序或圆形顺序或任何一种顺序。所以,从这里获得的经验与石子的物理性质没有关系,
确切地说,与石子可以毫无关系,而完全可用数学符号来代替。这就是逻辑数学经验的获得,
一个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又超越其具体形态的抽象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将有助于我们给纯粹
的数学“穿”上合适的生活外衣,然后将它呈现给儿童,而不是将数学“外科式”地改造得
适合生活。(余慧娟:“教育对于学科的改造”,《人民教育》2006.3-4,P46)
2.表演
表演是高一层次的形象性,因为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内心世
界。一位教师教学《守株待兔》,很快就教完,可学生并不理解其寓意。这时教师灵机一动,
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黑板下,闭目打坐,让学生“劝”自己。学生兴致倍增,纷纷劝起老
师来:“老师,你等不到兔子啦”……“老师,再等下去你会饿死的!”老师还模仿守株待
兔者的口气和学生争辩。学生越劝说,兴致越高,就越深刻地理解这篇寓言的意思。教学中
除教师表演外,还可让学生表演,学生表演有独特的教学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
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
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材中有些
篇幅戏剧因素浓厚,语言的动作性强,教师要善于把它们改编成小品或课本剧,让学生走进
课文,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在“动”与“乐”中把握课文内蕴,理解人物的性格、语言、动
作、神态及内心世界。
3.活动
学生活动所产生的直观情境也有其教学意义。一位数学教师在教行程问题时,感到学生
对“同时”、“不同地”、“相遇”、“相遇时间”等概念难于理解,于是他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他组织两队学生分别在操场两边竞走,老师哨子一吹,两人同时从
两地对走。这时,老师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的含义。要求两人碰上时停止,告诉
学生这是“相遇”。然后让同学们看在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让学生理解在同一时间内两位
同学各走多少距离。活动后,老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想起活动的情景,以活动中获
得的感性材料为支柱,进一步分析思考,便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知识。
4.演示
演示也能创设直观情境。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便是通过模球演示,
引入归纳法的。一上课,教师从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三、四、五个均
是红玻璃球,问:“这个袋子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学生:“是”。继续摸,摸出一个白
玻璃球,问:“是否全是玻璃球?”学生相互争论,高度兴奋(少部分):“是”。再摸,
摸出一个乒乓球(大笑),教师问:“是否全是球?”学生:“不一定”。小结:“这个猜
想对不对:若知道袋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则迟早可以摸完,当把袋里的东西全摸出来,当然
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但当东西是无穷的时候,那又怎么办?”(静)“如果我约定,
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红玻璃球的时候,下一次摸出的也肯定是红玻璃球,那么袋子里是否全
是红玻璃球?”学生:“是”。……这种直观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三)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
象的语义代码。如讲丰收,决不仅仅是亩产多少增产多少,更应高梁乐红了脸麦穗笑弯了腰。
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犹
似欣赏一幅画,观赏一幕剧。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要求:
1.朗读——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所描绘的情景。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
的感情细腻温馨,可谓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光凭教师讲解是不足让儿童领略文章
的奇妙之处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从而撩拨学生
心灵的琴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除有表情的朗读外,声音的模拟也是形象性,而且是层
次更高的形象性。比如朗读《东郭先生和狼》、《一头知识渊博的猪》、《渔夫和金鱼的故
事》等寓言和童话故事,朗读的表情与声音的模拟就是一种艺术。
2.描述——绘声绘色
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也能够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讲“点
的轨迹”时,高高举起手中的一块蓝色粉笔头,别开生面地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个刚从
墨水瓶中爬出来的‘小虫子’,在保持不定点A 距离30 厘米处不断爬行,爬呀爬,身后留
下点点墨迹。你们看,这就是‘小虫子’运动的轨迹。”学生听着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人
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在理科教学中,愈是抽象的概念的建立,往往越需要形象的描述与想象。
3.比喻——贴切精彩
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善用比喻,不仅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平淡为生动,还能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浅显
易懂。有位化学教师特别善于运用比喻,从而在教学中收到了奇特的效果。例如,催化剂对
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个十分难懂的概念,在教学中他使用以下比喻:一个人要隔着一条河从
甲地到乙地,共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先沿着河岸到很远处过桥,路远费时(比喻反应本身会
进行但速度慢);另一种走法是在甲地坐船到乙地,路近速度快(比喻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
途径使速度加快),而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就像人坐船从甲地到乙地,路近速度快。这里的
船相当于反应的催化剂,它加快了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参与了这一过程(比喻催化剂本身
参与了反应),但船本身在人上船与下船后,质量和性质不变。对于负催化剂则可以反其意
而用之。初二课本有一段关于血压的知识:“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为12-18.7 千帕,舒张压
为8-12 千帕。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时常超过12 千帕,则被认为是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
缩压时常低于12 千帕,则被认为是低血压。”这段课文,即使让学生读上五遍,学生未必
能掌握。教学中就可以用拳头(情景)来比喻:拳头象心脏,收缩时有劲,产生的压力大。
舒张(拳头松开)产生的压力就小。分界线在12。收缩压应当高,该高不高谓低,如果低
于12 则是低血压。舒张压该低,而该低不低谓高,如果大于12 则是高血压。怎么记这个
12 呢?我们平时说,十分高兴,就有人说十二分的高兴。所以,这是个最佳数字。这样描
述情景,学生容易掌握血压的知识。[2]这样通过运用大家所熟知的具体形象的比喻,使原来
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而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深刻,而且把机械记忆转化为
理解记忆,不易遗忘。

  • 无情境不命题,情境有几种类型?
    答:情境是指一种特定的情况或环境,通常由人物、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构成。在语言学中,情境是指语言的使用环境。情境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社交情境: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交际活动,例如聚会、会议、庆祝活动等。学习情境:指人们在学习和教育环境中的交际活动,例如课堂教学、辅导、讨论等。工作情境...
  •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哪些?
    答: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地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讲述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要求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三、启发引导到位,创设探究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
  • 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几种方法
    答:二、实际模型问题情境 教材中的有些公式或定理往往是直接提出的,而且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来构建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有理数加法”中,如何...
  • [情境教学方法略谈] 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答: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境”是指教学...
  • 数学问题情境有哪些类型
    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过程,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学习经历的独特性,导致意义建构的多维度。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缓缓递进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应由简单到复杂最开始的简单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愿意去挑战更复杂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成就感。而且,...
  • 主线式教学情境与一般教学情境有何异同
    答:主线式情境具有一般教学情境的共性,但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的突出特点是,以某一具体人物,话题,故事或时政热点,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其间创设多个相关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取
  •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方式有哪些
    答:常用的有:1.游戏情景导入。2.故事情景导入。3.问题情景导入。4.悬念情景导入。5.图像情景导入。供参考
  • 情境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答:我再让他们比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就可发现是等底等高。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拿尺子去量出直径和高,算出圆锥的体积,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2、创设“模拟”情境,发挥主体作用。“模拟”情境就是要学生...
  • 怎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答:在教师语言的调节下,儿童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这种融洽的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得到和谐与发展。 4、通过趣味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1)、趣味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
  • 你知道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有哪些类型吗?
    答:如主题活动中的故事《茉莉花请医生》的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题目叫《茉莉花》。茉莉花为什么要请医生?请了几个医生?它们是怎样为茉莉花治病的?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完故事就知道了。”七、表演式通过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新课。如音乐活动课中的《王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