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竟然说阿罗汉还要受轮回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6
阿罗汉舍掉色身入涅槃后还会投胎吗 投胎后迷了是否成六道众生了

  阿罗汉的无明已经灭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一切无漏圣者,包括阿罗汉、辟支佛、佛陀,他们的无明已经灭了,“生”也随着无明的消灭而消灭,他们都不会再投生。

  阿罗汉是“最后一生”,不会再有来生,这是常识啊!佛陀反复强调过的。但某附佛外道编造的伪经居然认为阿罗汉还能再来投胎、轮回,真是充满邪见,这些邪见甚至出现在某附佛外道奉为宝典的那几部经典中。

无余涅槃就是修行的最高果位。很多人误解佛法才会诽谤阿罗汉,那也是在诽谤释迦摩尼佛。不受后有还会附加条件吗?所以学佛不要误解佛经,不要以误解来诽谤佛陀。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不来呢?还是要来;就是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毁,毁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我们现在有少数的同学朋友们,打坐坐的很好,自觉进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万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体大一点点的范围!那不是空,那是一个洞,那样的空是落入边见的小边见。
  为什么人会有空的范围而落在边见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与心力有限度,所以才会产生这一种见解。所谓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没有限度,没有范围的无限。

  以上引用楼主所举南师的解说,末学浅陋,于不敢苟同之处略作分说,请诸位同修指正:

  一 南师说:“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
  末学以为这一句不如法:
  阿罗汉若取无余涅盘,必须灭尽五蕴十八界一切法、一切心;唯余真心住于涅磐。因而与“禅定”有根本的区别,亦绝无可能有“入定”“出定”之说。若有出入,即便留下一丝一毫极细微的意识心,也不能叫“无余涅盘”。最多是“非想非非想定”。
  古时种种外道,即是以种种禅定为“涅磐”,早已为佛在阿含经中所破。不想南师亦不知此理。

  二 南师说:“「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
  南师这一段,本质上是教人不要在意识心层面上取边见;其实,如果真的这样做,即是落在空见之中。不取一法,一念不生,看破放下等等,无一不是落在空见之中。岂不闻:“宁执有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之警言!
  其次,“证空”一说,是指:“触证自己本具的‘空性的真心’”。即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因真心本具“空性”,有时直接用一个“空”字代表真心。而此真心,具有无量功德,绝非“虚妄不实”的生灭法。
  复次,阿罗汉未证真心,仅是实证由真心出生的五蕴十八界一切法生灭无常、虚妄不实;因而灭尽一切法(不包含真心,十方诸佛合其神威力,亦不能减损一只小蚂蚁的真心一分一毫),唯余真心住于涅磐。
  如上,南师误会“证空”一词,以情解来说空有二端,亦不知阿罗汉所证。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这一句意旨所在,非是南师上述之含糊其辞,颠来倒去。末学不敢解经,为破邪说,不得不略解如下:
  阿罗汉未取涅磐以前,必有五蕴身;有此五蕴身之人,已经具备阿罗汉的全部证量。是实实在在的阿罗汉。此阿罗汉若取无余涅盘,他还存在吗?如经教所说而知:此阿罗汉绝无任何的存在方式,完全是寂灭。因为唯余真心住于涅磐,而真心是空性空相,因此,十方诸佛也不能找到这个阿罗汉。这样,还有没有这个阿罗汉存在?肯定没有啊!所以,修学阿罗汉之法是能够做到的,而取无余涅盘之后,却完全没有了阿罗汉这个法。所以,没有阿罗汉住于涅磐。其实,也没有诸佛住于涅磐,何以故?诸佛若显现色身,即有种种功德和“行为”(无漏法)显现,即非无余涅磐。故《楞伽经》云:“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磐”。
  真心借助由其出生的六根六尘六识等法而显现,若灭尽这一切法,唯余真心独存时,就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完全是寂灭相。因此,真心又名“涅磐”。因此,证悟菩萨,虽有五蕴身,却了知涅磐之本质,而阿罗汉未证真心,必须灭却五蕴身才能取涅磐。
  请参阅末学的一篇文章,即能对大乘“空”之一义有所知解:
  http://hi.baidu.com/t%C9%EE%C9%EE%BA%A3%B5%D7%D0%D0t/blog/item/df58df1e404d20fd1bd5769e.html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金刚经是北传经典,并非原始佛典。
2.北传佛教一直都有毁谤阿拉汉的言论,目的是为了要贬低阿拉汉。
3.这些行为和大众部的大天五事是一样的,这些行为都被列为‘非法’。
4. 阿拉汉是不需要再度轮回的,这些内容在阿含经说的很清楚了。
5. 佛陀多次宣说阿拉汉是究竟解脱,而佛陀的九种德行之中也包括了阿拉汉。如果阿拉汉还要受轮回的话,那么就是毁谤佛陀了。
6. 对于南老的见解,在下不认为此人的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佛陀教导,也不符合经律的对照。
7.在佛教历史上,众学者多次说明大乘佛教的由来,也说明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的差别。
8.大乘佛教把阿拉汉列入佛乘之中,这是偏见。佛陀宣说的3种道,佛乘,辟支佛乘以及解脱声闻乘。大菩提道,也就是菩萨道是从成佛的角度去诠释的,但这三种道的唯一联系是‘解脱之道’方面是同等的。大菩提道是在公元前100年由大众部提出的,历史称为大乘运动。也就是说佛陀在原始的说法是没有大菩提道的。而大菩提道并非成佛者,而是未成佛者。佛陀在成佛之前如凡夫一般,与凡夫无异。也就是说在成佛之后才会成为无上解脱圣者,但未成佛之前与凡夫是同等的。
9.大迦叶尊者以及诸阿拉汉在第一次结集已经确定了‘佛陀教导的原始形态以及教义’--阿含经藏,这称为原始佛教。而金刚经是在公元前1世纪才有的经典,其中相差了将近600年。

