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张衡的地动仪是否准确地预测到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可以准确地测出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

1875年日本服部一三,1883年英国Milne,1917年吕彦直,1936年王振铎,1937年日本萩原尊礼和今村明恒,1951年王振铎,1978年美国Bolt,1980年李善邦,1983年荷兰Sleeswyk,1991年王湔,1994年李志超,1998年梁绍军和张玉峰,1999年黄浩华,2004年杜希贤,2005年冯锐等均设想过地动仪的模型。

“立棍模型”是王振铎提出来的,就是现在中小学教科书上的那种,但是效果不好。因为如果为了提高其灵敏度,那么中间棍子的锥底就会很小,这样一来,锥尖却很难承受一个较大的重力压强,那么,锥尖下部的支承面形成一个凹陷坑。这样一来,灵敏度与承重成为两个主要的矛盾。——实验证明:地动仪纹丝未动,要么跺一跺脚地动仪都会有所报告。

“悬摆模型”是由冯锐所提出的新看法。他重新阅读典籍,重新构想:中间是一个悬摆,下面有一个小球,小球在八方轨道之中。如果有地震,悬摆晃动,小球就会滚动,而控制“龙头”的机关。而且,下面的蛤蟆都是向外的,而不是向心的。

应该有动静,如张衡的浑天仪的龙口中圆球会掉进蛙口中,但这些仪器不是预报,而是地震后的震感反映,可知仪器所对的哪个方向有地震,现在还没有任何仪器可预报地震的,当然对一些异常现象分析可得到一些地震信息,如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动作等,世界上据说只有中国预报过一次成功预报.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实证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所以说地震仪是地震发生后才有反映的,有滞后性, 而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

另外

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 

  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 

  目前,这项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 

  2005年4月16日,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这台复原地动仪首次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 

 最新消息:

  2008年8月5日,受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委托,山西夏县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宇达集团成功铸造完成“张衡地动仪”。其造型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王培波教授等完成,新模型用优质青铜精心铸造,将在新落成的中国科技馆展出。

呵呵。。说了这么多,你应该对地动仪有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了,希望对你有用。



地动仪只是能测到地震的,也就是说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的同时铜球落了下来。地动仪是知道地震发生的消息的,在古代用来及时救灾的,在那个消息不发达的时代用来加快救灾速度的;是在地震后掉下来的,你的题目说地震前的预测是不对的。地动仪没有预测的功能,只有远距离检测时间是否发生的功能。因此,我估计当时铜球是掉下来了,但在当今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用几分钟中央就知道了,地动仪也没有大的用场了。

就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张衡版的早已不在,现存的是山寨,既然没有,何来预测?

肯定不能啦,

没有。

  • 汶川地震地动仪掉了吗
    答: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早已失传,所以汶川地震地动仪是否掉了无从考证。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有八个方位,它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
  • 张衡的地动仪现今是否存在?
    答:原件已经失传,现在的是后人复制的。张衡的地动仪只是在事发后报告地震,并不能预告地震。侯风地动仪 据史书(五行志)记载,公元九二年以后,几乎连年发生地震,地震地区大至数十郡,吊玫地裂地陷,江河泛滥,房屋倒塌。张衡鉴于地震的频繁,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测定地震的方位。右图为张衡于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不能预测地震?
    答: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并不能预测地震。然而,它可能能够感知到已经发生的地震在哪个方向。关于地动仪是否真的具备这一功能,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尽管人类文明已有几千年历史,但至今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他生活在经常发生地震的时代。经过多年的研究...
  • 汶川地震时张衡地动仪的球是否有掉落
    答: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早已失传。当然谈不上汶川地震时感应了。1、地动仪的制作完成。地动仪,也叫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
  • 张衡的地动仪还在吗?
    答:张衡的地动仪已经不在,技术也失传了。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候风地动仪有反应吗?
    答:地震前没有反应的,而地震后的反应时间是随着地震震中地区与监测地区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反应时间越久,比如唐山大地震时北京很快的就做出反映就与侯风地动仪的吐珠有关!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原件早已因战乱而失踪,留给世人的仅有《后汉书·张衡传》中关于描述张衡候风地动仪的196个汉字。古往今来,多少科学...
  • 张衡的地动仪,能预测地震吗?
    答:不能预测。只能知道在哪个方向上已经发生了。但具体的地点、时间和大小是不知道的。但这在2000年前已经很了不起了。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真能感知地震吗?
    答:地动仪全称候风地动仪,是曾被记录在我国教科书上的古代发明,发明者为东汉时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张衡。地动仪堪称传世巨作,东汉时期地震频繁,小则“郡国十三地震”,大可达“郡国四十三地震”。东汉总共就100多个郡国,这下子小半个汉朝都在地震,受灾面积得多大?时任太史令的张衡不...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不能预测地震?
    答: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不过,地动仪应该可以感知已经发生的地震在某个方位,不过对于这个功能是否是真实存在,也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地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现象,即使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到现在人类仍然不能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将何时发生?一、张衡和地动仪汉朝东汉时期,...
  • 地动仪能测出汶川大地震吗?为什么
    答:说起张衡那个地动仪也要分情况,搁在汶川肯定所有蛤蟆都含到钢珠了。搁在上海,结果不好说。搁在美国,肯定测不到。话说回来,我架台流动观测仪都到深山里,找块裸露的基岩,把仪器放那,自己跑出去百十米,才能工作。越是精密的地动仪,测量环境越是要安静。根据文献记载的张衡地动仪的灵敏度,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