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性格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还是性格偏执的人命越好?

什么是中庸?
中庸就是言行不偏不倚,反中庸就是言行肆无忌惮。
中庸通过“中”与“和”表现出来,中是指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和是指所作所为符合法度,即社会规范和礼数,孔子认为中庸是道德层次中至高无上的境界,普通人是很难达到的。
因时制宜
生活中有些人的思维比较僵化,对人对事倾向于沿用一贯的做法,而不会因时制宜。不同的时期,事物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的心情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人们的性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对待同一个人,应该敏锐观察其变化,在不同的时期,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他们。


例如,有些人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有很大的起床气,这个时候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稍受刺激便会暴跳如雷、大发雷霆,这是由他们的生理状态决定的,而并非其性格所致。
但有些人似乎注意不到他人的状态,频繁地刺激他人,最终可能演变为一场闹剧。
中庸之人则正相反,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因时制宜,他们明白有些人在早上情绪波动较大,便会尽可能避免与他人起冲突。
当观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平稳时,他们才会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
中庸之道还体现在学生的考试中。


在学生时代,很多老师都强调当试卷发下来之后应该尽量先做简单的题,而把难题放在最后做,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答题。
但一些学生喜欢钻牛角尖,遇到难题便冥思苦想,以至于连该拿的分都没能拿到,这就叫“过犹不及”,过分追求每一题都答得完美却导致总成绩偏低。
而中庸之人则不会如此,他们懂得因时制宜。
在刚开始答题的时候,神经系统尚不活跃,因此适合做最简单的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做题数量的增加导致神经系统开始活跃起来,加上对难题的“酝酿效应”,使他们在做最后的难题时往往会有更高的效率。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最初应用于种植生产,指的是种植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具体策略。
在心理学中,因地制宜类似于情境同一性,即在不同的场合,自有一套最恰当、最符合情境的行为模式,只有把握好情境同一性,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些人做事说话不分场合,在公司,他们吊儿郎当,不尊重上级和同事;在家里,他们当惯了太子爷小公主,对父母呼来喝去,父母的一点小错误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不满。
在学校,他们自恃家境优越或者成绩优秀,自视清高,看不起同学和老师。
这些人就是典型的反中庸,他们无视具体情境中的社会规则,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这无疑会导致他们被孤立。


而中庸之人则恰好相反,他们知道“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他们明白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做相应的事,说相应的话。
这种人最受他人欢迎,虽然有些人这样做是带有目的的,但至少会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很多时候也确实能达成目的。
喜怒哀乐
中庸之人,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反中庸之人,极尽所能地表现自己,毫不压抑自己,因而往往乐极生悲,或是激怒他人。
一些人在取得成绩或是遇到好事情的时候,希望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快乐,因此朋友圈都是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看来,或许只是想分享快乐,但在他人看来,却有着炫耀的嫌疑。


有些人遇到烦心事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继而迁怒他人,把自己的坏心情传染给别人,这也是引起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
因此,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是因为他们懂得顺应生理规律、心理规律等一切规律。
这些规律涵盖方方面面,而他们又善于把握这些规律,这对他们的发展、人际关系和自我修养都有很大的好处,自然命就好。

【冯友兰自题联】 阐旧邦以辅新命; 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集句自题座右铭 (此联约写于1987年。时作者已92岁,视力与精力均已不济;但仍奋力向前,依靠助手完成《中国哲学中新编》。“阐旧邦以辅新命”句,语出《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此句作者曾在《康有为‘公国上书’书后》中写道:“我把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这四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是作者平生志向。“极高明而道中庸”句,语出《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高明”,谓性格高亢明爽。“中庸”,谓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此句为作者平生追求之境界。此联集前人句,工稳自然,而恰切地描绘作者之形象,极佳。)参考资料: 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17994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庸的人一般情况下都特别受别人欢迎,而一个特别受人欢迎的人命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说在我们周围一个懂得中庸的人就会让人觉得特别的让人有亲近的感觉,而且这不仅仅是你自己的感觉,其他人对他也有这种感觉,所以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这种人就比较吃香,简单的说就是很有人缘,因此他的命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机会比较多

由于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上处理的比较好,所以机会就比较多,因为很多人有事情的话首先会想到他,那么可供他选择的事情就非常多,这些事情当中肯定有些是比较好的机会,抓住一次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他的命运,而且在抓住机会的同时,也会有人非常乐意的帮助他,因此在诸多贵人的扶持下,他的命运就会有转折。