http://hi.baidu.com/%BC%D3%C4%DA%C9%B3/blog/item/8a57f3976b10666454fb9617.html

南怀瑾说的正确.是你理解的不对.

阿罗汉已经出离了轮回.不可能再退转了.
在罗汉回小向大的时候.就成为菩萨了.不再是罗汉了.

而菩萨本来就是在轮回之内.但可以自由演变轮回.凡夫不能自由演变.
但菩萨并不是乱演变轮回.有特定的规则.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当菩萨修行圆满的时候.就会同时住于轮回和涅盘之中.此时.称为佛.

《巴利三藏》《长部.大般涅盘经》: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谛听,善思念,我当说。」诸比丘应诺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义,我亲从世尊面前听、受。」诸比丘!对此比丘之所说,不应赞叹,亦不应排拒。不赞叹、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而不合经、律时,则其结论应为:「此确实非世尊之教言,而是此比丘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而彼与经、律相符合一致者,则其结论应为:「此确实如来之教言,此比丘是善理解。」诸比丘!应受持此为第一大教法。

复次,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言:「于某处有僧伽长老及多闻和合僧团之耆旧高德。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之教言,我亲从僧伽长老面前听、受。」诸比丘!汝对彼比丘之所说,不应赞叹,亦不应排拒。不赞叹、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经、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合经、律时,则其结论应为:「此确实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长老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此等比较、照对经、律。与经、律相合一致者,则其结论应为:「此确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长老之正解。」诸比丘!应受持此为第二大教法。

复次,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于某处有多闻、知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众多长老比丘等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我亲从其长老比丘等前听、受。」诸比丘!汝对彼等长老比丘等之所说,不应赞叹、不应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相合经、律者,则其结论为:「此确实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等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与经、律相合一致者,则其结论为:「此确实彼世尊之教言,彼长老等之正解。」诸比丘!应受持此为第三大教法。

复次,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于某处有多闻通达圣典、持法、持律、持论母之一长老比丘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所说,我亲从彼长老面前听、受。」诸比丘!汝对彼比丘之所说,不应赞叹、不应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相合经、律者,则其结论为:「此确实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与经、律相合一致者,则其结论为:「此确实世尊之教言,彼长老之正解。」诸比丘!应受此第四大教法。

诸比丘!当受持此为四大教法。

南怀瑾是以他听故事听来的关于投胎的传说来讲解金刚经表达的意思,举例子为了让普通人能理解道理,不是在证明例子本身的真实性。有传说,说明人们信这个东西,不管是迷信还是科学,一下子扭转不了,只能通过启发智慧,然后由他们自己去判断故事的真伪,道理已经得到,不会因为事例的不真实而退转失落。佛经本身也是如此说法。

