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出土陵墓引发“质疑” 曹操墓真的找到了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河南宣称在安阳发掘的东汉大墓为魏武帝曹操陵墓,但隔天便遭到来自对岸邯郸的质疑。曹操墓真的找到了吗?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高陵的具体位置,唐朝以后争议颇多,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此外,高陵作为地名,亦指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文献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关于高陵,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有铜雀台下说等。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2008年,河南省文物局拟对安阳县境内一东汉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据统计,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壁、石枕、刻名石牌、陶俑等。其中刻铭石牌共出土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极为珍贵的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同时,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为汉画像石中罕有的精品。[4]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有出入,推测是曹操的遗骨。
  后经河南省专家论证,确认此东汉大墓即为史籍记载中的高陵,但存争议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但存争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 在河南省文物局确认高陵的消息公布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亦有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该东汉大墓确是高陵无疑。
  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等知名三国文化学者和考古专家持冷静态度,称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下,这一“新说”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香港文汇报2009年12月29日刊出的一篇署名“张敬伟”的文章则指出,从墓志形式、出土文物、墓中骨骼看,已经形成了相对严密的逻辑链,此次发现的曹操高陵无疑。

一、凭现有考古发现资料,不能证明,也无法确证安阳西高穴古墓葬的主人是东汉魏王曹操。

二、有学者称,“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发掘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风不正等现象,如人为策划、人为操作、故意造假、作伪证等。

据京华时报报道,24日,社科院专家回应了相关质疑。国家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称,到目前为止,质疑不会影响之前的官方认定。



PS:曹操墓引发争论,未曾想也因此遭到“追击”,谨致言如下:

首先,表示歉意——先前的回答确实过于武断。只是“打假派”一家之言,但是此事本来就在争论中,何来万全之答案?错误在于,鄙人和“ay5963091”同学一样,先入为主,没有客观冷静对待。

“ay5963091”同学的“先”,在于彼为河南安阳人,(“我家是安阳的”),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使其在潜意识中认为家乡的高陵必真;而鄙人的“先”,则在于,从一开始听说曹操墓在河南发现,就觉得是“凿空说鬼”——曹操墓如果找到应在河北临漳县附近,怎么会在河南?后来看了出土文物的报道,又觉得“魏武王常用*****”似乎儿戏,“魏武王”称呼不伦不类,也不能证明是曹操墓(说是许褚墓也未尝不可)。因此,从一开始,便主观地疑心有人造假。

数日前,偶见倪氏文章,窃以为怀疑被人证实,一时激愤,援引此文作为回答,回复数位网友之问,不意遭“ay”同学诟病,惭愧!至于“ay5963091”同学提出的几点“质疑”,都是针对倪氏文章,鄙人无法回答,亦无权代答。ay同学可以到倪氏博客上留言,直接问他。

至于说“在事实没有澄清前就给大众一个这样的报道,寓意何在?”(ay同学想说的是“用意”吧?)

那么,倪氏用意我不便揣测,我个人无任何“用意”。我既非“挺曹派”亦非“反曹派”,甚至不算“质疑派”。我援引此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看到“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因为与先前风闻、私心所疑不谋而合,一时的义愤激发而已。

我并非针对安阳高陵,甚至也不非常关心是否真墓——“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更何况是坟墓?——我所关心的,是被一再提出“人为造假”:学术腐败和经济利益结合,是何等令人痛心疾首之事!

我第一次援引倪文,是回答“什么人会是曹操墓造假的幕后主使?”这一问题,提问者已经认同“造假”,只问“什么人”。我的回答也是指出会是什么人。针对的是造假(如果确实有),不是坟墓。

不确定,有争议。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1] 。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掘单位和国家文物局认为此墓为曹操墓,但是以闫沛东、倪方六为代表的所谓“学者”和民间对于“是否是曹操墓”这个问题仍有些不同意见。考古界专家一致认同官方考古结论
从宋代开始曹操墓何在就成了个谜,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 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
安阳西门豹祠
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也许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史料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多少随葬 品。数百年后,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墓址不详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广为传布,被不少人信以为真。[8]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习文乡和河南省安阳市北郊一带。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福生介绍说:“邺城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丰境内)设七十二疑冢;在漳河河底;在许昌城外;在邺城遗址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七十二疑冢大体上处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贵族。其他说法与史实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文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虽不相信七十二疑冢之类传说,但由于曹操墓千余年来无人知晓,河道、区划等 地理因素变动很大,对曹操墓的具体位置也看法不一,认为在临漳、磁县和河南安阳的都有。”

曹操墓的位置(4张)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多年潜心于曹操墓研究,在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曹操墓可能在邯郸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约5平 方公里的范围内。他认为: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说在“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 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 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
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后赵建武六年