2、适合当领导

只要我们注意就会发现周围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懂得中庸之道的,特别是在很多中国的大型企业里面,这类人都容易当领导,因为在中国领导的艺术就是一定要懂得中庸之道,这种人在领导我们中国人的时候会特别处理一些问题,而且员工还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压力,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中庸之道理解成为一种领导的艺术,那么在工作时慢慢的升迁,也就会慢慢的改变命运。

3、知道适可而止

最后一点也比较重要,那就是懂得中庸的人一般都是在做事的时候知道适可而止,而懂得适可而止的人非常少,办事办的恰到好处又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会得到比较多的人的支持,很多大事都会交给这种人去处理,因此经常接触这种大事的人,就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性格中庸的人,他们行事圆滑,做事往往不会抛头露面,做人如水般静水深流,所以,他们往往会利用假象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欣赏。性格中庸的人,往往也不会主动去得罪人,圆通是他们的一贯做法,左右逢源是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法宝。

中庸的人,不极端,待人处事喜欢取中选择,很少一飞冲天,但也不会一落千丈,所在在别人看来中庸的人过得平平稳稳,一生顺遂。

这是因为他的心态好。做事不喜欢走极端,做人也不喜欢极端,遇到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所以他的人缘就好,生活状态也好。

中庸的人能到别人的喜欢,也许他们这样别人看来很有气度,愿意跟他们做朋友,自己的朋友也在不断扩展吧。

  • 朱熹对中庸里命子是怎么理解的?
    答:中的一篇,朱熹对《中庸》中的命子理解是人们通过追求生命本身的完备实现,即实现天道、道义和良知之中的卓越追求,成为真正的高贵人,而非以道德表象作为虚伪的掩饰。他认为,真正的命子应该通过人的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完善来发掘,这样才能逐渐领悟真理、实现自我价值,以及构筑自我意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 没本事被人踩,太能干被人整,中庸是良策?
    答:麻烦的是,张三的领导并不是如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谁都不能保证,自己遇到的领导都是洞察事理明白轻重的人。有些领导就是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诛”!张三的两个领导,就是希望员工都能站队,不忠于我的,诸葛再世也不用。结果张三做得越好,越是有人看不顺眼,本来大家都是做事的人...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答:帮助的人:14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楼主你好!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话。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
  • 每个人可以有很多追求,但选择什么样的方向目标,往往决定过什么样的人生...
    答:5.节俭:不得浪费,任何花费都要有益,不论是于人于己。6.勤勉:珍惜每一刻时间,去除一切不必要之举,勤做有益之事。7.真诚:不损害他人,不使用欺骗手段。考虑事情要公正合理,说话要依据真实情况。8.正义:不提损人利己,履行应尽的义务。9.中庸:避免任何极端倾向,尽量克制报复心理。10清洁:身体、衣着和居所要力求...
  • 有关“中庸之道”的辩论问题
    答: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有关“中庸之道”的辩论问题 30 我将参加一场辩论赛,我方观点是“中庸之道提倡”,请为我准备一些向对方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越经典越好,但不要偏离中庸之道的论述方向!!谢谢我们观点是中庸之道应该提倡... 我将参加一场辩论赛,我方观点是“...
  • 中庸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4、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孔子说:“好学接近于智,力行接近于仁,知耻接近于勇。”5、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右第三十一章》。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亲近他的。所以说他是可以与天匹配的。6、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
  • 你相信世界上有命运这回事吗?为什么?
    答:相信。其实以前自己是一个很不信命的人。但是经过很多挫折,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开始信命了,有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觉得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很被动,这也许就是命的安排吧。
  • 福自己求,最好的命运是修行
    答:其引道者之语:“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可以说是对全书的概括,造命的权虽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人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报不可求得呢?其中还提到一个很现实很有趣的问题,按照佛家善恶因果报应之说,为什么有的人善而子孙不兴,有的人恶而家门隆盛...
  • 请问什么叫"中庸",应该怎样辨证的来看待"中庸文化"?
    答:中庸的哲学 林语堂 我相信一种注重无忧无虑、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会劝我们脱离一种太匆忙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因而使人减少实际行动的欲望。在另一方面,现代的人需要这一阵玩世的清鲜的风,因为这对他是有益的。那种向前瞻望的哲学,那种使人类在徒然的、浪费的活动中过生活的哲学,也许比古今...
  • ...我讲讲孔孟的中庸之道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呀?为什么鲁迅要批判它,说它...
    答:帮助的人:32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在近代中国快速变迁的...