一往来,形容他看破得比较快,一下子就过关。
不来,形容他出剑快到对手感觉不到。
离欲,形容他根本不用出手,论剑就已经结束。

所有阿罗汉都不退转,因为他们已经掌握技术,水平高低决定使用的时间。

  • 南怀瑾初禅到初果罗汉需多久的经书
    答:)之一,初果称为须陀洹,意思是出入圣道之流,断除了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要有初果,或者说要证阿罗汉果,底线就是要断我见,断我见才是佛教中不同于外道的解脱之道。四果中前三果还不算阿罗汉,都还会有轮回,但不会再堕落,经过一次最多其次轮回就会得阿罗汉果。理论上讲,要证声闻四果必须...
  • 阿罗汉和佛一样是不再轮回的了,那两者有哪些细微的差别呢?
    答:阿罗汉是声闻乘极果,实证一切法空,断除我见、我执,断除三缚结;实证无我;三界之内找不到一个我。因而能入涅盘。但是,阿罗汉未能触证真心,未入大乘门;因而其境界是“声闻菩提”(解脱道),不是“佛菩提”(无上佛道)。《法华经》讲“唯一佛乘”,解释成佛的道路太过艰辛慢长,闻者心生...
  • 转贴:南怀瑾先生谈“佛法五果与为什么要行善
    答:另外有第五果,刚才只讲了四果:等流、异熟、士用、增上,你们要记得哦!到期末来考试,就问问你们这个看啊!四果啊,加上苹果,五果(众笑)!不是苹果——离系果,五果。“除离系者,非种生故。”有一个果叫什么?“离系果”。系就是把你拴在那里了;离开这个拴,就是解脱了,成道了,大阿罗汉离系,“跳出三界...
  • 什么样才算证得阿罗汉果
    答:不受后有,不再来了。有些经典上用四个字形容,「长揖世间」,向人世间作个揖,大家再见,不再来了,这个叫不还果,三果罗汉。有许多朋友学佛修道说人生好...很简单地用我们平常语言表述:就是彻底断除了“贪、嗔、痴”三种心理和行为,如此就跳出了六道轮回,就是阿罗汉果。 用佛教专业术语,就是断尽见思惑,即证...
  • 南怀瑾修到什么层次
    答:而当时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检查官谢子厚还供养了南怀瑾红教、白教、黄教、花教等多种秘藏法本。2、更有说他的普传法门准提法是文殊菩萨亲传的。面见本尊,已经是大成就者的境界,一个大成就者必然具有六种神通,南怀瑾就他惊人的记忆力,预言能力以及教化能力,都说明了他具备无与伦比的神通和慈悲心。南怀瑾...
  • 怎么证得阿罗汉果
    答:比丘对佛陀的说法感到困惑,就问佛陀,婆醯迦在何时、如何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说:“婆醯迦在路上听我说法时,就证得阿罗汉果。”比丘却怀疑怎么可能只听几句法语就能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说:“法句或说法时间的长短与证果快慢无关。” 摘录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法师著 摘自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如何...
  • 南怀瑾的问题!
    答:有一个目录是深入修学者需要慎重参考的名单,请勿推荐广泛受争议的人物名单:http://group.hexun.com/dfhjs/discussion.aspx?articleid=2361421 可以说这些法师一般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人,但是知见的圆满并非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弘扬方面自然有所侧重,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们都是邪师,...
  • 往生之后,四十九天内中阴身还能回来吗
    答:中阴身就已经没有了,而不是一个中阴身,一个胎儿,分开的,不是,中阴身化为阿赖耶识转生了,原有的身体不复继续存在,胎儿成为他新的身体,这时候,功夫好的人,比如超过阿罗汉果位的一些大菩萨,还能有前世的记忆,等到出胎的时候,痛苦太大,因此有的阿罗汉也迷失了记忆,也就是俗话说的“...
  • 十六特胜--南怀瑾老师讲述《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答:“观离欲”,这个时候,才做到真正的 “离欲尊”;这个离欲,《金刚经》上佛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真...(宏忍师说:他们都会背)都会背了?有那么快?(答:都记了)对啊,纸上有,你脑子心里没有,你要进到...“受诸心行”,在这里头,差不多可以证入初禅到二禅去。 然后,“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解脱...
  • 哪种宗教最人性最具有积极的意义?
    答: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寿命很长,但终究还是——要——死——的。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秘密!!!不但如此,佛经里还明确指出了那些自诩为造物主的神仙所在的地方、寿命长短和所创立的教义来源。而事实上他们的成就或者说境界连阿罗汉都不如,因为阿罗汉已经超出了生死轮回。其三,佛教与其它宗教的一个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