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动性疲劳?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三个手段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的几种学说

1、躯体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以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有其不同的表现,躯体性疲劳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
躯体性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可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
2、心理性疲劳
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产生疲劳后,一般来说,轻度疲劳,身体会迅速恢复;中度疲劳则需要较好地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要想尽快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要做到超量恢复。
因此,作为一名教练除了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运动员之外,主要应把重点放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尤其对运动员来讲,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为此,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恢复过程,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

扩展资料:
运动性疲劳的表现: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
2、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
3、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性疲劳
百度百科-运动疲劳

心理疲劳:重复做一件自己感到很厌烦,或者很简单,或者不情愿做但有必须做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没有兴趣,无形增加了自己的压力,让自己不想做这件事了···【否】
内脏疲劳:(1)大多是指内脏器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如:某人的胃,一次只能吃二两,但是今天一次吃了四两,当然,不会出问题,但是,这种状态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形成胃疲劳,不久,可能出现病态···【否】
(2)运动引起:不如一个人长时间处于剧烈运动状态,(踢足球、打篮球、跑步、)会引起内脏的剧烈蠕动,可能引起疲劳【是】
神经疲劳:(1)视觉神经疲劳:长时间用眼···【否】
(2)运动系列神经疲劳···【是】
肌肉疲劳:【是】
这只是萌芽的一些简诉,不知是否能让读者明白,有不全之处,请谅解,···

运动性疲劳产生,由于人在进行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锻炼或比赛时,肌肉过度紧张,机体能量消耗过多,身体就会产生疲劳感.1.1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导致运动性疲劳因素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紧密联系.身体素质就是人体各功能器官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譬如,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当然下降,于是在完成练习时,往往会力不从心而感到疲劳;再耐力运动中,如果心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就会降低,机体就会疲劳而降低工作能力.1.2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导致运动性疲劳当人体从事运动导致疲劳时往往伴随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极量运动2-3分钟至非常疲劳时,肌肉内的磷酸肌酸可降至最底点;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由于糖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储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导致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之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的堆积及水盐代谢变化等影响,机体工作能力就会下降而出现疲劳.1.3精神意志因素与运动疲劳运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降低会使疲劳加深.例如,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情绪低迷,这种状态称“极点”.此时,如果依靠意志力和减慢速度继续下去,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消失,动作变得轻快有力,这种现象就是“第二次呼吸”.这样就可以推迟疲劳的出现或减轻疲劳的程度.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恢复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3.1休息休息是疲劳恢复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学习得好,锻炼得好.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动性休息.3.1.1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运动员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9小时,并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还可适当增加.3.1.2活动性休息所谓活动性休息就是指在休息时进行其他活动,也叫积极性休息.当局部肌肉疲劳后,可利用未疲劳的另一些肌肉进行一些适当活动,借以促进全身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恢复.当全身疲劳时,也可通过一些轻的、兴趣高的体力活动,来达到加速消除肌肉代谢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体育课中应多采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作为休息的手段.3.2物理恢复法物理恢复法能促进疲劳肌肉的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消除.物理恢复的的方法很多,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3.2.1温水浴温水刺激,可以放松肌肉,安抚神经,温水浴的水温度以37-40摄氏度度为最适宜,淋浴时间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要超过两次.3.2.2负氧离子这种方法是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生成大量负氧离子,人将其吸入呼吸道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对机体产生影响.大量负氧离子进入体后能改善和提高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刺激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细胞增加,心搏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运动后的“氧债”偿还速度.3.2.3按摩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之一.按摩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采用手法按摩,进行全身或局部肢体的按摩,有损伤的还可以兼作治疗,均有良好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机械按摩,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有气压按摩、振动按摩和水力按摩等,对放松肌肉,消除肌肉酸痛和恢复体力效果极佳.3.3心理调节较大的情绪波动会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而运动员抵抗疲劳的,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在训练中如果运动员的态度积极,情绪好,可以延缓疲劳现象的发生.常用的恢复方法有:3.3.1意念放松法选一安静的地方,您可站、可坐、可躺,总之尽量选择舒适的姿势.若站立,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若坐双手放松地置于腿上;若躺时手放于身体两侧或放松置于腹部均可.闭上双眼,在深呼吸三至五次的同时,脑子里开始想象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象.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的景象要安静、祥和,令人心怡,如:您喜欢大海,就要想象金色的沙滩,蔚蓝平静的海面,低飞的海鸥,远处的白帆,而不要让波涛汹涌的海面进入您的意念.在想象的同时,您要尽量寻找并体验安宁、舒服、放松的感觉,将这种感觉保持几分钟后,深呼吸二三次,慢慢地睁开您的眼睛,此时你的感觉会很不错.3.3.2音乐放松在紧张的比赛或大运动量训练后,在舒适、幽雅的环境中听一些节奏轻快的音乐对消除精神上的疲劳有特别好的作用.3.3.3赏识方法美言一句暖人心,得到别人的称赞好比喝了蜜桃一样甜.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赏识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自己付出艰辛劳动后.运动训练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教练员要了解运动员的心理需要,对运动员成绩、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提高他们对运动训练的兴趣.这样对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和疲劳的恢复很有帮助.3.4科学合理的膳食大运动量的运动训练后要消耗运动员大量的能量,营养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机能状态、承受负荷能力、恢复过程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营养不良或缺乏营养必将影响青运动员的健康,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使疲劳过早产生,影响正常的训练和运动能力的发挥.因此运动员的营养必须引起教练员的高度重视.3.4.1饮食要有规律“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是古人的养生格言.现代营养学家提倡“早饭占全天总量的25%,中餐占40%,晚餐占35%”是对现代人养生的具体化.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品,因一夜的休眠已基本耗完晚餐的进食,早上起床不久胃肠兴奋度不高,要满足上午的工作学习,早餐必须量少而质优.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补偿早餐吃得少,又要为下午的活动之需储备能量,因而饮食的品质要高、量也要相对足.午餐主食分量要大些,副食花样要多些.最好午后吃一次水果.晚饭进食要适当少些,因为晚上活动量小,若进食过饱影响睡眠,另一方面会造成营养过剩.晚餐不能食后就睡.正如古人所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饮食有节,包括进食的时间、数量、品种、速度都要有所讲究.一日三餐要有固定的进食时间.两餐间以间隔5-6小时为宜.早饭最好安排在7点左右,中餐以12点为宜,晚餐宜在下午6点左右.3.4.2注意食物营养的搭配营养是恢复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手段.营养具有两大功能:一、供能功能;二、补偿功能,教练员在带领运动员训练的同时应该关心他们的衣食作息,必须知道营养的搭配.合理的营养搭配应注意下列几点:1、食物中应有充足的热能来源,以糖类、脂肪类食物为主,辅以维生素和维生素为宜.2、运动员正是青春少年需要的蛋白质较多.为了满足他们对蛋白质的需要,在平日膳食中尽可能多食用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和豆类.3、食物中要含有适量的脂肪,以缩小食物的体积减轻胃肠道负担.对蛋白质、脂粉、糖三者的需求,按重量之比为1:1:7,按热能量的百分比为9.5:22:68.5.4、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补充要加大重视.5、在运动或竞赛中人体失水多尤其是在热环境下.应该每次补液100-200毫升,是少量多次.因为补充过多排汗也相应会多,造成无机盐和电解质的丢失.

