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简述一下,德国和日本在近代崛起过程中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德国和日本在近代崛起过程中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德国日本的崛起

(1)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在崛起过程中有哪些相似因素: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德国通过普法战争、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取得战争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并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2)二战前,德国、日本两国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走上法西斯道路。

(3)其相同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4)其结局给人类留下教训: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二战后德日的重新崛起共同原因:充分利用国际机遇;利用外资;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重视经济建设。

(6)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德国的工业化过程: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见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长期统治,直到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8%。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地确立起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国外的军事侵略及战争赔款,实现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经过很短的时间,在70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化程度达到了足以与英、法匹敌的地位。 日本的近代化,是从1867年的明治维新开始的,利用改革的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发展了资本积累,完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对外扩张,侵略朝鲜半岛,侵略中国,继而朝其他地区扩展,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945年。第三步,走和平发展经济的道路。二战结束后,日本利用其非军事化的特点,把全部的国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注重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际,日本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超过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1985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此之说二战后的崛起
相似性:
1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经济非军事化
4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5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科技
6美国的经济援助
相异性:
日本-1美国在越南战役等局部战争的军事订货
2被美国单独占领,成为美国盟国
德国-人民的奉献精神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 二战结束后,德国和日本为什么会崛起这么快呢?
    答:可以说,在二战大幕最终落下时,无论德国还是日本几乎都是满目疮痍。但同盟国的炮火可以摧毁德日两国的城市,将他们的硬实力全部打回解放前,但却无法彻底摧毁两国的软实力。底子好还是运气佳?为何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仅用20年便迅速崛起?虽然德国投降后,美苏两国对德国的专家和技术资料进行了疯狂掠夺...
  • 德国和日本如何能迅速发起战争,又能快速崛起?
    答:第一工业化、第二工业化,第三还是工业化。能快速崛起和迅速发动战争,工业化才是一切实力的基础。工业化必须大量的资金、庞大的能源。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力,德国和日本靠掠夺有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发展出较高水平的工业化,这就能快速崛起和迅速发动战争,而这反过来又需要更加大量的资金、能源、市场...
  • 大国崛起英国,德国,日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选一个国家即可
    答:一、日本的“技术立国”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
  •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答:其次,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再者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廉价劳动力。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
  • 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为何能迅速崛起?我们能学到什么_百...
    答:德国和和日本都拥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战后凭借这些人就能够快速完成工业化从而使国家迅速富强。同时相对先进的社会制度也保障了崛起过程的顺利进行。另外他们的社会风气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德国人严谨,造出的产品可靠性高工艺精湛。质量好销路就好。再加上科技水平原本就很发达。战后恢复得更是迅猛...
  • 当今天下,日本与德国实力对比,谁更强?
    答: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战后两国都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日本早在80年代就成为亚洲最强的国家。在中国崛起之前,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德国在战后被分为两部分。东西德发展水平不同。西德比东德强。1990年,柏林墙被推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并入...
  • 二战后德日崛起的共同和不同因素
    答:共同因素:1.两个国家都是二战战败国 国内一片废墟 经济陷入崩溃 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重点放在西欧,日本则是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接受了大量的美国军事订货。2.工业基础好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者,重工业极为发达;日本则是通过侵略扩张 掠夺重要资源 工业基础较好...
  • 日本和德国的工业设计崛起
    答:马歇尔计划与马克对等基金对于当时缺少外汇、急需资金的联邦德国好比雪中送炭。50年代以后,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成为联邦德国输入资本的主要形式1957—1975年,美国公司在联邦德国的直接投资从5.81亿美元上升为87.2亿美元。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客观原因,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 为什么日本和德国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是因
    答:因为德国的一个总统下跪,然后就是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的好评,而德国人内部我觉得和他们的那种精神有关的,有一种集结力。日本能在二战后的20年后迅速崛起的原因:1、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 初三课本,日本和德国的发展有哪些异同点
    答:再加上亚洲国家普遍落后,日本的出口行业比较好,并且完全脱离了战争影响。德国被分割占领,国家失去统一,科学家和设备被美苏大量带走,国家被完全摧毁,两种制度为一身,发展艰难,但是凭借日耳曼民族坚强的毅力和重工业基础,成为欧洲的工业加工基地,从加工输出开始重新崛起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