(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重建西门豹祠的一些情况,西门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物。王福生说:“曹魏时期西门豹祠的资料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门豹祠殿基应该是曹魏时西门豹祠的旧址。这一石刻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由在当地打工的临漳时固村村民运回临漳村中放置,征集时才引起人们注意。由此推测西门豹祠位置应该在石刻出土的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境内,曹操墓也应在安丰乡一带。”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部门也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其上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丰乡。刘心长对鲁潜墓 志进行了研究,认为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他判断的曹操墓位置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以漳河为界,时村营乡和讲武城乡可视为北区,安丰乡属于南区。他认为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而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 求,从多种情况分析曹操墓在北区的可能性较大,可对南、北两区都进行考古发掘。[9]
根据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鲁潜墓志、以及西门豹祠位置,经过多位专家充分论证,最终确定安阳市西高穴村就是曹操墓所在地,千百年来所有的猜测所有的争论终于停止,千古谜团终破解。

当然没有 。 别信那些人,是骗局 !又想开发旅游资源了,提升本地名气,吸引游客来旅游消费。

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北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
被作为关键证据的,是墓中出土的六块刻有曹操封号“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和石枕,显示墓中一些陪葬品为曹操生前用品。墓中一具被鉴定为年龄在60岁左右男性骨骼,被认为是曹操的遗骸。
河南省宣布这是一项“重大发现”。此前,这位公元三世纪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统帅、政治家、诗人陵墓的确切地点,是一个持续了将近1800年的谜。
但这一发现在宣布的第二天便遇到质疑声。
“现在匆忙定论,还为时尚早。”河北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28日对本报表示。“还有很多疑点回答不了,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有力的证据”。
面对开始出现的争议,河南曹操高陵考古负责人潘长斌当天对本报表示:“质疑的声音不会干扰到目前还在进行中的考古发掘工作。”潘是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地考古队队长。
那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以奸诈权谋著称的一代枭雄,他用智慧和时间布下的诡异迷局,真的在这个普通的冬天里被一夜破解了吗?

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一时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密切关注这一争论,2010年以来发表多篇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持造假说者认为,该墓出土的《鲁潜墓志》、“魏武王”铭刻、“黄豆二升”石牌、画像石都是假的,是造假者通过民工“塞进”墓葬中的,甚至整个曹操墓出土的文物都是假的。从铭刻内容来看,“魏武王”提法不成立;“‘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为‘山’……石牌与《鲁潜墓志》的‘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人造假所为。”甚至有人认为,曹操墓中所有石牌都是人为“造假”。2010年10月28日,曹定云《驳高陵二号墓“魏武王铭刻造假说”》一文,对上述说法进行反驳。他认为,《华阳国志》、《宋书》等明确载有曹操称“魏武王”的史料。《鲁潜墓志》和“魏武王”石牌中的“武”字下部均从“止”,而不是从“山”,出土文物真实性不容怀疑。至于个别人所说曹操墓造假的“铁证”,也不过是精心编造,对公众和媒体的愚弄而已。
  考古工作者测定曹操墓出土的一具男性遗骸死亡年龄约在60岁,大致与曹操相当,故认定为曹操遗骸。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对外宣布,通过DNA技术,推断曹操父亲并非史籍中所说的夏侯氏后人,很可能是曹腾从家族内部过继的。该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轰动。2014年1月13日,“争鸣”版刊发汤勤福、潘伟斌文章,就此进行讨论。汤勤福虽认可该墓为曹操墓,但认为该遗骸“有两种可能,一是墓主遗骸,二是可能并非墓主……无法完全排除是后世某60岁左右人的遗骸。这一遗骸只有通过科学鉴定才能确认属主,DNA技术则是一项‘靠谱’的方法”。主持曹操墓发掘的潘伟斌则认为,从曹氏家族提取的DNA信息与曹操叔祖父曹鼎遗留下来的DNA进行比对,也只能说明他们与曹腾这一支有一定关系,而不一定与曹操本人有直接联系,更不能反推出曹操的DNA特征,在这一问题上应慎行。

主要是因为感情上不认可。
第一,河南的问题,地域黑的人士,借此再黑上一把。
第二,情感问题,河北方面,河北学者探寻曹操墓的位置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为发现曹操墓划了很多保护区,最终却在河南,这情感上完全不能接受。
第三,炒作问题,有蓄意炒作份子为了成名,这是一次千窄难逢的机会,发表一些极端言论惹关注,例如,曹操墓可以每年赚四亿,这种言论虽然无凭无据完全经不起推敲,但却很吸引人,于是裴钰经出名了,他现在经常被邀请开讲座会,也因此所以引起亳州 邯郸 等地也参与进来质疑曹操墓,因为只要能让那边成为假的,那我这边就算没有墓,也能吸引一大部分人了。
第三,借机炒作,例如当时红极一时倪方六,现在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因为他当时炒作的书已经大卖了,而且他在媒体上说送他儿子去学考古,也是没影的事,他的目的就是卖书,因为你说墓穴是真的,没人会关注你的,你必须说墓穴是假的,才会有人管住你,其二,闫沛东本想借曹操当网红洗脱一下罪名,却没想到成了我国现在著名的逃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