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的来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半斤八两的由来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来自百科,有更详尽解释)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成语】: 半斤八两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典故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2]
【来历】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并采用十六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半斤八两”一词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二。
  一说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将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通常,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有十六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
  另一说法是: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当时为了统一计量而制定了斤两的十六进位制,有的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自然就是八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来自百科,有更详尽解释)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半斤八两:
古人一斤十六两,八两刚好是一半。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由来:先说三,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农、皇帝。文人中有:曹操、曹丕、曹植。古歌曲咏唱有“三叠”,等等。再说四,四古意则多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义。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还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等等。
结论:正是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与“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所以那些不正派、不正经的言行便被斥为“不三不四”了。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
这一点以上几位网友解释的很清楚了。那古代的称为什么要用16进制呢?这其实才是关键,要是古代来个8进制,想来我们就成了“半斤四两”了吧?
这是因为中国古称一斤的16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可见古代人对与诚信的重视,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买卖时也记得这点。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

  • 半径是几两
    答: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半斤八两”一词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二。一说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例句:看起来他们两位的棋艺,半斤八两,势均力敌,这局棋有得拼了。小王粗心,老周也仔细不到哪里去,半斤八两的一对,差不多的。
  • 八两等于多少克
    答:8两=400克(g)。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1.2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
  • 古代为什么16两为1斤
    答:“半斤八两”、“一推六二五”,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两句俗语。“半斤八两”(彼此彼此的意思)。半斤不是五两吗?这是因为在半个世纪以前,我国长期都是十六两一斤,直到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才规定十两一斤的。我国古代,量制有大(隋初是一斤668克左右)有小(汉制一斤是258克左右),很不稳定。...
  •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答:在旧的制度中一斤就等于十八两,半斤等于八两,两者是相同的重量。八斤八两常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而不分高低”的含义。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八斤八两一般不用做...
  • 半斤八两的拼音
    答:半斤八两的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两个人,一个人拿着半斤的银子,另一个人则拿着八两的金子,他们互相交换,结果发现他们两个得到的都是同等价值的财物。因此,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指两个事物在价值上相当,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没有什么差别。这个典故在现代的使用中,也常用于形容两...
  • 一斤等于多少两
    答:由来:1、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
  •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答: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个成语非常简单易懂,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汉语表达方式。总之,半斤八两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或人的水平、能力、程度等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别。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衡器标准,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比喻。
  • 中国古代的一斤等于现在多少克?
    答:现在的一斤等于10两。在中国古代,重量单位有特定的体系。三十斤等于一钧,十圭重一铢,二滑敬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因此,1斤等于16两,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来源,意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含贬义)成语“半斤八两”的出处有两个:1. 宋·释普济《差困五灯会元》卷十一:“...
  • 半斤和八两一样重吗?
    答:12.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这里应该指出是戏文中的引用,以表明成语的来源。13. "语法:半斤八两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这句话描述了成语的用法,但未明确指出这是对成语用法的说明。14. "示例: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
  • 半斤八两的说法来源于二五珠算盘的进制方式
    答:题主是否想询问“半斤八两的说法是不是来源于二五珠算盘的进制方式”?不是。半斤八两的说法是形容两个事物相似和相等,半斤和八两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表示数量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