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各自有什么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有什么特点

1、现实自我,又称“自我“,是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中有三个组成部分,而”自我“居于中间调停的位置,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一切对个体最有利、最安全为宜,故称”现实自我“;

2、镜中我,是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他人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情感等等;

3、理想自我,又称”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其从现实自我中分离出来,是代表着人格结构中追求理想、追求道德上完美的部分。由于其与追求快乐原则的”本我“相对,所以常常发生冲突,而自我就负责协调两者,以维持心理平衡。

人格完善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
什么是人格完善?简单说来,人格完善就是指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实现的结果。
在心理学上,人格(personality)泛指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人格”,如说某某人人格高尚,某某人人格卑劣或某某人缺乏人格,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观点出发,使用“人格”一词对人行为的评价,与心理学所说的“人格”含义是不一样的,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因此,没有人会没有“人格”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C.
Rogers)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ideal
self)与理想自我(actual
self)。其中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而后者则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而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见图-1)。
罗杰斯主张,人格的成长在于充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和不协调。罗杰斯还主张,心理咨询的本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肯定和鼓励来询者,不断强化其自我状态的协调,帮助来询者充分实现自我的完善。由此,人格完善就需要个人对自我的成长有明确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最佳性格组合。
比如说,平时,有的人太自卑,太敏感,不喜欢这一点,非常想变得自信、随和起来。这当中他的现实自我就是自卑,理想自我就是自信。那么,他唯有不断地与自己做斗争,才能终有一天达到自我的人格完善——做一个不自卑、不敏感,从容自信的人。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曾提出一个“镜中之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的理论,“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在想象别人对自己是好感还是厌恶,认为自己是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做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对方的协调。“镜中之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到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自我判断、评价与别人的评价越接近,说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所以,在生活中,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都在照射着你人格的优缺点。对此,你只有不断上心,方可完善自己。这与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一天到晚,父母都在敦促他们改正缺点,形成某种规范行为。而成人的人格完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自己跟自己斗。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各自的特点如下:

1、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也指个体实际拥有的自我概念,即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现实自我的特点是注重实际的情况,比较满足当下,从现实中找突破口。

2、投射自我:亦称“镜中自我”,是指“我”意识到“我”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及他人对该形象的评判,并由此产生骄傲或屈辱感。投射自我的特点是容易在意别人的评价,并对这个评价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3、理想自我:是个体对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我看法,其特点是包括人们渴望拥有的那些品质,它们通常是积极的。

扩展资料:

由于人们总是按照理想自我来塑造自己的,理想自我是现实自我努力的方向,而且由于一般人,特别是青年人往往以为理想中的自己就是现实的自己。

因此,现实自我总是带有不可摆脱的理想自我的痕迹。在正常情况下,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理智认识或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自觉内化之上时,理想自我可以在现实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起积极的调节作用,指导现实自我积极地适应和作用于社会环境。

这时,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可以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自我得到健康发展。当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重合度越高时,我们的自我满意度也越好;反之,自我满意度也就越差。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朝着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呈现。



现实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它是自我现实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投射自我(或称镜中自我)是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它与现实自我可能存在差距,也就是说,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想象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是有差距的。
但是,投射自我对于现实自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总是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来形成自我概念的。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理想自我的内容尽管也是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包括对来自他人和社会规范要求以及它们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反映,但这些内容整合而成的理想自我却是观念的、非实际存在的东西。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现实自我产生于自我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想自我则产生于这种相互作用中他人和社会广泛的要求内化后在个体头脑中整合形成的自我的理想形象。

1、现实自我,又称“自我“,是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中有三个组成部分,而”自我“居于中间调停的位置,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一切对个体最有利、最安全为宜,故称”现实自我“;

2、镜中我,是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他人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情感等等;

3、理想自我,又称”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其从现实自我中分离出来,是代表着人格结构中追求理想、追求道德上完美的部分。由于其与追求快乐原则的”本我“相对,所以常常发生冲突,而自我就负责协调两者,以维持心理平衡。

分别代表自我的三个人格,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定义及四种表现类型?
    答: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x0d\x0a四种表现类型:\x0d\x0a达成型(achievement)\x0d\x0a...
  • 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什么
    答:在自我观念上,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什么?
    答:二、自我体验 1. 不同类型的意识:从内容成分上划分,自我体验包括生计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多元选择意识、目标现实意识等。2. 自我观念的维度: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体验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现实自我是对现实中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投射自我涉及个体想象中的他人...
  • 自我意识在观念上划分为什么
    答:在自我观念上,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如何引导儿童树立自我意识:1、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
  • 自我意识在观念上划分
    答:在自我观念上,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如何引导儿童树立自我意识:1、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
  • 自我意识的含义
    答:自我意识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即对现实中我的认识。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自...
  • 自我意识有哪三个方面?
    答:自我意识从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作用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
  • 什么是“自我意识”?
    答:自我意识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即对现实中我的认识。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自...
  • 自我是什么?
    答:但是,投射自我对于现实自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总是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来形成自我概念的。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理想自我的内容尽管也是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包括对来自他人和社会规范要求以及它们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
  •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答:3、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即对现实中我的认识。投射自我是指个体想象中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二、自我意识的特性 1、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