  • 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
    答: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以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好方式。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过程则相对较...
  • 名词解释运动性疲劳
    答: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疲劳大体分为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
  • 运动性疲劳概念 运动性疲劳对人体的影响
    答:对于运动性疲劳而言,人们更关注的是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们所了解的只有运动性疲劳对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影响,运动性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精神活动,会使得人的精神产生一定的疲劳,也会带来一些肉体上的无力感,但就损伤而言,运动性疲劳对于人的身体并没有大的损伤。动性疲劳的消除就...
  • 体育运动中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出现判断方法以及消除疲劳的措施
    答:这样就可以推迟疲劳的出现或减轻疲劳的程度。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恢复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 3.1 休息 休息是疲劳恢复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学习得好,锻炼得好。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动性休息。 3.1.1 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运动员...
  • 运动性疲劳发生后如何促进机体恢复?
    答:  七点减肥训练营告诉您 运动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适当的休息,疲劳可以消除。在运动性疲劳没有消除以前,尽可能不要进行强度大的体育活动,以免疲劳积累形成过度疲劳。因此运动性疲劳发生后,要采取以下一系列积极措施消除疲劳。(1)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2)营养的及时补充 (3)物理治疗方法 ...
  •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和预防 ··
    答: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措施 1、整理活动 (1)慢跑和呼吸体操 (2)肌肉、韧带的拉伸练习 2、睡眠 应严格遵守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为8—9H/D,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增加。3、积极性休息 如散步,听音乐,看演出,下棋,游览等。5、按摩 采用按摩手法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 什么是运动疲劳损伤 运动疲劳有什么症状
    答:疲劳时工作能力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工作能力又会恢复,只要不是过度疲劳,并不损害人体的健康。所以,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又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
  • 什么是运动性疲劳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含义,定义,概念
    答:运动性疲劳(sports fatigue或sport fatigue)是指运动引起的 肌肉 最大收缩或者 最大输出功率 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简介 肌肉 运动能力 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 本质 特性 。自本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运动应激性代谢加强的负效应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发生...
  • 什么是运动疲劳症 运动性疲劳是什么
    答:为什么有的人运动之后最容易出现疲劳感呢,其实运动会带给人们很多的健身效果,但是什么是运动疲劳症呢,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过度疲劳之后,如果不好好的休息调整,对健康是非常的不利的,下面就针对运动疲劳症的定义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于运动疲劳症的定义了解一下。运动性疲劳是...
  • 投掷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该如何缓解?
    答: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及时恢复,疲劳积累导致过度疲劳,或者运动性疲劳没有及时调整,继续进行原有的运动,加深疲劳程度,导致疲惫,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和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疲劳的质地和原因来分析疲劳,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运用一些方法来消除运动疲劳,使身体快速有效地恢复,以便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