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描述“悠然”的茶诗和对联~悠然茶庄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茶诗的介绍

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下面以一首闽台茶诗做引子。闽台茶诗 [1]1处女座一汪海水叙说你我千年的离别一杯清茶接续你我隔世的相聚云水四溢正是闽南的四月嘴唇贴近茶盅的边沿不要……急于吞咽茶香与唇吻浸透海峡两岸茶叶雨,花瓣雪都是你弹奏的茶诗爱就不要停歇我喜欢这缓缓的节奏闽台茶诗茶艺源于茶道我的情丝都在弦上海岸的心弦情到深处只凭你律动的指尖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 和子瞻煎茶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独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争茶不知势。
又不见:北方茗饮无不有,酪椒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斗,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去枯竹女煎汤。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来不招去不辞礼义不拘
烟自奉茶自酌悠然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悠借山巅云雾质
然凭崖畔芝兰魂
茶香龙井飘宇宙
庄处别有人间情

悠悠香韵悠悠扬

坦坦云宾坦坦然

白水煮青峰,一览泰山观北斗

茶联相较于茶诗,又显现出另一番韵致,对茶馆来说,是不可缺的一道风景,茶联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茶馆的文化底蕴,所以茶联也成了茶文化中亮丽的一笔。
茶联的出现,最迟应该是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比较多的,却是在清代。说到清代的茶联,须得提到郑板桥,郑板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扬州八怪之一,他能诗善画,懂茶趣,善品茗。郑板桥在一生之中写过很多茶联,为当世和后代流传吟咏,为众多茶客喜欢,有写实的,也有浪漫的,有文人雅致的,也有僧之佛意的,多姿多彩,对联不一而就,相当出彩。
如:白菜青盐更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非常写实,在清贫的生活中品出了乐趣。“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亦是对品茶乐趣与生活俗事放在一起的比较,显示了一个才子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也有: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这副对联是郑板桥画事茶趣的典型代表,郑板桥品茗非常重视茶器,也有“我有大古器,世人苦不知。东家宣德炉,西家成化瓷”之咏。
郑板桥未第时,曾在镇江焦山读书,见景生情,为焦山海若庵撰有一联: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另外也为焦山自然庵做过对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将景、画、茶相结合,气象万千,显示了郑之才情。
说到郑之茶联,想来大家也听说过他的一件传奇性趣事。有一日,他去茶室喝茶,老板看他穿戴不像是有钱人,便漫不经心的对郑板桥说道:“坐!”,又对小二说道:“茶。”。”结果郑板桥拿出了一锭银子,老板顿时对郑板桥恭敬的说:“请坐!”对着小二喊道:“上茶!”
此时有人认出了郑大才子,老板这才醒悟,面前衣着寒酸的却是扬州八怪之一鼎鼎有名的郑板桥,于是对郑板桥极为恭敬的道,“请上坐!”又对着小二喊道:“上好茶!”
郑板桥品完茶欲走时,老板苦留他为茶室做一副对联,郑板桥便做了这首:“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郑板桥也为其他茶室题过对联,但性质可就大不一样了: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风雅千般,名士高僧尽显风华。
茶与对联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茶与对联的结合,可谓是互为增光添彩,彰显民族文化风采。

  • 关于茶禅的诗句
    答:1、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出处:宋代韩元吉的《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释义:在这腊尽春回之际,梅花盛开,梢头已染成一片嫣红;待您到任时,春光明媚,白茶叶也该争先吐出芽叶为您洗尘接风。2、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出处:唐代张蠙的《夏日题老将林亭》释义:到井台放下...
  • 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知茶、爱茶、识茶趣
    答: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知茶、爱茶、识茶趣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皎然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
  • 关于桃花和茶的诗句
    答: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19、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20、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 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21、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 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
  •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关于嵩茶的知识
    答:西汉文学家扬雄在其《蜀都赋》中,把茶的色、香、味描绘得淋漓尽致:“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葵郁,翠紫青黄。”前蜀儒将张宾写了一首咏茶诗:“百战功成偏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并放辘轳间浸酒,笼开鹦鹉报烹茶。”其与东晋淘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似有异曲同工之...
  • 茶一样的命运,茶一样的清香
    答:自此,一株洁白的山茶,预示了理想主义者的命运。万历二十六年初夏,玉茗堂等到了它命运中的主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怀着满腹才情,一腔愤慨,弃官还乡,来到了玉茗堂,并在这里完成了《牡丹亭》的创作。汤显祖一生嗜茶,单是《牡丹亭》,就有二十六次提到茶。布衣闲赋,他在临川城里悠然写下许多经典的茶诗...
  • 钟情于茶的皎然
    答: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着处即经年。访陆处士羽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相见,归鸿自翩翩。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春日集陆处士居玩月 欲赏芳菲肯待辰...
  • 茶道里的各种意象介绍随笔散文
    答:茶本是无情物,却因了饮者的学养、操守与品位而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因物赋情,传情见色,便是茶道艺术的真谛。古代有一首《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寓‘茶‘字),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即把自然界的普通植物升华出一种志存高远的哲学境界,实现了由实用到审美的精神...
  • 迎春“南国茶吟”诗会小记
    答:”福州各界众多高雅之士共聚吟茶,体现了茶文化的高度凝聚力,深厚的基础和耀眼的光彩。其二,茶韵、诗韵、乐韵较完美的结合,使茶文化更呈丰富多姿,更易于发展和提高。我国自古茶诗繁多,但见之于曲者,可谓风毛麟角。此次将苏东坡的《西江月.茶词》和蔡襄的《试茶》专门谱写成吟诵曲,使古茶词更加...
  • 唐代茶道三种类型
    答:连“采菊山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以田园生活隐居,寄情于田园山水的超脱行为都甚为可笑,茶的三饮便得道,为何陶潜不知呢?谁人与我知音?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的。从上述内容理解,古代修行类茶道,是通过饮茶得道,而这个道可能是陶潜隐居修行之类的...
  • 茶,不过是一个道路选择问题
    答:二人相对,心意相通,不免缅怀起前人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唱和雅趣,也就着皮日休《茶中杂咏》题目,作诗作画,幽思先贤同道所好之隐逸,早就心往之。《茶具十咏图》里的茶诗《茶坞》云:“岩隈艺云树,高下郁成坞。雷散一山寒,春生昨夜雨。栈石分瀑泉,梯云探烟缕。人语隔林闻,行行入深迂。”《茶舍》云:“结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